首页 > 穿越架空> 穿越清朝当皇帝

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567节

英国驻印度最高指挥官巴特中将,面对中国军队的攻击大军铁了心的决定顽抗到底,这名不列颠的男爵,希望以自己和部下的生命来履行对国王的忠心,他寄希望于还算坚固的城墙和他自己认为精心策划的防线,严令霍姆上校顶住,以冀望于奇迹的发生,并向霍姆发出了凡后退半步者,战前军纪处罚,格杀勿论的命令。摄于巴特中将的死命令,霍姆只能负隅顽抗,然而,这一切在无坚不摧的龙军面前,只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所有的顽抗都注定了是徒劳的。

进至赖努贡的独立旅指挥部,命令三团趁着天色未亮,迅速攻占下福音教堂和瓦尼山。三团接到命令。再次在坦克的配合下发起了猛烈的攻势。联军也已用密集的火力封锁着三团前进的道路,并在道路上挖下了一道道沟渠,阻挡坦克前进,福音教堂和瓦尼山被双方反复争夺着,相持不下,让战斗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状态。为了分散敌军的注意力,三团分出一个营,发起了攻击附近达文阵地的战斗。但是,因为天尚未亮,地形不清,不利于三团的行动,战斗仍无多大进展。此时陈长捷来到前线,认为三团经过一昼夜行军,紧接着又连续扫清了敌军几个外围阵地,已经非常疲劳,应该撤下来进行休整,于是决定调整部署,把一团拉上来接替三团任务,三团转为预备队。

到了中午时分。一团上去之后,利用地形抢攻到福音教堂和瓦尼山附近,三面包围了联军。福音教堂的联军依靠坚固的建筑,有利的地形,利用围墙做掩体,亡命固守,做着最后疯狂的抵抗。

到了下午,一团组织突击队,从各方向沿着选择好的路线向敌军*近。他们迅速*近福音教堂的围墙后,用集束手榴弹向院内投掷,敌军的指挥系统瞬间陷入了混乱。龙军士兵顺院墙迂回,从后门突入,有的搭人墙翻越而入,炸毁了敌军几个主要火力点,逐屋清扫藏匿的敌军士兵。经过一个小时的激烈战斗,福音教堂和瓦尼山相继被龙军占领。至此扫清阿嫩达布尔外围的战斗以龙军的全胜而告终。

阿嫩达布尔外围阵地被彻底摧毁,让阿嫩达布尔攻坚战变得轻松了不少。陈长捷决定以一团为主攻,二团助攻,三团为预备队,于傍晚前发起总攻。由于阿嫩达布尔地形非常复杂,因此坦克能够发挥出的功效已经不大。

各团接到命令,迅速采取了行动,对攻城的组织实施、兵力部署、火力配制、突破口的选择、攻进城后巷战的相互配合和协同作战的问题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决意一战而解决阿嫩达布尔攻坚战的问题。一团所占领的福音教堂和瓦尼山,高度与东城墙不相上下,对攻城非常有利。团部决定集中主力攻打东门,以一部分兵力攻打北门,分散敌军兵力。二团所处城西、城南地势均比城墙低,团部组织各级军官勘察之后,决定以三营封锁道路,阻挡敌军援兵,以主力攻城,把西门作为突破口,一营为第一梯队,二营为第二梯队,同时一营分出一部分兵力隐蔽在城南,阻止敌军向南突围。

在龙军准备刚刚就绪之际,霍姆上校在其外围阵地被彻底摧毁的厄运之中惊醒,深知自己已面临灭顶之灾,慌忙命令印度士兵继续坚守,纠合联军士兵向南北突围,妄图保全住自己的性命。龙军隐蔽在城南的二团一营的一部,待向南突围的敌军刚一出出城,立刻以密集的火力猛烈射击,敌军丢下几十具尸体,连滚带爬的龟缩回了城内。而从北门外逃跑的敌军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一样在惨重的死伤之下逃回了城内。

独立旅旅长陈长捷见城内的敌军遭到沉重打击之后已混乱不堪,军心动摇,指挥系统崩溃,便当机立断提前发起了总攻信号。四时许,东门外主攻部队架设在福音教堂和瓦尼山上的几十挺重机枪同时开火,猛烈的压制着东门的火力点和横扫城墙上的印度雇佣军。同时,在瓦尼山上一字排开的数十门大炮也发出了怒吼,一发发的炮弹在东门城墙和附近爆炸,东门的联军士兵和印度士兵闻风丧胆,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与此同时一团二营的突击队第九连,迅速穿过一百多米的开阔地,抵达东门右侧的城墙下,迅速实施冲击,攀登城墙。为了夺取阿嫩达布尔攻坚战的胜利,二排六班率先冒着枪林弹雨登上城墙,消灭了附近的敌人,巩固了突破口,掩护着全连迅速登上了城墙。登上城墙的九连,居高临下,以猛烈的火力打击压制城内的敌军,以集束手榴弹扔向东门前敌军的火力点,掩护战斗工兵向前运动,并利用城墙向右、左两个方向发展,巩固和扩大了突破口。配合突击队的战斗工兵,在九连火力的掩护下,顺利越过敌人的火力封锁,将六十公斤的炸药堆放在东门下,迅速拉燃导火索,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巨大的火团裹挟着砖块、泥土,层层腾空而起,东门爆破成功,一团主力象洪流一样涌进城里,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充斥到大街小巷里。

一团突击入城门后,立即派出突击队直捣联军的指挥部。一时间,枪声,杀声大震,敌军已狼狈不堪,经过短促激烈的战斗,突击队一举占领了城内制高点,捣毁了敌军的指挥部。

与此同时,助攻部队二团也从西门攻进城内,猛烈冲击,不给敌军以任何喘息机会,配合一团战斗,形成东西两面夹击的态势。在独立旅的东西两面部队的迅猛打击下,敌军已溃不成军,残敌被压缩在城内西南角的一小块阵地上。战斗进行到现在,龙军在阿嫩达布尔的胜利已经不可逆转,在一、二团强大的钳形攻势下,西南角最后的残敌也终于被迫放下了武器。

接近黄昏的时候,阿嫩达布尔攻坚战结束,联军布置在阿嫩布达尔主力全军覆灭,不过英国指挥官霍姆上校却趁乱逃跑了,这也成为了胜利之中的一点小小遗憾。而阿嫩达布尔的失陷,使得孟买正面防线露出一个很大的缺口,龙军随时随地都可以给它致命一击。此时的巴特中将的心情非常沮丧,可怕的中国人,可怕的中国军队,被他寄予厚望的阿嫩达布尔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没有坚守下来。现在整个印度丢失得差不多了,一个小小的孟买又能够抵挡多少时间呢?

风雷激荡三千里 第七百零七章 利益的天枰

指挥部墙上那幅画像中的爱德华七世国王还是那么威严,但威严的面孔后面,实际上隐藏着英国在亚洲的全面溃败,从陆地到海洋,每一个过去英国引以为傲的东西现在已经全部被中国军队无情的粉碎了。巴特中将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英国在印度的失败不应该由自己来承担责任,这对自己是不公平的,现在自己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做最后的挣扎,虽然这一切现在看起来都是徒劳无功的,但或许能够给骄傲的英国绅士挽回一点颜面吧。

但看起来他的参谋长铠恩斯对这场战争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他颓丧的告诉他的长官:“将军,我们已经失败了,在孟买一带防御圈里,大英帝国只剩下6000名不到的士兵,算上我们的那些窝囊的印度军队,连三万人都凑不满,我们缺少补给,缺少弹药,缺少海军支援,我们什么都没有。您再看看对面的中国军队。他们起码有几十万人,几千门大炮,还有那些可怕的钢铁怪兽和神秘的导弹部队。只要他们愿意。他们甚至可以象踩一只蚂蚁一样把我们踩死!将军阁下,援兵呢,我们的援兵在哪里?”

“没有援兵,一个援兵也不会有。”巴特中将很能体味部下现在的心情,他又何尝不是这样:“曾经带给我们无数辉煌的海军失败了,我们海上交通线已经被中国人掐断。大英帝国的军队正面临着政府和民众空前的不信任,他们已经没有力量再把注意力放到我们这了。”

铠恩斯绝望的一把抓住了头发:“难道我们就这样在这里等死?在曼彻斯特。我还有妻子和两个孩子在等着我平安的回去,不。我不能死在这儿,绝对不能!将军,投降吧,也许投降我们还有活下去的机会!”

巴特中将叹了口气,他并不想过多的指责部下的懦弱,在死亡面前真正能够做到不害怕的人又有几个:“铠恩斯先生,我希望你能够镇静,别忘记你是一名大英帝国的军官,还有几千名士兵正在等待着我们的决定。你这种惊慌失措的表情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士气。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大英政府没有精力顾及我们,但并不是说我们就被抛弃了。英国政府和印度政府正在想办法请求美国出面和中国交涉,来搭救我们,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在孟买再坚守几个月,也许到了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回国了。”

巴特的话让铠恩斯的眼睛又有了些光彩,这几句话就象强心针一样刺激着他,“您能够肯定吗?”铠恩斯的脸色有些发热,用急切的语气说道:“美国人会出面调停吗?我是指那个中国人豢养下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那个据说已经病入膏肓的罗斯福能说服中国皇帝吗?要知道中国那个皇帝可是个谁都不放在眼里的人。他既然当初悍然发动印度战争,眼看就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又怎么能够保证他会接受美国的调停?”

“不是调停,现在已经不存在调停的可能了。”巴特中将苦笑了下:“是营救,或许是把我们从孟买或者战俘营救出去,谁知道呢,希望万能的上帝还没有忘记在亚洲的一小块土地上还有我们这群可怜虫。”他说着推开了窗户,孟买城外龙军的炮火已经清晰可闻了。

山姆大叔被英国和中国放在了利益角逐的天平上,面对英国和印度政府诚恳的请求,这一次狡猾的美国人倒是没有推三阻四,他们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对营救被困在孟买的联军士兵还是比较热心的。不过他们看来也知道,美国驻中国公使詹姆斯和中国人的关系不是太好,为了表示对此事的重视,他们派出了以国务卿郝尔为首的代表团。做为中国两位重量级人物冯相华和伍廷芳两人共同的朋友,郝尔此行被美国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不管从哪一个方面看,山姆大叔都认为只有八面玲珑的郝尔才能够在中国打通外交和军事上的诸多关节。

看起来美国人的决定是正确的,代表团刚一抵达北京,郝尔就受到了中国外交部热情的欢迎,但郝尔却觉得这次的目的恐怕很难实现,因为中国方面给于他的接待仅仅是“私人”性质的。但郝尔还是如愿以偿的见到了老朋友伍廷芳,好几年没见,伍廷芳变了不少,昔日风采盎然的脸庞上已经留下了许多岁月的痕迹,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伍廷芳现在也只有四十几岁而已,这样的年龄正是人生中最黄金的岁月。是的,伍廷芳正处在自己的黄金岁月,若干年前在中国的横空出世,在世界外交场上的纵横驰骋,到如今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吸引着全世界媒体的关注,伍廷芳是幸运的,他赶上了这个古老东方大国重新崛起的好时机,更因为得到了伟大的中国皇帝的重用,很多西方媒体都把伍廷芳比作是中国皇帝的嘴,中国的声音靠他来发出,也有人说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总之,伍廷芳的人生因为皇帝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成为世界上少有的能够左右世界局势的人物,所以他常说:大丈夫能至至于此,夫复何求!

郝尔忽然想到了早年他在中国才认识伍廷芳时的情景,那时候他们还都只是两国外交部下属的一个办事人员,那时的伍廷芳虽然年轻得让人羡慕,但却象个被父母宠坏的孩子,很多地方表现着自己在政治上的幼稚,为了一点点贷款可以擅自同意京唐铁路的开发权,甚至在正式的外交场合可以对英法公使拍台子讲条件。那时候每个人都认为他只不过是个靠着祖上一点余荫升迁上来的毛头小伙子,没有谁真正的尊重过他,就象没有谁真正的尊重过中国一样,所有人都认为可以把他和中国玩弄在股掌之中,但忽然间他们发现自己全部错了。最后,被玩弄于股掌之中的不是伍廷芳和他的国家,而是他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列强们。

短短四十年不到的时间,中国雄狮已经苏醒,从一个人见人欺地远东弱国一举而定朝鲜、灭日本、建立“大中华联邦”,二次世界大战横扫欧亚诸国,打得各国军人失魂落魄,不敢再直视这个新兴的巨人。

当然,对于此次访问,美国人有自己的考虑。他们这次委派郝尔来到中国,当然不是为了被困在印度的那些愚蠢的联军士兵,他们是为了试探中国的真实目的而来。他们最想知道的是,中国在打败了印度,乃至英国之后,下一步打算干什么?

还有就是中国人提出了“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这样的口号,其实在美国看来中国人地真实想法就是“亚洲是中国人的亚洲“。那么美国呢,美国在亚洲一样拥有很多利益,中国对此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郝尔和代表团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老辣的伍廷芳每次到郝尔谈及印度战争的时候都顾左右而言他,从来不在这个问题上表明中国的态度,而且带着郝尔一行参观了北京的许多新建筑和企业,并且一再向美国人推销中国无比光明的投资前景。不过这一招也的确奏效,很多随行而来的美国大企业家就动了心思,与中国方面签订了很多合作协议,对他们来说这一趟绝对不虚此行。

可郝尔却没有这个好心情,没事就把印度战争的事抬出来,搞得伍廷芳好几次都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见惯了世面的郝尔猜出,在这个问题上伍廷芳没有权力发表任何观点,那么谁才有这个权力呢?

访问很快来到最后一天,这天一早伍廷芳竟然亲自跑来告诉郝尔,中国皇帝陛下要亲自接见他,这令郝尔兴奋之余又有些摸不着头脑。

“郝尔,尊敬的朋友。你这是怎么呢,看见朕难道不高兴吗?”紫禁城里,关绪清满脸带笑的走到了他的面前,用力拥抱了下郝尔,然后松开说道:“自从你从领事的位置上卸任回国后。朕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你,想念着你带给帝国带来的好处,朕说的是真心话。”

郝尔笑了一下子,现在他对这位中国皇帝的话并不完全相信,他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客气:“大皇帝陛下,真高兴您还能够记得我们之间的友谊,也许这会让我这次的出访变得更加容易一些。”

关绪清把他一个人带到了养心殿东暖阁,等坐下后才说:“当年帝国贫弱的时候,你正担任美国驻中国公使,要不是你从中周旋奔波,中美两国关系怎么会发展到今天这么喜人的地步,当年帝国通过你获得了许多订单,对帝国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朕怎么会不记得呢。大丈夫恩怨分明,对于任何开罪中国、压迫过中国的人,朕一定会报复,对于任何帮助过帝国的人。朕也一定会回报。而你,郝尔先生,你对中国的贡献,必然会得到中国的感谢和回报,说吧,你今天来是不是为了印度战事而来的?”

风雷激荡三千里 第七百零八章 大棒和金元

郝尔没想到中国皇帝竟会开门见山的说出了自己的来意,理了理思路后,说道:“大皇帝陛下,您是一个英明的君主,我想您猜对了,我正是接受了政府的委托而来,而我的政府,也受到了英国和印度的委托,希望凭着我们之间的友谊,您不至于让我空手而归。”

关绪清微微笑了下说:“具体说说你的请求吧,朕将会尽量满足你。不过你要知道,中国现在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不是朕一个人的,下面还有内阁,还有军事统帅部,很多事情朕还需要征询他们的意见才能够做出最后的决定。”

郝尔暗中冷笑了下,这话就显得有些虚假了,现在全世界哪个不知道中国是个独裁的国家,所谓的君主立宪制只不过是把无关紧要的权力下放罢了,最高权力还是掌握在中国皇帝的手中。面前的这位皇帝陛下,是令所有政治家头疼不已的人物,软硬不吃,一言一语,一颦一笑就可以致人于死地,他那双永远透着真诚的眼睛后面,谁知道在动着什么样的脑筋呢?

“既然您这么说了,那我也不想隐瞒我来这里的用意。”郝尔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现在印度的情况我们都看在眼里,大英帝国想要恢复在印度的地位已经不太可能了,他们要的,只是保留以孟买为中心,方圆200公里的势力范围,同时,英国以及英属自治领地区将承认中国在亚洲的既得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并且在此基础上,将向中国提供在波斯湾的驻兵权,并愿意将印度的三分之一土地交给中国,这个范围由马斯喀特开始,一直延伸到萨那,大皇帝陛下,您可以想像一下,不费一枪一弹就得到如此大片的土地,我想不管从哪方面看,对于您和您的国家来说都是有利的,所以我希望您能够认真考虑一下。”

英国咬牙提出这样的条件对中国来说的确是种巨大的诱惑,不动心是不可能的,但关绪清却似笑非笑的看着郝尔,没有马上说话。郝尔被他看得有些不太自在,干咳了两声后说道:“大皇帝陛下,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您还有什么疑问吗?”

“只有一个小小的疑问。”关绪清脸上的表情非常奇怪:“朕猜想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吧,他们的条件背后难道就没有什么别的意图?”

“没有。”郝尔觉得现在自己已经有能力说服中国皇帝了,他笑着说:“他们只要求中国保持实质上的中立而不必发表任何声明,同时不再向英国在中东和巴尔干地区的反对者提供任何援助。”

的确,这样的要求对中国来说已经很优厚了,在英国看来中国成为亚洲盟主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事实,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放弃已经失去的利益,或许还有可能重新把这个世界强国慢慢拉拢到自己的一方。等战争结束,大英帝国和盟友们恢复元气之后,很可以腾出手来对付中国,眼下英国最需要避免的是因为一个印度,而与中国发生全面战争。

“朕不得不承认你的建议非常诱人。”关绪清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你知道吗,朕非常想立刻答应这个请求,但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天上不会掉馅饼”,对别人送上门来的好处,朕一向是抱着怀疑态度的。英国还想在中东立住脚吗?帝国的军队早晚会开进去的。在印度的英国人更加一个都不能留,那是是大中华联邦加盟国的土地,我们不可以失信于帝国的朋友,帝国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义务帮助他们夺回国土,事实也证明了我们正在不惜用战争的方式来完成这个允诺。但是请你放心,中美两国是亲密伙伴,只要罗斯福做一天总统,两国的关系就可以长久的保持下去,中国决不当一个背信弃义的国家!”

关绪清斩钉截铁的态度让郝尔始料不及,来此之前他已经意料到了将会遇到的困难,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他还是没有想中国皇帝的态度竟然如此的坚决和不讲情面。

“大皇帝陛下,站在朋友的立场,我恳请您多考虑一下。”郝尔尽量掩饰着不让自己的脸上露出尴尬:“做为一个大国的领袖,多考虑一些总是没有错的。”

关绪清缓缓的说道:“郝尔先生,我的朋友,对你的建议朕已经仔细考虑过了,朕现在告诉你最后答复,朕不答应,帝国的人民也不会答应。既然战争已经爆发,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将战争进行到底吧,不管谁输谁赢。朕说过中国不是一个好战的国家,亚洲也不是,我们只是在为争取我们的权利而战斗,为此我们不惜付出一切,鲜血、或者生命,我们一定要把一切不友好的外来势力从这片土地上驱逐出去,而中国就是这场正义战争的领导者。另外朕还可以告诉你,在我们谈话的时候,龙军已经对孟买展开了最后总攻。”

首节 上一节 567/10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超级书仙系统

下一篇:电影世界里的侠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