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500节

  “有意思,仔细想想,水陆两栖坦克还真合适这么改。”

  “这位同志是哪儿的啊?对各种车辆很熟悉啊。”

  “你别瞎打听,注意纪律。谈技术,谈技术。”

  “嗯,我觉得可以改……”

  “……”

  见大家都被高振东的建议给吸引住了,防工委总工笑道:“振东同志,那你觉得要怎么改才合适?”

  一事不烦二主,你的建议,你先完善。

  “简单,去掉两栖要求,最多只保持最基本浮渡能力,适当缩小过于庞大的车体,然后将发动机前置,为后部留出操作空间。车体防弹能力不做过高要求,能防12.7mm穿甲弹即可。”

  这种通用底盘不是用来和对方坦克刚正面的,甚至连装输面对的火力威胁都比它大,这个防护差不多够了,节省重量下来干别的。

  虽然高针对坦克前置发动机极不待见,可是作为自行火炮底盘,前置发动机就很香了,后面留出来供人员上下车、补充弹药等。

  至于两栖改浮渡,是必须的,两栖坦克为了两栖,在其他方面牺牲了太多。两者之间对水上速度、储备浮力等指标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高振东这个建议,让所有人又陷入了热烈的讨论之中,越辩越明,越说越来劲。

  陆装局和部队这边高兴得合不拢嘴,不管怎么说,哪怕自行火炮的问题没解决,但是通用机械化底盘的事情倒是无意中给解决了。

  防工委和陆装局干脆现场拍板,不管用什么炮,底盘,就是这玩意不改了!

  定下来这个事情,陆装局的同志意犹未尽:“高总工,你觉得这个炮的炮塔怎么搞?”

  高振东摇摇头:“我不是搞这个的,不熟,说不清楚,不过就一个建议,防弹不用12.7mm那么多,炮塔能防7.62就行了,除非有足够的重量富余。”

  只防7.62?这可不像是高振东的作风。

  他为了把4DL防7.62升级为12.7,就差跳起来指著研究人员的鼻子骂的事情还历历在目,今儿怎么转性子了?

  搞炮的同志有些为难:“7.62是不是薄了点?”

  部队的同志却是若有所思:“高总工的建议很好,如果没有富余的重量布置装甲,7.62就够了。这东西远远的在后面的,不直面战场,有个基本防护就行了。”

  高振东补充道:“这个装备重要的是密封,以方便三防的布置,防护嘛,差不多就行。这个事情看最终设计结果吧,能堆上去当然好,实在堆不上去,也问题不大。”

  熟悉他的人这才释然,他没变,还是那么为战士们著想,对于自行火炮来说,三防的确比直接的防护重要。

第646章 也别挑了,都上吧

  12.7可打死都够不著自行火炮,这个装备根本就不上一线。而能够得著它的,比12.7和7.62狠多了,防12.7和7.62没什么区别。

  “嗯,这个问题放到设计中再确定,高总工,还有别的建议么?”对于高振东没有一口咬死,而是根据设计结果再确定的态度,搞炮的同志倒也认可。

  这个高振东是真不熟,想了想:“对了,如果能搞半自动装弹机就搞半自动装弹机,实在搞不了,用人力也没事,打了就走的情况下,122炮弹轻,人力一样能打出爆发来,至于慢悠悠打的状态,那就更无所谓。”

  甚至有时候人力能比半自动打更快,因为半自动有些程序的时间是固定的,加快不了,而人就不好说,没准还能再快点儿。

  比如,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

  而高振东对半自动装弹机不感兴趣的原因是,这年头我们的机械设计和可靠性上,挺一般的。

  底盘和结构上,高振东的话都说完了,大家开始关心一个最核心的问题。

  ——射程。

  这东西不解决,别的都特么白扯。

  防工委领导笑道:“嗯,振东啊,刚才大家陪著你一起,把射程的事情放下了,也有了很多初步的成果。现在,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射程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所有人都很关心,122你总不可能打出152的射程吧?152的射程可是快18公里了。

  高振东笑道:“这就要看部队的同志要多少射程了。”

  嚯,口气不小啊,还能挑挑拣拣的?陆军的同志顿时觉得幸福就好像花儿一样。

  “122榴的话,我们要求也不高,152榴的射程吧。”陆军的领导笑了,出了个难题。

  至于130加的射程就算了,那东西别看口径小一点,可是射程远,但是炮又长又重,比152榴还重,没有可能性。就连122加,长度都高达9米多,实在是装不上车。

  这时候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大家一听,纷纷斜眼,不厚道了啊,领导,这差不多增加50%了。

  从11.8km到17.4km,敲竹杠也不是这么敲的。

  防工委领导笑道:“你倒是会狮子大开口。”

  “哈哈,点菜嘛,先点好的试试,万一有呢。”

  听见他们的话,高振东笑了:“嗯,这样的话,搞新122榴的同志可就要辛苦咯,要做的事情可不少。”

  这话意思就很明显了,没问题,无非就是负责落地的同志得苦一点儿。

  开玩笑,要没这个底气,我怎么会说先把射程扔一边?高振东是知道

  听见他的话,大家都愣了,连开玩笑敲竹杠的部队领导都是如此。

  不是,我就随便一说,你还真有?

  那就苦一苦搞新122的同志吧,他们正好也在场。

  “有把握?”防工委领导看向高振东。

  高振东点点头:“百分百的把握不敢说,百分之八十还是有把握的。”

  这不废话,不论任何事情,谁敢说有100%的把握?

  而在对高振东非常熟悉的防工委的人听来,高振东说这话,基本上就是非常笃定了。

  比他们还激动的,是搞122的同志,本来今天就是和152的一起过来蹭蹭,听听,原本没什么事儿的,结果突然有人告诉他们,你们的射程,能赶上152。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不过他们还是保持了基本的理智:“高总工,你说的办法,该不会是加大药室、轻弹头吧?”

  这种最简单的办法他们不是没想过,而且也是看来最简单的办法。

  但是如果事情真的这么简单,那他们还愁啥?

  加大药室,根本的目的是增加发射药的量,但是发射药这东西,也不是无脑乱堆就能成的。

  药室增大之后,炮尾尺寸加大不说,膛压升高炮身就得加厚,而且为了火药燃烧完全,还得加长炮管,全炮重量“蹭”的一下就上去了,搞完一看,得,这特么不是加农炮嘛。

  122最早的毛病之一,就是燃烧不完全,甚至到发射后打开炮闩退弹的时候还能喷出火来,烧伤战士。

  估计这毛病就是这么来的,磕多了,烧不完,同时大药室的潜力完全没发挥出来,射程也没增加多少。

  至于轻弹,弹头轻了,远是远了,但是威力会大幅下降不说,精度也会下降,真的是会被风吹跑的。

  所以搞122的同志的意思很明显,如果是这些办法,那就不要说了,这样还能给你自己留点儿面子。

  高振东也没全盘否认:“这些肯定都会考虑,但是不会太多,我们还是综合解决问题。”

  综合?这就有意思了,把大药室和轻弹头结合起来?不还是一样嘛。

  但是他们没有继续表示疑问,那就太过了,人家既然有把握,自然会说出来。

  既然他们现在都已经在搞122榴了,高振东自然得先问问情况。

  “现在122榴的情况是个什么情况?能否介绍介绍。我看看哪些技术能用上去。”

  这话口气之大,让在座的同志都吃了一惊。

  知道你牛逼,但是伱不要吹牛逼啊。

  “哪些”?听听,人言否!

  这话把搞122的同志给干沉默了,主要是现在这个122吧,颇有些一言难尽的感觉。

  要不然,也不会到了80年代初还在用仿制的苏-38。122榴,一共历经了几十年,搞了三四次,才算是有了可用的新炮,说起来比152还曲折。

  搞122的同志沉默了,搞152的同志却是来劲了。

  众所周知,122和152的区别就是30mm,122能用的新技术,大概率152也能用。

  这个玩笑话的论据有问题,但是结论没问题。

  他们比高振东和陆装局的同志还急:“老符,赶紧说说,说说。”

  搞122的符总没办法,脸丢就丢吧,总比不得寸进强,说就说,谁怕谁。

  听了符总的介绍,高振东算是明白了,说正在搞的这个122榴的优点比说缺点省事儿多了,因为没啥好说的。

  至于缺点,符总已经说了十分钟了,还没完事儿呢。

  耐心的听完,高振东又问了几个问题,诸如炮钢的情况、炮钢的处理工艺、发射药的情况等等。

  高振东一问出这些问题,防工委和陆军那边的领导对视一眼。

  稳了!

  要说弹道什么的高振东也许不太懂,但是这些问题,就恰好落在他的研究领域包线范围内,怎么著他都能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来的。

  这么说好像也不对,他如果对弹道不了解,那反炮兵雷达的算法是怎么弄出来的?

  不说把122榴搞成152榴的射程,那毕竟是陆军的领导敲竹杠的玩笑,但是至少对把122榴搞到能用应该还是大有裨益的吧?

  只是这小子的研究领域包线也忒宽了!

  高振东这边,听完了符总的回答,笑著道:“现在看来,我们也不用挑技术了,有啥上啥吧,都上去!”

首节 上一节 500/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何大清离家,去帮人养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