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279节

  5分钟后,其中一个将启动缺省的机动程序将自动启动。

  就算没打中或者要撤销试验也没关系,35分钟后,另外一个开关将关闭机动程序,机动靶标会自己停下来。

  邱总他们就是在缺少设备、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用这么简单的办法解决了本来需要遥控才能解决的问题。

  观测船离开了之后不久,激动靶标开始自行机动起来。

  差不多同时,岸上、空中的同志们也准备好了,又一轮打靶试验开始了。

  ——

  当天,防工委就接到了这份喜报。

  “XXXX研究所经过艰苦努力现已仿制成功北方544型反舰导弹,基本指标与544型反舰导弹一致,射程略有提高,达50公里。”

  防工委领导敲著桌子,哈哈,捷报频传啊。

  “该导弹在原型弹基础上,进行了多项优化改进,主要改进为燃料由乙醇改为煤油,制导计算机由模拟计算机改为DJS-60DJ型加固单板电晶体计算机,惯性导航段从惯性平台改为捷联惯导,并加入了多种新型制导体制和一定的抗干扰算法。”

  防工委领导扬了扬眉毛,这个DJS-60D的加入,看来为这个仿制导弹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啊,从汇报上看,除了燃料的变化之外,其他变化都是由这个东西带来的。

  至于计算机型号里多出来那个“J”,估计是“军”字儿的缩写,这年头的同志,起名字都是如此的朴实无华。

  这么看来,高振东也不算是完全的起名废了嘛。

  “上述改进,有效提升了导弹的可维护性、射程等指标,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且战斗部从原型弹的500kg提升至550kg。”

  嗯?这帮家伙真是都一个德性,但凡有点机会,都拼了老命的往上加炸药。

  防工委领导不禁有些好笑,这是病,得治啊。

  “该弹已经经过三次实弹试射,一举击沉1000吨级靶舰一艘,机动靶标两艘。”

  嘶~~~~~~这个弹可够狠的啊,一发一条。

  “经过初步试验,我所认为该弹技战术性能已完成或超越仿制目标,对敌方8000吨级以下船舶具备有效毁伤能力,达到定型条件,特申请上级组织该弹定型相关工作。”

  “好!太好了!”防工委领导一拍桌子。

  自从运输大队长率部“勇猛歼敌一亿,胜利转进孤岛”之后,又陆续丢失了沿海一些岛屿,现在虽然主力龟缩对岸不出,可是一直在通过海空方式袭扰沿海或串扰内地,让人不厌其烦。

  这也和这边的海空力量还在发展有一定关系。

  在高振东前世,是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过一系列海空作战之后,才逐渐停止下来。这些海空作战的对手,可不止对岸,还有花旗佬,这么说吧,在打花旗佬这个事情上,我们只要出手,总体上没有落过下风。

  而停止干扰的原因,也有一些客观条件原因,比如60年代末开始的大规模生产装备导弹艇。

  毕竟鱼雷艇、炮艇虽然追得快,但是手短,几公里算是高的了,效能也不太高,特别是鱼雷艇,条件苛刻,想打中敌舰还是有困难的。

  大舰又没有那么多,在导弹艇爆发之前,近海防卫力量难免有一些十个锅九个盖的感觉。

  而导弹艇的普及,一举扭转了这个问题,一招40公里外从天而降的掌法就问你怕不怕。

  高振东前世,“争先-1”号以及双联、四联导弹艇的仿制成功都是在至少6年以后了,所以海上力量的扭转来得比较晚。

  当然,这些事情,防工委的领导是根本不可能预见的,他只知道一个令人值得高兴的现实事件——仿制544型反舰导弹,已经可以说基本成功了!

  他一边打电话,叫人尽快组织反舰导弹验收的事情,一边眯著眼睛想著什么事情,嘴里还念叨著:“是不是让他们喝一壶?”

  ——

  发生的这些事情虽然多,而且意义重大,但是其实离高振东去防工委讨论打P-2V的时间,也就相隔了一天而已。

  高振东并不知道这个事情,他要搞的,是自己和长剑厂的一次性火箭筒的汇报,也可以算是一个初步的预验收吧。

  不过他主要是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具体的汇报工作,那是长剑厂骆总他们在搞。

  别看行政级别上骆总比高振东高一整级,可是给高振东打下手,他是心甘情愿而且还颇为得意的。

  这并不是因为他无能或者和他类似的人无能,毕竟客观条件就在那儿了,没办法。

  现在他正在防工委招待所里,给高正东介绍为第二天的汇报准备的材料,看著这一堆材料,他就觉得心里老美了。

  这还是火箭推进剂和黑混-60还没展开验收,要不然,资料的规模会更加庞大。

  不过估计黑混-60是直接投入使用,而不会有什么正儿八经的验收了,现在长剑厂的同志正在根据高振东的装备试验加速方法,在进行黑混-60的存储寿命试验,等试验完毕,材料一上报,差不多也就直接定型了。

  长剑厂资料准备得非常详细,所有的生产、试制、试验,都是他们一手搞出来的,不详实才奇怪了。

  高振东前世的导师曾经给他说过一次,其实做审查的时候,老手一看材料,就知道搞汇报的单位是个什么成色,如果不是亲自做出来,而是做个PPT骗经费的话,其实很多细节根本就达不到,一眼假,哪怕PPT做得再漂亮,随口问一句也就露馅了。

  甚至有些项目,都不用翻开,看厚度和字体就知道。比如正文用三号字的,大概率是没什么本事的,因为材料规模不够,才会打上字体的主意。

  高振东也很认真的把资料从头到尾都检查了一遍,指出和修改了其中的一些疏失之处,骆总一一记下,连夜修改。

  第二天一大早,高振东跨进了防工委的会议室。

  这里他来了不少次了,可是作为汇报方,这还是第一次,这也算是另一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

  他的左右两边,都是长剑厂的人,厚厚的材料堆了一大摞。每位前排的与会人员面前,也有一份总结性材料,不过这个材料的厚度比高振东他们面前的就薄得多了,这年头没有复印机,很多原始文件是难以复制的。

  在他们身前的桌上,是两枚塑料筒子的一次性火箭筒,不过引信被拆掉了,别看黑混-60里面绝大部分都是敏感的RDX,可是黑混-60的敏感度是不高的,安全性很好。

  为了不至于引起误会,长剑厂还在旁边立了块牌子——“该样弹引信已拆除,完整弹重比当前状态重0.1kg。”

  怎么说呢,这个牌子与其说是解释,不如说是在炫耀。

  高振东看得笑了起来,长剑厂这架势,一副“我一点儿便宜都不占”的样子,看来信心十足啊。

第376章 批产,试用

  除了高振东和长剑厂的人之外,每一位进来参会的人,都忍不住来到这两枚样弹面前,很仔细的观察了一番。

  然后在征得长剑厂的人同意之后,小心翼翼的拿起试了试重量。

  其中有部队的同志,甚至已经无师自通,把火箭筒扛在肩上,做出了瞄准、发射的姿势和动作。

  击发机构已经完全脱开,很安全。

  虽然没有击发,但是部队的同志明显对于手感非常满意,这东西比现有40火轻了差不多1kg,总长差不多。

  虽然还没开始汇报,可是一次性火箭筒已经用自己的体重和便利,先声夺人。

  上次小范围汇报的两位老同志中,穿军装的那位这次也在,上次他看到了穿深,可是没看到样弹。

  这次试过了样弹的全弹重量,他呵呵笑道:“小高同志,这就是你们搞出来的新火箭弹?这么小个东西,能打150米,还能打600装甲,不得了。”

  高振东笑道:“报告首长,我们又改进了一下,能打180米了。”

  这位领导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好啊!好!就是要你们这种不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精神!”

  周围的人只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600装甲,不可能,估计是什么发音相近的专有名词,比如,“六薄装甲”或者“六波装甲”?

  人差不多都到齐了,部队上来的人不少。

  防工委领导宣布会议开始,会议名称就叫“新型一次性火箭筒预定型讨论会”。

  汇报过程前半部分波澜不惊,除了那个一次性使用,不占编制的作战想定引起了大家的一番讨论之外。

  不过当骆总汇报到“使用聚能破甲战斗部静破甲深度600毫米,使用聚能破甲杀伤战斗部静破甲深度550毫米,后半球人员杀伤半径10米”的时候,除了少数几个人心里有数没有大反应,其他人全都炸了!

  反正,技术人员是不信的。

  600毫米!!!???你搁这儿放卫星呢。

  就算那个550毫米,也是差不多的扯淡。

  现在用的老40火,弹重、战斗部口径和这个基本上一模一样,也才180到280的静破甲,280这个深度,还是费了老鼻子的劲才改出来的,而且还不稳,只敢羞羞答答的写个“(最大)”。

  骆总没有停下汇报:“上述静破甲数据,都是在经过数十上百发实弹射击之后确定的,试验弹对上述厚度装甲的击穿率在90%以上。”

  不可能啊,你别说90%的穿透率,哪怕瞎猫撞上死耗子,100次里面能打出一次600,我都要怀疑你的靶板出问题了。

  而部队的同志炸了,却不是因为不相信,而是太高兴了,600稳了!550稳了!

  一来嘛,他们有部分人是认识高振东的,非常笃定,这位不可能拿这种事情开玩笑。

  以前开会,有人设计装甲输送车的时候拼命抠重量,抠到装甲厚度上去了,他都非常生气,他自己搞的装备,是万万干不出这种虚报威力数据的事情来的。

  二来嘛,刚才在对高振东大声叫好的那位首长,他们也认识,那位首长都没意见,反而非常高兴的大加赞赏,那也很能说明问题了。

  见有同志对于这个数据有疑虑,高振东对骆总点了点头。

  骆总站起身来:“同志们,眼见为实,请看这里。”

  说完,他转身把身后的一块布给拉下来了。

  布的后面,是一块块被剖开的钢靶。

  一条条半米多长的黑色穿孔刻印在银色的金属表面上,显得有些狰狞。

  “607”、“615”、“609”、“611”.

  “567”、“561”、“572”、“559”.

  一张张穿深标记上的数字仿佛在笑,没想到吧?

  所有人都安静了,有些不敢置信的看著这些靶板,也包括部队的人。

  他们虽然相信,但是眼睛看到的远比心里想像的要震撼。

  什么坦克经得起这玩意打啊?听说这还是一次性的?他们心里感到有些小小的幸福,王八壳子,看招!

  有的人,走上前去,用手轻轻抚摸著粗糙的穿孔表面,什么话都没说,眼睛却是有些红了。

  没有人质疑这是用大口径弹打出来作假的,那未免就有点儿太过分了,其实大家更愿意相信,是真的做到这个穿深了,出于技术而产生的疑虑,在看到事实的一刻全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阵狂喜。

首节 上一节 279/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何大清离家,去帮人养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