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第617节

  相反直接立项,两代产品,两代技术,一同研发!

  如此魄力,王逸都很佩服。

  索性道:“EUV光刻机的确困难,需要的上下游产业链太多,咱们差得很远。但换个思路,如果EUV光刻机不好做,做一个EUV光刻厂……会不会容易一点?”

  “EUV光刻厂?”秦主任眼睛一亮:“你详细说一说。”

  王逸略微思忖,刚想开口,却被秦主任直接打断:

  “王董,你稍等下,这种严密的技术性问题,我也不在行,可否让我录个视频,回去给专家院士看?”

  “没问题。”王逸摆了摆手。

  “谢谢!”秦主任和蔼一笑,当即拿出星逸xphone 1,打开视频录制:“好了,王董,请继续说。”

  王逸点点头:“众所周知,阿斯麦的EUV光刻机之所以厉害,能做到5纳米以下的芯片制程,就是因为它能制造13.5纳米的极紫外光源,这种光源是未来5纳米以下制程芯片的关键。”

  “而DUV光刻机的深紫外光源,最多能制造10纳米芯片。通过多重曝光技术,才能量产7纳米,5纳米。甚至5纳米的良品率都不高,成本却不低。至于5纳米以上的4纳米,3纳米,那更不现实,只能靠EUV光刻机的极紫外光源。”

  “同样,我们本质上需要的不是EUV光刻机,而是13.5纳米的极紫外光源!”

  “EUV光刻机我们目前造不了,未来难度也很大。但是我们反其道而行,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极紫外光源,也能制造出4纳米,3纳米,甚至2纳米,1纳米芯片。”

  “比如我之前提到的光刻厂!”王逸顿了顿,继续道:

  “建一个光刻厂,通过粒子对撞,实现极紫外光源,然后通过光刻厂的模式,实现EUV光刻机的效果。”

  ……

  “当然,我并非半导体专业人士,以上内容只是基于我不成熟的想法,随口一说。”

  “能不能实现,我就不知道了。若是不能实现,还请各位大佬海涵。”

  至于能不能实现,他也不知道,但理论上应该可以。

  前世华清大学的EUV光刻机,就是要走这个路线,完全不同于阿斯麦的技术路线。

  若是真能实现,直接从根源上避开了阿斯麦的专利。

  毕竟极紫外光源的产生方式都不一样,也就没有侵犯专利这一说了。

  国产技术突破的难度,不只是要做出同样的产品和等效的技术,还要避开西方的专利壁垒,采取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

  这就难上加难了。

  但即便如此,前世依旧把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差点全部摘秃噜皮。

  秦主任笑着伸出手:“谢谢,你这些观点很重要,我这就上报。无论如何,都很感谢。”

  “主任言重了,若是我说得不对,你们就当我瞎说,海涵。”

  “呵呵,那不会。科学的探索本就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况是这么别出心裁的建议,意义重大!”

  王逸摆了摆手:“不成熟的想法罢了,希望有点参考价值。光刻机这个东西难,光刻胶也难,都得看国家机器了。”

  秦主任点点头:“放心,光刻胶也是官方大力扶持的领域,必须突破!”

  王逸松了口气,若是这些难题官方都逐步搞定,那就稳了。

  又交流了一番,王逸离开管委会。

  而秦主任则直奔某机要之地,汇报王逸的想法。

  不管成不成的,都是一个新的思路,让院士专家鉴定一下也好。

  不成,可以当做一个思路,有借鉴意义。

  若是成了,那就再好不过,弯道超车都有可能。

  届时,王逸都是大功一件。

  没办法,造晶圆厂可以,研发芯片也可以,但研发光刻机,王逸真办不到。

  太难了。

  只能把自己知道的思路都说了,多少提供点帮助。

  若是光刻机厂建成,国产EUV突破,那就再好不过。

  但若是突破不了,也没有办法,只能用DUV光刻机多重曝光技术,凑合着来。

  至于国产DUV光刻机,现在官方大力扶持,最快也得四五年才能研发成功。

  王逸的晶圆厂一期今年年底就能建好,根本等不了。

  还得先订购阿斯麦的DUV光刻机啊!

  阿斯麦的光刻机都得提前一年左右订购。

  2012年年初订货,2013年年初交货就不错了。

  届时正好晶圆厂交付,到货直接安装调试。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半导体大牛和技术人才,现在就得着手招聘了。

  今年一年的时间,招聘人才,组建班底,然后进行65nm制程研发。

  刚开始,王逸不想步子太大,就从65nm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等到明年晶圆厂调试好后,明年年中,或者下半年,开始试产65nm。

  2013年年底前成功量产65nm芯片,就算成功了。

  当然,和帝都对赌协议,是2014年年底前投入设备超过170亿,并成功量产65nm就行。

  时间非常充裕。

  起步阶段,讲究稳扎稳打,不用太过激进。

  等后期兵多将广,架构成熟,就可以跨代研发了。

  像是前世的三星,在落后台积电的状况下,有了梁老的加持,直接跳过16nm,直接研发14nm,弯道超车。

  气得台积电以竞业协议和技术泄密的理由,把梁老都给起诉了!

  同样,后期架构成熟,王逸也有了梁老这种半导体大牛,再招募一些其他半导体人才,组建研发团队,也能跨代研发。

  至于入股中芯国际……王逸研究了一番,直接不考虑了。

  当下的中芯国际,自从张老被台积电逼着离开后,就陷入了权力争夺的乱纪元。

  再加上台积电掌握了10%的股权,妥妥的搅屎棍。

  以至于中芯国际的高层领导,或者中层领导,很多都只知道争权夺势,尔虞我诈。

  反倒是踏实搞研发,不会站队的实干型人才,被排挤打压,不得不离开中芯国际。

  这种乱纪元局面,导致中芯国际制程突破缓慢,人才流失严重。

  王逸清楚,这个乱纪元会一直持续近十年,直到多年后梁老加盟,才开始了飞速突破的新时代。

  但这新时代持续没多久,又请来梁老的死对头蒋老当总裁,玩的一手卸磨杀驴,险些又开启新一波的乱纪元……

  只能说乱,太特么乱了。

  这种泥潭一样的公司,王逸是懒得投资,没价值。

  至于全资收购?更不现实!

  有台积电那根搅屎棍当大股东,王逸就收购不了中芯国际!

  与其如此,还不如专心做自己的星逸半导体。

  王逸有了计较,购买DUV光刻机,招募人才,挖半导体大牛,这些事都得提上日程了。

  王逸雷厉风行,一回到总部,就喊来简子妍:

  “子妍,从现在开始,星逸半导体开始招募人才,只要实力强大,待遇不是问题。”

  “好的,董事长,我一会就联系专业的猎头公司,招人,挖人。”

  王逸点点头:“中芯国际那边重点关注下,想要离职的,跳槽的,被排挤的,只要是技术型人才,有实力,作风没问题的,咱们全部收!”

  “好!”

  很多半导体人才,为了壮大祖国半导体产业,回国发展,入职中芯国际。

  结果一腔热血,最终却被权利争斗排挤打压,只能黯然离开。

  这些人就是王逸招募的最佳对象。

  他们的技术,王逸需要!

  他们的热血,王逸欣赏!

  他们的平台,王逸赋予!

  有了这些人才,打造起班底,再挖大牛过来,也就稳妥了。

  毕竟大牛也会带着一些心腹人才,一起跳槽加入。

  “另外,联系下阿斯麦那边,就说我们要订购20台DUV光刻机,一年内交付。”

  “好的,董事长。”简子妍应了下来。

  王逸继续道:“至于其他设备,等光刻机敲定了,再说。先招人。”

首节 上一节 617/6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篡改历史是门好生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