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1989:缔造华夏科技帝国

重生1989:缔造华夏科技帝国 第115节

  再说了,买这款车的人,有几个闲着没事天天去极限越野啊,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城区开,或者去自驾游,极限越野的时候很少。开这车的人,要的就是那种面子和逼格。

  十二辆车,每款发动机搭载三辆车。两款变速箱,每款变速箱搭载六辆车。

  “都试过没有?”

  看了一圈车子后,徐华盛开口问道。

  “徐总,在咱们试车场进行了基础测试,基础测试没什么问题。但车子具体如何,还要看接下来的路测。”

  负责人认真的说,听到这话徐华盛点点头,眼里也带着期待。

  虽然徐华盛对自己拿出的设计很放心,但路测还是必须要进行的,只有经过严苛的路测,才能知道车子的所有情况,特别是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性能和可靠性,更是需要严苛的测试才行。

  而车子的各种调校数据,也需要在路测中不断的调整,才能达到最合适的状态。

  “既然都准备好了,明天就出发吧。路上注意安全,有情况随时汇报……”

  徐华盛交代着,心里也期待着这款车早点完成路测,早点定型。

  从动力研究院出来后,徐华盛走进旁边不远的能源研究院。刚进入院子内,就看到一群工程师正在院子里进行测试光伏板呢。

  “徐总好……”

  看到徐华盛过来,所有人都跟徐华盛打着招呼。

  “怎么样了?”

  看着院子里测试的几块新型的光伏板徐华盛问道。

  “徐总,光伏板已经测试完毕,完全可以进行量产了,这不是你说要弄个架子吗?这是我们设计的光伏支架,这里有一个光感感应器,架子上有一个电控的转向机构,这个架子可以根据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自动调整倾斜角度……”

  技术人员笑着说道。

  他们今天测试的东西就是这个光伏架子,其实这架子很简单,就是一个带电机转向机构的钢管架子,架子上有一个光感器。

  太阳出来后,光感器会根据感应到的数据自动调整太阳能板的方向和倾斜角度,让太阳能板在一整天的时间都以最佳的角度对准太阳,获得最大的发电效率。

  其实很多光伏发电厂的光伏板是不带这玩意呢,毕竟增加这玩意一个架子的成本会增加不少。

  但这次的光伏板出口的地方可是沙特,人家有钱,华盛集团也给他们了两套方案,一套就是普通的架子,一套就是自动的架子,人家选的自动的架子,华盛集团只能照做,谁让顾客就是上帝呢。

  徐华盛看着这个架子点点头,又了解了一下工厂的进度,最后脸上尽是满意。

  现在新型光伏板已经定型可以量产了,工业园区定制的生产线也基本上安装到位,现在架子也测试完毕,接下来就是大规模的生产了,等生产好相应的光伏板,架子,控制器,逆变器这些东西相应的配件后,就可以在沙特建设光伏发电站了,这个工程意义重大,不能出现差错,因为光伏发电厂的成败,关系到后续一系列的项目的进度。

  而且这玩意是一个样板工程,只有这个工程做好了,才能在全球拿下更多的工程,光伏产业可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第190章 衣锦还乡:天大的馅饼落在豫省

  1991年10月16日,豫省,郑州燕庄机场,几辆省政府的公务车辆直接开进机场内。

  很快,一架飞机就缓缓的降落在机场,当这架飞机降落之后,车队直接开了过去。

  机舱门缓缓打开,徐华盛一行人从车里下来。

  看着徐华盛他们一行人,在机场迎接的豫省省政府的工作人员一个个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什么叫财大气粗,这就叫财大气粗。

  人家华盛集团来豫省考察投资,直接包了一架飞机过来。

  这一次,不仅仅徐大宝和李婵夫妻俩来了,徐华盛还带着一个专业团队来了。

  “徐总,欢迎回家,我代表我们豫省省政府,对你们热烈欢迎……”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走上前和徐华盛握了握手。

  “李省长,谢谢,这是我爸爸徐大宝,这是我妈李婵……”

  徐华盛和李吉林握了握手后笑着介绍道。眼前这个中年人正是豫省的省长李吉林,徐华盛知道明年的他将主政豫省,并且在豫省呆很长时间。

  衣锦还乡,这次徐大宝他们就是衣锦还乡。

  要不然李吉林也不会用欢迎回家这个词语。简单的打了招呼之后,一行人直接上了车。而徐华盛却上了李吉林的车。

  “李省长,这次我们回来,主要是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想回馈一下家乡。我虽然不是在豫省长大,但是我却是实实在的豫省的娃。我爸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我的爷爷奶奶他们也是一辈子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对于这里我们是感情深厚的。所以第一件事情主要是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来资助一下咱们豫省的教育。包括在咱们豫省建设一座综合性的民办大学,对于豫省的教育情况我还是知道一些的。而我爸对这件事情也很上心,他总是说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不然我也不可能考上大学……”

  车上,徐华盛直接把教育慈善基金会的事情说了出来,既然来了就干净利索,没必要遮遮掩掩。

  当听完徐华盛的话之后,李吉林脸上全是激动。

  “徐总,我代表我们豫省几百万学子,对你们表示感谢。你放心,我们豫省这边肯定会用积极配合你们。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的根本,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穷教育,不管什么时候都得重视教育啊……”

  李吉林很激动,怎么能不激动啊。

  华盛教育慈善基金会一开口就是投十亿人民币来资助豫省的教育事业,这谁不激动呢。

  这对于教育资源匮乏的豫省来说,这就是天大的馅饼啊。

  十亿人民币啊,这可是一笔巨款,要知道1991年整个豫省的GDP才不过1045亿人民币了。整个豫省一年的教育资金才几十亿人民币了。

  “李省长,我爸妈将会来负责我们华盛教育慈善基金,目前这十亿人民币还只是今年的资金,未来每年的资金还会上涨。以后我们华盛集团每年都会把净利润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注入到基金会。我们也希望这笔教育资金能够真正的帮助到更多的学子……”

  徐华盛这话一出,李吉林看徐华盛的眼神立刻变得不一样,此刻他眼里的尊敬是真诚的。

  徐华盛的大名其实他也早就知道了,现在在华夏高层,谁不知道这个神奇的小家伙啊。

  但是他没想到,徐华盛竟然有如此的情怀和魄力。每年把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公司利润用来做教育慈善,这才是人间大爱。这可是持续投资,伴随着华盛集团盈利越来越强,每年的教育资金也会越来越多。长久下来,这笔钱的金额可是相当恐怖的。

  “徐总,你放心吧,我们这边肯定会全力配合,谁敢乱伸手,我亲自剁了他的爪子……”

  李吉林冷声说道,他也听出徐华盛的话里的意思了。这笔钱,徐华盛不希望有人惦记,在这个时代,这可是一笔巨款啊。在有些人眼里,也许这就是一大块可以吃的肥肉。

  “李省长,第二件事情,就是我们华盛集团准备来咱们豫省投资。我们华盛集团准备进军汽车产业,目前也选了几个地方,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把这个产业留在家乡,为家乡做点事。未来五年,我们华盛集团会在汽车产业投入数百亿资金,打造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从最基础的轮胎,线束,变速箱,发动机,到最后的整车生产,我们希望能打造的是一个汽车产业基地,到时候这些产业链不仅可以给我们华盛集团的汽车品牌自用,也可以供给给其他企业,甚至直接出口到海外赚外汇……”

  当徐华盛把汽车生产基地的规划说出来后,李吉林的心情已经不能用激动来形容了。

  工业一直是豫省想要大力发展的产业,豫省也不想一直靠种地发展经济啊。但农业大省的定位,国家粮仓的定位,再加上地处中原,不靠海也没太多自然资源,这一切的一切都像枷锁一般锁住了这个全国人口最多的省的发展。

  豫省其实也在努力发展工业,但奈何优势太少了,很多企业根本就不愿意来。现在华盛集团竟然愿意投资数百亿在豫省,在豫省打造一个汽车产业基地,这如果真的建设成功的话,对于豫省来说就太重要了。

  “徐总,只要你们来,一切都好说。我们豫省就算倾尽全力,也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土地,政策,这些东西都好办……”

  李吉林的话让徐华盛笑了起来。

  “李省长,除了汽车产业之外,我觉得半导体产业也适合咱们豫省。其实咱们豫省也有自己的优势。最大的优势咱们的劳动力比较多,相对于沿海城市,咱们这边的人工成本稍微低一些,同时咱们郑州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方便各省的资源在这里汇聚。其实我觉得,咱们豫省应该发挥咱们的交通优势,特别是空港优势……”

  徐华盛的话让李吉林一愣,铁路优势他知道,但是空港优势是什么啊。看着李吉林疑惑的眼神,徐华盛微微一笑略显神秘。

第191章 空港经济:走富士康的路让富士康无路可走

  “李省长,空港优势就是发挥空运的优势,特别是空中货运优势。用空运优势带动空港经济,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实很多产品空运成本更有优势。比如一些比较小但价格比较贵的电子产品。我们公司已经研发出一款手机,个头比一根香蕉还小,但就这么一部手机,在国外就能卖几千美元甚至更贵。对于这种高溢价产品的运输,企业讲究的是高效,安全……”

  徐华盛把空港优势详细的说了出来,这也是未来郑州会走的路线之一。在原时空,富士康代工的产品,都是通过空运运送到到世界各地。

  现在自己重生一次,也可以走这个路线,只不过这次要走的路线比原时空要牛掰了多。因为这个时候,华盛集团将会取代苹果,取代富士康,这样一来对于豫省这边来说,得到的可就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代工厂了。

  车上,李吉林被徐华盛所描述的空港经济镇住了。

  虽然他在豫省已经很长时间了,也在积极探索豫省的发展之路,但是脑海里却从来没有空港经济的这个概念。

  其实也不怪他没这个概念,实在是这个概念太过于超前。

  要知道郑州燕庄机场仅仅才对外开放才两年而已。这个时代,你谈空港经济,用航空运输来发展经济,这简直就跟天方夜谭似得。

  “徐总,这真的行得通吗?”

  李吉林看着徐华盛忍不住问道,眼里全是求知。这概念太过于超前,再说了,空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机场,而是下面利用空运来运输的经济体。

  下面的经济体不行,空港经济就是空中楼阁,你空运再发达,没有货物运也白搭啊。

  “李省长,行不行的通我们可以试试啊。李省长,给你看个小玩意……”

  说着,徐华盛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东西递给李吉林。

  李吉林接过这个小东西好奇了起来,这个小东西呈长方形,长约十厘米,宽有三四厘米,厚度差不多一厘米,黑色的金属外壳看起来很时尚,但是这玩意到底是什么东西,李吉林研究了一圈后没看明白这是什么东西。

  “徐总,这是什么啊?”

  李省长好奇的看着徐华盛,徐华盛笑了笑又从口袋里拿出一副耳机插在MP3耳机口上,启动MP3。

  “李省长,听听……”

  徐华盛把耳机递给李吉林,当李吉林戴上耳机,听到从耳机里传来的音乐后,李吉林瞪大眼睛。

  他不敢相信这么个小玩意竟然能放歌,还如此清晰,这也太神奇了吧。

  听着听着,李吉林的眼神慢慢的变了。因为他有些明白徐华盛刚才的一番话了,这玩意,适合空运啊。

  “李省长,这东西叫HS3数字音乐播放器,就这么一个小东西,却可以储存数数百首歌曲,而且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这小东西的储存能力还会不断的增加。而且这东西不仅仅可以储存歌曲,连咱们看的电影也可以压缩储存,不过可以播放视频的叫HS4音乐视频播放器……”

  徐华盛拿出的东西就是原时空的MP3音乐播放器,不过现在不叫MP3了,而是叫HS3,采用的标准是华盛集团的数字压缩标准。

  这东西对于拥有技术的华盛集团并不难,现在华盛集团在全球注册了HS3和HS4的技术标准和技术专利,下一步就是在全球市场销售这些产品了。

  别小看这个玩意,在这个时代,就这么一个小玩意绝对是时尚中的时尚。在美国市场,就这么个小玩意就敢卖1000美元以上的价格。至于看起来更先进的HS4,价格会更贵。

  就这东西,一架飞机一次性可以运几万台甚至数十万台。对于价值几千万甚至数亿美元的货物来说,几万美元甚至几十万美元的运费算个屁啊。

  但是这玩意的成本却低的可怜,如果在华夏大批量的生产,一部20美元的成本价都不到,未来伴随着产量的增加,甚至10美元都到不了。毕竟现在华盛集团的芯片生产线已经很多了,生产芯片的成本也越来越低。

  这就是先进电子产品的利润率,这种电子产品,最大的成本在于研发。而对于华盛集团来说,这些东西的研发成本低的可怜,毕竟他们有一个开了挂的董事长。

  “李省长,我们公司准备在咱们这里建设一座工厂。专门生产HS3和HS4两款产品。这些产品前期主要是向国外销售,主要市场是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目前市场上并没有此类产品,而我们华盛集团又掌握着专利技术,短时间内享受市场红利。但是组装这些产品需要大量的人工,我们豫省正好有这个优势,这些产品在咱们的工厂组装完毕,直接通过空运用最快的速度运送到全球各地的销售点。这类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是非常快的,特别是未来技术普及之后,有时候可能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都会换代产品,如果走海运,有时候路上运输就要几个月时间,你的产品等运到市场,可能就过时了……”

  当徐华盛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后,李吉林彻底激动了起来。

  就这么个小东西竟然这么贵,这可真太可怕,自己一年的工资,都买不了这么一个玩意。

首节 上一节 115/1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西游:打造巨乘佛教,迪迦爆西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