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398节

  除了零件图这些实在太过琐碎的东西之外,可以说,攻-5的一切都完完整整展现在了高振东的眼前。

  得到这套材料之后,高振东花了两天时间,完完整整、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攻-5的一切,很多原本模糊的想法在他脑中渐渐清晰,很多原本没有的想法在他脑中浮现。

  他越想越多,越想越激动,甚至已经不只是攻-5和未来的半主动空空雷达弹本身,他甚至胆大包天的,想到整个体系上去了。

  不论怎么说,他想试一试!

  说回到攻-5本身,在这个时候其实其主体设计已经完成,至于为什么高振东前世,其首飞时间一直晚到65年,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从攻-5的设计和所处的环境来看,是非常优秀的,虽然它腿短,虽然它载弹量小,虽然它比6爷飞得慢,但是它是在有限的条件和先天不足的底子上完成的,达到了基本所有的缺省目标。

  除了一样看起来好像是重大缺陷:传说中卖蘑菇的单程票,这不是没达到设计要求,而是要求就是这样。我们就那条件,不得已只有用牺牲来捍卫我们的一切。

  他写起了一封邮件,这封邮件的大部分与其说是写给防工委的,不如说是写给瓷都的同志们的。

  防工委领导办公室,防工委领导在手上看著高振东的邮件,时至此时,高级别领导的办公室依然没有配备计算机,计算机每生产出来一台,都被送到最需要它们的地方去了。

  高振东的信件里,提起半主动雷达空空弹的地方并不多,甚至只有开头提了一下,攻-5型攻击机的机头空间在进行略微改进之后,能够满足预想中的战斗机雷达要求,后面的,全是和攻-5有关的建议和意见。

  这正是防工委领导想达到的效果,高振东果然没让人失望,他带著欣喜往下看。

  但是越往后看,他的神色就越是凝重,不是针对攻-5的设计团队,他们除了一些细节之外,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更多的疑惑,实际上来自于对它一开始的技战术要求。

  看到最后,看到了高振东的最后一个要求时,领导觉得,高振东这是要搞大事情了。

  最后一行上面,高振东提出了一个要求:“我希望能够得到我们正在使用,并准备仿制的伊尔-28型轻型轰炸机的资料。”

  对于后来的炸-5型轻轰,高振东对其基本数据还是门儿清的,之所以还专门找防工委要,第一个原因是他如果不要,就解释不了自己怎么知道炸-5的数据。

  而第二个原因,是他想在进一步了解这个飞机的细节的情况下,再评估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够实现,而不是只靠脑中的那一点基本数据就下判断,那不够科学。

  他接下来想做的,是个大事情,非常困难,任何细节上的进步都有助于提高成功率。

  他倒是没有想用炸-5承担特殊的任务或者进行特化改装,这是个轻型轰炸机,改装潜力、升限、速度、载重都有点不上不下的,反而不太好搞,他想的,是一种常规、长期、正式的战术任务。

  看了高振东的要求,防工委领导陷入了沉思,高振东这是要做什么?不是不相信高振东,而是他觉得高振东这好像是要搞大事的样子。

  想了很久,不得要领,但是他还是选择相信高振东,这个年轻人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总之他提这个要求,出发点绝对是好的。

  他把自己的通信员叫过来,把勾画过的邮件递给通信员。

  “这一部分,转发给瓷都那边。”领导指著的,是有关攻-5型的一些建议部分。

  说完,又指著信件的结尾一部分:“另外,满足高振东同志的这个要求,越快越好。”

  瓷都某单位,接到了防工委转发过来的一封邮件,准确的说,是半封,因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东西是被掐头去尾了,信是谁写的,已经看不出来了。

  这半封邮件的内容,是对攻-5型的一些建议。

  “机头两侧的两门航炮,在开火时存在硝烟被发动机吸入,造成发动机工作异常或停车的隐患,建议重新布置。”

  从这个设计就可以看出,我们这时候的设计人员经验是严重不足的,甚至对于已有的经验教训都没有途径去消化吸收,这也是高振东随口说的前世常识,在这个年头都有人惊为天人的原因,我们实在是太缺知识和经验了。

  航炮布置于发动机进气口前方,可能造成发动机工作不正常这个问题,其实早就有了,在老毛子的飞机上出现比较多,而最典型最夸张的,是老毛子的米格-9,这货是将最大的一门航炮,几乎布置在了发动机进气口的最正中。

第523章 建议的动静有点大

  所以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搞攻-5的同志有一种自己是傻子的感觉,这么明显的问题,怎么就没想到呢。

  “鹅卵……”,没错,这个单位,就是上次问高振东16mm和8mm钢缆的那个。

  还好,现在只是在做静力试验,还没有到首飞的时候,样机造得也不多,就几架,损失不大。

  看来还是只有布置回翼根了,原本出于什么原因将6爷布置在翼根的航炮放到了机头,具体不得而知。

  不过高振东从图纸上估计,可能是因为原本尖头为了取得更好的下视视野而改进的,但是却没什么好的装备往里面装,干脆把翼根的机炮移到这里来,把翼根的空间节约出来装油。

  如果说信件里这个事情是一眼就能看明白的话,那下一句就不是那么好懂了,至少对于现在的攻-5型设计人员来说,根本想不到这个事情,或者说想到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处理。

  “鉴于该机超音速性能要求低于1.5,现设计D型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在超音速状态下的劣化情况,尚在可接受范围内,但进气道设计在保证低速足够进气量的同时,未考虑高速时大进气量可能带来的发动机喘振问题,建议考虑补充高速放气口。”

  原本攻-5那个光杆构型飞1.1马赫,算是勉强能超音速的速度,带调节的多波系进气道显得有些没有必要,虽然这时候的攻-5,由于591和钨钼合金、计算机技术带来的红利,推力要比原本的大不少,速度高一些。

  但高振东做过估算,这个速度仍然没有达到需要多波系进气道的程度,高振东也就不准备把事情搞复杂了,鉴于未来我们的经济情况依然不容乐观,高振东还是想简单可用就好。

  但发动机的进气情况在高速低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低速时,进气量可能不足,后来的战斗机普遍采用辅助进气口的方式。

  不过这个时候,由于速度跨度范围小,这个问题并不突出,一般是采用一招鲜的方式,没有辅助进气口。

  如此一来,低速时的进气流量是能保证了,但是高速时大进气量可能带来发动机喘振的问题却出现了,虽然这个时候飞机还没试飞,没有发现,但是隐患是存在的,甚至可能比高振东前世看到的还要暴露得早。

  因为这个世界的攻-5,天生就比他前世看到的要飞得快!因为那两台发动机更好了。

  飞得快了,问题自然就会出现的,好东西带来新问题,这找谁说理去。前世的5爷,也同样是在改型用上了改进发动机,推力上去了之后,不得不开始著手解决这个问题。

  几位在看信的设计人员彼此对视一眼,这回没有骂自己傻了,这东西和机炮布置不同,的确是想不到,但这比干傻事还让人难受,说明设计的时候,考虑还是不周。

  如果说这两个建议改动都相对较小,属于修修补补,对飞机的设计并不具备颠覆效果的话,那接下来的信里的话就有点儿让攻-5的设计人员心惊了。

  “鉴于该机现设计作战半径较短,建议可以考虑采用翼身融合方式,增加机内容积,同时可以减小阻力,以提高升阻比,同时对于机体刚度带来有利影响,设计得当,可有效降低机体重量。”

  翼身融合,典型的就是花旗佬的F-16了,那是真漂亮。

  早期战斗机像F-16融合得这么彻底的不多,虽然其他一些翼身融合的战斗机融合方式和程度虽然不同,但是翼身融合带来的好处还是在的,无非是多寡而已。

  翼身融合综合来看,机翼与机身连接处尺寸越大,得到的好处就越多,当然有些弊端也就越多,比如稳定性下降。但这并不是说,只有飞翼、无尾三角翼、截尖三角翼这种飞机才能用翼身融合。

  看到这里,瓷都飞机厂的同志很是好奇。

  翼身融合?这是什么新技术?倒是能从字面上理解到一点,不过搞技术还是比较忌讳望文生义的。

  虽然不明白,但是信里的一堆好处还是不由得他们不心动,大家兴冲冲的往下看,想看看这个“翼身融合”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然后他们发现……

  没了!

  这个东西就断在这儿了!

  挖个坑就跑了!

  这要搁几十年后,先天网文圣体了属于是。

  但是瓷都飞机厂的同志现在并不知道网文是什么东西,他们只知道断得很难受。

  几位同志面面相觑,最后负责型号的肖总安慰大家道:“没事,既然防工委把这信转过来了,想来我们真有兴趣的话,找防工委打听打听应该没问题。”

  大家这才打起精神,继续往后看。

  接下来的信中的话,给飞机带来的可能变化就更大了。

  “该机设计有内置弹舱,但从该机的战术任务出发综合考虑,该弹舱的存在必要性不强,反而会带来飞机内油量的急剧下降的问题,严重影响作战半径。建议取消内置弹舱,采用武器全外挂方式。”

  攻-5基本型是内置弹舱,但是到了大改型的时候,第一个改掉的就是这个。

  主要是空军用下来发现,原本希望的好处基本上一点儿没得到,坏处反而一堆。

  用内置弹舱,原本是希望在极端情况下,能够携带2枚口径为250公斤的航弹,以光滑构型进行低空超音速突防,按说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战场环境来说,这种突防方式的成功率是最高的。

  但是奈何,这种结构的攻-5,机内油实在是太少了,就算加上两个副油箱,也不过3000多升。

  加之低空突防那个油耗又本来就高,弱弱联合,雪上加霜,导致其“低-低-低”剖面战半径不过200多公里,也算是典型的机场保卫者。

  这对在发起攻击前必须挂载的副油箱,使得攻-5那个勉强够上去的超音速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在发起最后攻击前,就别想用超音速赶路。

  这个问题,其实瓷飞厂的同志不是没意识到,但是这个事情吧……除了技术问题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要求本身,不是他们决定的。

  高振东的信中,还对机内油箱的好处进行了计算。

  “经我初步计算,即使在不使用翼身融合技术的前提下,将机内弹舱改为机内油箱,保守估计机内燃油量可达3500升以上,若加上翼身融合,预计可达4000升以上。该油量可支持该机在外挂4枚250公斤口径的航弹构型下,‘低-低-低’剖面,高亚音速突防,作战半径至少达到300公里左右。”

  实际上挂弹的5爷,低空突防速度也是高亚音速,对比下来,这个“撤弹换油”实际上是把好处拿了,却没损失什么东西。

  “若加挂低阻副油箱,预计总油量可达5000升以上,采用‘高-低-低-高’剖面,预计作战半径可达600公里以上。”

  能跑的距离远了,一开始就不用低空进入了,前半段飞高点也很安全,还省油。

  高振东这个建议,抄的就是5爷的后期改进型,该型在个头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内油达到了3700升左右。

  这个油量看起来,虽然和使用机内弹舱加挂副油箱的油量差不多,但是外挂副油箱不挂副油箱是不一样的,外油效率远远没有内油效率高,就算油箱的挂架挂上炸弹,炸弹的阻力依然比副油箱要小。

  对于这个数据,瓷飞厂的同志也有所预计,但是看到写信的同志白纸黑字的算出来,还是很心动,而且这位同志的理由很充分,分析也很准确,内置弹舱的攻-5,实际上真的没办法低空超音速突防。

  但是奈何,人家用户要的就是内置弹舱啊。

  继续往下看,写信的同志非常贴心的提了建议:“考虑到内置弹舱的设计,可能与初始设计要求直接关联,建议设计方可在进行充分的理论计算准备后,向使用方力陈利害,以期有所改观。”

  嗯?这是要我们直接找空军,推翻原有技战术要求?这位同志口气不小啊,想得太简单了。

  但是肖总的想法却是不太一样。

  “防工委连这部分建议都原样转发过来,那是不是说明……”

  一位研究人员兴奋的道:“肖总,你的意思是,防工委也有这个想法?!”

  防工委的想法肯定和空军不一定完全一致,如果防工委都有这个想法,那么这个事情就不完全是铁板一块。

  肖总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转头看向一位骨干。

  “你按照这位写信的同志的思路,仔细做一下计算和分析,不管怎么说,算一遍也有利于增加我们的设计经验嘛。”

  这位骨干一脸兴奋:“好的肖总,我尽快完成!”

  布置完这个事情,他们回头看向信中的最后一条建议,看完这条建议,瓷飞厂的同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这味儿好像不对啊。

  “肖总,怎么我感觉这位同志,好像是要把我们这飞机,往最早的老路上拉啊?”

首节 上一节 398/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何大清离家,去帮人养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