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民国第一军阀

民国第一军阀 第207节

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去工厂里打工,或者在山上专门种植一些果树等经济作物。

有的农村合作社则专门种植经济作物,有的种果树,有的种中草药,有的种棉花,有的则养蚕,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技术上的帮助。

什么饲料厂、肥料厂也在全国各地建起了一大堆,因为战争的原因,这些厂子无一不是赚钱的。

由于物价上腾,zhōngyāng也宣布提高工资。

工地上干活的劳工的工资也提高到了一个月3.5元炎黄币,相当于7块银元。

这个工资水平依旧是相当的低,相比美国来说确实是这样的。

美国工人的一个月起码有30美元的收入,低的起码也有近20美元,美国的士兵每天有1美元的军饷,还有25美分的零花钱。

相比之下,中国工人一个月只拿到相当于3.5美元的工资,士兵军饷反而因为退伍制的出现而降低了。

这种人口红利在前期的建设上还是很好用的,这为江渝的财团带来了无比巨大的利润。

甲寅年一年,江渝的军阀寡头财团赚取的财富比国家税收还要多得多,而乙卯年显然更是要赚翻。

那么多的订单都在财团手上。

而生产成本在物价上腾的情况下依旧很低,加上工业生产力并不比美国差,反而比美国大部分工厂的设备都要先进,利润自然是高得离谱。

不过这种人口红利并不利于内需的产生,一个国家的发展真正的还是要靠内需。

因此江渝开始调整工资水平,计划在一战结束后,将全国的工资水平提高到与欧美持平的程度。

那样才会有足够的内需,才会对大宗商品有需求。

在那样的工资水平上,食品等生活用品的价格自然是会上涨的,但是工业产品的价格却是不会上涨的。

就像二十一世纪的软妹币越来越不值钱,但电子产品的价格却是不断下降一样。

在工资水平提高后,工人们拿到钱之后,有些选择储存起来。有些则拿去投资。

随着zhōngyāng开始税收改革,首先全面废除了盐税,同时增加了个人所得税。工人把钱存起来是要交税的。

所以越来越多的工人选择把钱拿去投资,而股市一片飘红,工人们的资产也不断增多,这也为这些工人日后购买大宗商品提供了财力。

地方投资的兴起,也兴起了地方上自费修建公路的热cháo,当然也涌现了大量因为投资工厂而发财的暴发户。

运输汽车、机械设备的需求量猛增,这让财团旗下的机械设备制造厂和汽车制造厂有些忙不过来。

在这样的大量需求下。机械设备和汽车的产量也是节节攀升。

中国技工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显然技工成了抢手货,技工的工资水平一路猛涨到了与欧美国家持平的程度。

一些劳工也开始向技工的方向发展。年轻人几乎都去当学徒了。

就是那些三十多岁的工人,很多也都积极的跑去参加夜校学习文化,希望日后也能成为技工。

技工缺乏,也成为了很多产业发展的瓶颈。

而这时候第一批退伍军人离开了军队。他们拿到了一笔退伍安置费。虽然不是很多,但却能够进行投资。

而且军部给他们安排进了技工学校学习工业制造技术,有的则被派去学习农机驾驶。

农机驾驶员的收入也不低于技工,毕竟一个人完成了几百上千人的工作量,工资自然低不到哪里去。

这些退伍军人赶在经济形势大好的时候退伍,给他们安排工作可谓非常简单。

这些军人还自发组织起了投资公司,这些军人在军队里学到了文化,不少军人很快就在这投资浪cháo当中成为了弄cháo儿。成为了新的暴发户。

不过这些军人爆发之后,一般都会被吸纳进华东商会。成为商会注入的新血液,成为新的民族商人。

军人纪律xìng强,能很好的遵守商会的纪律和规定,同时民族意识也很强烈,自然是商会吸纳的首选。

当退伍军人的增多,走上从商道路的军人增多,华东商会内具有参军经历的民族资本家的比重不断上升。

江渝相当于又带了一群兵,‘军阀寡头财团’的特sè已经开始凸显。

在这样投资热cháo下,15年中国钢铁产量翻了一倍,达到了500万吨的产量,但对钢铁的需求依旧无法满足,这一年中国开始陆续从美国进口了两百吨钢铁。

但在出口方面却也很强力,中国商品在中南半岛、东南亚群岛、澳大利亚、印度强势插入。

英国的殖民市场全面溃败,市场份额被中国商品强势占领。

英国从事的出口多是煤炭、钢铁、纺织品这三类没有什么技术xìng的玩意,一旦丢失了市场就很难再收回了。

而英国又是一个zìyóu贸易国家,在不提高关税的情况下很难再抢回市场。

不过英国提高关税的时候那是全球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各国都在疯狂向外倾销,并且提高自身关税。

就目前来说,全球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国家也就是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

而在船只出口方面,提前布局的中国却是走在了美国前面,14年就制造了50万吨船只,不过那时候英国的订单没有到,这些船只大多是远洋渔船和商船。

随着英国订单的到来,以及造船的投资不断增多,中国在15年的造船吨位增长到了80万吨。

首节 上一节 207/7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冒牌大昏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