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民国第一军阀

民国第一军阀 第448节

加上牛皮、牛角是工业产品,也是那些洋行到处收的东西,当然现在全是自己加工了,洋行都因为没啥生意,在中国各地区倒闭了一家又一家。还有牛筋可是补品的说,这些都是能卖钱的。而且水牛吃得粗,南方到处都是的芦苇都能大口大口的吃下去。

有的人则搞综合养殖,养羊、养牛、养鸡、养鸭。

不过养鸡不是普通路子,而是搞药膳养殖,在农村养鸡拼不过养鸡场,但是中国历代都有一种奢侈品——药膳。

给家畜喂草药,成为有钱人享受的东西。

当然,南方那些可以机械化耕作的土地不是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得申报农业部进行规划。

江远川现在是农业部部长,正带着一群农业部技术官员到处考察、规划。

“目前中央在进行大规模移民和农业资源开发,这样一来,粮食产地就变多了,但传统行政区内的商品粮基地,再加上新增新政区的粮食产出,如果不及时调整,不出几年,全国产出的粮食将大大超出了我国四亿人口的粮食所需,加上藩属国和粮食出口都多太了,到时候粮价将大幅度跳水,结果就是农民破产,农垦公司亏损。”江远川在会议上对农业部官员们说道。

刚忙完儿子婚礼的江远川,也很快又投入到了农业规划当中。

“正是因为当前先进农业技术迅速推广,所以粮食产量增长速度超乎想像,我国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并且向粮食产能过剩方面发展,因此我国的农业急需转型。在棉花种植方面,我们即将要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种棉业,但也不是可以毫无节制的扩充下去。所以我们要走全面的农业自给自足化,同时要把农业从主要生产粮食,转型到生产肉类,让老百姓从主要吃谷物变成只要吃肉……”江远川叙述完主要的调整方向之后,继续说道:

“首先将纬度30~40这一带,变更为主要生产大豆和玉米,同时南方和北方部分地区,大面积种植油菜花、向日葵,总的来说,就是在全国建设出足够自身消耗并出口的商品食用油生产基地,并建立足够庞大的饲料生产基地及肉类生产基地。肉类也将从主要的养猪业转变为养牛业……”

农业资源多了,并不是坏事。全拿去生产粮食,那才是坏事。

当有了足够多的农业资源之后,中华民国的底气也就足了,首先就是商品食用油。此时西方人还根本就没有种植什么大豆,油脂工业也不是太发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油脂工业转而生产军工品。加上美国棉籽油减产,所以都来中国购买大豆油、菜籽油。

江渝在战争爆发前就对油脂工业进行了布置,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还是供不应求,各榨油厂都是超负荷运转。

此时中国老百姓,普遍还是吃猪油。

同时卖油的是一大桶一大桶的卖,买的也是这样买。

猪油商品化比较繁琐,加上养猪业规模将会缩小。肉类供应将从猪肉变成牛肉,养殖业将增加养牛业规模,减少养猪业规模。所以猪油供应将会减少。

而农户自己养猪也不是那么流行了,因为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改变,不再是传统的那种人多地少,能多养头猪算一头的时期了。

所以市场上的商品食用油需求量必然增加。同时出口粮食也是有市场极限的。要各种农业产品一起出口,所以把粮食产能转换为食用油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山东生产花生油,四川、东北、河南、河北、苏北这一带,可以大规模种植大豆,中亚地区同样可以种植大豆。

南方和北方一些地区,则建立不同规模的油菜籽生产基地,即可以生产油菜籽,也可以发展养蜂业。还能产出蔬菜。

养蜂业也是可以机械化的,如后世美国的养蜂业开发出了许多机械化工具。一个人能管理一千群蜜蜂。

商品食用油的销售可以学后世的外资,搞小桶装的食用油。

然后垄断中国所有附属国的商品食用油供应,还可以垄断印度、缅甸、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以及欧洲、南美一些国家的商品食用油市场,从而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食用油出口国。

除了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这四种主力油之外,还有一种就是棕榈油。

棕榈油是热带植物油,棕榈树的产油量很大,所以棕榈油很便宜,主要用来当作油炸食品的用油。

棕榈油是热带油,所以将在热带大规模种植。

江远川提出的方案,就是增加油料作物种植和饲料作物种植,小麦种植面积可以缩减一些。

如今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确实多得很,特别是在南洋地区,越南、暹罗的农业资源由于中国民族资本的介入,已经开始使用更先进的农业技术了,粮食产量将会大大提高。中南省也将成为一个大规模的水稻生产基地。

加上开垦的新田,中南半岛就已是一个超大粮仓,一年种植三季水稻没有问题,不过很多是种植两季。

口感差的三季稻是用来出口给日本,以及国际上的其他国家的。本土吃的是两季稻,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搞出来的小站稻,以及东北大米、香米、黑米之类的则属于优质大米,大量供应中华民国本土市场。

其他的还有南华共和国,也有很多水稻产出,至于吕宋省的农业开发程度比较高,那里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没什么商品粮。

同时蒙古、中亚开发出来后,也能生产很多小麦。

蒙古地区也是可以种小麦的,北水南调一搞,蒙古就紧挨着,农业生产是很便利的。

此时世界人口才十六亿,粮食出口竞争很大。不过在机械化农业下,粮食成本比较低,因此中国粮食出口不怕竞争。

实在出口不掉,可以搞粮食援助,提升一下国际形象。

粮食谁都在生产,但是油料生产方面,各国就比较缺乏规模化和产业化,如大豆这个未来的食用油主力,现在也就只有中国在大规模生产。

因此江渝让他老爹往油料作物生产这方面下功夫,同时也可以搞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食品生产。

优质的农产品出口,价格自然也就更贵,同时可以供应国内市场,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特色食品就太多了,如金华火腿,内涵绝对完爆什么法国鹅肝,还有诸如宣威火腿,也叫云腿,目前被财团的罐头厂生产出了‘云腿午餐肉’、‘云腿大片’,都脍炙人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销往欧洲战场,深受两个阵营的士兵欢迎。

而在经济层面上来说,江远川提出的这个规划方案,就是自给自足,避免中国进口太多农产品而使外汇流失。同时通过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出口来换取大量外汇,外汇换来了,自然不是放在手上贬值,而是拿去购买原材料和购买海外资产。

进口农产品是肯定会进口一些的,不过也就是进口那些中国生产不了的优质农产品,不过显然不多。

中国版图从极北延伸到赤道,甚至是延伸到南半球了,极少有什么农作物是生产不了的。

同时也因为这个年代人口少,世界各国铺面没有什么粮食压力,因此中国可以把开发出来的农业资源拿去发展畜牧业,也可以大量种植玉米来发展养牛业。

这并不会降低个人生产总值,只不过产出同等重量的食物,所需的土地大大增加,但却提高了食品规格等级。

首节 上一节 448/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冒牌大昏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