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诸天:贫道专治各种不服

诸天:贫道专治各种不服 第8节

  元兵大弓来势汹汹,在李道成看来,却慢得跟蜗牛一般,曲指在弓胎处一弹,叮的一声,这弓顿时断成两截。

  打断大弓后,去势不绝,变指为掌,印在元兵的胸膛,只听得咔嚓一声,这看似轻飘飘的一掌,却打得这元兵胸骨裂碎,胸膛凹了下去。

  元兵惨叫一声,顿时气绝,身体被余势带起在空中,如同一个破布娃娃般飞出三米后,跌落在地。

  此时的正规元兵委实凶悍,见队正被人一掌打死,非但不逃,反而拔出腰刀,啸叫着打马围杀上来。

  李道成大袖一拂,凭空纵起一阵强风,吹得这些元兵东倒西歪,再也站不住脚,随即如滚地葫芦一般,连人带马一起翻滚出去。

  李道成再轻轻一跺脚,从地上腾起几颗小石子,再随手一抄,将这些小石子抓在手中,使了一个满天花雨的手法,朝这几个蒙古兵射了出去。

  咻~咻~咻!

  这些石子如同子弹一般激射而出,下一刻,便已同时击穿几个蒙元兵的咽喉。让他们就连惨叫都未曾发出,便已扑地,死得不能再死了。

  这一切说来话长,实际不过一两个呼吸之间的事。在旁观的百姓看来,只是两个眨眼的功夫,这位道爷就送那些元兵去见了阎王了。

  如此手段,与鬼神何异?

  百姓们反应不一,胆小者惊慌失措,尖叫四散而逃,就连才被李道成从元兵刀口救下的卖唱老头,回过神来后,充忙感谢一声,就拉着孙女跑了。

  虽然理解小老百姓明哲保身的心理,李道成依旧很是无语,亏得道爷我还准备给这爷孙俩一些银钱,让他们往武当山势力范围内走呢。

  欣慰一点的是,人终归没跑光,有几位摆摊的老板,还有几位走南闯北的行商,胆气和见识,皆强过普通百姓,还留在原地观望。

  面食摊老板,明显纠结了一下过后,鼓足勇气走过来,冲李道成一拱手。

  “大爷,您还是快点跑吧,这几个元兵,都是驻武关的守关兵。关里还有上百号人呢……唉,我们也要收拾东西跑路了。”

  李道成手一挥,安慰道:“老板你怕什么,我生平专杀鞑子,来多少我杀多少,等下我去把守关的元兵全部杀光了,就不会连累你们喽。”

  老板一愣,似乎想起什么,请求道:“大爷既是专杀鞑子的,想必是东边来的好汉,要不留个名号吧,让衙门知道是谁干的,也不会牵连……”

  李道成一想,倒也是这个理。望见不远处有一块表皮光滑的大青石,便运起玄功,以指为笔。

  就着这些元兵们还热烫着的鲜血,在青石上写了一行杀气腾腾的大字……杀鞑子者,明教光明左使杨逍是也。

  字迹入石三分,显示了自家深厚的内功修为之余,同时也是佐证和警告,以免贪官污吏借此敛财,牵连无辜。

  话说他为什么偏要打明教杨逍的招牌嘛?

  一来,反正明教以反元为己任,作为知名抗元反抗组织,早就上了元庭黑名单。用明教的牌子,也不算祸水东引,反而白给明教一笔业绩,帮他们宣扬了名气。

  第二,就是李道成看杨逍这坚强犯和装逼犯很不顺眼,如果衙门要追究,肯定会派高手去对付他。所以这是给杨逍找点事做做,免得他没事四处沾花惹草。

  留下名号后,李道成回摊洗了洗手,吃完鸡蛋面,方才洒脱上路。

  这正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走过十里,就是武关,因打了明教的招牌,李道成就没有惊动守关的元兵,寻了一个偏僻的角落,运起轻功,轻易越了武关,朝关中而去。

  过了关中,长安就不远了,长安附近就是终南山,全真教祖庭所在。

  双雕时期的第一大派全真教,在元宪宗时,佛道大辩论失利之后,失去官方扶持,势力有所衰落。

  但烂船尚有三分钉,整体来说,在顺帝之前,全真教在江湖上还是剩下些影响力的。

  真正在江湖上影响力衰弱,还得从第十七代掌教,完颜德明说起。

  完颜德明本是金国完颜阿骨打的贵胄苗裔。元朝灭金之后,完颜家族投降元庭。

  为向元朝统治者表示恭顺,完颜家后人的精英子弟,皆用出家来表现不问世事的态度。以示永无复国之念,打消元庭的猜忌,保住性命。

  这位完颜德明就出家到全真教,被上代掌教收为弟子,赐道号重玄子。在老掌教羽化后,做了第十七代掌教。

  王重阳在原著中是反金义士,百年后却让一位金国皇族后裔做了全真掌教,这无疑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

  这个完颜德明,对元庭非常忠心,很得元庭信任。元顺帝在元统三年,封其为神仙玄门演道大宗师,掌管元朝诸路道教事宜。

  为了表示对朝廷的感谢和忠心,完颜德明减轻了全真教练武的权重,在其掌权期间,全真教开始从武林大派向单一的宗教派系转换。

  更讽刺的是,后来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之时,这位完颜德明还带着全真教,大力支持元朝,对抗朱元璋呢。

  所以朱元璋对此很是不喜,上位之后,大势提高武当的地位,让武当取代全真教,成为道教领袖,玄门正宗。

  李道成记得以前有很多人奇怪,倚天里金老为何不写全真教,原因很简单,因为元代的全真教,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写的。

第8章 终南山后,古墓传人。

  过了武关就是关中,距离长安不过数百里。

  李道成因见一路民生多艰,豪强劣绅层出不穷,自己除非有传说中化身千万,无所不在的金仙手段。不然,凭自己一之力,纵是有心除恶,也是杀之不尽。

  反正红巾大起义也没多少年了,到时候自己相助一番,多杀几个元庭高手,帮义军推翻这野蛮暴戾的元朝就是。

  所谓眼不见心不烦,为免气闷,李道成索性就舍了官道,认准方向,翻山越岭的走直线,去往长安。

  也是他有先天真气护体,不怕深山老林,毒虫猛兽,才能走直线抄近路,不然,以现在的荒野环境,纵是贝爷来了也要扑街。

  因是走直线,节约了大半时间,不过一个时辰,李道成就来到了六朝古都长安。

  他真气质量虽高,但数量却不多,一连跑了百余里,心理上也略觉疲乏,见天色已晚,便找了家收拾得颇为清洁利索的客栈,要了间上房,歇息一宿。

  次日,洗漱用饭之后,到古都长安转悠了几圈。

  关中千里沃土,乃是王霸之基,周秦汉唐,据之以成王业。

  长安作为六朝古都,本该民富物丰,百业兴旺才是。在元庭治下,却是民生疲敝,百业凋零。

  李道成不由对元庭厌恶透顶,只想红巾起义早点到来,介时元朝顾此失彼,四处灭火。自己也无需顾忌连累武当,可以放心杀贼了。

  李道成无意久逛,转了几圈,记住几处元兵驻守要地后,就出了城门,没用多久,就来到此行的目的地,重阳宫之前。

  重阳宫位于秦岭北麓,甘水之泮,为全真教三大祖庭之首,亦是祖师爷王重阳羽化之后的遗蜕之所。

  当年丘处机西行朝见成吉思汗之后,全真教受到元庭扶持,为之大兴。巅峰之时,有殿堂建筑四千余所,数万徒众,风光了几十年。

  到宪宗时与佛教辩论失利,发展受挫,但毕竟树大根深,元气未损。直到完颜德明继任掌门位后,把发展重心向大都白云观转移。

  重阳宫慢慢就衰落了,很多宫观,只有廖廖数人值守。还有些偏远处的房舍,无人看管,在风雨侵蚀之下,只余下断壁残垣。再不复丘处机时代的风光。

  一时间,李道成不由心生感叹,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天下没有永久兴旺的势力。

  叹罢,李道成收视心情,暗中转悠几圈,发现全真祖庭留守的道人,多住在重阳宫主殿及周围十余座宫殿之中。看这些道士的身形步伐,多是粗通些拳脚之辈,少见高手。

  转念一想,倒也正常,当代掌教完颜德明,乃是元庭忠犬,许是把门内真正的高手,大多带去了大都。

  以李道成如今的身手修为,瞒过这些武功浅薄的道士,简直是易如反掌。观察一番后,轻易就锁定了藏经阁的位置。

  他躲在藏经阁十丈之外一颗大柏树上,寻了个守阁弟子的防守空挡,提气纵身,如同一只大鸟一般,越过十丈,无声无息的落到三楼。

  李道成五感敏锐,早就查觉到藏经阁中有两道气息绵长,具备不俗内功修为的呼吸声,证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全真教还是有几个高手的。

  按李道成的估计,比现在的殷梨亭和莫声谷,还要略强出一些。虽是不入他的眼帘,但放在江湖上,也算得上一方高手了。

  像海砂帮、神拳门之类的地方帮会,帮主长老之流,还没这水平呢。

  这号的,李道成虽说让一只手都能打两三个。但真要算起来,武当派也算是全真系的,有些香火情。倒也不好大打出手,免得伤了情面。

  一念至此,李道成就默忆平时入定时与自然相合的感觉,气机浑圆不漏,轻易瞒过两个守阁高手的感知。

  无声无息的潜入阁内,四下看了一圈后,却是暗自摇头不已。

  原来藏书多是道德南华,四书五经,法华楞严之类的三教经典,并没有多少武功秘籍。

  纵有,也是些铁布衫、八仙剑,七十二擒拿手之类的寻常武功,最好的一本,就是全真剑法,特么还是残本。

  他真正想看的北斗七星剑阵,空明拳,先天功之类,一概不见。

  李道成略有些失望,不过,他也算是早有所预料,毕竟,金系神功绝技,就惯以容易失传而著称。除了少林寺传承还算稳定外,其他的绝学,总是爱莫名其妙的失传。

  再说,他有真正的仙家秘籍在身,武功绝学,于他没多少用处,此行不过为增长见识,顺便给武当派留些底蕴而已。

  所以,对他来说,武功秘籍这东西,随缘就好。得固欣然,没有也不用太过在意。

  李道成收拾心情,出了重阳宫,在终南山上转悠起来。

  不料这一逛,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世有位天生神力、爱打来福的常威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高人,不会到名利场上打滚,都是躲山上修道的。

  常威先生没有说假话。在这终南山上,李道成就时不时遇到些潜修的隐修道人。

  感觉不在宋远桥、俞岱岩几人之下的,就有好几位。

  其中有两个出挑的,功力和境界,感觉和卢秋云、周真得那四个老师兄差不多。

  在终南山上轻易就遇见六七个顶尖高手,李道成不由感叹不已,当今武林中所谓的名家高手,除了张三丰、阳顶天、少林三渡等寥寥几人,是真正的绝顶高手之外。余者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比如名声极大的明教左右二使,四大法王,灭绝师太,少林三空,武当七侠后几个,崆峒五老之辈,皆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真实修为只在一二流之间,尚算不得绝顶。

  有此发现,李道成倒也不着急找古墓派所在了。遇见看得入眼的便现身出来,与其谈玄论道,交流一番。他乐此不疲,一连逛了几天,过得甚是悠闲。

  这一日,无意间从一位隐修道人的口中,得知古墓派所在。

  李道成方才恍然,原来却是被固有印象误导了。古墓派不在山中,而是在山下,离重阳宫主殿就几里路。只是地形较为隐秘,不易发觉罢了。

  知晓准确地址,李道成下山向古墓派而去。离目的地大概两三里之时,突然听到前方不远处传来阵阵劲气交击,出招呼喝之声。

  听这架势,不像切磋,而是真打。并且,不在宋远桥练功时发出的动静之下。

  怪了,哪来的高手,在古墓派前火拼?李道成心生好奇,收敛气息,悄然无声的循声摸了过去。

  很快,李道成就见到了打得正起劲的两人。

  一人颇有点古早网红犀利哥的意思。披头散发,衣衫破烂,头发胡须纠缠在一起,把面容都遮住了,不大看得清年纪。

  这种类型李道成这两天在山上见多了。一看就知道这人是懒得打理仪表,一意清修的苦行之士。

首节 上一节 8/2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儒剑仙,在天墉城签到三百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