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 第492节
兰馨问道:“姜哲,能不能问你一个问题?可能有点儿俗。”
“问吧。”
兰馨考虑片刻,说道:“我现在卖画。基本都是几百元,很少能过千元的。而且,卖画的数量也不稳定。画廊接到的任务多,我就能多画一点,画廊的任务少,我赚的也少。总而言之,需要碰运气。我一直在想,怎么才能把售价提高,你能不能给我提点儿建议?”
姜哲看了兰馨一眼。估计这姑娘考虑这问题,已经很长时间了。
“你现在每个月大概能赚多少?比你父母怎么样?”他想先坚定兰馨的信心。
“少的时候500~700,多的时候接近1000元。嗯,比我妈赚的少一些,比我继父赚的多一点。”兰馨实话实说。
姜哲说道:“现在大部分普通职工的工资,也就是500到800,想超过1000,挺难。你读大二已经超过他们了,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
另外,你对自己专业方向的考虑,能不能跟我说说?”
兰馨说了自己的考虑。在她看来,研究国画山水和花鸟这两个题材的人太多,自己很难在这个方向出头,于是便把主攻方向放在人物画上,不管是单人肖像还是多人肖像,她都在着力练习。
“其实,我看了你的画,受到一些启发,想用国画表现一些大型的场景,也许能有提高。不知道这样考虑对不对。”
姜哲说:“你对专业的考虑,没问题。我说说我个人的观点。
我作品的商业运作,不是自己想的,是在市场上碰出来的。
搞创作和在学校里学习不一样。学校里老师会安排各种各样的训练,这是为了训练能力,但是并不能代替你思考创作方向。
你要用现有技能,创作有自己特点的作品。
再说题材。你注意看,国画市场中,为什么有各种花卉牡丹?因为容易销售,能融入人们生活。当然,这只是一个方向。
你创作人物画,也没问题,也能非常通俗。如果想提高售价,那就要经营起自己的品牌。”
兰馨觉得有道理,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姜哲拿出一张小明信片,递给兰馨。
“这是我从威尼斯带回来的一张小明信片。送给你,你拿着看。”
兰馨接过明信片,看到其中一面是优美的威尼斯风景画。
“这是威尼斯的艺术家创作的风景画,当时正是洛可可艺术盛行的时期。”姜哲觉得这个案例,或许对兰馨有启发。
“威尼斯在洛克克时期的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浮华享乐的威尼斯,天生就符合洛可可的艺术气质。在威尼斯,诞生了一批风格独特的艺术家,结合了威尼斯城市和洛可可艺术的特征,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艺术作品。这张明信片上的风景,是卡纳莱托的作品。
他的主要作品以风景画为主,尤其是刻画威尼斯的风景。这些画作能满足当时游客的需求。
根据记载,卡纳莱托之所以创作这类作品,与欧洲旅游业在18世纪开始发展,有密切关系。
18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后,交通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旅游业开始发展。
能够周游列国的人,都是富人阶层,和今天一样,购买纪念品,在当时也是一种普遍的需求。于是诞生了卡纳莱托这样的画家。
我觉得他的成功,除了艺术水准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懂市场需求,甚至为了市场,做出调整。
他笔下的威尼斯风景和明信片一样,对真实的风景进行美化,甚至把真实的建筑放到想象的背景中,给人看到美好的一面。
他记录大运河边的住户与作坊,赛舟会,圣马可广场的庆典,钟楼维修的情形等城市的景象。创作的主题的形式比较单一,构图常以中间有河流穿过,两边是城市的建筑。”
兰馨说道:“这样作画,是不是太迎合市场了?”
姜哲说道:“他可能比你想象的,更会迎合市场。
比如,他用批量生产的方式作画,用照相机的方式来进行作画。
在一个暗箱前的安装透镜,铺一张纸将看到的景象勾勒出来,保证景色的比例的正确,然后再画布上进行放大美化,甚至还能将不同角度的景色,组合成全景图。
他追求的是修饰过的美感,非常符合洛可可风格盛行时期,人们的审美追求。
他为了满足游客收藏的纪念的需求,画面必须是美好和谐的景象。
因此,人们觉得,卡拉莱托的画,既有技术含量,又具有观赏性。”
姜哲讲的这个案例,给兰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她看着手里的明信片,沉默半晌之后,说道:“这是位极聪明的画家。嗯,我其实不懂得怎么迎合市场。”
姜哲说道:“对,大多数画家,其实不懂消费者的心理。这需要我们慢慢摸索,也要听专业建议,比如画廊和拍卖行的建议。我也在考虑,怎么样把握当代人的审美心理?特别是能够购买你作品的人,他们想要什么?”
他和兰馨聊天的同时,也在思考。
系统任务,要求自己创作出传世作品,可是对于创作方向,自己一直没有太好的灵感。
就在聊天中,当代人审美这个概念,让他感觉隐约抓到了什么,正在思考时,窗外那传来一阵吵闹声音。
第521章 ,触动灵感,戏剧性冲突
姜哲和兰馨正在聊天,越来越大的吵闹声音,把两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市场边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聚集围观。
姜哲两人的角度也合适,可以看清吵闹声音的来源。
一男一女正在吵架。
女子矮胖身形结实,头发烫着大卷儿,穿着大花衣服。此刻,如同忿怒的狮子一般,举着装水果的筐子,砸向一个高个男子。
男子虽高,但并不强壮,一边遮挡一边躲避。他想躲开攻击,活动范围却被看热闹的人限制,一时间很是狼狈。
女子边打边骂,骂的格外难听。
两个人打架,把一些毛桃,弄得满地都是。
“哟,这是怎么了?”姜哲看到这场面,也很好奇。
兰馨看了一眼,却发出了一声叹息。
姜哲觉得奇怪,看了兰馨一眼,“你怎么感慨上了?”
兰馨说道:“打架的两人,是夫妻。我认识他们。他们家离我们家很近。
你知道,我们家开一个小面食摊儿,他们常来卖馒头,所以我认识他们。
这两口子都是下岗职工,靠一个水果摊维持生活。我原本看到他们相互扶持,生活能过得去,还以为他们感情很好。可没想到,两人打起架来,居然也这么狠,就像仇人一样。”
她说话的时候,明显想起什么,甚至刻意不去看打架的场面。
哦~姜哲也不知怎么回应。
兰馨突然问道:“姜哲,你说,是不是艺术家都要经历苦难,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姜哲摇头:“不是。我认为,应该这么理解,人在困境中不得不奋斗,否则他们就会饿死,或者沉沦。少部分有天赋有运气的人成功了。
我这次去威尼斯,看了提香和丁托列托的作品。
提香成名很早,一生出奇的顺利,几乎没有波折。从年轻到去世,几十年一直保持巅峰状态。
我总觉得,很多艺术家表现的苦难,不一定是他自己经历过的。当然,也许是因为我的阅历还不够。没有人愿意去经历苦难,谁都想更好的生活。”
姜哲猜测,兰馨有可能是想到了她自己的一些事情,就想办法便转移话题。
恰好,手机收到了一则短信。
他对兰馨说:“付敏问咱们在哪儿写生,她也想过来。”
“你要去接她吗?”
“先去接她,咱们再找些新素材。”姜哲收起画具,然后启动车子。
雨停了。
姜哲很快接到付敏。
“谢谢姜哲。”付敏拉开后排的车门,坐进来。“不好意思,让你们来接我。”
“别客气。咱们去哪里写生?”姜哲问付敏的意见。
“我来的路上,看到有个挺热闹的大工地。有人在施工,也有人在修补路面。要不要去看看?另外,还可以去长途汽车站,听说今天那里也很热闹。”付敏建议。
姜哲和兰馨都觉得不错,就先赶往付敏所说的工地。
付敏抽动了一下鼻子:“你们俩吃什么零食了?是不是有牛肉干儿?”
姜哲笑着说:“你鼻子还真灵,来,给你留了一份儿。”
“谢谢。”付敏性格开朗,接过小零食,客气一句,就开始品尝。
“还是这种牛肉干好吃,果然一分钱一分货。”
姜哲来到付敏所说的工地。
这处施工工地的面积很大,巧合的是,工地外的马路路面出了问题。
抢修工程车停在一边,工人正在修路面。施工工地的工人们,也在工作。
穿着各种不同工作服和警示马甲的工人们,各忙各的,场面混乱。
施工工地的水泥搅拌车,还有各种渣土车,把路面弄得十分拥挤,滴滴声此起彼伏。
“这里不错,不过,咱们别靠的太近,避免造成麻烦。”姜哲三人都在愿意在这里写生,
三人下车,在附近找了处视野好的位置,观察工地的情况。
姜哲一边观察,一边回忆被打断的思路。
当代人的审美,多种多样的。购买艺术品,既是收藏,也包含一种炫耀,或者说是个人爱好的展示。
有的人希望展示自己有文化,有的人希望低调都炫耀自己富有,还有的人愿意炫耀的某种美德。总之是一种矛盾心里。
上一篇:重生86:我用游戏踹开世界之门
下一篇:四合院:一不小心截胡了秦淮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