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1989:缔造华夏科技帝国

重生1989:缔造华夏科技帝国 第31节

  如果按照未来的能耗标准来算,这几款产品,都能达到二级能耗的标准,这已经是很厉害了。

  从技术部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徐华盛开始思索未来家电产品的布局。

  思索了许久,徐华盛在笔记本上写下四个大字:渠道为王!

  在电商没有兴起之前,家电产品就是渠道为王。在产品差不多的情况下,谁的渠道更多,更厉害,那么谁的产品就能卖的更好。

  这个渠道可不仅仅只是销售渠道,还有售后渠道。

  现在,华夏刚改革开放,这个时候其实是最容易塑造品牌的。只要你的产品不错,服务好,那么就能把品牌形象塑造起来。

  一旦把品牌塑造好,赚钱就会容易多了。

  想到这里,徐华盛开始写策划。

  就在徐华盛在深城忙碌的时候,燕京,华光电新建的厂房内。

  姜汉文带领着团队正在忙碌,这种忙碌已经持续大半个月了。

  伴随着最后一个零部件的安装完毕,姜汉文和其他所有人心情都有些紧张起来。

  这是一个大家伙,一个重量超过八十吨的大家伙。

  仅仅零部件就有近五万个,制造难度可想而知。一年之前,姜汉文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这件产品会是他们制作的。

  但是现在,看着这台大家伙,所有人都觉得跟做梦一样。

  “开始通电……”

  姜汉文最后对产品做了检查之后,下达了通电指令。

  光刻机,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

  徐华盛给的时间是一年,但是这群疯狂的科学家,仅仅用了不到十个月,就制作出来了第一台样机。

  在过去的十个月内,全国超过五千名顶级科学家为了这台光刻机而忙碌。如果再加上其他辅助人员,人数超过一万人。

  徐华盛把这台光刻机拆成十几个大系统。而华科院的研究所又把每一个大系统拆成若干的小系统,交给相应的人去研究。

  在充足的资金和徐华盛的技术资料指导下,这群人每天休息时间不超过六个小时,简直就是用了半条命。

  攻克了数千个技术难关,注册各项专利就达到三千多项。

  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很多领域直接填补了华夏的技术空白,还有一些领域直接把华夏的技术能力提升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比如光学镜头,姜汉文在过去十个月带领着团队主要研究光学系统,而徐华盛给的资料让他们在光学镜头上面得到了很多技术突破。要知道光刻机上用的镜头可是最顶级的镜头,这种镜头能生产,那么其他很多镜头都能生产。

  这些技术突破,不仅仅可以用在光刻机上面,还可以用在各行各业,在军事领域,也有很强的应用。

  这就是顶级科技产品带来的好处,一件产品可以带动很多技术的发展。要不然光刻机也不会被称之为工业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了。

  这种产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投入大,收益大,和航空航天工业一样。

  厂房内,伴随着光刻机正式通电,这台光刻机的验证调试也正式开始。

  所有人也都很紧张,虽然技术上他们觉得没什么问题,但是这台光刻机组装好能不能运行?能不能达到设计要求?能耗多少?效率有多高?寿命到底如何?这都需要进行最严格的实验后才能知道。

  “姜主任,一切系统运行正常……”

  一番测试后,第一个好消息让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通电了,一切系统运行正常。但是这只是第一步,说明这台光刻机启动了起来,接下来,他们就要进行各项严苛的验证和调试,只有经过最严苛的测试后才知道这台机器有没有达到设计标准,只有达到了设计标准,才能真正的定型生产。

第43章 惊天喜讯:光刻机成了!

  “小徐,光刻机,成了……”

  1991年一月一号,就在中东快要成火药桶的时候,徐华盛接到了姜汉文的电话。

  电话里,姜汉文只说了几个字,这几个字却让徐华盛无比的激动。

  “我今天就到……”

  徐华盛直接挂断电话,任何东西都没有收拾,直接让罗向宇给自己弄了一张机票。

  光刻机,成了。

  这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接下来华盛集团的发展和布局,都需要先进的芯片。现在光刻机成了,代表着华盛集团未来不会被卡脖子了。

  就算以后华盛集团被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制裁,对于华盛集团来说也无非就是丢掉美国市场罢了,或者再加上欧洲等其他国家的市场。

  而华夏市场这个基本盘,华盛集团是不会丢掉的。只要不丢掉基本盘,华盛集团就不会被打死。

  到了燕京,已经是是凌晨了。

  接徐华盛的人,是好久不见的韩滢。几个月不见,韩滢还是这么漂亮,不过对徐华盛的态度,却不再是那么冰冷,眼神缓和了很多,不再是个冰疙瘩。

  徐华盛没有去休息,而是第一时间就来到了华光电的厂区。

  华光电的厂区位于燕京,如果用未来燕京的地图来算,华光电的厂区就位于二环和三环中间,未来这里也是寸土寸金啊。

  整个厂区占地二百亩,整个厂区建设的犹如一所监狱。高大的院墙高约数十米,不仅如此,在上面还有电网和警戒塔。

  最牛逼的是这里真的有武警官兵执勤,整个厂区有一个中队的武警官兵执勤,进入厂区的所有人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

  就连徐华盛都要如此,经过检查完毕之后,徐华盛和韩滢进入内部。

  来到总装室,徐华盛看到了姜汉文他们。

  大家都在,都没有任何的睡意,看到徐华盛来,所有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徐华盛没有说话,穿着无尘服的他来到光刻机前,看着这台大家伙,徐华盛伸出手轻轻的抚摸着这个大家伙。

  虽然上辈子自己见过更为先进的光刻机,但是那种感觉和现在的感觉完全不同。

  这台光刻机,是华夏自己的光刻机。

  这台光刻机,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

  这台光刻机,是华夏快速崛起的种子和地基。

  有了这台光刻机,接下来一系列的布局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姜主任,性能如何?”

  徐华盛问道,虽然这是徐华盛设计的,但是真正的产品数据,还得看产品。

  “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波长为365纳米,分辨率达到280纳米……”

  姜汉文开始介绍这台光刻机的性能。

  这台光刻机的光源波长是为365纳米,分辨率达到280纳米,是目前全球在售的技术最高的光刻机。

  对于华盛集团来说,这台光刻机的功能足够了。

  与此同时,这台光刻机在能耗方面也表现的相当不错。

  总而言之,这台光刻机是目前全球在售的光刻机里面最先进的。至于那些没有亮相的光刻机,那就不知道了。

  够用了,这台光刻机完全够用了。

  甚至在未来十年内,都够用。

  至于十年以后,呵呵,十年以后华光电早就有更先进的光刻机了。

  “各位,谢谢你们……”

  徐华盛深深的给所有人鞠了一个躬。这台光刻机,是这群科学家的功劳,没有他们,自己就算再有技术,也不能把技术变成产品。

  “小徐,应该是我们谢谢你才对。”

  姜汉文认真的说,其他人也点点头。

  是啊,应该是他们谢谢徐华盛才对。因为没有徐华盛,就没有这台光刻机。

  在过去的一年左右的时间,他们虽然辛苦,但是他们收获却是巨大的。他们填补了华夏好多技术的空白,甚至把华夏的一些技术水平直接从国际落后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种大跨越式的发展,有时候是用金钱买不来的。这些技术的突破,受益的不仅仅是光刻机,而是整个华夏。

  而对于他们个人来说,这一年他们也是收获巨大。

  在能力上,他们一个个犹如海绵一样吸收了大量的知识。毫不客气的说,他们现在随便一个人拿出来放在国内的研究所,都能当大佬甚至当项目带头人。这就是一群技术特种兵。

  除了个人能力大大提升之外,这些人在这一年内拿到的工资也是相当吓人的。

  就算是最普通的技术人员,这一年他们的工资都拿到了五万以上。

  厉害一些的,收入都达到十万以上。

  而像姜汉文这种最牛的项目带头人,工资加奖金加加班费,算起来达到百万。

  这个年代的一百万绝对是普通人想都不想的巨款,最起码姜汉文之前从未想过。

  “姜主任,咱们的光刻机的成本大概多少钱?”

  徐华盛直接问道。

  “这个,成本有点高。”

  姜汉文忍不住说道。

  “多高?”

  徐华盛好奇的问道。

  “差不多得1000万人民币……”

  姜汉文小声说道。

首节 上一节 31/1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西游:打造巨乘佛教,迪迦爆西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