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140节

  “梁工,钨钼这个材料合金配比50:50,你做出来之后,按照给的图纸加工成型,然后连石墨背衬加工要求一起,发往东北碳研院,请他们加工石墨背衬,并做测试。”

  梁发明记下来,然后问道:“高主任,那这另外两个合金呢?”

  高振东笑道:“这两个你别看他们看起来是两种金属合在一起,可是还真不算是合金,算是伪合金吧,要是能变合金,那就不会做这两种材料了,要的就是他们不会变合金这个特性。”

  这两个,就是钨铜材料了,之所以是两个,是因为里面的渗铜量不一样,一个比另外一个大概高3%左右的样子。

  别看这3%,就造成了高温条件下抗拉强度和韧性的巨大差别。

  简单说就是,一个抗拉强度更大,一个韧性更好。

  至于钨银,由于其使用覆盖面没有钨铜来得广泛,因此暂时高振东不准备去做它。

  钨铜可不只是用在火箭发动机的内衬上,看看它的特性吧:导电导热性好、熔点硬度韧性都高、耐烧损耐高温、抗粘附性和塑性好、体积膨胀系数也低。

  除了某些单项性能比钨银材料要差一些外,比如导电导热,其他全面覆盖了钨银的性能和使用方向,具有比钨银更多的优点,可以广泛用在电子、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

  从在有限条件下试制新材料的角度来说,钨铜比钨银的性价比要高,不过钨银某些单项性能更突出,可以放在日后再说。

  高振东接著说道:“这两个材料工艺路线都是一样的,钨粉等静压成形、高温烧结形成钨骨架、熔渗铜、然后经过机械加工得到成品。”

  这个工艺过程,对于梁发明他们来说不是问题。

  “你们要注意钨粉的粒度,x.x微米比较好。”

  “同时,你们也要拿一批材料,以直接按比例钨铜粉末混合、压制成型、直接烧结的工艺,做一下对比试验。”

  “最终的试样,在经过我给你们的检验方法检验过基本力学性能后,连检验结果一起,送导研院试验。”

  钨铜和石墨没什么关系,也暂时不考虑石墨背衬,石墨背衬提供导热能力,不过对于钨铜材料来说,暂时有点画蛇添足了。

  因此就不用送东北碳研院了,直接送京城导研院就可以。

  梁发明他们接了任务,径直去开展工作去了。

  而高振东自己,则是继续和操作系统,以及联网程序奋斗。

  到了一定高度的技术人员或者说所有的人,这就是日常,总是在不同的项目中间转来转去,没法专门固定在某一个项目上的。

  好在几本书,除了那本当工作手册的大部头不会写出来,以及《自动控制原理》、《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之外,基本上都完事儿了,否则还要更忙一些。

  现在高振东在干的事情,就是telnet协议的实现以及telnet服务器程序、终端程序的编制。

  第一个事情被包含在了后面两个事情中。

  之所以要先实现这个东西,其实传输消息都只是附带的,最大的原因是这个协议的完整实现,可以提供远程登录的功能,这就为日后的远程终端应用提供了协议基础。

  否则,高振东大可写一个专门为消息通信服务的程序,这要简单得多。

  当然,由于原本TCP/IP在telnet之下的协议暂时不在实现计划中,这让这个telnet实际上有点儿瘸,但是也不是不能用,高振东在编程过程中,留好了足够的接口和扩展性,日后扩展起来也还算方便。

  高振东没有去修改telnet中的命令名称定义,还是按照原本英文简写的方式在定义命令,比如EOF(End Of File,文件结束符)、EOR(End Of Record,记录结束符)。

  毕竟这些,都是想要在公开之后,期望争取技术话语权的东西,只是封闭在自己的圈子里搞,人家一看看不懂,不用了,那这个技术话语权也就无从说起。

  高振东前世,小鬼子关起门来玩信息技术,结果其信息类电子消费品除了圈地自萌和游戏等少数分支之外,基本上在世界上一个水花都泛不起来。

  优秀的技术因为无人使用而被彻底放弃或者形同虚设,这种事情从来都不少见。

  从日后的发展来看,这一把的优势在对方,这是不争的事实。

  做事情还是得实事求是,因势利导,蛮干不可取。

第197章 高大炮也来了(3k)

  一直到下班,高振东已经把服务器端的telnet握手协商调试了一部分,那套《TCP/IP协议详解》上可不止协议本身,还包括写好的例程。

  这个时候他接到了防工委的电话,是防工委领导秘书打来的。

  没说什么事情,只是请他明天早上到防工委去一趟,大概又是开会吧,高振东想。

  第二天,熟门熟路的他按时找到了给他打电话的领导秘书,被带到了领导那儿。

  领导看见他来,笑呵呵的道:“振东主任,坐坐坐,这次请你来,是有两个事情。”

  高振东坐下,笑道:“领导您请说。”

  领导拿出一个纸包:“第一个呢,就是你那本《多用人才技能手册》的稿费到了,千字10块的单价,第一次5000的印数,还真不老少,哈哈。”

  高振东这才知道具体在操作这个事情的部门属于哪儿,高振东没有问具体是多少,不过数字肯定比较大,因为那玩意儿虽然精简了,可是还是比较厚实的,而且印刷了5000。

  在高振东已经出版的几本书里,单本一次性稿酬这个应该是最高的了。

  不过高振东并不准备要这个钱。

  他没有接,而是对领导道:“领导,这个钱,我就不要了,把它们用到更合适的地方去吧。”

  领导有些诧异,这个数字可不小,上万了都:“振东同志,你不要有思想包袱嘛,这是你个人合法所得。”

  高振东摇摇头:“不是不是,我已经出版了好几本书了,要是怕这个,那几本书的稿酬我就不会领了。这本书的稿酬,我是真不要。”

  见防工委领导有些不解,他解释道:“这书的成因,是我想帮助战友,所以我的想法是,它产生的一切收益,也想用来帮助战友。具体怎么弄,请委里帮帮我吧,我个人实在是没有这么多时间。当然,我有点小小的私心,如果是资助个人的话,希望能优先照顾一下我排里满足相关条件的战友,嘿嘿。”

  听见高振东的话,防工委领导才明白过来,原来高振东的想法是这样的,不愧是组织的人,哪怕是自己的合法收入,也愿意拿出来帮助别人。

  要知道这可不是十块八块,有的人工作一辈子也可能拿不到这个数。这笔钱到底有多大,举个例子就知道了:高振东前世在网上看到的,搞二代坦克的科研组,在野外试验的时候,伙食费一天一共11块钱。

  防工委领导曾经也是带过兵的人,对于高振东话里的那个小尾巴,没有任何不满,人心都是肉长的。

  他也不搞什么让二推三的动作了,既然高振东同志有这个觉悟,那就替他帮忙办好这个事情就行,他哈哈大笑:“好,既然你有这个意愿,那这个事情,我们帮你办了!”

  高振东笑著点点头:“那就太谢谢领导了,你要我来操持这个事情,还真干不了。对了,领导,这本书如果有后续印数稿酬发放,也请照此办理。”

  他做这个事情,还真不是为了别的,主要的出发点,就是他说的那个原因,至于其他效果,都是附带的。

  对于他来说,钱真不是什么问题,不是他吹,到了20年后环境变化,就算他那时身无分文,赚钱对他来说依然是个很轻松的事情,不过以他的情况,他的主要目标,根本不在钱上面就是了。

  而这个时候,有钱也没多少地方花,与其让钱成为一个数字,不如在适当的情况下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这本书的稿酬就很合适拿出去,从起因到结果,一套下来环环相扣,正好传为佳话,一点刻意的成分都看不出来。

  领导把钱收起来,拿出几本书:“没问题,那回头我叫通信员办个相关手续你签一下字。钱伱捐了没问题,这几本样书你总要收著吧,哈哈。”

  高振东笑著接过:“这个可得收著,这东西要是没了,我对象肯定找我闹。她喜欢收藏我出的书,如果是样书就更好。”

  防工委领导对于高振东这个传说中的对象,毫无疑问的印象是很好的,听了只觉得有趣,哈哈大笑。

  笑完,他说起了今天的第二个事情:“今天请你来,还有另外一个事情,就是我们新搞的步枪在搞方案评审,你是金属材料方面的专家,对机械也有一定的涉猎,又是上过战场的一线指战员,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你的意见,对于步枪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果然,最终的目的还是开会,这也是在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上尝到了甜头,毕竟既上过战场,还懂得相关技术的人,不是太多,而两方面都像高振东一样优秀的人,就更少了。

  至于开会的对象,高振东推算了一下时间段,应该就是那支圈子里大名鼎鼎,圈子外所知不多的“步冲合一枪”了。

  高振东带著果然如此的心情,先跟著领导的秘书去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有不少人,年轻人占多数,这支枪开始搞,是在1958年,其研究人员,除了带头人之外,主要是大学的高年级学生和毕业生,相当大部分还是和高振东同一年入的学。

  年轻的高振东进入会议室,并没有引起会议室里人员的注意,毕竟这里年轻人多得很,还都正好是高振东的同龄人。

  大家正在准备汇报的事情,人来人往,高振东一时之间也不方便往前面放著自己座位牌的位置挤,有点影响别人。

  于是,他暂时在会议桌的外圈,找了个位置先坐下来。

  几个人正在他前面不远的地方聊著这次汇报的事情。

  “你们听说没有,这次会议,高大炮也来了。”

  “高大炮?高大炮是谁?”有人问道。

  这个问题,高振东也挺好奇,看来还有一位本家也要来参会,而且听这人的意思,想必是业内知名专家,一会儿还真得认识认识。

  “听说是委里聘任的外系统专家。”

  “委里聘任的外系统专家多了去了,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这个不太一样,技术高,脾气大。”

  听到这里,高振东差点笑出来,这位本家看来还挺有个性,不过技术高的人,有个性也不算奇怪。

  这下子,他更好奇了。

  “有技术的人,脾气大点正常嘛。”

  “你不知道,这位,据说是对火炮类武器非常有研究,而且说起话来毫不留情,技术又好,句句直指要害。”

  高振东一听,搞火炮的,这更得交流交流了。

  “哟,这可得小心了,这种专家最难对付了,说话难听不说,而且人家说的都还是对的。”

  “是啊是啊,听说还上过战场,立过功受过奖,实际作战经验丰富,总是能想到我们这种关起门搞研究的人想不到的事情。听我同学说,他们搞装甲输送车的那帮,上次差点没被他骂哭出来,偏偏他说得话,使用方代表还基本都赞同。”

  高振东坐在后面,一脸的古怪,听了半天,你们特么该不会是在说我吧?

  我什么时候骂人了?我就是提了一点意见和建议而已。

  我怎么就成高大炮了?我的脾气特么的很好的好不好。

  不过这个时候,他不能再这样听下去了,容易搞出误会来。

  他咳嗽一声,站了起来,向著几个听见声音转过身来的人笑道:“同志们好啊,我是高振东。”

  正在聊“高大炮”聊得正开心的几个人,看见高大炮真的站在身边,笑眯眯的看著他们,都吓了一大跳,面红耳赤。

  实在不是他们不注意场合,主要是根本想不到在后面的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同龄的年轻人,居然就是他们口中的高大炮。

  高振东也没和他们多说,估计他们太尴尬了,也说不出什么来,还是当什么都没发生吧。

首节 上一节 140/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何大清离家,去帮人养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