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民国第一军阀

民国第一军阀 第656节

更重要的还是资源储备,财团旗下各工厂,都在建设自己的战略储备仓库,每个工厂都必须储备起足够消耗半年的进口资源。

与此同时,财团再集中在全国各地区,建设几个大型的战略储备仓库,从而储备起足够支撑半年工业生产消耗的进口资源。

这样的储备不是说一口气就要搞定的,财团计划分三年进行储备,每年储备两个月所需的资源。

有了储备就有底气。

同样因为对俄武力干涉的议案,武库也开始大力储备军火,各省兵工厂已经临时取消八小时工作制,进入丙级战备状态。

中华民国的战备状态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是最高状态,全国人力都将动员起来,乙级是半战备状态,动员所有军事相关人员,丙级是最低级的战备状态,只动员部分军事相关人员与单位。

由于兵工厂扩大生产。倒是对市场有了不小的刺激,又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而此时中华民国将低级产业分包给附属国。正好腾出了不少劳动力出来。

这些劳动力很多被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军工生产上,就业问题轻松就解决了,这就是一个超级大国在把握主动后的现象,经济发展对于超级大国来说,只要管理上不出问题,经济发展是非常容易的。

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铁路、公路也开始大规模的修进云贵地区。这一年中华民国的铁路网络已经是很齐全了。只不过很多线路还是很繁忙,于是就出现了四轨,甚至是六轨商业铁路。

集中的产业。使运输变得很繁忙,原材料需要运入,商品需要运出。

但是这种模式,对于产业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因为产业集中之后。先进生产力的普及非常快速。

运输成本在生产力进步面前,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而且运输效率越来越高,成本自然也就下降了。

在这样的产业集中发展的过程中,全国人口也开始快速的进入城镇化阶段。

中华民国已经成为全球城镇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之后,中国正在朝后世的北美发展,而不是向后世的印度、南美发展。

对于一个没有资本,没有自主能力的国家来说。城镇化就是普通民众的灾难,他们失去的是土地。而且永远不可能再回得去。在城市里又找不都工作,只能沦为贫民,并形成一个个贫民窟。

中华民国的各附属国倒是没有形成什么贫民窟,因为这些附属国的人口并不是很多,所以中华民国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发展。而且他们是苦力,干的活越多,中华民国压榨到的利益就越高,所以在各附属国,劳动力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就算是妇女都尽量发动起来,让他们去工厂上班,或是从事一些手工业。

在日本,甚至是连老人、小孩,都被动员到了工业生产当中,不过日本人对于发展教育有一种偏执。

日本人称之为百担米精神,意思是当这个国家只有一百担米的时候,也要把这些米拿去发展教育,未来就可以收获一万担,百万担的米。

日本人要发展教育,这自然没问题。

日本人如果真能培养出一大批人才,最终结果主要还是为中国做嫁衣,还是给中国打工的。

日本这样的小岛国,已经被彻底的勒紧脖子,他们想要翻盘,也不是一点人才就能改变的现状。

不过日本人此时节衣缩食都要发展教育的信念倒是十分的执着,中华民国倒也有对策,直接从教科书上先卡一下,加入一些不是太明显的奴化内容,并在教科书上让日本人反省各种野蛮侵略行为。

接着在学校教育上卡上一道,再日本每所学校派遣监察教师。

另外,教育成本再给他拉高了,正版教科书都由中华民国编订,版权费一收,那价格就高了,就像是美国教育中的情况一样。

后世日本,也在这种制度下,拉高了教育成本。

日本现在的财政赤字很高,因为借钱借太多了,赔款也还欠着一大堆,每年光是利息就要不少钱。

现在要发展教育,没钱怎么办?

继续借,中华民国有大把剩余资本。

而且相较日本人每年产出的利益来说,这些钱还是能借得起的。日本人发展教育,倒是能让中华民国剥削上一道,加上发展教育可以让节衣缩食的日本人消耗更少的资源。

日本人在节衣缩食的时候,中国老百姓却是有着充足的物资供应。

尽管很多产业分包出去后,让很多劳动力只能到工地上去干活,但是每天的工钱却是非常高。

一条条公路、铁路,一座座桥梁、水库在大建设的潮流中被建设了起来。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在不断的建设各种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些是直接用税款建设,有些则是发行国债、地方债务建设。

为了拉动就业,改善基础设施环境的需求。这一时期的中华民国政府花钱非常爽快,各种工程纷纷开工。

国道、省道,市级公路、乡镇公路都在到处修建。各城市、乡镇都在不断建设城镇设施。

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大量就业。工资水平依旧在稳步上涨当中,从而带动了市场消费的出现。

市场消费又刺激商业化设施的建设,这场商业化设施的建设的两大主力,即是财团与民资。

商业化设施的建设,同样也带动了国民收入,又使市场更加繁荣。

消费市场的繁荣,同样也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

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经济在这种循环之中高速运转。在先进生产力的带动下,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

这个庞大的国家,五亿人口的劳动力被动员起来。同样妇女也大量从事工作,其工作人口超出任何一个国家。

美国人口只有中华民国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华民国的妇女工作群体比例也明显超过了美国。

在这样庞大的劳动人口面前,建设起来的基础设施之庞大。让任何一个国家都为之目瞪口呆。

中华民国的机械设备制造厂。基本上每天都是高负荷运转,大量的订单多得几乎都生产不过来了。

好在欧美工业人才的招募及时跟上,大量的欧美技工来到了中华民国。无比繁荣的中国市场,让世界为之眼馋。

首节 上一节 656/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冒牌大昏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