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194节
“嗯,要是早一点结婚就好了,哈哈。”娄晓娥意犹未尽。
我都懒得说你,你这是馋我们大院儿吗?
时间过去得很快,一转眼几天就过去了。
蔡总正在向自己的领导汇报这次京城的收获,他是经过了飞机、汽车的一路颠簸,才回到单位。
等合适的飞机这个事情,花了一点时间。
“这就是这次的收获,发动机喉衬方面,碳研院那边正在展开实验。而燃气舵的事情,看来也基本上解决了,建议我们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向京城第三轧钢厂定制相关构件。”
型号总师听了他的汇报,笑道:“老蔡啊,辛苦了,这个事情,你尽快根据这个新材料的特性,看看有没有什么其他需要制作的构件,一起向对方进行定制。”
蔡总是负责火箭动力的,听了总师的要求,点了点头,又想起了自己的另外一个想法:“这几天,另外一个事情一直在我脑袋里翻滚,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仿制的同时,考虑两条腿走路,把燃料从原型号的酒精换成其他东西,比如煤油,也试一试。”
这个事情自从蔡总在酒桌上听见高振东“酒精挥发快”的话,就一直在想,这几天,一路上越想越清晰,也很快就确定了替代的来源——煤油。
毕竟蔡总也是这方面的专家了,煤油这种优秀的酒精替代品,那还是轻轻松松就能想到的。
型号总师一听,也很感兴趣:“嗯?老蔡,你已经提前想到这么远了?说说看。”。
负责这方面的领导,本来就要求不要老是仿制人家的东西,要尽量少仿制,只仿制一个型号,摸摸底,为自行研制打下基础,然后就要尽量开展自行研制的型号。
我们仿制成功的第一代弹道导弹,本来也就没有服役,最终服役的,是在其基础上改进的自研型号,只能说,我们一开始,心气儿就很高,是奔著自力更生去的。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已经完成的仿制工作肯定是不能贸然全盘丢弃的,所以蔡总的建议是两条路齐头并进。
蔡总就把当天高振东在酒桌上的话说出来了,然后补充道:“高主任在喝酒的时候说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本来我们对酒精也不太满意。北边是为了抗冻,选的酒精,可是这不意味著我们也必须亦步亦趋,选择酒精,毕竟酒精的热值不高,而且存储性能是在是太差。”
北边这个型号用的酒精,其实除了抗冻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它也是仿的或者说叫在原型号上深度发展的,其最早的技术原型,来自于汉斯猫大名鼎鼎的V-2,世界上首款实战的弹道导弹。
而V-2的燃料,正是酒精。究其缘由,应该与V-2成型的时候,汉斯猫资源已经几近枯竭有关,石油制品都去喂他们的“装甲动物园”去了,导弹只好吃素食了。
总师听了蔡总的话,问道:“所以,你想的是用煤油?”
蔡总点点头:“是的,煤油从密度上说,和酒精非常接近,这样很多与重量、密度有关的原始设计就无需大变,改起来很快。同时与汽油相比,又具有闪点高、燃点低的优点,安全性和启动性都优于汽油。同时凝固点低,热值也比较高,燃烧完全,存储性能好,是比较好的航天燃料。”
与第一映象不同的是,煤油的燃点其实比汽油要低,但是它的闪点比汽油高很多。前者与启动性能有关,后者与安全性有关,汽油的闪点,能低到零下几十度,是个典型的暴脾气。
煤油的燃点,大概是80度以上,而汽油的燃点,是400多度,之所以日常觉得汽油易燃,是因为这东西极易挥发,闪点极低。
而煤油的凝固点,一般在零下30度以下,对于我们的环境条件来说,虽然比不上酒精的零下100多度,但是也基本够用了,大不了添加点抗凝剂。
加上其他优点,煤油一直作为航空航天的重要燃料之一,尤其是进入了喷气时代,航空燃料基本上是煤油一统天下,而航天也是广泛使用。
总师对这些也很熟悉,点点头:“你的考虑很有道理,我们不能被原始型号桎梏住了,要提前考虑改进的事情。”
蔡总又指了指放在桌上的钨钼合金资料,开始说起现在的优势:“当然,煤油热值大,这会带来很多设计上的问题,温度高了,压力大了,对材料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可是我考虑过了,我们有了591高温合金、性能更加优异的高温石墨材料、温度特性更好的阀门燃气舵材料,是可以支撑我们设计出更好的液体燃料发动机的。”
又指了指计算机房的方向,蔡总补充道:“而现在有了能随时使用的计算机,我们改进设计过程中的很多计算也能大大加快速度,这对于我们两条腿走路是非常有利的。”
总师想了一会儿,问道:“你有把握?毕竟这样一来,对伱来说,工作量可就非常大了。”
蔡总点点头:“把握很大,毕竟煤油和酒精非常接近,现在条件又这么好,不试一试,我都看不起我自己了,时间宝贵啊。”
总师想了一会,拍了板:“就这么干,你打个报告上来。我还不信了,我们能活活让他们给憋死。”
后面半句,是说的北边支援的同志,帮忙是真帮忙,不过守旧也是真守旧。
而且现在这个时候,他们也快走了,得把自力更生的事情考虑起来了。
说完这个事情,蔡总又说起了自己的另外一个想法。
“你猜我这次去京城,还碰见了谁?”
他这话说得没头没尾的,总师自然猜不出来:“谁?”
蔡总指了指DJS-59的方向:“那套计算机的研究者,你绝对猜不到他是谁。”
总师笑道:“是谁?我们的老相识?”
蔡总这个问法,他只能望这个方向猜了。
蔡总摇摇头:“不是,他是这个材料的研究者。”
他指了指钨钼合金材料的资料,然后笑著静待总师的反应。
果不然不出他所料,总师瞪大了眼睛:“这个?不可能吧?这两种东西能是一个人搞出来的?”
蔡总点点头:“不止,我们的高性能石墨喉衬材料,他也出了很大的力气,给了碳研院那边不少的指导。”
总师忍住了爆粗的冲动:“完全想不到,完全想不到。”
蔡总道:“我在想一个事情,我记得我们是在DJS-59上进行过计算机导航的仿真试验的。”
他不负责导航,但是这些事情还是知道的。
总师点点头:“是的,而且效果很好,只可惜DJS-59虽然已经非常小巧了,可是用在这上面,体积还是有一点大,耗电也高,对总体设计影响非常大,只好暂时搁置。”
其实这个事情他也觉得很遗憾,DJS-59想上弹,不论是体积还是耗电,刚好卡在倒大不小的程度上,有希望,但是又有难度,就让人很难受。
现在导弹的导航,用的是平台式惯性导航,简单来说就是用以陀螺仪为核心的惯性平台,测量物体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可以得到物体的姿态和航向,然后通过计算机解算或者比较输出导航控制信号。
说人话就是,一路计算导弹已经飞了多远,然后根据飞行距离和目标距离输出控制信号。
精度主要取决于惯性平台,但是和计算机也脱不了关系。
在这里的计算机,可能是模拟的,也可能是数字的。而DJS-59这种数字计算机,无疑大部分特性都更加优秀,奈何,用不了。
蔡总道:“所以我在想,我们能不能申请一个许可,和这位同志交流一下相关的事情,比如改进一下或者缩小一下DJS-59,让它更符合我们的要求。毕竟有好东西用不了,实在是太可惜了。就算不用在这个仿制型号上,那用在后续自研型号上也是好的。”
总师对这个倒是没什么疑虑,只有一个问题:“这个倒是好办,我打个报告上去试一试,应该没问题。”
蔡总却笑道:“那可不见得,我们的东西想要向他透露,需要许可,同时我们想找他商量这类事情,也是需要申请许可的。”
说完,就把碳研院向自己公开高振东相关信息之前,也先向防工委做了请示一事说了一遍。
总师瞪大了眼睛,这倒是没想到:“还有这事儿?看来这位同志很不简单啊。”
转头看见桌上的钨钼合金资料,再想想旁边机房里的DJS-59,不由笑了,这不废话,这样的人,能简单得了?自己这边不也差不多一样的待遇,凭什么人家就不能有了。
第266章 空气舵 陀螺舵与燃气舵
高振东并不知道远方发生的事情,他现在正在和俞允成一起,接收数天前段工说的那批石墨构件。
现在离单晶炉正式拉制目标硅晶体,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东风,就是指这批来自碳研院的石墨构件,要用他们替换和补充单晶炉的部分石墨构件,就能进行了。
两人验证清点完石墨构件,都没有问题。
俞允成一边和高振东一起在交接手续上签字,一边高兴的道:“高主任,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把石墨构件替换上,并做好新构件的焙烧等最后准备,估计星期六就能开展正式试验了。”
高振东也很兴奋,不过还是叮嘱他:“注意试验制度和相关要求,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多的时间都过来了,别在最后一哆嗦上给坑了。”
俞允成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嗯,我会注意的,已经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了。”
他也是经验丰富的老研究人员了,高振东提一句这个事情,主要也是为了更加保险而已。
高振东拿著碳研院发回来的带石墨背衬的钨钼合金喉衬,包括试验过后的试验件以及多出来的全新件,回到了自己办公室。
除了这些,还有段工随著构件一起送过来的一个包裹,虽然发件的时候他还不知道高振东结婚,但是以他的习惯,照例是送了些东西过来的。
这老哥心该细的时候,细得很。
还别说,这些东西加起来,还真不轻,要不是高振东力气大,还真就弄不走。
拆开段工送过来的包裹,主要是食材,腌制品和干制品都有,倒不是老段送东西没新意,而是这年头这玩意最实在,别的都是扯的。
自己留了些稀奇古怪的玩意下来之后,高振东把最实在的诸如大坨的肉干这种,重新打成一包,给老陈送了过去。
这时候,物资供应对于老陈这个级别的人,都已经渐渐开始产生影响了,好在总体情况并没有前世听说的那么厉害。
陈总看著高振东拿过来的包裹,笑道:“你这是准备给我打糖衣炮弹来了?”
高振东把东西往他柜子里一放:“孝敬自家师父的,不至于,不至于,只有糖衣,没有炮弹,哈哈。”
老陈也知道高振东的心思,对于他的孝敬,还是非常欣慰的,他给自己远方工作的儿子写家书的时候,都经常会写上一句:“师弟甚为孝敬,有他在此,你在远方工作,勿念家中二老。”
回到自己办公室,高振东看著剩下的几个全新钨钼合金喉衬,想起个事情来,于是给导研院的同学林连伟打了个电话。
这个电话很是费了一番周折,毕竟林连伟不像高振东,办公室就有电话,折腾了好一会儿,才联系上了他。
林连伟还是那个带点儿跳脱的语气:“哈哈,老高,有好事儿?”
他知道没正事的话,高振东不会打电话找他,这年头可不时兴煲电话粥。
高振东也被他的语气感染了:“是啊,有好事儿,你尽快过来一趟吧,我这里给你个新鲜玩意儿。”
高振东主动说有新鲜玩意儿?林连伟一听,二话没说:“行,我马上过来。”
挂了电话,他马上跑到陆工那儿请假:“陆工,我们院的高顾问找我有事情,我请个假,过去一趟。”
“高顾问?”陆工被他话中这个正式的称谓给搞得有点懵。
“高振东,我同学。”
“嗨,你说高主任不就得了,拽什么文啊,去吧去吧。”
高振东主动找林连伟,林连伟还正儿八经的跑来请假,那肯定是有公事,而且多半还是有好事情。
林连伟来到高振东办公室,已经是下午了。
高振东拿出剩下的几个新的钨钼合金喉衬,还有测试报告:“给你,看看你们用得上不。如果用得上,那就回去让你们院里打报告办手续找我们要。”
上一篇:开局何大清离家,去帮人养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