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香江:开局一百亿

香江:开局一百亿 第238节

  黄玉郎这个人聪明是有的,但是也有不够果决的毛病。

  他仔细盘算了一下,还是觉得没到时候。

  拿出口袋里的支票,看着上面的数字,他咬了咬牙。

  “诸位同仁,要怪就怪姓方的,我也是被逼的!”

  他闭上眼睛,心里默默地想着。

  那十九家漫画公司经过商议,总算选出了代表请求和方鹤轩沟通协商。

  可是却毫不意外的吃了闭门羹。

  这个没了玉郎国际做主心骨的同业联盟一怒之下竟然很没廉耻的花钱在几家报纸上指责方鹤轩,批评他想升级事端,毫无解决问题的态度。

  这些公开指责依然没有得到方鹤轩的亲口回应,仿佛对方根本不屑理睬一样。

  方鹤轩依然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他随后让《东方日报》刊登了之前和黄玉郎一起在半岛酒店会面的消息。

  这条新闻一出来,不少吃瓜看戏的人纷纷摇头表示“没想到”。

  大家很自然的理解成了原来是方首富和玉郎国际联手演了一出好戏,目的就是为了绞杀其他漫画公司。

  “好很辣的手腕!”

  十九家漫画公司联盟也是发出了悲鸣和哀嚎。

  有些人甚至直接电话质问黄玉郎,对方也就听了几秒钟就马上挂了,连回应的想法都没有。

  这更加让这些公司深信这里面是早就设计好的阴谋。

  现在的问题是,想见方鹤轩求饶,对方连见面的都不给。

  想联系黄玉郎问个明白,可电话都打不通,哪怕去他公司堵门,也毫无所获。

  众人就在这种被算计的恐惧中煎熬着。

  然后,《东方日报》奉旨报道的第二天,方鹤轩又向媒体和廉署爆料了某些信息和资料。

  这回可是重大黑料,如果是上市公司,可能会是导致其股价大跌的不利情况。

  十九家公司中接连有公司直接被廉署进驻展开调查,也有一些公司的管理层又被带走喝茶。

  而《东方日报》全都采取了跟踪报道,趁他们病狠踩几脚的目的不要太明显。

  一边有公司在遭受政府调查,余下还没轮到的公司则纷纷接到了收购要约。

  而想要收购它们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一开始就把它们聚在一起反击方鹤轩的玉郎国际老板黄玉郎。

  这种被欺骗、被背叛的愤怒,让几家公司的老板和管理层直接拒绝了被收购,甚至又对媒体放话说一切都是可耻的阴谋。

  可是香港市民已经对这样的表述没有兴趣了,事情到了这一步,大家作为吃瓜群众,哪里还能不明白。

  要怪就只能怪这些公司蠢,被人一忽悠就上当了。

  还有人认为这是挺好玩、也挺高级的商战案例,可以列入香港各所大学的商科教学课程中。

  黄玉郎在方鹤轩的指示下拿着各种黑料直接甩在这几家公司老板脸上。

  并且威胁他们,“要么我继续举报让诸位身败名裂后去吃赤柱监狱皇家饭,要么你们就趁公司还有点价值赶紧卖。”

  那些照片、那些财务账单都不是假的,真要交给警局和廉署,恐怕很多人都不止被请去喝茶那么简单。

  在黄玉郎这个无耻叛徒的威逼恐吓之下,有6家公司被迫卖身给玉郎国际或者黄玉郎本人。

  当然了,这些收购的消息依然被《东方日报》给完整的刊登了出来。

  黄玉郎不仅成了胜利的一方,也成了被香港很多人所不耻的“阴谋家”和“骗子”。

  这种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一开始打着联合其他漫画公司反对方鹤轩入局漫画业,可最后竟然是他本人吞掉了盟友。

  不少香港市民想当然的以为真相就是如此,还纷纷感叹“果然只有变的无耻才能赚到钱”。

  6家被收购的公司基本上都是轻资产的漫画企业,真正值钱的是IP以及销售渠道。

  不过,这种所谓的“值钱”也就顶天了几百万港币而已。

  黄玉郎只动用了方鹤轩一亿港币中不到4000万港币,就轻轻松松拿下了6家漫画对手,也让他本人感慨有钱真他么的爽。

  别看玉郎国际这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有五六个亿,黄玉郎的所有股份全部折算成现金也有三个亿上下。

  但他平常实际能动用的资金顶天了也就上千万左右,以前也想过吃掉其他对手,可总碍于资金不足,只能一步步积累足够的实力。

  19家中已经有6家被收购了,其余13家不是被调查,就是在等待调查。

  即使调查结束,它们的命运要么是接受港府罚款,要么就是破产歇业。

  方鹤轩的要求就是全部赶尽杀绝,不会给黄玉郎首鼠两端的空间。

  偏偏黄玉郎还没办法说出来,毕竟,他和玉郎国际的黑料不比这些公司少。

  感谢书友20171029004947168的推荐票!

第229章 求援

  除了被方鹤轩拿捏住把柄,整个过程中貌似只有他是唯一的获利者。

  这种酸爽的矛盾感让黄玉郎对姓方的畏惧和警惕越来越强烈。

  方鹤轩明面上几乎没出手,可却将相关的所有人都玩弄于股掌之中。

  这种手腕真要拿来全力对付自己,黄玉郎都不敢想象自己会如何接招。

  也许跟这些同仁公司一样毫无反击之力,也许最多拼个两败俱伤吧?

  他自嘲的笑了笑,觉得自己有些可悲!

  可方鹤轩并不打算在让他拿下6家公司后就此罢兵,还命令他继续赶尽杀绝。

  这让黄玉郎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之前和姓方的在半岛酒店会面,被他威胁如果不听话就要曝光其丑闻。

  那次他的确很害怕,也很愤怒。

  但那最多只是让他名誉受损或者坐牢。

  可现在,如果姓方的在干掉这十九家公司后继续对付玉郎国际,那他就可能失去自己的事业,甚至破产成为穷光蛋。

  没有钱,还要坐牢,他再次崛起还有可能吗?

  即使能再次东山再起,谁能保证姓方的不会继续为难自己?

  刚才还在自嘲,现在是越想越恐惧。

  第二天,李黄瓜在自己的办公室接见了黄玉郎。

  如果不是黄鼠狼提前预约,恐怕真就没机会见到黄瓜。

  毕竟对方现在可不只是一家长江实业,还有整整一个大集团公司要管理。

  和方鹤轩和解瓜分和记黄埔以后,他就甚少再见到对方。

  两人几乎可以说是鸡犬相闻,但老死不相往来。

  最多就是在共同出席一些活动时彼此互相点点头就算打招呼了。

  这其中更多是黄瓜对方鹤轩心有怨念,被对方狠狠敲诈后的心结恐怕至死也没法消解。

  当自己的小老乡黄玉郎给自己打电话时,黄瓜就已经猜到对方想登门拜访的目的了。

  他虽然恨方鹤轩,可不代表不关注此人的一些动态。

  在他看来,能成为首富,就说明他的这位仇人绝不仅仅只是运气好那么简单,起码在股市上的几次操作,和他一样,算得上是眼光独到敏锐。

  更何况,他如今也在积极拓展内地市场,已经北上了两三次,多次从一些同行大佬口中知道方鹤轩很受重视。

  因此,他凭直觉认为方鹤轩的很多商业操作可能都有来自多方面情报信息的支持。

  在商场,信息壁垒比财富差距还要可怕。

  黄瓜认为,有时候实在不知道如何决策,不妨看看姓方的如何做。

  这次香港漫画业的纷争,他就花精力了解了一下,从中看到了很多熟悉的手法。

  之前,他多次复盘,发现方鹤轩非常善于利用媒体舆论来给自己争取优势。

  虽然这在香港几乎是常识,但能玩出花样却并不容易。

  再次深入分析,才知道利用舆论的背后,是很少人注意到的情报支撑。

  黄瓜当然知道方鹤轩掌控了多家社团,但他认为其情报来源肯定不止从社团手中获取,应该还有其他渠道。

  而这,就是潮州李一直在研究和琢磨的。

  多家漫画公司被媒体爆料以及被官方调查,还是在幕后之人在玩弄媒体和公权力,这里面肯定少不了挖掘黑料的情报手段。

  当然了,上述这些都是李黄瓜自己闲暇时琢磨出来的一些发现。

  但要不要帮黄玉郎,他也一时无法决定。

  虽然两人都是潮州人,彼此也在同乡会上交流过,但正经算下来,平日里接触并不多。

  一个是做地产和多元经营,一个是搞文娱产业,差异太大,能有多少交流?

  可对方既然都求上门来,拒之门外,反而有损自己在商界尤其是潮汕商圈的声誉。

首节 上一节 238/3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港综:从九龙城寨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