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417节
提起这个,骆总可高兴了:“很好,大大的改善了近距离,总算是把近距离的命中率,拉到平均水平在线了,现在总体的命中率是80%,在各阶段基本一致,浮动不大。”
采用手动控制的一代反坦克导弹,近距离命中率是非常难看的,60%算是正常,距离太近,射手根本调整不过来,或者一激动,超调了。
而采用瞄准线半主动制导的二代导弹,命中率就好看多了,只需要瞄准线瞄准,剩下的事情交给系统。
而采用红外测角仪的单兵反坦克导弹,正是标准的瞄准线半主动,虽然由于技术现状问题,离高振东前世二代弹无干扰状态下打靶命中率还有一些距离,但是和同期的导弹相比,那真是吊起来打。
“那现在还有别的问题没有?”
“暂时没有发现,命中率、威力、携行性能、维护性能这些都内部试验过了,没发现什么问题。”
高振东点点头,那看来能走下一步了。
“那你们自己把寿命加速评估试验先做一做,准备送雪城试验中心和各地试用部队吧。”
寿命加速评估技术能的确加速,但是还是要一点时间的,可以安排起来了。
以前没有这个技术的时候,到这一步就已经可以送雪城和试用了,不过现在有了这个技术,还是先自己试一试,万一有问题也好改,免得浪费那边的试验经费和资源。
欲速则不达,而且这个反坦克导弹提前这么多,时间充裕得很。
“嗯,用新测角仪打过之后,我们就已经在准备了,估计现在已经开展起来了。”
骆总他们在这方面经验很丰富,早就准备了。
说到这里,骆总有些犹豫,像是想说什么,又不好说的样子。
高振东很敏锐的发现了,直接问道:“怎么?有什么想说的事情么?尽管说,不要有顾虑。”
骆总想了想,开口道:“前几天我去防工委办事,听到一点车载重型弹那边的消息。”
车载重型弹?骆总要不说,高振东都差点把这东西忘记了。
长剑厂搞这个弹,就是高振东反对仿制SS.11,提出先搞单兵反坦克导弹无果之后,长剑厂福至心灵,主动找上防工委、高振东和部队那边,自筹资金也要上的结果。
结果这个弹一路基本顺利,高振东早八辈子就把那个车载重型弹的事情给扔一边儿去了。
那个弹注定搞不成,不是说一定仿制不出来,估计多花点时间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仿制出来不等于成功,仿制对象SS.11原本就先天不足,高振东虽然帮忙解决了一个最大问题——娘胎里的控制律问题,估计现在是能打得准一些了。
不过SS.11本身就那个样子,仿出来就会发现,车载重型弹的所有指标都和高振东他们搞的单兵反坦克导弹齐平甚至还不如,但重量却是一枚弹的重量就超过单兵弹整个系统,那这个重型弹无论如何也是定型不了的。
不过现在听到骆总说起这个事情,高振东才来了一点兴趣,骆总不会无缘无故的提起这个事情的。
“啊,仿制高卢鸡SS.11的那个?我想起来了,情况怎么样?仿制还顺利么?”
果然,这个东西被高总忘得一干二净,根本没当回事啊。
骆总皱著眉头道:“不太顺利,别的不知道,只知道到现在为止都还在断线。”
“还在断线?不应该啊。”高振东有些诧异。
“我们没有买对方的导弹,只是拿著这一小批样品在仿制,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技术资料,那根导线看著简单,成分好像也明确,但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在220米的速度下断线非常厉害。”
SS.11相对前期的技术积累来说,飞行速度还是太快了,远远超出原本搞过样弹的那个反坦克弹的速度,技术积累用不上,仿制对象搞不懂,就卡那儿了。
这个事情,其实在高振东替他们解决手上这个弹的断线问题的时候,骆总就知道了,但是知道归知道,主动凑上去反而容易引起误会,也就没有了后续。
万万没想到的是,时间过去这么久了,居然还在断。
“他们没想想办法?”
“想过了,他们想在导线里加钢丝,可是钢材和钢丝加工技术有限,拉不了那么细。时间花了不少,要么就是重量超标,要么就还是不够结实断线。”骆总解释道。
这倒是个问题,高振东这才了然,为啥赤剑-8解决这个问题也花了不少时间了。
“你怎么知道这个问题的?”高振东有些奇怪,按说虽然都是在搞反坦克导弹,按照纪律,他也是打听不到这些消息的。
“听防工委的同志无意中说起的。”骆总也有些莫名其妙。
“无意中?”高振东没太多想,问骆总:“你的意思是帮一把?”
“嗯,对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老这么浪费国家资源,也不是个事儿。”骆总的想法和高振东猜的一样,都是为了工作,为了保卫这片土地在努力。
藏著掖著等打脸就没意思了,仿制车载重型弹也是科学、集体的决策,只是高振东有保留意见而已。
但保留意见归保留意见,坐视重弹课题组陷入困境寸步难行,高振东和长剑厂都做不出来。
再说了,出手帮忙解决问题,其实也蛮爽的,呵呵呵。
高振东点点头:“嗯,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建议注意技巧。”
果然,高总根本不在乎这个事情。
骆总笑道:“行,我的想法,是把这部分技术资料直接发给防工委,剩下的事情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高振东哈哈一笑,这话在理。
防工委那边,收到长剑厂的导线技术资料后,委总工拿著这东西到了领导那边。
“领导,你猜对了,都不用多说,高振东和长剑厂收到消息,就把资料发过来了。”
“高振东你还不知道?只要他手上有的,要什么他给什么。前面不出手,估摸著一是不知道,二是怕搞重弹的同志多心。搞重弹的同志也是,就这么死挺著,面子害死人啊。”
委总工笑道:“估计他们也不知道有同志解决这个问题了,哈哈哈。”
领导笑道:“保密是必要的,保密带来的这种信息不畅也是必要的代价,这个时候,我们就该发挥作用了嘛。赶紧给重弹那边发过去吧,我看著都替他们著急。”
某机械厂,厂研究所的同志正在拿著一根很细的导线,细细端详,交流讨论。
“办法都想尽了,时间也花费了不少,但是这个线还是断!”
“眼看著有了黑混-60,破甲威力算是赶上高卢鸡的货了,但是这个制导系统,却连正常试验都成问题,根本没法往前推进啊。”
随著大漠对黑混-60需求的下降,以及黑混-60产量的爬坡,总算是能流出来,让其他普通弹药也用上了,这也算是解决了重弹组的第一个拦路虎——威力。
有了黑混-60,原本差著一截子的穿深,总算和SS.11不相上下了。
但是制导系统却是试验极为不顺利,到现在最基础的事情——导线都还在断,至于制导系统本身做得好不好、打得准不准就更遥远了,断线太多,很难评估。
今天请个假
昨天有位80多岁的长辈过寿,这种喜气那一定得沾沾,特意跑了几百公里过来,还和家人一起喝得不少,基本上就没有平常写书的条件了。
现在再强行写,可能质量不太好,干脆请个假吧。正好也连续更了一个多快两个月没停了,休息一天。
抱歉,谢谢。
第547章 打U2的研讨会
第547章 打U-2的研讨会
正当众人对著这根细细的导线一筹莫展的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制导系统的负责人去打开了门,是重反坦克弹的型号总师。
他面色古怪,一眼能看出兴奋来,但是兴奋中又带著点别的神色。
“张老总,你怎么来了?”制导系统的负责人带著点好奇和惭愧,自己这边不顺利,很明显是影响到型号的总体进度了,老总都过来这边了。
作为型号总师,张总本身也是很忙的,拦住重弹课题组的,可不止导线一个问题,问题多著呢。
不过张总的反应却有点出乎他所料,笑得还挺开心的:“老周,你们的问题,有救了!”
有救了?难道是张总亲自出手搞?也不对啊,张总技术没得说,但是其专业方向明显不是这个方向。
“张总,你的意思是?”
张总拿起手里的一份解密邮件的打印稿:“防工委今天刚发过来的,针对你的导线断线问题的解决思路。”
嗯?有这好事?一般情况下,防工委是不会过问这些具体工作的,但是现在都忍不住出手了,看来是实在看不过眼了。
周工马上一把抢过张总手里的那张纸,细细的看了起来。
纸上的方案总结起来很简单,就三个字:“加蚕丝!”
这三个字,对周工来说既是豁然开朗,又是晴天霹雳。
看著纸上给出的导线的力学、机械性能,以及电气参数,简直就是给自己这个弹定制的一样。
作为国人,怎么会把这个祖宗传下来的宝贝给忘记了呢?重量轻强度高原材料易得,虽然不算便宜,但是和稀奇古怪的材料相比,毫无疑问绝对算不上贵。
惭愧啊,天天把眼睛盯在那些先进的材料、工艺上面,却没想到最古老的纺织品之一,就能解决最麻烦的问题。
至于实际疗效,纸上有一句话让周工暗暗心惊。
“该种加固导线,已经过试验,在230m/s的弹体飞行速度下不断线。”
心惊的是两个地方,一是不知道防工委从哪里找来的这个技术,飞行速度比自己这个还要快一点儿,但是却已经完成试验了。
二嘛,就是还有什么装备也要使用这种导线,而且还是和自己的弹类似的使用条件和使用方式。
“张总,这是哪儿来的?”
“防工委没说,只说是接到我们的汇报之后,找兄弟单位要的技术。对了,防工委说了,怕我们自己做导线时间上来不及耽误工作,他们也帮忙要了一批导线,我们可以去先拿来用著。”
防工委也太贴心了,只是这个事情未免太巧了。
这种导线,可没几种装备能用得上。
“张总,难道还有单位在搞一样的弹?”周工脑袋转得很快。
“委里没说,你也别乱打听了。不管是不是,人家愿意伸手帮忙就很难得。”
上一篇:开局何大清离家,去帮人养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