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206节
第二天早上,高振东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一个电话,是运算所打来的。
“高主任啊,这回终于换我们请你过来看好东西了,哈哈哈。”池总工在电话里笑得非常开心。
高振东也没问是什么好东西,只是笑道:“好,我马上赶过来。”
不过池总工明显是觉得这东西也没什么隐瞒的,毕竟思路和原始设计,还都是高振东给的呢。
“呵呵,我就直接说了吧,打印机做好了。”
高振东一听,大喜,可算是不用笔写字儿了:“太好了,这可真是好东西,我盼很久了,我马上来。”
放下电话,高振东骑著车就往运算所赶,一大清早,上下班的人非常多,其中也不乏有几个和高振东同路的,在清晨的薄雾中隐约可见。
高振东赶到运算所,直接就去了做打印机的实验室。
运算所一大帮子人都在这里,其中还包括了过来支援的易中海和秦怀茹,秦怀茹的肚子,已经有一些显怀了,好在还不太影响行动。
看见高振东进来,大家都热烈鼓掌,搞得高振东一愣。
厉所长迎上来,笑道:“高主任,你可算是赶到了,大家都等著你呢。”
高振东也在笑:“又不是吃饭,等我干啥,哈哈哈。打印机在哪儿呢?我看看。”
厉所长和他身后的人让开了身,高振东往里看去。
一台铁壳的机器正放在桌上,机器背后,有两根线缆连了出去,一根是电源线,一根是数据线,机器顶上,有一排指示灯。
机器不是塑料壳的,倒和塑料的技术没什么关系。
塑料和石化关系密切,这个时候的石油连喂交通工具都不够,自然轮不到做塑料了。
东北的松辽油田去年才发现,现在还在组织会战搞试验性生产,离大规模出油,还有好几年时间呢。
机器比高振东前世常见的打印机要大一号,这也能理解,技术不如日后,大一圈也正常,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厉所长伸手一指:“来来来,高主任,就等你来开机呢,这可是打印机研制定型后的第一次开机,意义重大,还得是你来。”
高振东也很喜欢仪式感,尤其是在科研工作中的重大节点上,仪式感会带来责任感和自豪感,并且能够有效的在心理上划分工作阶段,分散总体压力,和喜欢搞排场倒是没什么关系了。
不过他觉得这个荣誉他受之有愧,除了提出项目、给出思路、完成原始设计、协调机械方面的技术力量之外,他好像也没干什么其他事情,都是运算所和过来支援的人在忙活。
嗯?好像自己干的事情还是蛮多的嘛,那没事儿了。
高振东谦虚了几下,最终没有拗得过运算所的人,于是他还是走到了打印机的面前。
都是他们逼我的。
开关在打印机的侧面,是那种工业风很浓的金属拨杆开关,银闪闪的,非常亮眼。
高振东看向大家,笑道:“那我就开了啊?”
厉所长池总工点点头:“开吧开吧,都就等你呢。”
高振东拨动开关,打到了“开”的方向。
打印机顶上,一个红灯亮起,红灯下面有两个字——“电源”。
随著灯亮,打印机开始“滋滋滋”的启动了自检,打印头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做了一次往复运动,色带也走了一段,打印机内部咯吱咯吱响了一阵。
过了十来秒,电源灯旁边的一个绿灯亮起,灯名“就绪”,不过旁边一个“缺纸”红灯却在不停的闪动。
池总工拿起一叠纸,递给高振东:“来,加纸。”
高振东接过纸看了看,这纸是专门向造纸厂定做的,比这个年头常用的纸要白一些,厚实一些,和日后的打印纸差不多的厚度,不过颜色没有那么白。
纸张大小非常有意思,是16开的,比日后的A4纸(210mm×297mm)要小一些,因为这个年头,纸张大小更常用的单位是XX开,其中16开是机关公文使用的比较多。
第282章 孩子们,不用谢
而且16开也很有意思,有大度尺寸和正度尺寸两个规格。
大度尺寸比A4略短(210mm×285mm),国际上用得多;正度尺寸比A4纸小一圈(185mm×260mm),国内用得多。
所以国内一般说16开,就是指185mm×260mm的正度尺寸。
因为是国内自己研究的打印机,所以纸张大小就被定义为最常用的16开纸了,不过按照高振东一开始的设计,运算所还是实现了纸张大小调整的功能,可以打印一定范围内不同大小的纸张。
高振东将纸放到了进纸口,缺纸灯灭了。
工作人员早就将准备打印的内容准备好了,打印指令也输入完毕,就等著高振东去敲回车键了。
回车键的名字,高振东和运算所的人在做JP-59的时候,并没有去更改它,因为这个名字,其实是从打字机继承过来的,称得上载承有序,断代清晰,简直是大开门啊。
在大家的注视下,高振东敲下了回车。
略为等候之后,打印机开始滋滋作响,一张白纸被吞了进去,在打印头的运动和击打声中,一行字跃然纸上。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看见这行字,高振东这才想起来,原来五一节快到了。
大家一起鼓掌,开怀大笑,旁边早有准备的工作人员,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幕。
接下来,高振东和运算所的人,一起试验了连续打印、手动双面打印、故障提示等基本功能。
并且还更换了空白色带,试验了复写纸打印和蜡纸打印功能。
看到打印的蜡纸在油印机上被印刷出来,高振东大感欣慰,可以给孩纸们打试卷了,老师不用辛苦在黑板上写,同学们也不用辛苦的在纸上抄了。
孩子们,不用谢,这是高叔叔应该做的。
唯一问题就是计算机有点贵,估计大部分同学还是用不上这玩意啊,可惜了可惜了。
不行,要加快计算机普及的速度了,高振东突然觉得单板机的事情,更加急迫起来,至少,一个县的教育局,能有一套这东西,加上数据传输技术,那先进地区的教学成果很快就能普及到偏远地区。
这还真不是高振东玩梗,这是真的需要,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基础人群,其他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所有的测试项目都测试完毕后,高振东和厉所长、池总工三人,在一起商量下一步的事情。
“我们的考虑是,组织一个项目结题验收,然后就开始大批量生产,高主任,你的意思呢?”
高振东也觉得这个想法可以,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这台打印机虽然只有一半,严格说来其内部固件的另外一半其实是在DJS-59里的,但是国内现在普及得比较多的,本来就只有DJS-59,这就掩盖了它的兼容性问题。
而高振东规划中的下一代计算机,不论是单板机还是新的中大型机,都是DJS-59架构和指令集的延续,对于打印机来说依然不存在兼容性问题。
高振东点点头:“这个想法不错,这台机器已经达到实用的程度了,可以铺开使用了。有了这个东西,结合汉字编辑环境,计算机办公的问题算是基本上解决了。”
厉所长笑道:“舍得用这东西办公的单位估计不多啊,哈哈。”
高振东呵呵一笑,没有多说,毕竟几十年后的情形和现在没有可比性。
池总工道:“总之能大大方便其他同志的工作,至少不用在计算机显示器上辛辛苦苦的抄计算结果了,也能让他们轻松不少啊。”
高振东笑道:“方不方便其他同志先不说,我倒是盼了很久了,厉所、池总,给我准备一台,我叫人来取。”
这玩意分量不轻,还是请厂里派个车过来取比较好,自己搬太累了。高振东盼这玩意已经很久了,所以一点儿不客气,直接开口要。
池总工指了指角落里的一个木头箱子:“哈哈,早就给你准备好了,知道你急著用。要不要我们替你送过去?”
这玩意是铁壳的,死重死重的,纸板包装可不好使。
高振东想了想,拒绝了,他在运算所呆过比较长的时间,知道运算所的车子也不富余,还是自己厂里来运吧。
厉所长也没坚持,他们的确是车子比较紧张,在正常的排产计划之外,不知道什么单位什么原因,额外申请了一批DJS-59,这让他们的生产和运输的压力都陡然加大。
虽然运算所不负责将DJS-59运到使用者手中,一般只负责送到火车站或者机场,甚至有的使用单位会亲自来提货,但是即便如此,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运力也更加雪上加霜。
此时,大漠深处,几位科研负责人正在开会。
“新申请的DJS-59什么时候能到?另外,电源问题是要好好解决一下了。”
没错,申请这批额外的DJS-59的单位,不是别人,正是大漠那边。
除了类似大漠这些少数单位之外,其他单位想额外申请DJS-59,不说是痴心妄想吧,至少也是异想天开。
DJS-59上一颗多余的螺钉都没有,更别说多余的整机了。
而他们申请DJS-59的原因,也很简单。
一来,这东西的确好用,随著北方支援专家的撤走,以及相关工作的推进,计算机的需求越发迫切起来,原来那几台,笑死,不够用,根本不够用啊。
第二个原因,却是预先没有想到的,或者说是非正常的原因。
有几台DJS-59因为那边恶劣的用电环境,挂了。
涉及到精密设备,使用过程中是有一系列的使用规程规范的,主要就是为了在恶劣工作环境下,尽量把设备用好,同时保证设备的安全。
而且这年头的设备规矩就更多,因为技术原因,很多操作步骤是需要人工完成的。
很多要求或者流程在日后看起来简直莫名其妙,但是在这个年代,就是必须的。
比如日后根本没人用到,甚至绝大部分普通人都不知道的一个命令:磁头停靠或则说磁头归位,就是一个典型。
在硬盘发明的早期,操作系统是没有能力去自动完成这些工作的,甚至操作系统的小部分编制人员,根本就不知道还需要完成这个工作。
但是再好的制度,也杜绝不了意外的发生,大漠那边就是这个情况,频繁的意外断电导致的计算机损坏。
这让已经领略过先进技术魅力的工作人员非常不习惯,结合本来就高涨的需求,干脆额外申请了一批DJS-59。
“运算所那边已经在加班生产了,应该很快。”
“可是电源问题不解决的话,还是避免不了新的损坏出现,计算机是宝贵的,可经不起我们这样折腾啊。”
如果高振东听见这话,估计会笑,很快就不那么宝贵了。
“可是电源的问题不好解决啊,能源本来就紧张,我们都已经想了办法,用蓄电池来保证正常了,可是现在的问题是,根本没有富余的电来喂饱这些蓄电池。”
上一篇:开局何大清离家,去帮人养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