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424节

  高空说完了,高振东说高速:“由于音障的存在,超音速大多用在接敌,至于超音速空战和格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具备现实可能性,同时空战的主要速度区间还是亚音速、高亚音速。”

  不用多想,大家对于这个更是深有感触,超音速也没什么机动性可言,动作做大了比高空还惨,高空是往下掉,还有机会改出,超音速机动做大了没准儿飞机就散架了。

  呃,也有道理。

  “所以个人认为,作为廉价多用途战斗机来说,其高空高速性能是可以放弃的,或者不作为优先考虑,转而在中低空飞行性能、亚音速高亚音速机动性、升阻比、挂载能力上下功夫,优化这个包线范围内的各项参数。”

  有的放矢,既然不能面面俱到,就专注于空战发生概率最大的作战空域,这个想法好像也没啥问题。

  糟了,怎么感觉被他给套进去钻不出来了!

  其实说来说去,主要是高振东是基于前世战斗机发展的实际路线,不管论点还是论据,都是现成的,说服力还挺强。

  但是空军的同志虽然理论上还不是很清晰,但是对于装备的情况却是门儿清:“但是即使这样,依然解决不了廉价战斗机的战斗力和多用途问题,实际上,战-6现在就是处在这种状态,但是其战斗力只能说够用,多用途就更谈不上了。”

  高振东笑道:“所以,我就要建议用攻-5战斗型做多用途战斗机了。它有个最大的优势,两侧进气,能把机头空出来装雷达。”

  又是雷达。

  “大家可别小看这个东西,有了好的雷达,搭配性能尚可的半主动雷达空空弹,战机就可以在20-30公里外对敌机发起打击,破坏敌机姿态,进而掌握空战主动权。再结合经过优化的中低空、高压音速机动性,以及红外制导空空格斗弹,其空战能力是不容小觑的。”

  一时之间,大家都被高振东描绘的美好蓝图给吸引住了,暂时忘记了找他的麻烦,高振东趁热打铁。

  “同时,好的雷达,能够进行地形追踪,增强战斗机在对地对海打击时的突防能力,同时也能让战机携带的弹药打得更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尚可的航程和不差的载弹量,那这种战斗机的对地打击能力就不会太差。”

  听著听著,空军的同志回过味来。

  “不对啊,这东西装了雷达,还便宜得起来?”

  高振东笑道:“以它的体型,装不了特别大的雷达,相对更大的战斗机来说,在配备同等级装备的情况下,还是便宜的。再说了,就算不装雷达,那个机头装各种瞄具,也比战-6有优势啊。”

  相对论我学得可好了,这时候就不能讨论绝对价格,只能讨论相对价格。

  不过空军那边,怕的是没有雷达,有了合适的雷达会舍得空著那个机头不装?高振东第一个不相信。

  果然,空军的同志想了想,好像是这个道理,小的就是比大的便宜,总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吧,有雷达一定得装。

  “但是据我们所知,攻-5型的高度、速度,相比本来就不出色的战-6来说,还要更差不少,达不到我们对战斗机最低的要求,用它替换战-6,恐怕不行。”

  高振东闻言,一副早有准备胸有成竹的模样,摸出了几套资料,递给会务机要人员,请他们分发给几位主要同志。

  “各位领导,这份材料,是我和瓷飞厂的同志经过充分沟通交流之后,瓷飞厂同志在东北航发所最新的LYP-6发动机基础上,结合我们商定的对攻-5的气动和结构改进,评估出来的攻-5战斗型的主要参数,请你们先看一看。”

  防工委领导一看这个,就知道瓷飞厂的肖总最近在京城忙活的,果然就是和高振东在搞事情。

  高振东果然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是这种大仗!

  他、防工委总工、空军的主要同志,接过高振东分发的资料,越看越心惊,脸上表情都变了。

  高振东到底给瓷飞厂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这飞机看起来提升很大啊。要说这些提升是瓷飞厂自己捣鼓出来的,谁都不信,要能整出来,早就整出来了,不会等到现在。

  “这东西还是攻-5?这份材料里的参数,是科学估算的么?”

  高振东早有准备:“这是瓷飞厂的同志根据现有理论和经验,估算出来的,同时,瓷飞厂的同志还用最快的速度,做了一个模型,在跨超音速风洞里吹过,效果不错,这些参数的评估,也参考了风洞试验结果。”

  防工委的人看著高振东,心里暗叹高振东和瓷飞厂的速度也忒快了,这还没多久呢,风洞都吹了一次了。

  不过有了风洞试验做背书,这份估算参数的可信度就更高了。

  不是他们信不过高振东和瓷飞厂,而是手上这份数据提升综合下来大得惊人,他们的第一感觉不是高和肖在骗人,这两位同志丢不起那人,而是感觉他们算错了!

  内油航程提升1倍,速度和高度都赶上原版米格-19,高度甚至还略有超出,最大载弹量增加30%达到2吨,而且这个2吨,是考虑了雷达等航电系统增加的重量的前提下达到的。

  不怪他们惊讶,高振东自己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都惊讶了,至少他原本是根本想不到速度能赶上米格-19的,机头进气的速度优势那是很难抵消的。

第556章 空军:我全都要!

  对于这个,肖总表示没办法,591和钨钼合金造出来的LYP-6,给得实在是太多了。同时,不再因为材料性能抠脑袋的东北航发所,甚至还能有余裕的精力,解决了米格-19原版发动机因为燃烧不稳定,带来的喘振问题。

  加力推力从31.5千牛暴增至40千牛,军推也有对应增长,这带来的变化实在是太大。

  加上翼身融合、弹改油、边条翼等改进带来的一些好处,直接就将攻-5的性能来了个脱胎换骨。

  甚至就那个前缘锯齿,都在基本不改变飞机重量的前提下,获得了更大的机翼容积。

  就这,还是个保守估计,还没进入详设呢,还有潜力可挖。

  不过高振东和肖总都深知做事要留余地的道理,在前瞻性的事情上报喜的时候,最好打点儿埋伏。

  几位首先拿到评估数据的同志,把材料分了出去,让参会的人都看看,否则也不好讨论,这个事情有点大,哪怕是意向性的意见,也要充分汲取大家的经验才行。

  和前面几位同志一样,所有人拿到这个数据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不相信,然后是惊喜。

  “这不可能吧?一下子提升这么多?”

  “算错了?”

  “他们应该不会,这种估算来来回回就那么几种方式,有迹可循的。”

  “吹过风洞的,细节可能有出入,但是大方向上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那这个可不得了!”

  “如果真能基本达到这个性能,那这个飞机替代战-6就有可能了。”

  “……”

  有同志反应也很快,这里面有个问题啊。

  “高总工,攻-5能用的改进,是不是战-6也能用?用上了这些,战-6是不是能获得更高的飞行性能?”

  高振东点点头:“一部分改进,的确能用到战-6上面,飞行性能这一块能进一步得到提升。但是对于多用途最重要的那部分改进——机头的电子设备空间,战-6却是无论如何改不好的,这是先天的取舍问题。”

  高振东说完,做了个估算:“大家请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速度最重要的推力,大概是提升了27%,根据公式,速度和推力的平方根成正相关,也就是说,简单推算,这个推力下,速度大约能提升12%,最终大概是1.5马赫的样子。”

  嗯,数据是最容易比较的,高振东这个估计虽然很简略,但是条理分明。

  见大家都认可他的推算,高振东继续道:“即使按照攻-5加上了其他改进的提升幅度来算,也不过能增加到1.6马赫出头的样子,这和攻-5估算出来的1.35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别忘了这是有代价的。”

  1.6马赫刚刚让空军那边眼睛一亮,但是很快想起了什么,又不激动了。

  但是其他同志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只想知道,那么,代价是什么?

  “关于雷达方面的问题,就不赘述了。要注意的是,即使用上了这些改进,战-6的内油航程和载弹还是不如攻-5。”

  有的同志对此表示不解:“为什么?两者的结构没有太大区别吧?”

  “还是有区别的,原本攻-5就是为了做攻击机做了改进,抠出弹舱、更大的翼载荷,它同条件下速度比战-6低这么多,除了机头进气带来的阻力之外,有一部分就是因为这些改进付出的代价。但是这些代价并不是白费的,当攻-5作为多用途战斗机使用的时候,这些好处依然存在。”

  战-6的载弹量,扣掉副油箱之后,是0.5吨,而原版的攻-5型,是1.5吨!

  说穿了就是,瓷飞厂在战-6的基础上,赋予攻-5更优秀的机身结构设计,不论是做攻击机还是战斗机,除了速度之外,底子都更好。

  但是速度重要么?在这里不太重要。

  “而付出这么多代价,换来的速度,在实际空战中的应用,却是没有太多用武之地,只能开加力才能达到的极速,不论是1.35还是1.6,其实区别不大,真正的空战不会发生在这个速度区间。”

  但是速度并不是完全没用,别的同志很清楚:“但是截击呢?”

  高振东笑了,笑得有些神秘:“截击的问题是三级三型中另外一型的任务,而这个1.6马赫的战-6,可以作为那一型的备用,如果那一型的目标机搞不成,就用这个高速战-6做截击机。”

  高振东其实心里有数,前世他看到的情况,比现在的可严峻多了,前世连用1.6马赫的战-6做截击都是奢望,至于7爷……改到最后也是一架好飞机,问题就是来得太晚了,好饭不怕晚这话,在军事装备上不适用。

  当然,发财不算7爷,这货已经是新东西了。

  而他笑得神秘,其实是在笑空军那边,你们好歹说句话啊,这东西是不是最合适做截击的,你们心里没点儿数么?

  其实不止空军知道,在座的极少数同志也知道,但是不敢说啊。

  空军的同志咳了两声,带著点儿不好意思:“咳咳,那啥,我们正在和老毛子洽谈米格-21引进仿制的事情,那飞机比这个飞得快,飞得高。”

  与会同志恍然大悟,嗨,早说嘛,如果有更好的截击机,那的确是不用战-6承担截击任务。

  而且高总工这个用高速型战-6做截击机备份型号的想法,也非常好,有效的降低了截击机的总体风险。

  原本米格-21的引进仿制,就是61年3月开始的,这个事情虽然是秘密,但是在这个会上的人,都是够格知道这个事情的,继续捂著没意义,而且会影响对意向的判断。

  这个飞机2.05马赫的速度,18700米的实用升限,都更合适做截击,虽然600千米的作战半径要小一些,但是6爷的680千米也没什么本质区别,再说了,又不是不能改。空军对于飞机的改进这个事情,是越来越有兴趣,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最后还是防工委这边考虑得更实际一些:“但是这么大改动的话,生产厂的配套也是个问题,现在都已经为战-6创建好了整个体系了,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高振东笑得贼开心:“对啊,这也是我选攻-5做多用途战斗机的原因,它和战-6一个妈生的,不说是孪生兄弟,那肯定也是亲兄弟,为战-6准备的生产配套体系,对它来说不需要太大代价,改改就能用啊。”

  而且这样一来,战-6体系相关的人,对于这个事情可能施加的阻力就会减小,因为他们该干啥还是干啥,没受影响。

  防工委和空军一时语塞,嘿,这小子在这儿等著呢,从头到尾的考虑非常周全,哪儿哪儿都扣得死死的,严丝合缝。

  但回过头来,一架800公里以上作战半径、1.35马赫极速、实用升限17600米、载弹量2吨,具备低空高速突防能力,有一个大脑袋能装更多电子设备,而且还相对便宜的多用途战斗机战斗机,不要?

  不要是傻子!

  哪怕手上的数据是估出来的,还没实现,但这个评估过程是科学的,评估的底子甚至都是已经研究出来了的,这个数据不是胡编乱造,那就值得深入研究。

  空军那边领头的沉吟半晌,点头道:“嗯,我个人意见,这东西值得搞一搞,但是现在的战-6也不用低速生产,而是正常生产,就生产这种有了最新发动机的高空高速型,或者叫截击型,这样一来,在新体系形成之前,也有比较好用的截击战斗机,也不会浪费嘛。这种战-6截击型的生产,可以到米格-21仿制成功为止。”

  还得是他们大手笔,只要有好东西,想尽办法也要扒拉过来。

  高速战-6不能放著不用,这会影响国土防空作战能力,好的飞机也要搞,而且还两边都不耽误。

  战-6截击型、攻-5战斗型,全都要,空军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不像高振东只考虑在保证效果的基础上,尽量省钱。

  在这个事情上,空军是保守派,但是他们觉得高振东这个激进派还是太保守了。

  高振东只能感叹,这方面,还是他们比较会。

  他没注意到的是,空军的同志,已经开始用“新体系”来概称攻-5战斗型了,这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首节 上一节 424/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何大清离家,去帮人养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