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民国第一军阀

民国第一军阀 第714节

为了扼杀来自中国的海上威胁,欧美在战列舰建造上完全就已经掉进坑里了。相比之下,中华民国则将资源投入到了内部建设上,海军尽管拿到了不少军费,并且也开始建造航空母舰,但是相比欧美军事联盟的海军费用投入还有所不如,其海军军费占经济总量的比例更是低的可怜。

中华民国此时的军事建设,主要是以培养人才及储备预备役为主。因此并不需要太大的规模。

而海军的战斗力核心,则是航空母舰。战列舰实际上没必要造那么大,防空炮就是驱逐舰上面都能安装一堆。

因此超级战列舰绝不是中华民国的主力军舰。主力还是华级战列舰。

就在欧美狂造战列舰的时候,中华民国在1926年,建设出了一座每日生产1万吨钢铁的超大型炼钢炉,这种超大型转炉,一年可以生产出350万吨钢铁。建个十座,即可形成3500万吨的钢铁产能,100座即可形成3.5亿吨的钢铁产能。

这一年中华民国的钢铁经过连续的疯狂建设。已突破了2.5亿吨,成为世界上人均享有钢铁最多的国家。

中华民国这一年计划分五年建设日产1万吨转炉的建设计划,每年建设38座。每座的建设时间为两年,连续投建四年,总共建设154座万吨级转炉,第五年全部建成。则增加5.32亿吨的钢铁生产能力。同时五年内淘汰掉8200万吨的落后产能,从而形成年产钢材7亿吨的生产能力。

江渝看着眼前这座钢铁厂,感慨的说道:“这些钢铁厂建设起来,我们中华民国就能用炮弹把敌人堆死了。”

“有了这么多的钢铁,造再多的军舰、飞机都不是问题。”周自跃点头道,江渝问道:“按照这个计划,淘汰下来的钢铁厂如何处理?”

“淘汰下来的8200万吨的钢铁厂,可以交给日本。让日本去生产钢铁。”周子跃说道,“日本人还是可以把废物利用一下的。”

“也好。不过大型炼钢技术,我们还是要保证尽量不泄漏出去。”江渝说道,显然还不想这么早将钢铁冶炼产业分包出去。

尽管钢铁不是很高级,但是大型冶炼技术还是比较高级的。至于合金钢材方面,中华民国现在也全面开花,等形成了足够庞大的产业之后,则可以将普通钢铁生产分包给各附属国去做。

当然,在非战争期间,那么多的钢铁被生产出来,如何消费掉是一个问题。

消费不掉就会造成产能过剩,因此财团开始大量制造重型装备,如大型吊车、大型工程车辆。

如今最大的挖掘机,斗容已经达到了80立方米。调车也越造越大,已具备了建设高速公路的能力。

从陕西丢到中亚行政区的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在1925年建设了一千公里的路程,1926年则计划建设3000公里。

铁路系统在1925年则进行了技术革新,火车动力分配有了新变化,中华民国将铁路动力平均分配在各个火车轮上,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使动力分布平均,刹车也方便。从而大大提高了火车航速,火车速度达到了每小时180公里,大大的提高了运输效率。火车提速,对于中华民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来说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中华民国的版图实在太大了,以前坐火车的话,要从上海跑到中亚行政区去,最快都要坐个五天。

当然中华民国现在有飞机了,为了消耗掉越来越多的钢铁,财团不断加大飞机制造业的规模。

全国各地的飞机场都已经修建了不少。

民航客机越来越多,民众出行也边得更加方便起来。同时空运也成为一个新兴产业,财团正在大量的建造运输机。

这些运输机和平时期能够进行商业运作,例如帮财团旗下的快递公司运输货物,或是运输私人很急的货物。

战争时期这些运输机则能够投入后勤运输的行列当中。

这些飞机不仅在中华民国境内大量使用,同样也在各附属国境内大量使用。中华民国为了消化掉那些钢铁,在那些附属国大肆投资建设公路、铁路、机场、电力等等基础设施,俄国成为了中华民国大力投资的一个国家。

红色毛熊被灭掉四年了,四年来俄国大肆建设,只要肯干活都有收入,大量的基础设施被建设了起来。

俄国的大部分人口都去建设基础了,但并不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平。因为商品可以从中华民国进口。

俄国各地建设起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同时开始向中华民国大量出口资源。中华民国在中亚行政区的资源开采都减少了,俄国的煤炭、石油、矿石等等资源被大量出口到中亚行政区的各个工业城市。

乌克兰也有大量的矿产被开采出来。然后运往中亚行政区。

中亚行政区逐渐变成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工业区,大量的重工业制造开始向中亚行政区转移。

中亚行政区也变成了一个超级军工业基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工业基地有中华民国这么大的。

第三世界联盟的八百多万陆军所需的军火,80%在中亚行政区出产,中亚行政区的人口迅猛增长到了四千万人。

为了中亚行政区的发展,中华民国在里海沿岸建设了几十座海水淡化厂,专门生产工业用水。

同时中华民国还开始在西伯利亚地区建设水库。在鄂毕河建设水库,从而将鄂毕河的优质淡水输送到中亚行政区供应农业、生活用水。

中华民国攫取鄂毕河、耶尼塞河、拿勒河的淡水资源,并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因为北海行政区和西伯利亚行政区没有什么人口,也不需要什么农业用水,更没有多少工业用水,就算是把这三条河流截断了。把淡水全都引灌到南部都不会产生什么问题。顶多是北冰洋浮游生物失去了河水冲击到北冰洋了的养料,导致海洋生物锐减。

中亚行政区形成如此庞大规模的军工业,主要是为了在战争时期,中华民国不用在关内向西输送那么多的作战物资,以减少运输压力。等到战争一开打,不仅中亚行政区能成为一个庞大的兵工厂,关内的工厂同样可以生产大量军火运到西部。

这四年下来,除了中华民国有很大的发展之外。各附属国也显得极为繁荣,尽管那些附属国民众的工作时间长一些。但是经济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农产品供应方面都非常充足,吃饱饭是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可以吃撑。在工业产品中,那些附属国境内也出现了大量的汽车。

中华民国及各附属国、傀儡国的经济都有发展,那些国家的统治者首先享受到了实惠,很满意。而那些国家的民众,日子能过得去,也比较满意。

在各种各样的建设项目中,中华民国与那些附属国、傀儡国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发达。

这一年中华民国的经济总量增长到了7500亿元炎黄币,这个增长速度只能让欧美各国叹为观止了。

而且中华民国所控制的附属国及傀儡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中华民国还要快。因为中华民国经过近七年的经济繁荣,很多能建设的东西都建设得差不多了,资本输出再现热潮。

当大量的施工机械等先进生产力调集到那些附属国、傀儡国境内建设,其经济自然暴增,很多国家在中华民国的资本输出之下,经济总量年增长甚至是超过了50%以上。

欧美经济学家已经在预测,中华民国的经济还能支撑几年的问题了,此时中华民国经过多年的繁荣,经济泡沫已经很大了。

但是这样的泡沫经济,真的会破灭吗?

繁荣七年过后,很多产业已经不赚钱了,因为产家太多了,竞争很激烈,那些财团放弃的阵地上,民资厮杀得非常惨烈。

民资现在原本投资的产业上赚不了钱,那么则会继续贷款,然后将钱投入到其他有回报的领域上去。

例如投资那些附属国的经济。还有此时财团已经将旗下控股的垄断企业的股份开始售卖了,顿时吸引了一大片的资金进入。

首节 上一节 714/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冒牌大昏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