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香江:开局一百亿

香江:开局一百亿 第133节

  虽然不贵,但胜在稀奇,让大家尝个鲜。

  来的同志,走之前都会送上香烟和洋酒。

  方鹤轩考虑到纪律问题,买的烟酒都不是什么高价货。

  只在外公外婆家待了一天,

  方鹤轩留下一张100万人民币的存折,就离开继续北上了。

  目的地依然是沪上。

  方鹤轩手下的高管和律师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跟魔都市政府达成了协议,

  “回力”这个品牌今后就交给方鹤轩旗下的公司来经营。

  原本的六、七厂将会成为“回力”的代工厂。

  魔都市政府要求这一点必须写到合同里,

  其实就是给这几个厂找一个永久的上家。

  方鹤轩答应了这个要求,他原本也是这样打算的。

  他过来魔都,就是和市政府正式完成合约的签字仪式。

  沪上的领导们也急啊,自从方首富在7月份投资深圳后,

  他们就已经有了危机意识。

  魔都可是曾经的东方巴黎,一直比国内其他的土鳖城市要领先好几个身位的。

  现在,还只是刚成立一年的渔村城市就拉到了几亿美元的投资,

  他们比其他省市更眼红。

  方首富的名头实在是太响亮了,让如今刚开始接触市场化的内地人觉得仿佛天人。

  这样的人物,必须请过来,给魔都壮壮声势。

  也让上面领导看看,魔都改革开放的决心是坚定的。

  这次签字仪式,被魔都市搞的是风风火火,甚至《新闻联播》也报道了。

  方鹤轩过来就是当个招牌,他也挺乐意这么干。

  收购“回力”这个品牌,方鹤轩花了1000万人民币,即3000万港币。

  不包括其他任何有形资产。

  方鹤轩也看不上那些厂房和设备。

  他之所以愿意给1000万人民币,其实就是为了以防后患。

  在很多内地人看来,方首富花这么多钱只买了一个牌子,是人傻钱多。

  但在方鹤轩看来,“回力”这个品牌比其他所有资产都值钱。

  一旦方鹤轩投入资金将其打造成世界知名运动品牌,肯定会有人眼红。

  眼红了就可能要闹事,说不定会硬扯当初的品牌收购存在内幕或者其他不合法的协议。

  方鹤轩宁愿多花钱少些麻烦,一次性解决所有可能的漏洞。

  因此,为了此次签约,方鹤轩找的律师就有五六人之多。

  不怪他小心,实在是后世的经验告诉他,涉及收购国有资产,

  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方鹤轩甚至要求将他们合约中不涉及秘密的内容在报纸上公示三天,做到以理服人。

  至于之前还能使用“回力”这个牌子的几家橡胶制鞋厂,

  方鹤轩打算回港后收购一家能出口的鞋厂,

  暂时把其出口的产能交给魔都的这几家工厂。

  等他设计好新款回力鞋,再考虑扩大产能。

  ······

  感谢L¢S的月票!

  感谢书友102834、书友20230318044509636、鲨鱼辣椒113、真不是刘亦菲、尘世中一小小书童的推荐票!

第100章 每年的茅台酒我全包了

  处理完魔都的事情,

  方鹤轩掉头直接南下。

  他北上之前,就已经将自己的行程汇报给了内地。

  没说的,内地当然是欢迎的。

  大家巴不得方首富多回大陆转转,

  说不定看上某个地方,几亿十几亿的投资就接踵而来。

  方鹤轩的下一个到访地是贵州,确切说是遵义市仁怀县茅台镇。

  没错,方鹤轩自从两年前在珍宝海鲜舫点过非常便宜的茅台酒后,

  就有想法到茅台镇来一趟。

  他的目的很简单——大量采购茅台瓶装酒。

  这样做,既有情怀使然,也有趁机占便宜的想法。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小趣味,是方鹤轩想要玩玩的。

  上辈子,他看杜琪峰的电影。

  其中《放逐》里东莞仔有句台词“我漱口都用拉菲,82年的!”

  让他印象非常深刻。

  其实港片里给拉菲带货的不止这一部电影,还有不少。

  方鹤轩也想用电影给茅台酒带带货,

  看看,这个时空下的茅台会如何进击。

  不收茅台集团的广告费,纯粹满足一下自己的恶趣味。

  贵州茅台酒的历史虽然很长,

  但茅台国营酒厂只是在1951年11月8日才成立。

  建厂之初,仅有41个酒窖、5个酒灶、5口甑子,39名职工。

  第一年,基酒产量只有75吨。

  除了产量低,质量还不稳定。

  即便如此,第二年也就是1952年,

  贵州茅台酒依旧在全国第一次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

  列为全国八大名酒之首。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总理还用茅台酒宴请与会贵宾。

  1973年,主席通过省革委要求送三箱1952年的贵州茅台酒到BJ。

  一箱送金日成、两箱送中央。

  1975年,当时的王副总理在全国食品工作会议上指出:“茅台酒是国酒”。

  可以讲,国家上下都对茅台酒给予了重视和扶持。

  而在二十几年时间里,由于被要求采用传统酿酒工艺,

  致使茅台酒的产量一直都上不来。

  直到1977年,茅台酒厂才总算完成国家下达的750吨的茅台酒生产计划,

  结束了15年完不成生产任务的历史。

  1978年,茅台酒生产突破千吨大关,达到了1068吨。

  并且扭转了连续16年的严重亏损。

  1979年,茅台酒第三次获“国家名酒”称号,第一次获国家质量金质奖。

  话虽如此,但目前的茅台酒价格却非常便宜。

  甚至在2005年上市之前,茅台酒在国内白酒市场的地位也不如汾酒、五粮液等品牌。

  可以说,它一路的升级都是在和管理、保证质量、提高产能这三座大山周旋。

  等到上市后,贵州茅台才开始一路狂飙突进,成为中国的“白酒之王”。

  后世的A股之王,如今要多落魄就有多落魄。

  前面说茅台酒厂在1978年扭亏为盈,这个盈利,仅仅只有6.5万人民币,还不到20万港币。

首节 上一节 133/3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港综:从九龙城寨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