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209节

  这可是好东西,成书于明永乐年间,基本上是集古代所有知识之大成,是民族的无上瑰宝。

  好到什么程度?这部书的第一部分就多达60卷,第一部分是什么?只是《永乐大典》的目录!

  全书共计22877卷(不含目录60卷),11095册,约3.7亿字。

  然后在两代宫中流传数百年,流失部分,然后外国人打进来,抢了一部分,烧了一部分,到高振东前世,据他所知,只余约400册。

  传言外国人打仗的时候,甚至用这部书修工事!

  其对我文明为害之烈,可见一斑,可谓罄竹难书!

  这书有多珍贵,老毛子曾经于1951年赠还国内11册,为了这个事情,主管文化的部门专门联合首都的图书馆,办了一次展览。

  高振东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不是真正的抄本,不过他已经不在乎这个事情了,看起来是老东西,不是新的,那就拿下。

  至于真假,留给相关人员去确定就好,假的就当自己少写了几页书,万一是真的呢?

  高振东甚至都懒得享受淘书过程中讨价还价的乐趣,问价之后,直接拿出三十块钱,买下了这5册显得有些斑驳和沧桑的书本。

  这部书的历史让高振东心情沉重,可是那一丝找到几本真货的希望又让他心情有一些雀跃。

  娄晓娥看出来高振东心情好像有些跌宕起伏,挽住他的手,用力的抱在自己臂弯里。

  高振东心绪一下子就安静下来,总的还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不是么,他拍了拍娄晓娥的手,娄晓娥看著他笑了。

  不过这一天也许是因为婚后第一次过来,老天爷要给庆祝庆祝,有收获的不只是高振东,还有娄晓娥。

  娄晓娥发现了一套非常有意思的东西,装在一个大木匣子里,木匣子还隐隐透出一股药香味。

  这是一套中医古籍,看起来好像是从中医世家,或者至少是科班的大方脉科的中医手中流传出来的。

  至于大方脉科,是中医的分科方式,相传从宋代开始,中医就共分十三科,分得还挺齐全,包括大方脉、杂医、小方脉、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所以说中医不分科的说法其实是有问题的。

  大方脉大概相当于成人内科,小方脉就是儿科了,其他的普通人看名字就大概能看出来,除了祝由科,简单来说,这货是跳大神的。

  木匣子里一共是十部书,看来它曾经的主人也是个强迫症患者,放在高振东前世,大概是看见视频标题《你所不知道的十大XXXX》这类就会点进去的主儿。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脉经》、《针灸甲乙经》、《洗冤集录》、《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

  虽然看不懂,但是高振东大受震撼,这套书主人应该是一位家学渊源之辈,否则光靠一个人一辈子,大概是很难收集齐这些书的,看这些书的年头,那时候弄一本医术可不只是到书店买一本那么简单。

  有意思的是,这套书的里面的《伤寒杂病论》是合为一整卷的,并未按照习惯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

  娄晓娥看上这匣子书的原因,也很简单,她想学医,正好又看到了,难免爱不释手。

  虽然这些书的内容不见得都对,或者说在这个时候不见得能用得上,但是这是一种象征啊,在娄晓娥看来,婚后第一次来潘家园儿,就能遇上这么一套东西,这是老天爷都要她学医了简直是。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娄晓娥拿出了和高振东一样的做派,问价,不还,直接付钱。

  这套玩意可比高振东的贵,100块整,卖主还说,十块钱一部,匣子算送你们的。

  娄晓娥乐呵呵的把书匣子往高振东怀里一放,拉著高振东就走。

  高振东觉得娄晓娥和自己真是太合拍了,当冤大头都当得一样的有气势。

  其实这就叫有钱难买心头好,玩儿古董字画的都知道,有些玩意儿,碰不上那个人,三块钱都没人要,碰见好这口的,翻个十倍也许也有人会爽快掏钱。

  高振东自己前世玩电子垃圾的时候,曾经碰见过一台古董级别的蓝色巨人小黑本,还是蓝色巨人没卖身的时候的型号,品相很好。高振东心痒了半个月,终于没忍住,花了1500块给买下了。可惜还没到货,就被雷劈了。

  两人乐颠颠的抱著书又在潘家园逛了大半天,才带著自己的收获回了娄家,回娘家蹭饭吃。

  娄父看著两个人拿著一个木匣子和几本书,笑道:“你们这又是去潘家园儿当送财童子了?我看你们好久没去,这一去就送了不少啊。”

  娄晓娥笑道:“爸爸,我们买的可都是好东西,什么送财童子,多难听。”

  她心里有句话没敢讲,要论送财,我们两捆一块儿也比不上伱老人家一根手指头啊。

  娄父接过来看了看,他作为曾经京城地面儿上有点头脸的人物,这些东西还是多少懂一点儿的。

  “嚯,运气不错,内容真不真不知道,至少纸还是老的。”

  这话不但娄晓娥,高振东都高兴起来,至少对一半了嘛。

第286章 还得找高主任

  娄父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木匣子,补充道:“这盒子还是个海黄的,还不错,买这些东西,贵不贵不重要,重要的是真不真。”娄父一句话就暴露了自己玩这些东西也是一力降十会,钞能力开路的本质。

  对于他们一家人来说,这么玩儿就对了。

  星期一,防工委,领导办公室。

  领导正在听取汇报,脸上表情讶异。

  “你是说,高振东同志有一种方法,在缺乏足够数据的情况下,也能比较准确的预估和计算装备的寿命?”

  汇报人点头道:“是的领导,虽然他当时算的是尿素工业化生产的设备腐蚀寿命,但是从他的描述来看,应该是有通用性的,数学的东西,应该没那么简单。”

  领导用手指头敲著桌子:“那他在会上把整个方法都说清楚了?”

  “没有,会议时间不够,他只是介绍了基本的情况,具体的计算是针对尿素工业化生产设备的,没有通用性。”

  领导倒吸一口凉气:“嘶~~~~~~这个高振东,数学也懂不少嘛。”

  “那肯定啊,领导,你想想加密算法。”

  领导点点头道:“也对。那后来他有没有再提这个事情。”

  “没有了,他们十七机部的领导倒是找他说话,不过我们就不方便去听了,总之后面他就没有再提起过这个东西。”

  领导笑道:“也许他觉得这个东西是临时用一下,意义不大吧。不过这个他可就错了,这东西意义很大啊,也怪他,好东西太多,难免就不那么在意了。”

  在防工委领导看来,高振东这次无意中漏出来的这个理论,甚至比具体某一件装备的意义还要重大得多,当然,长得胖的和年龄小的那种武器除外。

  这意味著很多装备的评估试验,有了更加可靠、先进、成体系、有理论、可计算的一种办法,这种办法不一定能包打天下,但是能至少兜个底。

  领导自言自语道:“不行,得尽快请他弄出来才行,这东西太有意义了。”

  汇报的人却是想起了什么:“领导,你看高主任的时间能不能安排过来?他手上事情可不少,光是各个渠道主动报过来的,已经不少了,更别说他肯定还有一些自己的计划。”

  这话提醒了防工委领导,高振东的事情那是真的多,而且按照他的习惯,他一定会自己私下里还会做一些看起来不那么靠谱,不太好向公家申报的项目,比如DJS-59,又比如激光。

  嘶~~~~~~怎么感觉高振东私下搞的玩意更加了不得?

  这可是几个部委的宝贝,可不能累出问题。

  他想了想,先安排了一个事情:“这样,这个事情先放一放,我想想怎么弄。有个事情你安排一下,今年大学生毕业的时候,委里多安排两个编制,专门为高振东那边准备,到时候让他来挑。”

  这个意思,就是要几个大学生过来,送到高振东那边去工作了。

  高振东本来就向大学时候的老师说好了,要几个师弟师妹啥的,再加上防工委这边的编制,结合三轧厂的老伙计,基本上整个班底就齐了,他也能抽出更多时间来。

  不过大学生毕业,那也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远水解不了近渴。

  防工委领导让汇报的人先离开,然后才叹道:“还是先解决手上这几个问题吧。”

  他手上有导研院请三轧厂配合加工钨钼合金构件的,也有大漠那边请三轧厂配合加工钨钼合金构件的,还有东北航发所请三轧厂加工钨钼合金件的。

  如果说这些都不算奇怪的话,最离奇的是今天早上刚收到的,请三轧厂配合试制太阳能电池板的。

  电池和轧钢厂有什么关系?唯一的关系就是高振东了,否则领导想不出第二种可能来,高振东事儿就更多了。

  不过这些事情,他还真想得不全对。

  钨钼合金可以交给保密车间去做,高振东只需要让人交待好工艺就行,其实现在有部分钨钼合金构件,本来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而电池就更好办了,都不一定需要劳动到俞允成那个程度的人,就光是单晶炉的研究班底里,随便抽几个人出来,都能把大漠的要求给办了。

  毕竟只是需要拉一个没超出单晶炉现有能力范围的硅单晶而已,最多只是掺杂的不同,大不了遇到困难,找俞允成或者高振东解决一下就可以了。

  不过这些具体的事情,领导并不知道,他只知道高振东还是坦克副总师、新一代班组武器设计参与者、单兵便携反坦克导弹的带头人,这些工作随时都可能牵扯到他的精力。

  更别说高振东雷打不动一直在信息技术上深耕了,这块也是大头。

  想了一会儿,不得要领,干脆,等五一节后再说吧,劳动节劳动节,就让他过了节再劳动,反正也没几天了。

  而高振东自己,则是在接待长剑厂的人,还有使用方代表。

  倒不是长剑厂进度飞快,过来催高振东的火箭发动机,而是恰好相反,碰到问题了,过来开诸葛亮会来了。

  开诸葛亮会,也是我军历史上的老传统了,这个名字的意思,不是说开会的人都是诸葛亮,而是恰好相反,取“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意思,非常自谦。

  搁高振东前世,这个会有个紧跟潮流的名字:头脑风暴法。

  而开会的都是诸葛亮的办法,也有,大概叫专家法,其中有一种特殊的专家法,专家是匿名参加调查的,那就是Delphi法了。

  以上办法各有优点,诸葛亮会之所以更普及一些,主要是因为那时候的战士们都是普通人,不过他们却能通过这种方式,拿出有效克敌制胜的办法来。

  碰到的问题说起来也简单,控制指令的传输导线搞不定。

  本来长剑厂的想法,是仿制SS.11的导线,有现成的样品嘛,应该不难。

  不过等到拆开SS.11的放线机构一看却傻眼了,这玩意是双绞漆包线。

  导线由铜构成,外涂绝缘漆,导线的强度除了铜线材料的强度之外,还受到绝缘漆涂层固化后的影响。

  而且,SS.11改进后的200多米/秒的速度,估计是配套改进了导线才达到的,反正长剑厂手上这SS.11的导线,速度快了就会断,都不需要200米/秒那么快。

  这一下子,长剑厂就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了。

  第一个,铜线本身的强度要够,这是最主要的。

  第二个,绝缘漆特殊,除了绝缘之外,固化后还要有一定的强度。

  第三个,强度要能满足200米/秒以上飞行速度的要求。

  这可就把长剑厂给整不会了,作为一个生产战斗部的厂,前两个要求他们是一个都不擅长,更遑论第三个了。

首节 上一节 209/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何大清离家,去帮人养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