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民国第一军阀

民国第一军阀 第485节

澳大利亚市场也被中国占领。

在非洲市场,中国石油也充斥着非洲一切买得起煤油的区域,蚊子肉也是肉。在南美地区的石油市场,则是美国霸占着。

协约国的市场,也是美国石油霸占着,但是那些到亚洲、非洲运货的商船,所用的燃油都是中国生产的。

这年头,轮船可是烧油大户。

从石油需求量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工业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而美国还主要是第一次死工业革命的产物。

中国的石油产地分为四大产油区,在四个角落拱卫着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本土的石油也有一部分开采,但是开采量在四大产油区投产之后将有所缩减,甚至是停产。

这四的产油区,都是石油储量丰富的地区。

用不了几年,中国的石油就将充斥全世界。因为中国有最先进的炼油工业,还有开发程度最高的炼油副产品,价格上比美国石油有巨大优势,可以向全世界倾销石油,以此打败美国的石油出口。

总的来说,中华民国的工业硬伤还是钢铁产量,不过不用了多久就能解决了。因为最初投资的钢铁生产基地正在不断的提高铁矿石产量,而铁矿石产地是不断增多的,投资的矿山越来越多,每个矿山每年都在建设更大的铁矿石产量,这也是为什么1918年中国钢铁产量能够猛增1100万吨的原因。

中央财政也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而增加,同时全国农改土地增多,农业税方面也收了不少。

中央财政收入也就突破到了113亿元,财团赚的钱则更多,不过在财团眼中,赚多少钱不是关键,钱就是一堆废纸,重要的是财团在这一年里增加了多少资产。

把钱全花到民间去是肯定不行的,这样会造成强烈的通膨。

财团发行钞票的目的,就是能收回钞票。

然后再花钱让民众建设更多的资产出来,再通过各种商业把钱收回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政府的钱,实际上也是财团要收回来形成循环的。

由于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原因,加上中华民国发行了不少债券。所以这一年的财政还有所盈余。

这也加大了中央对于来年的财政预算额度。

教育部依旧是拿钱大户,中央给教育部拨款28亿,继续对教育体系进行建设。教育部有钱那是众所周知的。

之前教育部拿到的钱,每年定额都是财政预算的25%。

教育部因为很有钱,所以全国的公立学校盖得非常漂亮,每一所学校都非常宽敞,而且草场都铺了草皮。

中华民国的教育培养的是偏才,因此从小学就开始注意培养了,因此每所学校的设施非常完备。

小学的设施还少一些。中学的设施就多了,各种领域的设施都有一些,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的锻炼自己的特长。

每个人的八字都不太一样。各种各样的八字都有,因此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长和天赋。

天赋也需要浇灌,否则就无法茁壮成长。

在大学里,设施就更多了。一些国家级的研究设备在很多大学都有配备。

三元九运已经差不多走到四绿文曲星了。文曲星当令,非常适合发展教育业,那二十年里会读书的孩子非常多,抓住文曲星主宰的那二十年,整个民族都将腾飞。到了五黄当令时,四绿就成了衰死之星,是最衰的九星,那时候教育业就不好发展了。

天时如此。人力很多时候无法逆转。

抓住天时,适时而动。所以中华民国的教育资金一直以来都非常充足。这么多钱砸下去,培养出来的下一代自然是素质最高的。

从学生的道德素养,到个人能力,都是全面的培养。几乎所有学生都是寄宿在学校,则主要是减少父母不良习惯的影响,对民族进行一次全面的改造和提升。

中国老百姓太聪明了,因为开化程度太高了,正所谓物极必反,很多时候太聪明也就变得太自私,很多东西就没有了规范。

学校的这种寄宿培养制度,就是要让学生变得淳朴一些。

当然,学校因为资金充足,上学也不会很无聊。中华民国的教育制度不会让学生整天坐在教室里读死书,搞应试教育。

课外活动是非常多的,而且很多都非常有趣,绝对能让孩子们到了学校就不想回家,甚至让很多孩子在过假期的时候期盼着早点开学。

当然,中华民国不是为了培养一群意志薄弱的下一代,因为战争始终是这个民族最需要准备的。

因此学校里的意志训练也非常多。

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人的意志力总是比较薄弱的。美国大兵为什么不会打仗?就是因为他们的物质生活太丰富了。

中国在经济上走的是和美国差不多的道路,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但是中国绝不愿意看到下一代变成美国大兵那样。

教育部每年拿那么多钱,可见此时中华民国对下一代的投入有多大了,中华民国也成为世界上教育投入最大的国家。

1919年的军费预算则达到了13亿元,其中陆军拿到了6亿,海军4亿,空军3亿。

尽管在搞大海军计划,不过军舰暂时还未造出来,因此海军用不了那么多钱,造军舰的钱已经由华东商会出了。

其中陆军是最有钱的,因为陆军刚买了1.2万辆战车,同时在俄国掠夺了大量的财物,尽管很多都要上缴中央,但是陆军是有分红的。

其他的钱,则投入到了各部门当中,其中水利修缮依旧是重点,这一年中央投入20亿元修缮水利工程,加快了全球水利建设工作。

加上财团建水电站,也能调节水利、灌溉,水利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大的。

进入己未年,历史上这一年华北、四川地区是发生大灾害的,农业生产普遍欠收,灾害持续三年。

俄国在同一时期同样也出现了灾害。

首节 上一节 485/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冒牌大昏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