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351节

  如果不是国内的,“稳定供应”四个字可就不太靠谱了,哪怕是老毛子那儿弄的也一样,甚至它还更不稳定一些。

  这个倒是能说的:“嗯,是国内的,我们也是在全国范围内,费了老鼻子的劲才找到的。”

  其实也没废多大劲,就是跑了一趟那个人那里。

  但是话得这么说,否则容易被框定来源范围。

  而1237厂的同志如此高兴,不单单是为了继电器的事情。

  “冯总,来来来,我们这边说话。”

  1237的同志把冯总请到了一边,接下来的话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大家都懂规定。

  “冯总,实不相瞒,这两种材料对于我们正在做的一个重要课题有非常大的用处,尤其是这个6013,其力学性能、熔点、结合导电能力和耐腐蚀性能,对我们非常重要。”

  钨银材料本来就是电子工业重要的接触材料,其用途横跨多个行业,专门搞继电器等电子器件的1237厂,看见就挪不开眼睛,实在是太正常了。

  至于用到什么地方,那个行业,他也没说,原因估计和冯总没法说哪儿找到的差不多。

  冯总明白他的意思:“老姚,我明白的你的心情,这个材料的优秀,我心里也很明白。但是也请你理解我的难处,纪律你也知道。甚至除了我们这个项目之外,我都不敢给你用于其他地方。不过你们在我们课题里,总是需要对材料进行全面测试的,这个本来就是你们要做的事情嘛。”

  他的意思倒是很直接,东西我是不敢给你用于其他任何地方的,一克都不行。

  但是你们可以进行全面的测试,对于你们自己的课题,先测试是不是真的能用上,万一测试下来发现有隐藏的缺陷你们用不上的话,那就什么都不用说。

  如果测试下来用得上,你们再想办法嘛。

  1237厂的姚工也明白他的意思,而且也理解他的做法。

  都是差不多的原因,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管怎么说,至少能确定这个东西是国内的,而且可以量产有稳定的来源,光这两点,就已经让他喜出望外了。

  想到这里,姚工点点头:“嗯,谢谢。到时候如果真的可用,还请冯总给我指条路啊。”

  指条路的意思,是请冯总告诉他,怎么才能获得打听这材料来源的许可。

  冯总笑道:“我也希望能用上,能在解决我们问题的同时,一起解决一下你们的问题,那是再好不过了。”

  都是为了工作同志,这种不违反规定的忙冯总还是很愿意帮的。

  ——

  京城工大,高振东、罗教授,还有导研院的陆工,凑到一起了。

  不为别的,就为了末敏弹。

  高振东抓总,罗教授负责战斗部,陆工在红外探测方面有经验,负责红外探测器和侦捜逻辑。

  还有负责降落伞的,导研院一位搞空气动力学的同志。

  立项的时候,高振东就是这么组队的,恰好。

  对于这个东西,陆工非常感兴趣,雷电-1改的改进工作,属于他的部分,最核心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他能抽精力出来。

  而末敏弹作为一种全新概念的武器,在搞武器的人眼里,那就是香饽饽,纯粹的见猎心喜。

  虽然导研院是搞导弹的,但是有高振东牵线要人,还是能要得到的。

  而他们此时正在讨论的,是末敏弹的基础构架。

  “高总,我分析过,在百米距离上,空气阻力会对穿深造成一定的影响。”罗教授已经开始开展工作了。

  自锻破片战斗部EFP一旦成形,那影响它穿深的就主要是形状和初速度了。

  高振东前世对线的时候翻过论文,见过测试钽锆含能EFP,因为锆层厚了点影响EFP形状,结果穿深连同结构同装药的紫铜罩都干不过的。

  所以很多东西不是想当然那么简单,拿著个材料就往上套结果不见得那么好。

  “结果怎么样?”高振东知道影响有多大,但是他不能直接说出来,那就有点惊悚了,还得问一句。

  “我们初步分析,并用现成的标准装药和药型罩做过试验,此距离上穿甲倍径下降60%到65%,但是还是足够的。”

  他说的标准装药,现在已经换成了黑混60,而且装药直径、长度、装填密度、药型罩尺寸结构等等都有明确规定。

  对于穿甲倍径会下降,大家早有预料,原来枪挂榴弹的穿甲倍径2.0左右,现在还能剩下0.7到0.8,还不错。

  这和炸高没太大关系,空气动力学问题。

  高振东早有所料,也早就算过,笑道:“嗯,那看来110mm口径战斗部还能打80mm左右,足够了。”

第462章 不要一棵树上吊死,有的是办法

  东西方马上要装备的新锐主战坦克,不论是T-62还是M-60,炮塔顶甲、车体顶甲,都扛不住这个穿深,当然,万一打到侧甲或者前甲顶部向下纵穿这种小概率事件,那算它们运气好。

  80mm这个穿深,别说现在的,只要不是老毛子那种疯狂到头顶爆反的货,就是几十年后的坦克也一样能打,坦克车体上方的装甲,脆得很。

  而头顶爆反的,150mm穿深也一样打不了,就很浪费属于是。

  要不然日后也不会大家都挖空心思攻顶了,甚至还出现了瑞典的比尔反坦克导弹这种神奇结构。

  而且末敏弹的目标,除了坦克之外,还有装甲车辆、装备车辆等等,这些东西,在80mm穿深之下,众生平等。

  不过罗教授明显感觉不过瘾。

  “高总,能不能想办法搞高一点,我根据你说的对药型罩的材料要求原则,分析了一下,我觉得钽可以。”

  “贵,而且那东西少,还是用在别的地方吧。”高振东对于钽的分布很清楚,我国后来是发现了,而且量还挺大,不过这时候却不多。

  钽罩如果设计得好,的确比紫铜要高个30%左右的穿深,但是还是那句话,这东西并不是必须的,不是只有这个东西才能提高穿深,能提高穿深的材料多了去了。

  不过高振东早就有准备,他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你不用担心,先用紫铜搞就行,穿深足够的。如果情况发展了,有必要的话,我手上有其他材料能替代钽。”

  技术不行材料来凑、或者孤陋寡闻一点的、或者钽来得容易的,那就死磕钽了,而我们在EFP药型罩这方面是反过来的,技术是不错的,早期钽也是不够的,也就不用那玩意了。

  高振东事业起来之后没多久就在搞材料,可不是纯纯的一时兴起,不过用于药型罩的,工艺不太一样而已,但是这个工艺高振东恰好知道。

  听了高振东的话,罗教授放下了心,紫铜80mm穿深的确也够了。

  主要是现在刚开始搞,他就是怕中途又有什么原因更进一步影响穿深,那就可能不太够,求个保险而已。

  还得是高总,早就考虑好了,而且还兼顾了成本、性能、材料来源,不像自己,只能在钽这一棵树上吊死。

  高振东还提了个建议:“你可以在装药结构和装药密度上下下功夫,还是有潜力的。”

  装药结构会影响到穿深,而在装药类型和结构一定的情况下,装药密度直接影响穿甲威力。

  一语惊醒梦中人:“高总,你说这个,我倒是想起来了,装药密度和装药质量,的确有改进的空间!”

  高振东倒是知道有个地方有个技术,是自己提醒别人搞出来的,听说人家还在成果里把自己也挂了名,也许对罗教授有用,但是现在不好直接说,得问问才行。

  “我倒是知道一个可能对你有用的东西,不过我得先问问,纪律你知道的,呵呵。”高振东笑道。

  罗教授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连连感谢:“高总,这可太感谢了,这么多条提高威力的路子我都不去想办法,只知道偷懒换材料,还是思想没跟上啊,哈哈。”

  因为他一开始先提起战斗部的问题,高振东先和他说的这个,现在说得差不多了,高振东才回头说起末敏弹总体结构的事情来。

  别看总体结构看起来简单,但是设计不好很要命的。

  老毛子的末敏弹就是个奇葩典型,它们的SPBE-D,将传感器布置在战斗部旁边,与战斗部并列,导致弹药口径的三分之一左右都被这个传感器给浪费了,在我们和花旗佬的末敏弹都能塞进155mm炮的时候,他的只能塞炸弹之类大口径弹药。

  至于说老毛子的塞不进155是因为紫铜药罩威力不如钽导致的傻大黑粗,不说全是瞎扯淡吧,至少也是有失偏颇。

  老毛子在弹药设计上没那么拉垮,钽这玩意也不是搞不著,我们和花旗佬用的那个弹药结构,他们也不是设计不出来或者搞不到,末敏弹的外形结构在80年代,国内《三大知识》上就已经满天飞了。

  出现那个最终结果,说是老毛子综合考虑还比较合适一些,估计一开始就没想著在身管火炮上用这玩意,干脆往大了整。

  而且开始搞这东西的时候,老毛子已经命不久矣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老毛子那玩意还是很奇葩。

  高振东把几人叫过来,给他们讲述自己对末敏弹结构的设想。

  其实也很简单,这玩意的图网上到处都是,前面是战斗部,后面是探测器和控制器,再往后是降落伞。

  粗一看,传感器的光学窗口被战斗部给挡住了,且没法实现两者的轴向平行,妙就妙在子弹药弹出之后,战斗部会绕著一根偏心轴旋转180度,如此一来,就把传感器的光学窗口给亮出来了,而且保证了两者的轴向平行,甚至两条轴之间的距离,比老毛子那个要更近,这无疑对打得更准是有好处的。

  在高振东拿出这个结构之前,说实话,不论是陆工,还是罗教授,都没少为这个末敏弹的结构刨脑袋,主要是口径实在是太小了。

  110mm啊,还要布置传感器,实在是没法搞。

  这回高振东这个简简单单的的偏心转轴结构一画,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高总,你这个结构绝了!”

  “对啊,我正在担心,想了很久都没想出办法,这个真是太巧了。”

  “结构简单,但是就是能解决问题!”

  “而且这个结构,一旦展开,天生就能靠两者重心的固定关系,解决红外探测器的扫描角度问题,都不用专门去设计了。”

  “……”

  陆工和罗教授两人赞不绝口,他们又想起被高振东前面拿出的很多和结构有关的奇思妙想支配的恐惧。

  比如正交四元探测器,又比如枪挂榴弹发射器前装发射……

  两人赞叹一阵之后,罗教授最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陆工拿出了自己的前期工作成果。

  “对目标的探测和击发,我的考虑是设定一个与背景的温度差下限,利用保持电路记录一定量的超限数据值。根据这些超限值的相互关系和超限次数等数据,配合弹体旋转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律引爆弹药。至于这个规律,还需要研究和试验。”

  陆工不愧是搞红外探测的,已经想出了一些路子了,而且这些办法可以使用模数混合电路解决,并不一定需要用到计算机这种东西,至于好不好用,还要研究和试验。

  对于这个,高振东点点头,没有多发表意见,这方面陆工有自己的经验,让他自由发挥就好,陆工想讨论的也不是这个。

  “我想过,按照这个弹药的撒布模式和散布情况,对于多枚弹药对同一目标的重复扫描的分辨问题,其实是可以不用在意的,大不了几发弹同时打一个目标,也是赚。”

首节 上一节 351/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何大清离家,去帮人养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