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四合院:一心搞科技,却要我修仙

四合院:一心搞科技,却要我修仙 第104节

  这年月,列车上出售的东西备受欢迎,大家都喜欢在车上抢购食材,买麻饼、烧饼、盖浇饭,主要是不用粮票

  铝饭盒盖浇饭是最受欢迎,餐厅服务员还在过道上就被拥挤的旅客抢购一空,有些人还会把那种小铝饭盒都顺走

  陈安也抢到了一些,10个烧饼05元,3包麻饼09元,铝饭盒盖浇饭03元,一共花了17元

  将烧饼、麻饼放起来,鼓鼓囊囊的一兜子,准备回家再吃

  后来,陈安看盖浇饭不够,又去餐厅点了一份回锅肉,05元

  从沈州站出来,陈安在车站旁的一家副食店又选购了一些糕点后,

  没有停留片刻,直接打了一辆人力三轮车,直奔阔别两年的老宅

  沈州的老宅是陈安爷爷置办的

  陈家祖上原是中原人,八十多年前因“闯关东”的浪潮来到了东北,开始了世代务农的生活

  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艰苦奋斗,终于在沈北郊县的陈家村置办下了200亩的良田

  当年的东北,与今日截然不同匪患严重,社会动荡不安

  “本境胡匪,少或三五,多或百十成群,忽聚忽散,出没无常”

  在这样的环境下,陈家先辈们移居至此,面对陌生危险的环境,他们开垦荒田、做工打渔,困难重重

  但正是这股不屈不挠的精神,让陈家在东北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闯关东”的历史高潮时期,源自八十多年前中原地区爆发的“丁戊奇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山河四省一带遭遇大旱,约有1000多万人饿死,大批灾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涌入东北

  因为路途遥远且充满未知,所以被称为“闯关东”

  到了陈安父亲陈海这一辈,陈海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考入了沈州大学

  为了让家族摆脱世代务农的身份,实现家族的跨越,陈安爷爷毅然决然地置办了这套三进的大宅院

  这套宅子几乎耗尽了家里的积蓄,甚至差点卖掉了家中的田地

  老宅一进院临街,是倒座房,有6个房间中间两个房间前后均有开门,可作铺面、库房和宿舍之用

  二进院则是正房3间、耳房3间、东西厢房各3间,东南角是厨房,西南角是厕所

  三进院则是后罩楼,为二层建筑,每层有7个房间

  目前,老宅是由师伯一家负责日常照料

  师伯家就在隔壁,是一套独立的两进宅院

  老宅一进院租给了沈州保和堂使用

  沈州保和堂在合营前,

  医馆仅有八人,包括一名医师(师伯)、三名医生(徒弟)、一名药工、一名司药员和两名伙计学徒

  这三名徒弟不仅要学习医术,还要协助医馆的日常管理,包括人事考核、账房结算、监看售药以及采购药材等工作

  司药员则需要熟悉药理和药物,按药方抓药、量药、取药

  药工则在师伯的指导下将药房中药材进一步加工、炮制,制成成品的丸散膏丹和汤剂饮片

第123章 沈州保和堂

  学徒的工作很重,除担任“开关(店门)、洗、抹、扫(清洁卫生)、跑(传达、杂勤)”六项基本勤务以外,

  主要是负责中药材的初步加工、炮制,分别负责洗药、捣药、切药、熬药等环节,以及和料、搓丸等体力劳动

  保和堂合营后,医馆的所有店员都转为国有单位职工,由街道办派员担任经理,师伯作为坐堂医师兼任副经理

  现在,保和堂已经成为区卫生系统下的一个中医馆,为周边社区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未来可能会迁建扩建为中医院

  医馆的人员也有所调整,区里调走了师伯的两名徒弟去其他医馆,同时新分配了几名医生学徒

  目前,医馆主要由师伯萧安邦和三徒弟叶天明一起坐诊,擅长内科、妇科、骨科、儿科、针灸推拿等领域

  人力三轮车一路“风驰电掣”

  不久,陈安抵达了一处整洁明亮的中医馆前,门楣上悬挂着一块书写着“保和堂”三个黑底金字的牌匾

  陈安下了三轮车,提起行李,随后推门而入

  一踏入医馆,一股浓郁的中草药香气便扑面而来

  馆内青砖地面洁净如新,高高的柜台被擦拭得一尘不染,两侧则悬挂着精美的刻花玻璃镜子

  在柜台背后,依墙而立的中药匣子琳琅满目,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在最内侧的一张硬木方桌旁,一位青年医生端坐其间,正是师伯萧安邦的三徒弟叶天明

  他专注地为前来求医问药的病人进行切诊把脉,而师伯则通常在里间进行指导和把关

  经过详细的望闻问切后,叶天明对病情已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后便开始撰写药方

  病人凭此药方即可抓药

  当药方交到司药员手中时,他迅速拿起小杆秤开始抓药

  这杆铜盘小杆秤,秤杆星准,秤砣定盘,精致小巧,长期使用下显得光滑锃亮

  若需服用多剂汤药,司药员会先在长长的柜台面上迅速铺齐外包装纸,并加上一层衬纸,

  然后他熟练地打开身后的药抽屉,一种药材一种药材地抓出,逐一称重

  若方剂中包含需要在最后放入药锅煎服的“引剂”,司药员会将其单独包装

  当一服汤药全部抓齐后,它们会被独立摆放在包装纸上

  随后,老师傅会逐一检查,确保无误后才包裹起来

  药方会被折叠整齐并插在药包的显眼位置若病人服药后感觉渐好,还可按此药方继续抓上几服以巩固疗效

  这时的中医馆服务态度都是一丝不苟,热情周到

  中医药行业自古以来就推崇“实与名副,财以道生”的理念,他们售出的治病中药关乎人命,

  因此称量讲究准星准钱儿,各种草药片剂也必须货真价实即便是微利,也要做到童叟无欺

  “叶师兄,请问师伯在吗?”

  看到叶天明忙完,陈安连忙走到跟前问道

  陈安的声音打断了叶天明沉思,他转过头来,见到是陈安,

  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脸上不由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说:

  “陈安?你怎么回来了?师父今天正好在家休息,你可以直接去找他”

  陈安微笑着回应:

  “是啊,回来看看我先把行李放到院子里,一会儿就去拜访师伯”

  说完,他提起手中的行李,穿过老宅的大门,来到装饰精美的垂花门前,

  拿出钥匙打开门锁,进入二进院,然后熟门熟路地拐进了东厢房,那是他过去常住的房间

  老宅师伯会定期请人打扫,所以可以随时入住

  陈安放下行李,稍作休息,便去水池边打水洗漱了一番

  他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提起刚才在副食店买的精致糕点和两包列车上买的麻饼,走向隔壁师伯的家

  在师伯家,陈安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他向师伯和伯母详细解释了调回四九城的事情,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和感激他还特意替父母向他们问好

  陈安坐在师伯家的客厅里,与师伯和伯母分享着自己这两年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琐事

  然而,师伯和伯母更关心的却是他的个人状况和健康问题

  他们耐心地倾听着,不时地给予关怀和建议

  随着谈话的深入,话题从陈安的工作渐渐转向了生活,再由生活延伸到了对未来的展望

  在交谈中,陈安也得知了师伯家两个孩子的近况

  大女儿萧英,今年二十四岁,已经从沈州医科大学毕业,并选择了参军服役

  目前,她在滨海军区担任军医,为军队的健康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而儿子萧华荣,今年二十岁,正在沈州医科大学攻读学业,已是大四(五年制)的学生

  目前,他正在学校附属医院实习,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打下基础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师伯热情地邀请陈安留下来用餐,伯母则起身去厨房准备晚餐

  陈安感激地点点头,继续与师伯聊着天

  “师伯,我今天看到医馆里已经安装了电话,是不是现在还需要出急诊?”陈安好奇地问道

首节 上一节 104/2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我,最强商业大亨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