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民国第一军阀

民国第一军阀 第244节

等于说这一年加上改善学生营养的费用。教育投入达到15亿炎黄币,占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大大超过军费开支。

中国教育制度是8年义务教育。小学是5年,中学是3年,大学是4到6年。

小学学基础,中学学的中等知识,没有所谓的高中。

事实上后世的教育,很多知识学来根本就没用,最终还是还给老师。而且培养的是全面xìng的人才。什么都会,也什么都不会,只是浪费人的青chūn。也浪费教育资源。

此时中国的大学以特长录取学员,中学时哪方面比较优异,展现出了特长,就可以去报考针对xìng的专业。

中学毕业上了大学。再专门强化其专业需要的基础知识。这样一来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就提高了。

同时也不会浪费学生的青chūn,更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

学生只需要认准一条道路,在上面认真的走下去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培养出更加专业的人才,而不是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会,到处都能打打酱油的人才。

至于那些上不了大学的学生,小学毕业后首先分流一批去上中专,从事一些不怎么需要知识的技能。

例如理发、厨师、驾驶、维修、钳工、焊工等等。

中学读完,上不了大学可以去念大专。其专业比中专更高级,但也有层次低一些的专业。学习成绩差的只能去低级的。

这样等于是让那些实在不会读书的学生,能够尽早的学到生存技能,不用在学校里虚耗青chūn。

成年人要想上大学也可以,每个学校都有chéngrén班,小学、中学都是如此,成年人也可以进学校读书,而不是一考定终生。

进了大学不一定就等于能拿到文凭,此时中国高等教育的学历抓得比较严格,那些滥竽充数的人是不可能通过的。

既然上了大学,专业xìng的知识得能过,大专也是如此。

成年人上学还是受到鼓励的。

没时间去学校上课,也可以自学报考大学。

以此时中华民国的教育高投入来说,只需要坚持个二十年,就能收到极大的成果,知识改变命运,个人命运改变的积累,从量变达到质变,从而改变国家的气运。

而按照原定历史,二十年后二战还未爆发呢!

其他的45亿财政预算当中一大半的投入到了国家建设当中,建设的主要重点还是水利、道路、桥梁等方面。

zhèngfǔ在这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自然更是带动了经济发展。

同时水利的建设,也为老百姓提供了安全的生产环境。

财团在这一年同样在搞预算,财团也拿出了100亿元投入到产业建设当中,财团建设的产业那才叫真正的大工程。

如铁矿开采,全国各省大铁矿都是财团所有,其开采能力建设起来后绝非普通小铁矿能比。

还有钢铁厂,那绝对是大钢铁厂,是钢铁冶炼的主力军。

不过建设周期比那些小铁矿、小钢铁厂要长,达到这种规模的钢铁厂要建设起来,起码要两年多,相对矿山建设要快上许多。

但因为之前中国钢铁产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铁矿石开采数量不足,随着那些小矿场迅速投产。

到16年时,钢铁产量开始迅速增长,直接向上翻了一番,达到了1000吨,而财团的大钢铁厂还有很多在建设,要到17年才开始陆续投产,新增的500万吨钢铁主要是中小钢铁产的贡献。

预计到17年时,中国钢铁产量能够暴涨到2000万吨,产量是以几何模式增长,尽管到时的钢铁产量依旧只有美国的一半,但却能使制造业加大马力。

此时因为钢铁紧缺,一些耗钢比较严重的产业都一直保持一个较低的产量,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

不知不觉中,chūn节临近了。

这一年chūn节老百姓明显感觉到生活物资的供应增多了,不再像15年那样匮乏。

主要问题在于,之前生活物资的生产大多被财团所垄断,财团一般将工厂设立在大城市。然后向周边城市辐shè,更多的则集中在沿海。

随着对外出口的增长,工业的产出的倍增。使得铁路根本就运不过来那些生活用品,铁路的运输能力首先给钢铁、煤矿、粮食等物资让路,因此一些小城市的生活物资供应量减少。

经过地方投资热cháo,地方上涌现出了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的工厂,直接供应本地,不需要长距离运输。

短距离上则用汽车进行运输。

等于说财团把这些市场空出来了,而把jīng力放在了机械化农业与重工业方面。财团轻工业方面很多又是集中在沿海的,把产能转向对外出口。

这年chūn节老百姓的消费yù望压制了一年,顿时呈现出了一个小爆发状态。

虽然生活物资价格有所上涨。但粮价却十分平稳,由于北方的商品粮基地陆续投产,粮食供应趋于稳定。

足则让,不足则争。

老百姓都不争的情况下。粮价并未脱缰。

蛋肉nǎi的供应量也有所增加。地方上的养殖场简直多如牛毛,很多人都选择把资金投入到养殖业当中,这在当前来说是很稳妥的。

随着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多了,对蛋肉nǎi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最主要的是工厂、工地、学校、zhèngfǔ机关的伙食供应都不错,对蛋肉nǎi需求量很大,地方乡绅、百姓集资办养殖场的例子在各地几乎都有。

首节 上一节 244/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冒牌大昏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