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110节

  最终,大家商定了步兵战车的初步指标。

  机动性:最高速度60~70km每小时,履带式行走机构,连续最大行程500~600km,可以无准备直接浮渡,浮渡速度6km每小时。

  火力:主武器为25mm机关炮,副武器为7.62mm机枪,搭载步兵通过车身射孔提供补充火力。

  防御:正面能抵御其自身25mm机关炮穿甲弹射击,侧面和后方要求能抵御12.7mm机枪穿甲弹射击。

  最终会议通过了关于研制第一代步兵战车的决议,由防工委随后组织厂所进行研制。

  散会后,使用方代表一脸的满意,一副得了新玩具的表情。

  看见高振东,使用方代表先敬了个礼,然后对著高振东道:“高主任,有个事情我向您打听打听。”

  高振东笑道:“客气了,什么事儿,你说。”

  “你刚才说的那个反坦克导弹.”

  高振东哈哈大笑:“原来你们盯上了这个东西?这个我只是知道有,但是具体的情况,国内的发展,我就不太清楚了。”

  “您能不能像步兵战车一样,也推动推动?”

  对于反坦克导弹的发展,高振东还是比较清楚的,自己不用推动,2年后也上马了,反而最大的问题是性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基本没有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一直到了73年开始仿制,79年才定型的赤剑-73型反坦克导弹,才算是有了正儿八经能用的反坦克导弹。

  别看赤剑-73的型号里年份是73年,其实真正定型,是在79年。

  那段时间的很多装备,都有这个情况,型号里的年份要比实际定型年份早得多。

  想到这里,高振东笑道:“同志,我是搞材料和自动的,推动步兵战车,算是机缘巧合,恰逢其会,可是导弹离我的本职有点距离啊。”

  看见使用方代表有些失望,高振东又补充道:“不过我估计可能很快就会推动这个事情了。这个事情,主要还是要由你们来推动,你们的要求是最受重视的,当然,如果碰到合适的机会,我也可以提一下。”

  使用方代表连连称是,脑袋里在想怎么去推这个事情。

  高振东离开防工委,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心情非常好。

  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还有电渣重熔和身管自紧会带来的火炮射程和威力的提升,算是为未来几十年常规军事安全方面最大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

  ——北方的老毛子。

  在未来30年内,国内受到压力最大的,一直都不是空中和海上,而是地面上,在北边屯兵百万的老毛子。

  虽然受远东冰原上脆弱的补给线路的限制,当时的老毛子在边境陈兵百万,其实属于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虽说两边都心虚,但是毕竟受压力最大的,还是自己这边。

  毕竟补给线的脆弱,是不太直观的,但是钢铁洪流的威胁,却是肉眼可见的。

  最麻烦的地方在于,数量敌不过也就算了,质量还不如人家。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哪怕是明知道装备性能不够,也不得不硬著头皮生产出一个庞大的数量,来意图抵消对方的质量优势。

  而现在,高振东直接将坦克、步兵战车、火炮的主要性能,引导著提升到了一代乃至两代之后,相对应的,质量的提升乃至领先,国内各方感受到的压力也就不会那么大。

  没那么大压力,数量上可能就会理智一些,这样,就有机会腾出资源来,更多的搞点别的了。

  比如,天上飞的,水里跑的,水下游的.

  前世高振东最经常见的段子之一,就是海军有新家伙,空军有新家伙,陆军有啥?有新鞋!

  这是为什么?因为海空在补课,地上的在还债呗。

  至于海上,未来几十年内,抛开带蘑菇弹的那些,常规海军力量老毛子自己都是个弱鸡,还被分割在了几个大洋内,其实压力并不大。

  他们的海军,其实任务并不是消灭敌人的海军,而是掩护自己家的大黑鱼把蘑菇弹打出去就行了。

  所以才会有那些在普通人看来奇葩的海军装备,比如那些导弹比飞机还多的载机巡洋舰,以及上面腿短得不得了的“铁匠”飞机,这些飞机,被赋予的战术任务不是消灭敌人的飞机,而是掩护己方的反潜力量。

  当然,他们也不是没人想改变这种状况,不过现实条件没办法,还真不能说他们的发展路子是错的。

  战略战术这东西,从来都不是空谈空想,天马行空的,而是要和实际的环境条件结合起来。

  空中?这个时候老毛子的空军,防守有余,进攻嘛,呵呵,看看几十年后的表现大概就知道了,现在技术是领先己方的,至于要说真能发挥多少对地攻击力,不好说。

  ——

  趁著开会之后这个空档,快下班的时候,高振东跑去了十七机部,今天他来这里,不是为了公事,而是完全为了私事。

  他想在十七机部领导这里讨个人情,把娄晓娥读书资格的问题解决了。

  这种事情,其实在能找的人范围内,越往上越好。

  一来,越往上的人,越不在意这些东西,甚至会因为解决了得力干将的麻烦和困难而自得。

  二来,越往上的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下面跑断腿,要综合多方力量的事情,也许就是人家一句话,俗称“降维打击”。

  第三嘛,是个很微妙的感觉,尤其是十七机部领导这种很看重高振东的人,越是私事找他,他越会有一种“我是长辈”的感受,办起事来不遗余力,而且还会觉得和你很亲近。

  不存在什么浪费人情的事情,这种小事,人家根本就没觉得是个人情。

  当然,人有千百种,也许有的人不是这样。

  到了十七机部,也没几分钟就要下班了,高振东就在郑秘书那儿等领导下班。

  郑秘书本来准备给领导请示一下,让高振东直接过去,不过高振东也没扯虎皮,告诉自己这次是私事,不好意思占用领导的办公时间,等领导下班就行。

  领导下班时间到了,其实他还是要继续工作的,这个年月,他们都很忙。

  郑秘书走进领导办公室,向领导提起高振东在等他。

  领导连忙叫郑秘书把高振东请进来,高振东轻易不会主动找他,即使听见是私事,应该也是比较重要的事情。

  高振东走进领导办公室,向领导问了个好,然后说起了自己的来意。

  “领导,实在不好意思,今天来找您,完全是我自己个人的私事,可是这个事情,我想来想去,还是来请您帮忙最合适。”

  说完,就把自己想让娄晓娥上学的事情说了出来。

  听完高振东的想法,领导哈哈大笑:“这个小事情啊,可以可以,她们家一片拳拳之心,进步的行动,人们还是看得到的。”

  高振东不好意思的摸摸头:“我也是没办法,这个事情吧,还得是您这儿最稳妥,所以我就厚著脸皮找您来了。我就想著,她老闲著也不是个事儿,不如让她学点东西,学业有成的话,也能更好的为社会建设服务。”

  领导点点头:“你这个想法不错,伱这也算是靠一己之力,把一个大小姐往思想进步的劳动者方面改造了。对了,她想学什么?”

第162章 graphicsh(4k)

  第162章 graphics.h(4k)

  “学医?嗯,是个好想法,现在可不是学医不能救国的时候了。”听见这个专业选择,领导更笃定了娄晓娥是真心想学点东西,为群众服务的想法。

  高振东笑道:“我们想著有我搞理工,她学学医,互补一下,呵呵。”

  领导大笑:“你们这个想法倒是有意思,哈哈。没问题,到时候资格的问题你来找我就行。不过,要靠自己考哦,我可不会给你开后门。”

  高振东连连点头:“那肯定,我亲自帮他复习,想来还是能考上的,嘿嘿。我的想法,也不用太麻烦,只要能读上书,地点在京城,降格专科录取也是没问题的。”

  你亲自帮她复习?那你的业余用来工作的时间岂不是要被挤压了?

  这一瞬间,领导甚至产生了一点是不是给高振东两口子开个后门的念头。

  摇摇头,笑著把这个荒唐的念头从脑中抛开:“那你就让你对象好好复习,争取用最好的状态去迎接考试。对了,她读书,那你结婚不是要耽误了?”

  高振东不好意思的笑笑:“我准备在考试前,先结婚,然后她再去读书。”

  领导点点头:“嗯,伱参加对外作战,也耽搁了不少时间,现在能早点稳定下来也很好,这个安排不错,不错。”

  这年头,婚否也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再次感谢领导之后,高振东离开了十七机部,领导明显还很忙,为自己私事占用领导太多时间,那可就不合适了。

  从十七机部出来,高振东在街上花了三两粮票和一点钱,随便吃了点东西,就骑车直奔娄家而来。

  娄晓娥读书的问题解决了,那就第一时间把消息传过来,这样也能让娄晓娥安心复习。

  看见高振东过来,娄晓娥开心得很,听说他骑了好远的车,拉著高振东就要他再吃点东西。

  高振东正好也觉得刚才没吃够,于是边吃边告诉娄晓娥,她读书的资格问题已经解决了。

  娄晓娥虽然笃定高振东能解决问题,可是真的听到事情已经落实了,她还是觉得非常高兴,抱著高振东就啃了一口。

  娄母听见高振东的话,笑开了花,女儿的出路问题这回算是稳了,而且,圈子里的小孩,能读上大学的可没几个。

  娄父一看娄母那个架势,就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严厉的叮嘱道:“我不管你有多忍不住,但是在晓娥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前,你把这个事情给我死死的闷在心里,别给振东他们找麻烦!”

  娄母翻翻白眼:“我知道,你当我三岁小孩呢?”

  嘴上虽然硬,可是心里却在拍胸口后怕:“好险好险,老头子要是不提醒这一句,没准一会儿我打电话就给漏出去了。”

  吃完东西,高振东问娄晓娥:“你的考试科目的书还在不在?不在的话,我给你找去。”

  娄晓娥开心的点点头:“都在的都在的,哈哈,我一直就没扔。”

  看来娄晓娥还是想读书的,要不然也不会把书都留著,要知道有的人在知晓自己没希望继续读书的时候,恐怕早就把书都扔得一干二净了。

  高振东想了想:“这样,星期一到星期六,你就自己认真复习,有什么不明白的都记下来,星期天我们一起解决掉它!”

  娄晓娥一下跳到高振东背上,在他耳边轻轻的说了一句:“好的,高老师~~~”

  从娄晓娥家回到四合院,看到对面闫埠贵家的灯还亮著,高振东直接走过去敲响了门。

  闫埠贵开门一看,是高振东,非常热情:“振东啊,进来坐进来坐。”

  他家老大的工作就是高振东解决的,现在还在联防队里干著呢,也算是解决了他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他是院子里最早和高振东接触的人,再加上一点清高,所以并没有和院子里一般人一样叫高振东“高处长”。

首节 上一节 110/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何大清离家,去帮人养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