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大明:日记造反,老朱追着我狂砍

大明:日记造反,老朱追着我狂砍 第246节

但老朱一直没有能找到办法,能够压一压他们的气焰。

他很清楚,翰林院这些儒生,之所以服从他,只因为他是大明天子,他们服从的是大明天子,而是他朱元璋。

而且,这个服从也仅仅只是口服而已,心里却是不服气的。

就如同之前,他打压刘伯温一样。

明明刘伯温的功劳非常的大,封一个国公都绰绰有余,但在大明开国时,就给人家封了一个伯爵。

就是因为,老朱想要打压刘伯温的气焰,让他对自己心服口服。

老朱没有做到的事情,小五帮他做到了。

“哎!”

老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只恨当时没有在场,他就想亲眼看一下,翰林院这些老儒生,被小五骂得哑口无言的景象,一定会非常的精彩吧!

“不愧是咱的麒麟儿啊!总算是为咱出了一口气。”

“要是标儿,那就更好了。”

“嗯?”

“等等!”

一开始,老朱只顾着高兴,把其他的事情给忽略了。

高兴过后,老朱忽然反应过来,随即问道:“蒋瓛,你刚刚说什么?小五这个逆子当着六部尚书,还有翰林院那些儒生,还有汤和,徐达,沐英的面,说咱这个大明天子不懂事。”

“咳咳,有嘛!”

“陛下,您……您一定是听错了,没……没有的事情。”蒋瓛颤抖的说道,这尼玛,怎么把这件事情给忽略了呢!

自从蒋瓛跟老朱摊牌之后,说话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的顾虑了。

这一下,嘴飘了。

“哼!”

老朱满脸冷色地说道:“蒋瓛,你当咱是聋子嘛?咱听得清清楚楚,小五这个逆子,他好大的胆子啊!简直是放肆。”

“竟然敢当着众位大臣的面,说我不懂事。”

“咱要把他吊起来,狠狠地打一顿才行。”

“呼呼,气死咱了。”

“这个逆子,都不跟咱打一个招呼,就要私自给他们加俸禄,他现在还只是监国,还没有坐上咱这个位置呢?”

“这个逆子,他是想要恩威并施,拉拢他们嘛?”

“你给咱等着,你递交上来的这一份奏折,咱不给你批,看你怎么收场。”

“咳咳!”

蒋瓛随即提醒道:“陛下,吴王殿下给他们加俸禄的钱,并不是动用国库里面的钱,而是吴王殿下自己的小金库。”

“就算是你不给他批折子,这也没什么影响。”

“你说什么?”

“这个逆子!”老朱一声大喝,顿时被气得不行,有一种被朱肃甩了一巴掌的感觉,而且还是当着蒋瓛这个狗东西的面。

这让老朱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愤怒,丢人丢到家了。

“小五这个逆子,他竟然要越过咱,给这些官员发放俸禄,他算个什么东西啊!他眼里还有没有咱这个父皇了。”老朱怒喝道

“哼!”

“这个逆子有钱是吧!在咱前面嘚瑟,那以后满朝文武的俸禄,就由你这个逆子来发吧!看你有没有这么多钱。”老朱喝道

不过,下一刻,老朱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可不能让朱肃这么干,他可是很清楚朱肃的家底,他一年收入可是好几亿两白银,完全支撑得起朝廷文武百官的俸禄。

毕竟,大明一年的赋税不到两千万两,都能支撑得起。

但如果真这么做了,那大明这个朝廷,以后谁做主啊!

万一哪一天,小五这个逆子不开心了,直接给他们停了俸禄。

咋整呢?

虽然朱肃的这个行为,显然已经僭越了皇权。

但老朱很清楚,朱肃这绝对是故意的,为的就是来气的,想要老朱收回他监国的权力,让他可以继续潇洒下去。

“哼!”

老朱一声冷哼道:“逆子,你以为咱会上你的当吗?不可能的,咱就不收回你监国的权力,继续让你监国,继续将这些事情交给你。”

缓和了好一会儿,老朱心中的怒火,总算是平息下去了。

被朱肃气了这么多次,老朱发现自己虽然越来越容易愤怒了,但他心中的怒火,却是越来越容易平息下去了。

当然,这一个特例,只能用在朱肃一个人身上。

对于其他人的怒火,原先能持续多久,那现在还是能持续多久。

“还有这个武举科考,咱之前就没有想到呢?就算没有小五,咱也一定能够想到的,只不过是被他给提前弄出来了而已。”

“可恶,又被这个逆子收拢了一波武将的心。”

“嗯?”

下一刻,老朱又是眉头一皱,问道:“你说这个逆子,准备在六部之外,再成立一个名为教育部的部门,给咱详细的说一下,这是什么情况。”

第292章 功在当代也利在千秋

“好小子,要是真被他做成了这件事情,那还得了啊!”

“真正的功在当代,又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只不过!”

“真要做成这件事情,得需要耗费多少的人力暂且不说,所需要消耗的金钱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就算你背后有沈万三的支持,怕是也完不成吧!”

“十个村为中心,建立一所小学学堂,大明疆域何等广阔,怕是至少都得建立十万所小学学堂吧!”

“单单是建立小学学堂,怕是就得耗费几亿两吧!”

“还有中学和高中,虽然不需要建立这么多,但加一起也得好几千万两白银吧!建立了学堂,得给他们印书吧!”

“要是没有书,这些小孩子如何读书呢?”

“书的价格,可不便宜啊!”

“寻常老百姓家,根本就买不起昂贵的书,就拿咱当初来说,整个村子里面上百口人,也就只有一两家人能够买得起书。”

“还有纸张这个东西,也是不便宜的。”

“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就算是小学学堂建成了,哪来这么多教书先生,一个小学学堂,至少得三五个教书先生吧!”

“十万所小学学堂,那得几十万的教书先生。”

“整个大明帝国,所有会认字的人加一起,怕是都凑不出三十万人来吧!自己都不认识字,这还怎么去教书啊!”

这一点,老朱还真是一点都没有作假。

别说大明那个时代的文盲率,就说建国初期那会儿,全国上下的文盲率都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也就是说,五个人里面,就只有一个人会认字。

那就更不用说大明这个时代了,平均下来,一百个人里面,都不知道有没有一个人会读书认字。

洪武初期,全国上下的人口,大概在五千万左右。

就算是按照百分之一这个概率,也就只有五十万人会读书认字。

而事实上,人数绝对比这个还低。

也不是随随便便谁都有资格教书的,在古代社会之中,只有取得了秀才的功名之后,才能有资格去教书。

若没有秀才功名,你自己都是一个半吊子,让别人怎么相信你呢?

就眼下这个时候,大明所有的秀才加一起,怕是连一千个都不到吧!

这还怎么教书呢?

想要完成这一个壮举,没有个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这基本不可能。

而且!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一旦朱肃完成了这件事情,也就等于开了民智,让整个大明王朝的老百姓都有了智慧,会思考问题了。

这种事情,换做古代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都是绝对不允许的。

在他们看来,一旦给老百姓开了智慧,这样是非常不利于统治的。

聪明的老百姓,那可不是一个合格的老百姓。

在皇帝的眼中,他这个国家的老百姓,要是都处在懵懵懂懂的状态,那样就最好了,这样的话就方便统治。

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不会去多想。

而不是让他们做什么的时候,首先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对他们而言,又有什么好处呢?

首节 上一节 246/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四合院:轮回者吊打禽兽很合理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