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16节
思忖既定,高振东答应下来:“行,我马上过去。”
然后和科研组的人交待了一下,就和王办事员走了。
王办事员把高振东带到李副厂长办公室门外,就离开了,很明显,这种情况呆在领导门外听墙根儿是个很不理智的事情,所以王办事员甚至都不愿意让李副厂长看到自己的身影在门外。
敲门进去,果然就是那位李副厂长,高振东也不在意,不卑不亢的和他打招呼:“李副厂长好。”
李副厂长从坐位上站起身走出来,很热情的把高振东引到沙发边:“振东来了,坐,快请坐。”一边说,一边在另一个沙发上和高振东一起坐下。
李副厂长在电视里表现出来的性格,其中之一就是典型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但是还真别说,用人朝前的时候,人家那是真朝前,这一点从他与傻柱两人在纠察队关押傻柱的房间里谈判的过程就能看出来。
而这个事情,他就真得用上高振东,陈总工级别和他一样,两人没矛盾,但是关系也就普通,高振东真要背靠陈总工,不肯点头,那这个人他还真就塞不进去,他分管的那部分工作,手伸不到技术口那边去。
两人坐定,李副厂长先开口了,开口就夸:“振东,你进厂虽然不久,可这段时间没少听你名字啊,文武双全用在你身上,那是一点儿都不过份。保卫处作训科李大军,就民兵队的事情,可是在我这里把你夸到天上了,事实也证明,你在那个位置上,干得很好。”
这话的意思,除了夸奖示好之外,其实也是在表示,高振东副队长的事情,他是点了头的。
虽然高振东不是很在意这个副队长,但是事实就是别人给了他一个位子,这个情不能不领:“谢谢领导的关怀,领导既然相信我,那该做的事情我总是要做好的。”话里的意思也很明白,行,这个人情我认了,有事儿你说话。
既然达成共识,李副厂长也不打机锋了:“振东,是这么回事儿,我有个侄子,在厂里做车工。技术嘛也还行,正好你的科研组需要做机加工嘛,我就想,让他去你那儿锻炼锻炼。”都不说“你们组”、“你们那”,翻译过来就是“这个事情,我认你”。
高振东点点头,索性把话说明白了:“欢迎欢迎。不过有些话我得先说在前头,也免得领导你到最后怪我。”
李副厂长只要事情办成,细枝末节就无所谓了:“那是,规矩还是要有的,你说。”
高振东也不磨叽:“技术上工作上的规矩就不说了,按规定来就行,叫他做啥他就做啥,能留我肯定留著,违反了规定该走那一定得走。除此之外其他的就一条,他去,也就只能沾沾光。”
李副厂长也门儿清:“能沾光就算这小子运气了,别的你不用管他。他要有一点不听话,你告诉我,我来处理。”李副厂长毕竟是走行政这条线出来的,没说出“老子打断他的腿”这种话来。
今天有事儿,两章一起发了
第33章 兵强马壮
事情商量好之后,高振东离开李副厂长办公室,往试验室走去。
对于有新的人员加入到科研组这个事情,高振东非但不抵触,反而乐见其成。
一开始的人员规模虽然是高振东自己定下的,但那其实有一个隐含前提,那就是高振东在轧钢厂是一个新人,属于人轻言微的那种,因此他那时候要人的规模是基于“基本够用”的原则的。
如果一开始他就弄个相对庞大的人员规模,那上面的人会不会批这个项目就是两说了,毕竟每一个人都是要花钱的,调用的人多了也会影响其他工作,而且如果研究下来结果不如人意,那动静大的肯定比动静小的要丢脸,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科里和厂里的决策。
因此高振东一开始的方针就是先拿到所需的最低资源,然后再用成果说话,一步步扩大规模,现在人力资源增加了,其实是个好事,毕竟一开始的人员规模其实不是最优解。当然,还是那句话,这么搞的前提是能出成果,出不了成果一切都白费心机。
回到试验室,高振东给大家打了个招呼:“现在手上最急的事情做完之后,大家暂停手上工作,等到所有人都有空了,我们开个短会。”在试验过程中,如果谁一进来就叫大家立马都停下有事情要说,恐怕得被科研组的人背地里骂死,还顺便取笑这人啥都不懂,因为有的工作流程,一旦启动了,那是不能停下来的。
大约20分钟左右,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上的工作聚集在一起。高振东清了清嗓子:“有个好消息宣布一下,厂里和科里考虑到我们这里工作繁重,重要性又高,所以决定支援我们一批人手,人员下午就到,这样大家的工作量就能减轻一点,不用那么累了。”
他嘴里说是好消息,可是科研组的人听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儿,这是分蛋糕的来了啊,一个个都有点慌。
这也是高振东愿意接收新人员的另外一个原因:引入竞争,放几条鲶鱼。人有了紧迫感,做事情自然更加努力。
至于来镀金的人员不干活?想得美,铜件儿想镀上一层金,那不得到药水里滚两滚,或者被敲打一遍,又或被电上一次?否则表面上那层金哪里来。愿意的,铜的进来,金光闪闪出去;不愿意的,铜的进来,铜的出去。
看见大家都有点担心,高振东笑了:“大家不用担心,我知道大家的考虑,有陈总,有我,大家的汗水,不会白流。这个项目这么大,多点人是好事。”一开始就在组里的,那肯定是不能亏待的。
科研组成员听了这话,也略微放下心来,对啊,有这两师徒,担心什么,这个蛋糕现在看起来是挺大的,就这么几个人吃好像是有点浪费,再说,工作量确实有点大,有人帮忙也是好事。
见大家都安了心,高振东宣布散会,然后叫住了梁发明:“梁工,这边试验已经正常开展了,马上又有人手过来。等人手到了,你抽一点时间,把正负极材料配对选定之后的可重复性试验设计一下。”
对比试验完成,正负极材料配对选定之后,还要将选定的正负极材料进行多次试制,试验其不同生产批次下特性参数的可重复性,以确认正负极材料配对的特性参数是可重复的,且重合度符合要求。
按说这一步其实在一开始就应该做的,也就是每个正负极配比直接试制多份,在进行验证试验的时候就把可重复性试验做了,不过那样做的成本比较高,以高振东的身份,项目容易被毙掉。
高振东考虑到材料配比是已经经过未来实际应用验证的,因而选用的是直接经对比试验后选定正负极配对方案,然后再对该方案进行重复性试验。
当然,这个方案如果有人提出异议,高振东的计划里也是有擦屁股的试验流程的,那就是当最优配对的可重复性试验出问题的时候,那就选用对比试验中的下一等级配对方案进行重复性试验,直到可供选择的配对方案特性参数劣化到无法接受,仍然不能通过重复性实验时,才考虑推倒重来。
由于这个项目实际上是拿著答案补充过程,高振东并不太担心最优配对方案出问题。
梁发明听见这个要求,非但没有抱怨工作多,反而非常高兴,这代表啥?这代表我老梁得到高副组长的认可啊。
给组里现有人员通了气之后,高振东离开试验室,去找老陈要科里的塞人名单。
老陈见他进来,把桌子上一张纸递给他:“名单在这儿,名单之外你想加谁,你可以自己把握。”要说老陈对高振东,那是真的没得说。
高振东拿了名单,走回办公室。路过早上带人去找他的那位技术员办公桌的时候,他叫了那位技术员一声:“老肖,最近有空没有?”
肖技术员脸上喜色一掠而过,站起身来:“有空有空,高组长有啥好事儿照顾我?”
高振东脸色一正:“好事儿没有,有个苦活儿,我们组人手不够,厂里科里安排加些人,伱要来不?”
肖技术员满脸笑容,毫不迟疑:“要要要!”
高振东点点头:“行,那人手就凑够了,大概下午就宣布。”
高振东回到坐位,拿出纸笔,开始写增加人手的申请报告,虽然人大部分是别人加的,可是事儿得他来办。
报告写好,到试验室,请贾东旭去跑流程,他自己还是和往日一样,在试验室和大家一起工作。
时间很快到了下午,科里厂里一路绿灯,手续办得非常快,到下午三点钟,贾东旭已经把手续办齐了,顺便还把激动难耐的李副厂长侄子一起带过来了,一名二级车工。
高振东请小刘去科里,把名单上的人请来,然后大家开了个短会,会上高振东除了相关规定之外,只强调了一件事:安全。
大功率电炉、高温、钳工、车工、金属粉尘.无一不是有危险性的东西,何况贾东旭这个定时炸弹还在这儿呢,和很多人直觉不一样,项目管理的最重要的任务,其实就是安全。高振东前世的师兄考建造师的时候,就被这坑过,他不假思索选了质量,在老师那儿和高振东聊起这个的时候,一脸的遗憾。
开完会,高振东把新来的人手做了分配,按照对项目熟悉程度,同专业或相近专业以老带新一一配对,至于小李师傅,交给易中海那儿正好。
诸事抵定,兵强马壮的热电偶科研组,继续开足马力全速运转起来。
第34章 主动跳坑的娄子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一周过去。
周日早上,又抽了一篇网文的高振东正在吃早饭,不过这次这篇质量还可以,打发时间相当不错。
正吃著呢,门响了,高正东手上抓著个馒头,走过去开门。
门一打开,映入眼里的是用围巾遮住了下半的一张脸,只看得见笑著的一弯新月。
高振东一眼就认了出来:“娄晓娥,你怎么来了?天儿没这么冷吧,围巾围成这样?”
能在只漏半张脸的情况下被高振东认出来,这明显让娄晓娥很高兴:“怎么,我不能来?今天是专门来找你的,我家没有留声机,想听听你的。”
高振东心想,伱骗鬼呢?你家没有这玩意我把高字倒过来写八百遍,每遍还都用不同的字体。
娄晓娥也知道这个理由大概是有点儿睁眼说瞎话的意思,毕竟能一下就把唱针放到《自新世界》第二乐章开始的人,说家里没留声机,还真有点儿说不过去。
不过她并不担心被拆穿,或者说她并不在乎这个谎言被拆穿。借口嘛,有就好,真不真,不重要。
高振东也没揭穿她的鬼扯,给她倒了杯水,然后一边吃东西,一边指著留声机:“在那儿呢,你自己弄。不过我这里唱片不多,不知道有没有你喜欢的。对了,吃了没?没吃一起吃点儿。”他今天兑出来的馒头比较多,把一天的量都算上了。
娄晓娥径直走过去,也不客气,直接自己就上手了:“你继续吃,不用管我。”
音松下响起,还是《自新世界》,也许是娄晓娥本来就喜欢听这个,也许是别的原因。
高振东很快把东西吃完,喝下最后一口豆浆,又拿著洁具去洗漱了一遍,娄晓娥看看去洗漱的高振东,再环顾打量一下房间,很整洁。
高振东走回来,在回风炉边坐下。
娄晓娥见他没事儿了,问他:“你这儿好暖和,你今儿本来准备干嘛?”
高振东想起自己本来准备做啥了,抬手指指放在桌上的牡丹六管收音机,变压器是早买来了,可这玩意还没修好呢:“本来准备把这玩意修好的,这样我就有两转两响了,哈哈。”手表、自行车、留声机、收音机,正好两转两响。
娄晓娥从没见过修这东西的,眼睛忽闪忽闪的闪著好奇的光:“那你不用管我,我听我的,你修你的。”
“真的?你呆得住?”
“真的!我呆得住!”
高振东闻言,也没矫情,走到里屋装著拿东西,实际上是兑了些花生瓜子糖果,端了出来放桌上:“那我暂时不管你,你先随便吃著,要啥就告诉我一声。”
娄晓娥点点头,从盘子里拿起一颗糖剥开放进嘴里,糖在嘴里慢慢化开,很甜。
高振东在专心的拆开收音机,换变压器并不麻烦,拆机,拆件,清理焊锡,锡焊。对于两世自动化出身,前世又是资深垃圾佬的他来说,轻车熟路。
高振东修得很专心,娄晓娥看得也很认真,修的是机器,看的是人。
娄晓娥把瓜子倒在桌上,有一颗没一颗的剥著,瓜子仁放在腾出来的盘子里,却并没吃多少,焊锡的松香助焊剂味道飘散开来,她觉得并不难闻,看向高振东的眼里流动著波光。
不一会,高振东长舒一口气,开始通电,试试看收音机正常没有。
随著开关打开,收音机喇叭里传来一阵沙沙声,高振东慢慢扭著频率调节旋钮,沙沙声逐渐变小,一阵人声将沙沙声压了下去:“.人民广播电台”
娄晓娥开心叫起来:“修好了修好了,振东你好厉害。”看起来比高振东还开心。
高振东嘿嘿一笑,前世他是电脑修得好,却没有女朋友,没想到这一世居然能有个漂亮姑娘目不转睛看他修收音机。
娄晓娥把装著瓜子仁的盘子往高振东面前一推:“给,算是奖励你的。”
高振东牛嚼牡丹,端起盘子一口倒进嘴里:“又不是你的收音机,你谢我干啥。”就这话,不锈钢的红线也能给崩断了。
娄晓娥倒是不在意,笑嘻嘻的说:“因为我以后能听啊。”
高振东不傻:“那我随时欢迎。”
这个时候,留声机的唱针走到了唱片的最内圈,虽然唱片还在转,不过音乐却停了下来,仅有轻轻的转动声响著。这种老式手摇唱机播放完成后不会停止转动,78转胶木唱片的最里圈是圆形的,播放结束了会一直在里圈转,需要靠留声机上的刹车装置使唱机停止转动,唱针也不会自动抬起,需要靠手把唱头抬起来。
高振东走过去,把唱针抬起,看看表,快中午了。
转过头,高振东问娄晓娥:“在我家吃饭吗?”
“好啊~~~”娄晓娥很高兴。
“你会做吗?”高振东明知故问。
上一篇:开局何大清离家,去帮人养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