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四合院:一心搞科技,却要我修仙

四合院:一心搞科技,却要我修仙 第23节

  虽然之前电话中,父亲陈海有所提及家中的房产情况,但当真实的房产证摆在眼前时,还是有很大的冲击力

  好家伙,一出手就是五套!还是四合院!

  这要过个四五十年,一套最少得5000万往上!

  但是,这个房子背后的风险也是挺大的

  要知道,经过社会改造,各行各业都公私合伙经营了

  改造完成后,私房如果租赁都转成了经租房,还有部分甚至直接转成了公房

  私房现在虽然允许买卖,只需双方协商好价格就可以

  但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城市没有多余人口,单位都分配住房,大伙也普遍没有太多资金,私房的交易量低的可怜

  现实世界中也会在3年后禁止私房交易,9年后才重新开禁恢复

  这时候,买入房产,是需要承担巨大的政策风险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面对这点,陈安心中难免有所顾虑

  但考虑到这毕竟是影视世界,世界情况已经有所改变,到时形势可能会有所不同,他仍保持乐观态度

  即便房子如现实世界中一样被临时使用,也相信最终能够归还

  陈安有信心,历史已经证明!

  五套房子的价格,父亲也透露了,每套价格在3000-6000元不等

  特别提及南锣鼓巷95号附1这套房子,原房主因为有亲戚在南洋发展的不错,急于出售资产筹集资金赴南洋发展

  原房主着急变卖,再加上困难时期刚结束,市场价格普遍不高,最终只花了3600元就成交了

  沈州方面

  祖宅一套,沈州祖宅是一套三进的大宅院,一进院是临街的铺面及库房、宿舍,二进院是正房、东西厢房,三进院是后罩楼,双层结构

  一进院租给了沈州保和堂使用

  目前,这座宅院由师伯日常照料

  师伯家就在隔壁,是一套独立的两进宅院

  滨海方面

  农场一座,包括1500亩耕地和4500亩山林

  这段土地的获得,源自东北刚刚战争胜利时的特殊政策,当时滨海刚设省,需要移民实边,为促进发展,鼓励人口迁移

  同时内三省需要加快国有农场建设,特殊时期出台了特殊政策,内三省1亩耕地可置换滨海省10亩荒地(可开垦)和30亩山林

  父母积极响应,将位于沈州郊县老家陈家村的200亩良田,除了分给族亲50亩外,

  剩余150亩全部置换成了滨海省土地,共得1500亩荒地、4500亩山林

第26章 遗嘱和遗产?

  随后,父母移民了部分同乡到滨海做工,开垦荒地,经过不懈努力,这片荒地如今已变成生机勃勃的农场

  现如今,农场土地所有权改为土地使用权(长期),托管于国家农场

  但是,开垦荒地前十年基本都是纯投入,开荒、生地亏损、人工费等等巨大成本,使得父母将入关前的家底和保和堂分配到的收益都投了进去

  也就这五六年才终于步入正轨,实现收支平衡托管于国家农场,粮食统购议购

  托管后,每年产出扣除成本、税负后,五成归己

  这部分收益,除了少部分自用,以及接济父母双方亲族、父亲战友以及大哥战友外,剩下的也全部捐了出去

  至于现金,倒是不多

  父亲作为4级总工程师,工资每月207元,母亲是7级主治医师,工资每月1255元,两人合计月收入3325元

  一家六口,月日常花费130元左右,一年结余平均按2000元计算,15年共3万元

  五套房子购买金额约2万元,房屋租金抵消房屋维护修葺费用,现金还剩余有1万元左右

  细细盘点之下,陈安不禁愕然,一阵懵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陈安从来不知道,自己家里还有这么一份沉甸甸的家底

  陈安觉得自己人设中,不仅仅只有学霸、学二代、厂二代、世家子弟,

  现在还要加上富二代的名头

  父母保密工作做得可以呀

  不过也是,现在这个年代,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闷声做事才是王道

  这时,陈安才后知后觉的感觉到,父母当年坚持让他与大哥赴沈州求学,乃至留在东北发展的良苦用心

  现在自己回来,也是先让自己加入援建队伍

  他们可能是依靠过去的丰富经验判断,这些经历和身份,在特殊时期会是一道护身符和强大后盾

  这也是父母对子女的另一种保护方式吧

  陈安原本对自己的存款还非常满意,认为颇为可观

  见习期平均每月结余20元,6个月120元,

  转正后平均每月结余40元,8个月320元,

  升级后平均每月结余45元,8个月360元;

  节约奖、综合奖、技术奖、年终金等奖金,前年285元,去年895元,结余90元,

  存款一共890元

  然而,对比眼前的资产,陈安瞬间觉得,自己那区区890块的存款,实在拿不出手

  收回思绪,陈安的眉头却越皱越紧,因为这封信的内容仿佛更像是一份遗嘱,却唯独缺少了背后的原因

  他轻轻将信放在一旁,继续探寻木盒

  只见接下来是一叠厚厚的文件,足有二十多张

  他仔细端详,发现这些全都是他们家各处房产的《房地产所有证》和公证证明文件

  “师叔,这是重新办的房地产所有证?我还以为是以前的房契、地契或无记名的白契呢?”

  看到这些,陈安有些奇怪的问道

  师叔听了,哭笑不得地说:

  “你想什么呢?房契、地契、白契早就过时了!现在怎么还能用呢?

  解放后国家就已经发布通知,重新进行了土地房产所有权证书的登记办理

  逾期未办理的无主房地产,房管局会按照相关办法通告三个月,期满后如无人认领时,房管局就会代管;

  代管满两年,特殊情况下三年,如果还无人认领,国家就可以依法收归国有了”

  “啊?也就是说,解放前的房契、地契现在都无效了?”

  陈安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

  “当然无效了!”

  师叔斩钉截铁地回答,

  “不然,那些跑到国外的反动派们,如果几十年后拿着房契回来,房子怎么可能还给他们?

  想得美!当年既然不回来登记,那就是自愿放弃!”

  师叔继续解释:

  “而且战乱近百年,很多房屋的原主人都不知所踪

  国家也不可能把这些无主房屋都空置着,现在都是房管局统一管理,作为公房安排各厂职工入住

  你父母怕院子产权不清晰,还特意进行了公证,这些公证文件就是证据”

  “哦,我明白了”

  陈安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接下来,他的目光被木盒里的一堆现金和票据吸引了

  现金全是10元面额,有六叠大黑十,每一叠100张,一叠就是一千元,还有一些小面额的,大概五六百元

  陈安记得明年大黑十就会停止流通,而后世一张品相完好的大黑十最高价格能够达到15万元,

  这些大黑十倒是可以考虑留下来收藏,其他面值的也可以收藏一些

  而那些票据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比较重要的是一些粮票、肉票、油票、糖票,特别是还有两张自行车票和两张魔都手表票

首节 上一节 23/2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我,最强商业大亨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