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65节
贾东旭静静的躺在担架上,脸上盖了一块白布,浑身血迹,看来是外伤导致的,不过一时间也看不出来到底致命伤在哪。
抬他回家的,都是基干民兵队的值班民兵,全厂都在忙于生产,能腾出手来做这个事情的,就基干民兵最合适了。
几人见到高振东,低低的打了一声招呼,情绪都不高,碰见这种事情,哪怕互不相识,情绪也是会受影响的,何况旁边还有孤儿寡母在哭嚎。
高振东没有问他们什么,上来就问这个,不合适。
李副厂长、易中海、一大妈、傻柱几人,都在贾家人边上,在劝慰著他们。
聋老太不在,估计是年纪大了,见不得这个。
傻柱在这里,倒也不奇怪,因为聋老太、易中海这条线,加之年龄相仿,他和贾东旭是走得很近的,关系很好,这也是他在电视剧里如此纵容贾家几个孩子的原因。
至于说到和秦怀茹有没有原因,一开始那不至于,电视剧前面好多集,都到65年冬天甚至翻年了,傻柱都还一门心思想找个年轻漂亮的头婚,什么厂里同志的亲戚,冉老师,于海棠,秦晶茹等等,不一而足。
那个时候,更多是秦怀茹在剃头挑子一头热,也被她整出不少事情来。
高振东走上去,几人都和他打了个招呼。
高振东没有上去劝贾家几人,他和贾东旭挺熟,但是和贾家这几个就不怎么熟了,加上他又不会安慰人,说多反而可能错多,干脆人站在这里,表示存在就行。
很多事情,只要站出来了,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其实做不做事情尚在其次,有事情自然会有人安排。
不过也不用高振东做太多事情,李副厂长带来的厂里一帮人正在忙活呢。
李副厂长劝了一阵,见没什么效果,他也要忙著张罗贾东旭的后事,就退了出来,留下易中海和一大妈陪著贾家几个人,他自己向高振东走过来。
“李厂长,贾东旭这是怎么回事儿?”
李副厂长摇摇头:“唉,别提了,据他同车间的同志说,是他操作的车床夹具有暗裂纹,突然断裂,卡盘和工件飞出来,飞出来的零件正好打到他,当场就不行了。”
两人聊了几句,李副厂长就去张罗贾东旭的后事去了,这人还是那句话,他想干的事情,有事他是真上。
高振东明白了,这个事情,不管自己这只小蝴蝶怎么煽动翅膀,只要贾东旭还是干的钳工活儿,只要那台车床还是他操作,那他出事的概率永远都在,或者说和他一起轮班使用这台车床的同志,都有这个概率,只是这个概率,仍然发生在他身上而已。
估计这也就是前世电视剧里贾东旭的死因,他操作的那台车床夹具内部有金属疲劳裂纹,这种裂纹非常隐蔽,一直没有发现,终于到了某个极限时刻,夹具撑不住了断了,事故就发生了。
可以说,这个原因导致的事故,只要那条暗裂没有被提前发现,那不论前世电视剧里还是现在,这个事故都几乎必然发生,要说区别,无非就是发生时间、严重程度、谁倒霉可能不同而已。
而到了现在,同样的隐患,同样的发生,可能时间有所不同,但是一样的严重,倒霉的还是贾东旭。
这很不幸,但是这很科学。
得为工人同志们做点儿什么,高振东想。
不过这是后话,这个时候,还是先一起处理好眼前的事情比较重要。
看著常常一起工作聊天吃饭喝酒的熟人这样躺在自己面前,高振东还是心情沉重,他走到易中海面前,易中海神色沮丧,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很多。
看见高振东走来,易中海好像找到了倾诉对象,长叹一声:“振东啊,我没照顾好东旭啊。”
这话按说他不该和高振东说,而是和贾家人说更合适,可是这个时候,他更不方便和贾家人说这个,只好找一个身份、地位、和贾东旭也有一定联系的人来说这个了,高振东正好合适。
高振东理解他的心情,挑了一个近在身边的徒弟,尽心尽力的培养,虽然笨点,好歹心性不错,万一老两口实在折腾不出孩子,这个徒弟也是可靠老实,能晨昏定省,嘘寒问暖的那种。
可是晴天霹雳,一下子,没了。
这对于易中海来说,和死了个儿子没有太多两样,可偏偏他还不能像贾家人一样顺理成章的发泄出来。
在高振东看来,现在的易中海,和贾家人其实差不多,都应该算是贾东旭的亲属。
高振东安慰道:“易师傅,你不要这么想,刚才李厂长那儿,我也打听了,这就是个意外,和您没关系。”
易中海张了张嘴,才艰难的说出话来:“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可是我就是心里难过啊,你说这人,怎么突然好端端就没了呢。”
高振东没有办法,这人吧,一旦钻了牛角尖,你怎么劝,那用处也不大,甚至他能在你的劝解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你越劝,他越钻。
就有点像高振东前世抓过蛇,那种钻进洞的蛇,你越是揪著它尾巴往外拉,越是拉不出来。
于是高振东换了个方向,你钻牛角尖是吧,那我不劝你,不过我知道伱最要紧的是什么,我一说出来,你自己就会赶紧从牛角尖里退出来,去关心这个这个事情去了。
高振东没有顺著易中海的话往下接,而是说道:“易师傅,我知道你很疼东旭,很难过。不过,我估计啊,一大妈也和你一样,没准儿比你还难过,你还是要打起精神来,照顾好一大妈才是啊。”
易中海一听,坏了!
自己光顾著难过,忘了这茬儿了。
老伴儿和我一样看重东旭,东旭没了,她的心情肯定好不到哪儿去,而且她那个身体吧,可受不得这个,我得注意著她,可别她出事儿了就麻烦了。
易中海感激的对高振东点点头:“对对对,谢谢你振东,我得紧著点儿她才是。”
话说完,也顾不得自责了,赶紧自己去看一大妈去了。
解决了易中海,高振东和傻柱碰到了一起,傻柱虽然不到很伤心的程度,但是很难过,朋友没了,而且是突然没的,任谁面对这个事情都淡定不起来。
“嗨!振东,你说这事儿弄得,东旭怎么就碰上这倒霉事儿。昨儿和他一起喝酒,他还和我说他有老三了,加上有你帮忙,有了工作成绩,级别也上了一级,这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可今天就嗨!”
傻柱在自己腿上拍了一下,说不下去了。
高振东拍拍傻柱肩膀:“这种事情,谁都说不清楚,作为朋友,我们只能是把他身后的事情办好。”
刚说到这儿,就听见旁边秦怀茹凄号一声:
“东旭啊,你走了,我们娘三,还有我肚子里的孩子可怎么办啊!”
晕过去了!
第116章 天下计算机英雄,苦其久矣(3k)
大家一看,连忙手忙脚乱的把秦怀茹抬进房里,可别这个再出什么三长两短,那这事儿就没法收拾了。
而且,听她的意思,肚子里还有孩子。
高振东一听,这应该就是槐花了,前世电视剧里,槐花77年高中毕业,那时间大差不差,应该是在自己来四合院之前就有了,虽然剧里时间线和人物年龄的配合有点一言难尽,不过大致还对的上。
许大茂站在人群里,看著被人们抬进屋里去的秦怀茹,眼睛滴溜溜乱转,不知道在想什么鬼东西。
高振东看见这场景,心里笑笑,这个狗东西,又有什么鬼心思了,不过这事儿现在没法说,听其言,观其行呗。
经过大家一阵忙活,灵堂算是搭建起来了,不过敲锣打鼓吹唢呐是没有的,李副厂长张罗后事,他肯定不想犯错误。
好在天气已经彻底凉了,不用什么制冷,贾东旭也出不了问题。
留下两位厂里的同志帮忙,李副厂长和高振东打了个招呼,先回去了,他也是挺忙的,明天再来。
临走,还特意叮嘱高振东道:“振东,事情都忙完了,你也尽力了,回去早点休息,剩下的有其他同志在呢。你工作重要,还是要尽量休息好。”
高振东和易中海、傻柱、闫埠贵几人道了别,各自一路长吁短叹,各回各家。
回到家,高振东想起自己要做点儿什么了,他从存储库里拿出一套东西,放在桌上。
——《安全生产培训教材》。
这套安全生产培训教材,还是许大茂结婚那天抽出来的,当时觉得一时间没什么用,就扔在库里了。
现在看来,还是有一些用的。
厂里有安全生产规程,但是一来不怎么完善,和这套教材里经过几十年沉淀积累的经验教训的出来的成果比,还是有不少疏漏的地方。
二是太过具体,不成体系,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没有总的一个指导思想和要求,也没有一套理论体系来规范整个流程和管理体系。
当然这里面的法律法规部分,只能有一小部分可以用建议的形式拿出来,至于剩下部分,只好暂时舍弃掉。
高振东看著这厚厚的一本东西,有点儿犯愁,还得抄!
好在这个可以拿到第一研究室,拿出自己一心二用的本事,还是自己口述,找厂里的人配合写,应该也不会花费太长时间。
至于娄晓娥,《军地两用人才》的一小部分还没搞完呢,不能指望她了。
第二天是周六,也是高振东在运算所支援的最后一天。
高振东被借到运算所,前前后后花了差不多两个月时间,眼看著已经到了十二月了。
这两个月,高振东和运算所的人密切配合,还是成果斐然的。
电晶体计算机,陆陆续续生产了差不多30多台,听说振兴电产第二批原材料的采购也完成了,后面会有更多,等这段日子挺过去,1274厂产线改造一完成,那产量不就直接起飞。
DJS-59计算机的使用人员,已经培训了300来人,分布在急需的各行各业,后续的培训,由运算所的人根据高振东的讲义,继续接手,总不能把高振东焊死在这个事情上,那在上上下下各级人员看来,那可就是天大的浪费。
同时,等到高振东的一系列教材付梓出版,高等院校会把人才培养工作接手过去,那时候,就是大批产出的时候了。
至于科研人员,这块是花心血最多的,从一个已有的体系转到一个新体系,花费了高振东和运算所的人不少的时间。
运算所已经全面停止了M-3计算机的那条路,开始转向高振东传授的通用计算机的路子,这比简单的用电晶体淘汰电子管,走得要深入得多。
唯一的遗留问题,今天即将解决。
以高振东为首的验收专家组仔细听取了显示器设计组的汇报,考察了XS-59型显示器的各项电气参数,进行了显示器实际显示效果验证,并对显示器设计组成员进行了质询。与会专家组讨论认定,XS-59型显示器各项特性基本达到了初始设计要求,具备投产条件,符合定型规定,准予定型。
整个过程花了半天时间,随著高振东在验收意见书的验收专家组长位置签下自己名字,显示器设计组一阵欢呼,终于搞出来了,在高主任结束在运算所的支援工作之前。
现在开始,DJS-59电晶体计算机系统就是由JP-59、XS-59、DJS-59组成的一套完整系统了。
要是等高主任走了还没搞出来,那可就丢大脸了。
厉所长和池总工两人也是专家组成员,看著手下的人如此开心,对著高振东笑道:“高主任,让你见笑了,这么个小事都激动成这样。”
高振东很理解他们的心情,实际上DJS-59量产型的整个系统,真正由运算所挑大梁,完成设计制造的,还就这个XS-59了,虽然设计规格是高振东定下的,可是大部分工作还真是他们自己搞定的。
高振东笑道:“哪里哪里,他们的激动,我们都懂,天下计算机英雄,苦纸带久矣。”
厉所长和池总工闻言,哈哈大笑。
这不是开玩笑,国内原本的计算机系统输入输出设备,到80年代初都一直没有跟上技术的步伐,较为落后。
以高振东看到的那本78年的电子计算机专业书籍为例,到了78年,里面提到的输入输出设备仍然见不到键盘和专业显示器的踪影。
上一篇:开局何大清离家,去帮人养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