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203节
向总理了理思绪,尽量让自己的话显得有条理一些:“领导,是这样。首先,从尿素工业化试验生产线的运行情况来看,这个工艺是成熟的,基本上达到了原料易得、成本低、速度快、产能和质量双稳定的效果。关于这一点,我们所里在对试验线的生产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之后,是有这个把握的。”
应化部领导点点头:“嗯,在这方面,我相信伱们是有把握的,也就是说,尿素生产本身的问题,是得到解决了。”
向总道:“是的领导,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没解决的话,我们是不敢提出这个建议的。另外一方面,就是生产线本身的事情了。”
应化部领导道:“生产线的耐久度、维护性、成本等方面的验证,最重要的就是耐久度了,成本一开始就是知道的,维护性差一点也不是不能用,可是耐久度这个事情就关系到生产线是否能够真正的推广的关键了。如果三天两头就需要更换部件,那可不是闹著玩儿的。”
更换化工厂的主要设备,可不是运几块钢板过去焊接好就可以的,化工厂的这样塔那种釜的,都是要在专业厂内生产好,然后整体运输到目的地进行安装的。
在日后,经常看到在高速上拉著又粗又长的各种坛坛罐罐在高速上龟速行驶,前有开道车,后有押运车,主车上还写著大大的几个字“XX大件”的大件运输车,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运送化工设备的,还因此得了个名字叫“现代镖师”,他们也是为数不多敢明目张胆拆收费站的大货车。
更别说这个年头,根本就没有那么好的道路了。
因此化工主设备的更换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如果主要部件达不到设计寿命,那还不如不建,损失不起啊。
向总接著领导的话道:“领导,这个事情,我们也进行过一定程度的验证,并且有相应的考虑。”
领导有些疑惑:“这个怎么验证?这可是最需要时间来验证的,可是到现在为止,时间明显是不太足的,这才试运行多久啊。”
向总道:“我们采用的是土办法,把生产线的主材,也就是十七机部提供的尿素钢,放置于比实际生产环境更加恶劣的试验环境中,加速其腐蚀和老化,以此模拟生产线主材在设计寿命期内的腐蚀和损坏过程。”
领导想了想,觉得他们的做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问道:“那你们的试验结果怎么样?”
模拟结果不行,那一切都休提,模拟结果可以,那就有进一步论证的可能性和基础了。
虽然根据研究所主动提出提前推广这个事情来看,模拟结果应该是很乐观的,但是领导还是要听到确切的回答。
向总翻开建议报告,翻到其中一页,向领导介绍道:“结果在这里,情况很不错。京城第三轧钢厂那边研究的这个材料在我们特殊条件下,抗腐蚀性非常好,同时京城钢铁厂的生产质量把握也非常到位,材料一致性很好,没有突然劣化,加速腐蚀的情况出现。”
领导听到这里,略微放心:“也就是说,这个材料在生产环境中的变化情况,是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和计算的。而且其本身的抗腐蚀性能也完全满足你们的要求?”
胡所点头道:“是的,领导,由于这种特种钢材是我们国内自行生产的,所以价格相对来说并不高,在关乎成本的用量上,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余地。我们在设计生产线的时候,是给足了冗余的,现在看来,这个冗余是足够的。”
给足冗余,也是设计院科研所这类单位的传统手段了,就连到了日后,各行各业都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标准规范的情况下,设计院科研所在设计工程的时候,往往还要在标准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再加一个“保险系数”,总之就是坚决不背锅。
其中尤以建筑工程类最为常见,在建筑工程偷工减料最为猖獗的年代,也没出太多大事情,其中就有冗余设计的一份功劳。
至于后来,偷工减料就比较少见了,工程承包方玩的,比这种低级手段可要高明多了。
“也就是说,你们认为现有设计,已经具备了推广建设的条件?”
“是的,除了刚才说到的几个最重要的问题之外,再结合其他相关情况,我们认为,推广建设的条件是基本成熟的。现在开始推广的话,部分地区甚至能赶上今年的晚稻。”
国内产粮区,江南一般是一年两熟到三熟,北方就开始往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一熟过渡了。但是总的看来,两熟到三熟的地区数量也是比较大的。
应化部领导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现在推广,钢厂那边生产来得及么?”
胡所汇报导:“来得及,至少缺口不大。京城钢铁厂和京城第三轧钢厂在第一批尿素钢生产出来提供给我们之后,就已经向各大主要钢铁企业转移了生产技术。并且十七机部安排各大钢铁企业在我们进行试验的期间,依然在大量生产尿素钢,现在已经积累了很大一批。”
向总想起高振东和他说过的一件事,又补充道:“甚至按照京城第三轧钢厂的同志的介绍,这些钢的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把应力都释放了一部分了,质量更好了。”
其实尿素钢的存量,并没有他们想像的那么多,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出口了,不过需要的话,倒是也不缺。
听了两人的话,应化部领导思虑良久:“在你们看来,从技术角度出发,尿素的工业化生产的确已经完全具备推广的条件了?”
胡所和向总对视一眼,齐声回答:“是的,我们确定。”
应化部领导下了决心:“既然如此,接下来的流程,部里会安排,你们在京城等几天。”
第278章 帮向总吧话说圆
第二天,十七机部暨下属的第三轧钢厂、京城钢铁厂就接到了应化部的通知,请他们当天下午一起参加应化部关于正式推广建设工业化尿素厂的论证会。
之所以请到他们,原因很简单,尿素钢全是十七机部在提供,而第三轧钢厂和京城钢铁厂作为尿素钢的首创单位,这个论证会也很有必要请他们参加,毕竟对于材料性能的把握,他们更熟悉。
高振东接到通知,暂时先放到了一边,他现在正在忙著和梁发明、刘荣国交代新热电偶的事情。
高振东选定的新热电偶,是B型热电偶,这种热电偶的突出特点就是宽温区、长寿命,高上限,而且在所有热电偶的分度号中,B型具有最高的准确度和最好的稳定性,而且不需要温度补偿导线。
当然,这东西也不是没缺点,它热电势率小,灵敏度低,高温下机械强度不好,怕污染,不适用于还原性气氛或含有金属或非金属蒸气气氛中,因此这东西的保护管比较特殊,但是恰好,高振东手上刚好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
高振东一开始不做这个东西,一个原因是当时手上的技术还不能支撑生产这个东西,第二个原因就很简单直接了:贵!
这个东西不是一般的贵,和能工作在1300℃,完全不用贵金属的K型热电偶相比,B型热电偶虽然能工作在1600℃,短期工作在1800℃,但是大部分应用环境下这一点并没有什么用。
反而是它的材料决定了它没法大量普及使用,它的电极用的是铂铑30-铂铑6,也就是正极(BP)是70%的铂和30%的铑,负极(BN)是94%的铂和6%的铑,所以又叫双铂铑热电偶。
这东西的价格比之K型的材料,那价格可就太高了。
不过在高温环境下,还就这东西好使。
高振东把B型热电偶的电极配比告诉了梁发明和刘荣国,两人都暗暗咋舌,这玩意也太贵了,难怪一开始高主任都不愿意搞,实在是因为难以普及。
听到B型热电偶的弱点时,两人犯了难。
梁发明先提了出来:“高主任,这个东西既然不适用于还原性气氛或含有金属或非金属蒸气气氛,那用什么来做保护管呢?”
高振东笑道:“那我们就用非金非玉非木非铁的天材地宝来保护它。”
高振东随口抖了个小机灵,这句来自于前世的修仙小说常用的形容语直接把梁、刘二人给整傻了,真听不懂。
看著两人一脸茫然的样子,高振东笑了:“开个玩笑,我们用刚玉。”
刚玉熔点高达2000℃以上,正好就盖住了B型热电偶的工作温度范围,而且这个温度下不会产生金属或者非金属蒸气,正好满足B型热电偶的要求。
只是用了这东西之后,那价格可就更高了。
“刚玉?”
两人对钢铁熟悉,对于其他东西就远远不如高振东熟悉了,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高振东笑道:“对,刚玉,就是氧化铝(Al2O3)。”
两人一想,这东西还真是,正好满足B型热电偶的要求,熔点高,硬度高,可是加工却比较困难,毕竟这东西本身就贵。
抛开加工的问题,能称之为“刚玉”的,都是晶体级别的氧化铝了。
刘荣国问道:“我们怎么得到合乎要求的刚玉晶体?”
高振东指了指单晶炉实验室方向:“你们忘记了,我的有单晶炉,直接拉一点就行。”
两人这才反应过来,虽然刚玉晶体体积做不大,但是用来满足B型热电偶的需求却正好。
两人都在心里佩服高振东,做事情环环相扣,上一个项目的成果,刚好就能用到下一个项目上。
其实这倒是真的脑补过度了,高振东研究单晶炉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B型热电偶的问题,毕竟做这个东西属于临时起意,打脸“好学”同志的结果。
然后高振东又叮嘱了一件事情:“你们注意一点,偶丝直径为0.5mm,允许偏差-0.015mm。”
这个要求虽然对梁发明和刘荣国比较难,但是对于第三轧钢厂来说,倒是并没有难度,尤其是只在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
梁发明和刘荣国在高振东这里得到了全套的设计,兴冲冲的去准备做B型热电偶去了,虽然现在技改厂的报告还没提交过来给高振东函审,但是事情先做起来总没错。
他俩走了,也留下了一样东西:两种钨铜材料的检测报告。
检测结果,钨铜材料完全符合高振东的设计意图。
考虑到最近提交到十七机部的东西有点多,为了让部里好好先消化消化,高振东暂时先把两种钨铜材料的检验报告收到了保险柜里。
而已经做好的一批喉衬,高振东也放在了一起,等过几天有空的时候,送到导研院,请他们测试一下高温性能。
——
当天下午,高振东赶到应化部的会议室的时候,发现好几个熟人已经在里面了。
十七机部的领导亲自参会,倒不是因为他太闲,什么会都参加。而是粮食问题从来都是重中之重,而作为负责材料生产的部委,他亲自到场,也是应有之意,很多事情,不是他,别人也很难拍板。
而另外一个人就比较巧了,领导的前秘书,现在已经外放到京城钢铁厂的郑良枢,他作为主要负责AOD车间的负责人,到场也是正常的。和生产没什么关系,生产的事情要十七机部才能拍板,他来这里,身份和高振东一样,代表了尿素钢的另外一个研究单位前来。
几人打过招呼,坐在了一起,作为尿素钢的研究者,高振东和郑良枢都有幸列席第一排,正好。
其他参会的,有应化部的相关专家、农口的人,还有外商部的人,因为这个会议涉及到他们还能往外卖多少尿素钢的问题。一旦确定要推广,肯定是要先紧著满足国内需求来的。
会议实际上就集中在两个点上:一是向总他们使用的加速老化方法是否能够可靠评估生产线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的使用寿命,二是一旦铺开推广,尿素钢的产量是否能够满足需求。
其实第一个问题,是最麻烦的,尿素生产线的寿命评估非常麻烦。
尿素生产线最主要的担忧,是腐蚀寿命问题,恰好,就是腐蚀寿命这东西,在装备加速试验快速评价中,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的。
在高振东前世,哪怕是温度、应力、振动这些东西,在相关标准中都是有各种加速试验方法的,但是腐蚀在化学检验中有相关检验方法,但是用于生产设备的加速腐蚀试验方法,却是相对比较缺的。
基本上所有的腐蚀预测方法,都基于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来进行,但是现在尿素钢这个事情上面,明显不具备这个条件。
就连军用装备的加速试验与评价中,提到腐蚀寿命问题,都只是笼统的说一句:“相关理论薄弱,可以使用相似类比法进行估计。”
相似类比法只能在存在相似或者同类产品腐蚀监测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用以估计产品的腐蚀寿命
但是问题在于,这是个新材料,没有历史数据可以用,相似类比法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而且这年头的监测手段,也难以提供腐蚀监测信息。
所以向总他们提出的腐蚀土办法加速试验结果,并没有完全打消与会者的疑虑,到底这个东西在生产环境下,能扛多久,大家都是心里没谱的。
对于这个问题,毫无疑问,除了向总他们之外,最权威,或者说最适合回答这个问题的,肯定就是高振东了。
郑良枢虽然代表了另外一个研究方,但是他的知识结构很明显不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应化部领导亲自点将:“高主任,作为尿素钢的研究者,材料方面的专家,我们想请你评估一下,向工他们所用的这个加速腐蚀老化的方法是否合适?”
见大家都转眼向自己看来,高振东脑袋里面在想自己到底要怎么帮向总他们把这个事情给合理化了。
高振东是充分相信这个材料的耐腐蚀性和在尿素工业生产线中的可用性的,他的信心和向总他们无关,而是这个材料的来源上。
在材料来源论文上,说得非常清楚,到发论文为止,其工作时间是远超一年的,在设计寿命范围内,一切正常。
因此高振东要解决的事情,就是怎么把向总他们的试验结果给说合理了。
不过好在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他恰好知道一种能说得过去的办法,这是他前世学的,当前的自动化专业,可不会教那种方法,因为这个年头它还没发展起来。
上一篇:开局何大清离家,去帮人养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