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大时代 第713节
“邓南星,大家熟归熟,但你在我面前说方哥坏话,可别怪我跟你翻脸。”
邓南星一愣,然后解释道:
“诶,不是……我怎么就说他坏话了?我就闲聊一下啊!”
谢国莱平日都是一副非常好说话的好好先生模样,今天突然黑着脸,把邓南星给吓了一跳。
看得出来这位是真生气了。
谢国莱对着邓南星说道:
“那么多聊的事儿你不聊?你编排这个?方哥人家家庭幸福,你这话传出去了,让人媳妇儿或者家里其他人听到了,该怎么想?”
邓南星大概是没想到谢国莱就算方言没在身边,也这么维护他,赶忙高举双手投降,连连说道:
“得,老谢,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一个没结婚的人,说话没过脑子,没想那么多,对不住,对不住!”
谢国莱听到邓南星这么说,脸色稍微好转。
对着他说道:
“我也就是看在你没结婚才没跟你一般计较,或者其他人,我早就发火了!”
邓南星忙点头:
“是是,您大人不计小人过,下不为例!”
……
方言上午写好了周兆琴出院后的治疗方案。
一个小册子上面详细的备注了他要求周兆琴需要做到的后续治疗。
虽然对周兆琴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毕竟是自己的病人,方言还是希望她遵循医嘱,在中医治疗下回到正常的生活。
至于周兆琴非要在协和这里捐一栋楼,方言还真是无所谓。
这最多就是周兆琴的阿q精神开始作祟。
文艺富家女青年,搞一点其他人看不懂的操作,表达一下自己隐晦的意思,就当是让她发泄情绪了。
当然了,这个操作实打实的还是帮助了中医,这点还是需要承认别人做的好的。
不过手里的周兆琴出院收尾工作,还是一刻不能停,赶紧给人送出去才好。
之前在家里泡着的熊掌,方言最近忙的不行,都没空去料理,等到周兆琴走的时候,方言就切一些,给她当做送行礼物了,祝福她早点康复。
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
方言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还是拎得清的。
这边的事情结束后,下午的时候方言又去了华夏中医研究院,目前虽然《御修医方类聚》的大校验工作已经结束了,但是还有一些小的收尾工作没有做完,就比如研究棒子他们自己写的《御医撮要》。
工作小组只留下了三十几号人在这里做这事儿,方言依旧是负责人,每天必须过来看看,另外需要解决一些他们遇到的问题。
另外故宫博物馆那边,也已经开始想办法联系日本那边,要将他们弄过去《永乐大典》残卷内容也搞回来。
之前他们还想把原件弄回来,但是那边很明显是有那种小偷心态的,偷了的东西,原主人家过来借,当然不能借了。
不过目前两边的邦交关系又算好,所以不好拒绝,于是只好退而求其次,计划将《永乐大典》残卷的内容复印过来。
《永乐大典》里面其实也收录了许多医书,只是因为目录都已经不全了,所以具体有什么内容谁也不知道。
不过这可是明朝皇家的严选,很可能比棒子当年抄的这本《御修医方类聚》还要好,也就是说《御修医方类聚》很可能是《永乐大典》的山寨版,青春版。
说不定还能在里面有什么新发现,对此方言也表示好奇,让故宫博物馆那边有什么新进展一定告诉自己。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天就过去到了周末。
这天也是之前约定好的首都中医药大学的校园开放日,方言今天应邀去学校,和众多的学校老师教授一起,要在学校里免费做义诊。
PS:月票又多了100张,所以更完这章还欠大家95000字。
晚点还有加更。
第601章 校园活动日卧虎藏龙,初见天下英才
“今天中午义诊结束后,大概率是要在那边吃午饭,你们在家里就别等我了。”方言一大早出门前,对着媳妇儿叮嘱道。
朱霖点点头:
“好的,路上结冰了,小心骑慢点。”
方言应了一声,接着就发动摩托车朝着首都中医药大学而去。
目前的首都中医药大学还和东直门医院是同一个位置挨着的。
都在东城区海运仓,从小区到医院基本没有距离,大学生出了校区马上就进入医院范围。
要等到后面才会新修好几个校区,然后和东直门医院分开。
好在等到那会儿,方言早就毕业了。
现在也就两公里多一点的路程,摩托车一会儿就到校门口。
学校门口,一座高大的拱门横跨两侧,质朴而庄重。
拱门上,苍劲有力地书写着“欢迎各界人士参加1978年1月,首都中医药大学校园开放日活动!”的横幅。
学校门口的道路上,清扫出了一条干净的通道,两侧的积雪被堆成了形态各异的雪人。
这些雪人有的戴着中医的小帽,有的拿着“草药”,憨态可掬,充满了童趣,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息。
此时,学校门口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裹着厚厚的棉衣,怀揣着对中医的好奇与热情,纷纷踏入校园。
方言也跟随其后,骑车进入了校园里。
学校里的松柏依旧翠绿挺拔,它们的枝叶上堆积着厚厚的积雪,宛如天然的白色绒球点缀其间,今天学校还在上面张挂上一张张彩带,上面其实是介绍中医养生小知识的纸条,在冬日微风中沙沙作响。
另外沿着校门两侧的围墙,一溜儿摆放着整齐的展板。
展板上,图文并茂地展示着学校的历史沿革、教学成果、名师风采以及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案例。
有的展板介绍了中医从古代起源到现代发展的漫长历程,配着古老的医学典籍图片和现代中医实验室的照片,有的则展示了学校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在各地救死扶伤的事迹。
雪花不时飘落,轻轻覆盖在展板上,却丝毫没有影响早到的人们驻足观看的热情。
当然了,这大冷天的不可能让所有人站在寒风里。
学校早早就开放了这里的礼堂。
方言在车棚里停好了车,就跟着队伍一起进入学校礼堂。
他今天戴的口罩,到现在居然还没有人认出他。
进入礼堂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悬在天花板中央的巨型八角宫灯。
灯身由五彩琉璃精心拼接而成,暖黄色的光芒倾洒而下,将整个礼堂映照得温馨而庄重。
礼堂的墙壁上,错落有致地悬挂着一幅幅装裱精美的字画。有的是飘逸洒脱的书法作品,书写着《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名句。
还有些地方则是摆上了细腻逼真的工笔画,上面描绘了中药材的生长形态、炮制过程以及古代中医坐堂问诊的场景。
这些字画为礼堂增添了浓郁的中医文化氛围,像是一扇扇窗户,引领着参观者窥探中医博大精深的世界。
很显然今天这装饰的背后肯定是有高人指点的。
礼堂的前方搭建了一个宽敞的舞台,背景是一幅巨大的卷轴画,画面上是气势恢宏的万里长城与连绵起伏的青山,其间点缀着各类中药材植株。
舞台上,摆放着古朴的桌椅,桌上整齐陈列着中医的传统诊疗器具,如造型精巧的针灸针、色泽温润的砭石、古朴典雅的脉枕等。
台下一旁的展示架上,各类中药材按照不同的类别有序摆放,散发着淡淡的药香,向现场人们展示着中医本草世界的奇妙与丰富。
今天上午先给孟济民他们这些人现场发放录取通知书,然后就在台上开始给来的人义诊。
方言取下口罩,看是在礼堂里面找学校的工作人员。
他可不是来参观的,他今天主要来是给人看病的。
“方哥!方哥!”
“这边!”
就在这时候,一个声音从礼堂里的一角传来,方言循声望去看到了王玉川的学生谢春荣。
他们昨天晚上本来该去上班的,不过因为今天学校里有事情,所以就上到晚上九点就放假了。
这会儿一大早的,又已经开始在学校开始展开工作了。
其实一般的学生这会儿都已经放假了,但是他们不一样,是王玉川重点培养的学生。
以后从学校毕业后,去几个医院里镀镀金,大概率不是回学校,就是去华夏中医研究院,再过上几年,最后就去卫生部工作了。
方言点点头,直接走了过去。
这时候他才发现,这里看起来像是装饰的屏风后面有一扇门,门后面是礼堂的一个休息室。
方言进去后发现今天要上台领通知书的学生,早就到了。
这会儿有人正在给他们化妆搞发型呢。
这是需要上镜才化妆的。
目前只有方言没有被要求化过妆,主要是他气色比较接近化好妆的白里透红,加上形象气质本来就好,所以默认根本不需要化妆。
长的他这么好看的中医,还是很少见的。
上一篇: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