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诸天:贫道专治各种不服

诸天:贫道专治各种不服 第29节

  另外他还将金刚门方丈收藏的上好药材,一扫而空,同样价值不菲。

  有鉴于此,便没要宋远桥拨款,说反正自己也是实验一番,就先用自己的私房钱折腾,先不动公产,万一不够再说。

  除此之外,张松溪追查袭击俞岱岩凶手一事,有了些头绪。俞莲舟忙完寿宴之后,空出手来,也加入进去。两人都是精明强干之辈,有他俩主持,相信很快就能锁定目标。

  李道成觉得剧透太多了也不好,同门会形成路径依赖,便没有插手,让他们多锻炼一下也好。

  师长把事情全做完了,武当还养那么门人弟子做什么呢?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真是行七星灯续命法时,被魏延搅了,天命不可违吗?

  不是,是事必躬亲,无论大事小事,都亲力亲为,累死的。

  李道成才不学诸葛亮。他希望武当弟子人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大高手,他无所事事,躺到飞升才好呢。

  修武馆一事,他也没亲力亲为,想到那个谁……元修师侄颇为上道,便将此人提拎过来,让他负责营造工程。

  俗话说得好,皇帝身上都有三个御虱呢,他虽然不爱揽权,但毕竟都收徒了,也算个小山头,也要提拔一个体己人。培养一二,日后留给徒弟使唤。

  元修本是个普通的执事弟子,也没啥人脉背景,不然,见过那个有背景的,以办事勤勉沉稳而著称的。

  元修想不到自己只是很好完成了照顾小师叔弟子的任务,就得到小师叔赏识,也是喜出望外,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任劳任怨的当起了合格的马牛,把营造诸事安排得井井有条。

  李道成也就放心了。

第28章 百世之基。

  张三丰九十大寿之后,武当又回到日常模式,恢复了往日的清净。

  门派日常事务被六位师兄包揽,李道成除了教教徒弟外,也没啥事。便想着将先前优化武当产业结构的预案,提上日程。

  顺便把武当未来的发展规划,也梳理一下。

  计划第一步,就是改变武当之前的收徒模式。在以往传统导师制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他所熟悉的大班制。

  在山下建个类似后世武校的大型武馆,不像以往那样,对附近农家子弟来者不拒,照单全收。而是先统一在武馆培训一段时间,对生源进行一个分类和筛查,择其精英者收入武当门墙。

  李道成当初为什么执意拜师张三丰,好处就提现在这里了。

  拜师张三丰,就是武当二代弟子,门派的绝对核心高层。

  上位者的好处,就是凡事不用亲力亲为,只管拍脑袋提出计划就可以了。具体事务,自然有手下人跑腿。

  有了想法后,就把自己有点印象的元修师侄提拎过来,让他负责相关事宜。

  话说元修又没啥背景人脉,想出人头地,那就只能卖力了。以往在山上任劳任怨,辛苦十年,也只在同门眼中博了一个勤恳之名。混成一个小头目后,就达到发展上限,再难升职了。

  如今难得小师叔赏识,元修自然要紧紧抓牢机会。将建武馆的事一肩揽了下来,不辞辛苦的跑前跑后,工作热情很高。

  这元修倒也有些机灵,没怎么动李道成计划的工程项目款,卖武得来的那一万多两银子,就把建馆场地搞定了。

  因元朝实行的承包制,具体事务全都下放给地方实力派。

  而勋阳士绅,都知道武当派的威名。在他们心目中,张三丰老神仙和武当七侠,都是高来高去,如同红线、空空之类的剑客异侠一般,有着飞剑跳丸,日行千里的本事,取人首级如同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这些地主官绅,平素也不敢管武当的事。元修打着武当派的招牌,让他轻易说动附近士绅,在山脚下圈了几座柴方水圆,地势和缓的山头,做为建馆地址。

  李道成看过之后,也颇为满意。

  选定地址,接着就是建房了。出于回馈家乡父老的心思,李道成叫元修把平地砌墙之类的活计,都交给李家村的村民。

  不夸张的说,身为李家村五十年来最有出息的大人物,李道成在村里威望杠杠的。是以,村民们工作热情都很高,干起活来那叫一个拼命。相比起来,后世九九六什么的,都弱爆了。

  若非李道成三申五令,交代元修,要注意劳逸结合,严格控制工作时间。村民们连零零七都做得出来。

  李道成本是一片好心,怕累倒父老乡亲,不料却反而招来村民们的不解,还是村老上门和他沟通了一下之后,他才了解村民们的真实想法。乡亲们不怕辛苦,怕的是没有赚钱的机会。

  李道成也不由有些汗颜,自家一个新世纪马牛,穿越到了这元末之世后,也变成了何不食肉糜之辈。

  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加上砖瓦木石结构,程序相对简单一些。不过一月功夫,武馆就建造落成了。

  武馆占地数十亩,有房舍十数间,练武场,教学楼等,一应俱全。可容纳千余弟子上课。

  背山靠水,便于取用柴火、水源等必备生活物资。另外,元修还将周围的田地,一并买了下来,做为武馆的直属产业。

  元修把事情办得颇为漂亮,李道成夸奖一番,有心传授他两招吧,奈何这元修的习武资质委实有些鲁钝。

  杨嫣兄妹按照自家吩咐,早就把打基础的易筋锻骨传给了元修,他也练了个多月了,却始终起色不大。效率还不到杨嫣兄妹十分之一。

  以元修这个鲁钝资质,李道成估计其苦练一生,最终能混成三流高手就不错了。付出和收获完全不成正比,习武意义不大。

  有鉴于此,李道成便和宋远桥说了一声,把元修提拔成杂务堂的执事,以酬其给自己跑腿的苦劳。

  李道成选了一个黄道吉日,邀请张三丰和武当七侠下山剪彩,举行开馆仪式。

  顺带把当初为他背书的陈翁,也邀请了过来。

  他当初觉醒记忆,搞行为艺术钓张三丰之时,若非此人背书,进展就绝没有那么顺利。

  另外,他发家的第一桶金,也是这位陈翁给的。

  他当初搞行为艺术,可是很赚了些钱的,村民们虽然眼红,但却一直没人敢动手。一来,武当山下,村民们不敢乱来。二来,陈翁的士绅身份,也是一个威慑力。

  李道成投桃报李。还给了陈翁家族一个固定进入武馆的名额,算是对他当初投资的回报。

  陈翁大为惊喜,连道李真人讲究,大手一挥,将开馆仪式的全部花销都包圆下来。这一刻,连张三丰和武当七侠的面子都不管用了。总之,今天谁拦着他买单他就跟谁急。

  有人帮着省钱,李道成自然不会拦住,也就任由他了。

  再说张三丰,已不管门派事务多年,平时的定位,更多的是做为众武当弟子的一个精神支柱。

  张三丰早知道李道成建馆改制的举动,也没有管他。剪彩之后,才叫李道成在武馆之中转悠几圈,问他具体是个什么想法。

  六侠则跟在后面旁听。

  李道成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全面。未雨绸缪,提升武当的整体实力,顺便为武当立下百世之基。

  金系的武功有个特点,那就是越到后世,武功就越势微。

  金系武力值第一的,当属一剑破三千甲的阿青。

  纵观金书主角,能一人硬憾成建制军队,并将之击溃的,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到了宋明时期,乔峰、五绝、郭靖、杨过、张无忌之类的后辈,武力值就大不如阿青前辈了。上限是仗着一身武功行白虹贯日,刺王杀驾之事。但遇到朝廷大军围困,他们也只有提桶跑路的份。

  就这,还是金系武学鼎盛期。

  接下来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笑傲时期,在双雕平平无奇的郝大通,自创一部紫霞神功,也混成了当世绝顶内功心法。

  此时混元功只是华山弟子入门筑基之用的二流内功。到了明末碧血剑之时呢,就摇身一变,成为天下绝顶的内功心法了。

  到了鹿鼎、书剑、飞狐时代呢,练出内力的,便是江湖中的顶尖高手了。

  总之,武功越往后越势微,是金系的整体规律。

  唯一例外的,就是疑似修仙的狗哥了。但是,李道成一直怀疑,侠客行是金大爷喝醉了之后,意识处于朦胧状态时写的。是金系质量最差,逻辑最扯淡的一部。

  所以,狗哥不计入金系整体武学规律之中。

  李道成思及自家,身怀系统,同样是修仙之人,一身先天真气,生生不息。但自忖若是遇到元庭大军团团围困,第一选择,也是跑路。

  没办法!

  金系的上限,就是打通生死玄关,龙虎交汇。

  李道成的武功已经修到顶了。以后再怎么苦练,除了内力深厚些,招法精妙些之外。也难以突破大境界。

  所以推翻元朝,光靠几个高手,是不现实的。还是得指望朱元璋的大军。

  现在是元顺帝至元二年,距离朱元璋攻占应天,称吴王,还有二十二年。距离朱元璋称帝,还有二十六年。

  所以李道成才改制武当传统师徒模式,开设武馆大班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在将来的新朝占据地位。提升武当派的影响力。

  李道成相信,培养普适性的人才,后世教育体系下的大班制,绝逼完爆传统师徒制。

  当然,李道成并没有剧透未来是朱元璋上位,只说眼看元朝气数将尽,即将改朝换代,所以自己才未雨绸缪,多培养些人才,好让武当弟子在未来的新朝中,占据更多坑位。

  张三丰纵是心性淡泊,但事关自己一手创建的门派未来,也是点头不已,兴致颇高。“说说,你准备怎么改?”

  李道成侃侃而谈。

  “以往新弟子来源,大多是附近的农家弟子。武当也是不分良莠,照单全收,这对于附近贫苦百姓来说,固然是一个善政,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但对于我派的长远发展,却是不利的。”

  “我的想法,以后新弟子就不一股脑的全收上山了,而是收进武馆,先进行一个培养甄别。把弟子们分为外门弟子,内门弟子,真传弟子,核心弟子,四个级别。”

  身为一个前写手,从玄幻仙侠小说的设定取经,乃是职业本能。李道成张口就来。

  张三丰生性豁达,不拘小节。并不喜欢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不过也知道这小弟子神异颇多,不会无的放矢,便没有急着表态,“哦,四个等级具体是些什么区别。”

  李道成道:“我计划中,以后收弟子一年一收,半年一考。不收学费,衣食住行,培养费用,都由我们负责。但也要给弟子们分派一些力所能及的闲杂事务,锻炼他们的同时,回馈门派一二。”

  “每届弟子,新入馆的半年内,不教四书五经,也不教道德黄庭之类,只教他们基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再教他们认识几百个常用字,学点算数就好。”

  听到这里,宋远桥不由点头不已。插话道,“十二弟考虑得很周到,如此一来,即便有人考核不过,止步于外门,回去之后,也能够做个账房文书之类,养活自己。”

  张三丰也还算满意。这世道,能写会算的,就算是难得的人才了。外门弟子结业之后,从事各行业,势必能扩大我武当的基本盘。

  说道:“武功方面呢,你怎么考虑的?”

  李道成道:“第一年教武当长拳,武当剑法,基础内功心法,同样是半年一考。有半年时间,也能看出资质了。”

  “不达标的,一年就让其结业。成绩达标的,则收为内门弟子,地位等同俗家弟子。可挂上我武当的名号行走江湖。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除了教内门弟子习文练武之余,还要授与道学经义,农学医术之类,同样加以考核。”

首节 上一节 29/2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儒剑仙,在天墉城签到三百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