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香江:开局一百亿

香江:开局一百亿 第334节

  “方先生是真心想收购兰博基尼吗?”

  方鹤轩被这没头没脑的问题搞的有些愣神,他快速反应过来后,很肯定的点头道:

  “过去三天,我的公司第一次在巴黎参加车展,如果不是接到洛伦佐的电话,我不会提前离开,你应该明白我的诚意。”

  虽然方鹤轩解释了一通,但卢佩奥并不满意,他还是坚持问道:

  “你就直接告诉我,是不是真的愿意尽最大努力买我的公司?”

  方鹤轩无奈又再次点了点头,眼睛直盯盯的看着对方,一字一句说道: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只要兰博基尼的所有者想卖,我愿意拿出足够的诚意!”

  ······

第368章 痴心妄想

  自从卢佩奥在7月份接到设计师朋友洛伦佐的那通电话后,不仅找人查了一下方鹤轩的实力和背景,也在考虑和分析将兰博基尼卖给一个香港人的利弊。

  当然了,他也有意无意向公司的债权人透露了一位亚洲富豪有收购想法的消息。

  卢佩奥很小心,他是真的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所以在没有得到上面确切保证之前,他并不敢主动联系方鹤轩。

  方鹤轩也不清楚对方为什么改变主意了,他自己琢磨可能跟BYD在巴黎车展闯出了点小名气以及被多家媒体报道有关系。

  至于为什么BYD出名就能帮助自己和兰博基尼的债权人搭上关系,方鹤轩也深入的思考了一番,无非就一点。

  那就是证实他不是玩票性质,而是真的有兴趣踏入汽车行业。

  这样一来,把兰博基尼卖给他,也不算糟践这家意大利豪车品牌。

  要知道,兰博基尼虽然时下经营不善以及市场萎缩,但对意大利人而言,到底是有些名气的国民品牌。

  你把民族品牌卖了也就算了,你还卖给一个根本没心思造车的投机商,那被骂就是活该了。

  或许还有兰博基尼的几位债权人花了时间调查BYD和其背后老板的实力,这才进一步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总之,以意大利人懒散的尿性,让他们在两个月内搞清楚这么多内幕并且下定决心,也算比较有效率了,不要要求太高喽。

  至于卢佩奥为什么要再三确定自己的诚意,也与兰博基尼目前的所有权结构有关系。

  简单说一下这家公司的历史,创始人费鲁吉欧·兰博基尼在1963年创立兰博基尼汽车公司后,由于经营不善以及逐渐高企的研发经费,导致费鲁吉欧在1972年不得不将公司51%的股权卖给了乔治·亨利·罗塞帝。

  到了1974年,这位创始人又把剩下的49%股份转让给了勒内·莱莫,而他自己则专注成为了兰博基尼公司的设计总监。

  从1977年到1978年这一年多时间里,兰博基尼汽车公司经历了几次股权结构更迭。

  之前两位股东乔治·亨利·罗塞帝和勒内·莱莫将各自手上的股份卖给了下一家另外两个人即休伯特·哈内和雷蒙德·诺依玛。

  谁知没过几个月时间,这两位新股东又把手上的股份全部卖给了一个人,即佐坦·雷帝。

  这位百分百控股兰博基尼的新老板可能一开始也想好好经营,但奈何汽车行业尤其是豪华跑车这一块的水更深,佐坦·雷帝没过多久也把公司玩杂了。

  他为了带领兰博基尼继续撑下去,以公司股份为抵押,在1978年向乔治·米龙、丹特·兰多以及阿莱桑德罗·阿特斯三位大水喉借贷经营。

  然而,外行人终究是外行,在这一年9月份,兰博基尼公司终于难以为继,最终宣布破产。

  从1978年9月到如今1982年10月,四年了,当初三位借贷给兰博基尼公司的债权人,终于借成了实际掌控人,连他们自己都没想过会是这样的结果。

  一开始,这三位也商量着往里面投些钱,然后交给职业经理来继续经营,谁知在1980年,兰博基尼第二次宣布破产,三位债权人算是彻底放弃了希望。

  到现在,这家后世世界知名的豪车品牌,只能勉强维持着不再次破产的局面,新车型的开发也被拖延和打乱。

  要知道,这些起步几十甚至上百万美元的豪华跑车,单款车型年销售量完全无法和后世比,一年能卖两三千辆就算畅销了。

  面对高昂的研发费以及并不出彩的盈利能力,即使是意大利的有钱富豪,也不舍得长期往里面砸钱。

  如果方鹤轩真心想收购这家公司,他不仅需要和三家债权人谈好交易,还需要让他们放心自己有能力让兰博基尼扭亏为盈,不再遭遇破产之苦。

  卢佩奥得到肯定保证后,他的眼神就开始变的越来越亮,情绪也比来之前要稳定许多。

  他抿了口咖啡,像是在回忆一样对方鹤轩侃侃说道:

  “米龙先生经营了一家规模不小的轮胎集团,阿特斯先生则是意大利排名前十的润滑油商,他们两位还算跟汽车能扯上点关系,最麻烦的是兰多先生,他是意大利一家奢侈品控股集团的继承人,也是最坚定继续经营兰博基尼的一位债权人,如果你能说服他将债权卖给你,其他两位相信也不会拒绝。”

  卢佩奥虽然是设计总监,可是跟这三位实际老板的关系并不密切。

  他很不喜欢公司目前的状态,半死不活的样子,特别难受,尤其是三位老板并不一条心,在公司实际经营过程中互相拉扯,已经有内耗的趋势。

  所以即使关系不熟,他也硬着头皮将方鹤轩的收购意向传达给了三人。

  方鹤轩在脑子里思考了片刻,点点头说道:

  “没问题,不过需要麻烦你帮忙联系他们三位,我和他们一个一个谈。”

  卢佩奥不管对方的如何操作,他只希望兰博基尼能尽管迎来新局面。

  方鹤轩在意大利待了一个星期,他辗转于各地,与三家债权人一个一个谈判。

  不仅向他们讲述自己发家的历史经过,也畅谈自己的造车梦想,目的就是展示自己实力的同时也证明自己进入这一行的决心。

  除此之外,他还许诺收购兰博基尼后可以和他们三家继续合作。

  具体就是,答应乔治·米龙,兰博基尼以后还会用他公司的特种轮胎,甚至,BYD也能把他家的产品纳入到供应链选择里。

  承诺阿莱桑德罗·阿特斯的也差不多,无非还是以兰博基尼和BYD为钩子。

  至于最后的丹特·兰多,也不是没有办法。

  比如,Felix旗下的多款运动鞋包括空军一号,都可以和对方集团下面的奢侈品牌联名销售。

  并且,梦工厂电影可以帮助其多个品牌在亚洲的推广提供贴片广告的帮助。

  最后,万达开发的多个购物中心也会优先和对方合作。

  丹特·兰多面对这满满的诚意,也答应了卖给方鹤轩兰博基尼的债权。

  和三家的谈判虽然并不轻松,但也没有卢佩奥想的那么麻烦和困难。

  最主要的还是方鹤轩的alphabet集团下面可以协助的子公司太多了,多兵团联合作战,效能自然就提升了数倍。

  签合同那天,主客尽欢,双方握手时,乔治·米龙还随口跟他提了一句另外一家意大利豪车品牌法拉利的消息,让方鹤轩心生痒痒。

  他可从没敢对这家公司有痴心妄想,不过,听对方的意思,似乎不完全没有机会。

  ······

第369章 地下“车神”

  乔治·米龙这个意大利轮胎商和菲亚特集团有关系,方鹤轩并不感到太意外。

  相反,这位老兄说他与小乔瓦尼·阿涅利有不错的私谊,倒是让方鹤轩刮目相看。

  小乔瓦尼·阿涅利是菲亚特创始人老乔瓦尼.阿涅利的孙子,也是菲亚特集团目前的继承人和董事长。

  他从1966年开始接手菲亚特汽车,1969年主张买下法拉利汽车50%的股份,为这家公司未来的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其接任菲亚特董事长职务后,主抓公司长远规划、积极培养人才、重视技术创新,所以又被欧洲商界评为优秀的“企业战略家”。

  总之,这是一个目光长远,威望很高的意大利商业领袖。

  能和这样的人做朋友,本身也是一种荣耀,更何况他还是菲亚特公司的掌门人呢。

  当方鹤轩主动问乔治·米龙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时,对方说道:

  “昨天在一起聚会时,我聊到了正和方先生谈判收购兰博基尼,乔便主动问了我一些情况,我实话实说,把你对法拉利也有兴趣这件事告诉了他。”

  方鹤轩心里有些痒痒的,但面上不咸不淡的问道:

  “哦?阿涅利先生后面说了什么?”

  乔治·米龙有些奇怪的看了方鹤轩一眼,摇摇头道:

  “没再说法拉利的事,但是和我们介绍了一下方先生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故事。”

  方鹤轩没再继续问下去,虽然有些疑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位菲亚特掌门人对自己感兴趣。

  “米龙先生,能否冒昧请你帮个忙,我想拜访一下阿涅利先生。”

  乔治·米龙这次有些意外,不过并没有拒绝。

  “好的,我试一试。”

  在与小乔瓦尼·阿涅利见面之前,方鹤轩让人查了一下此人的各项资料。

  其中有一条信息让他眼前一亮,那就是——小乔瓦尼派人在1980年到BJ设立了菲亚特汽车公司代表办事处。

  方鹤轩知道,内与全球各大汽车品牌的合资谈判早就开始了。

  最早在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在参观访问十堰的二汽时,就提出了“中外合资”的想法。

  1979年3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就派团出国与各大车企进行接触和谈判,试图从国外引进最新的轿车技术,但最终无疾而终。

  同样的,他还得到消息,上海汽车正在与西德大众私下谈判,同样也想从这家公司手中拿到先进的轿车研发制造技术。

  因此,方鹤轩敢肯定,菲亚特一定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根据上辈子的记忆可知,在众多品牌当中,菲亚特应该是比较晚进入内地的。

  他前世没买过菲亚特的汽车,也对这个品牌不感兴趣,所以对其知之甚少,但即使如此,他也知道菲亚特进入中国时,其他车企早就开始在内地插好旗了。

  按理来说,以小乔瓦尼·阿涅利这种善于进行长远布局和规划的人来讲,他不可能看不出内地市场的潜力有多大。

  但为什么菲亚特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呢?

首节 上一节 334/3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港综:从九龙城寨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