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火红年代,我在山里当咸鱼

重生火红年代,我在山里当咸鱼 第331节

  这么大的事情,起码也得专区里面的负责同志,才有那种魄力和实力。

  可...据常老爷子所知,刘玥琳出身并不好,所以她向来谨小慎微、做事做人都很低调。

  哪怕她有百分百把握做到的事情,刘玥琳也会有所保留,绝不会去冒任何一点点风险...

  很显然。

  在这支勘探队伍里,明面上是刘玥琳在负责。

  但在这支队伍当中,肯定还隐藏着另一位,实权比刘玥琳更大,甚至比专区负责人,还要牛气一些的人...

  等到常老爷子和刘玥琳心告辞而去。

  韩晓康索性也不让招娣、盼娣,以及周敏她们出去开荒干农活了。

  勘探队那么多壮汉,有现成的便宜劳动力不用,干嘛要让这些细皮嫩肉的大姑娘,去磨的手掌粗糙呢?

  刘玥琳随随便便打个招呼,派20来个壮汉过来干上10来天。

  那得开垦多少荒地出来?

  这些家伙干活厉害不说,而且还不用给他们管饭、更不用给他们开工钱。

  实在是爽歪歪!

  开荒种地,甚至连刘洪东那边的养猪场扩建,现在都有免费劳动力代劳。

  于是大家一下子,便没了事干。

  茅屋里这几位姑娘,都是勤快惯了的人,如今陡然无事可做,那就只好找点大家都爱做的事情了...

  招娣瘦,但承包的山林广。

  在山林的尽头有洞,初极狭,复行数十步,便赫然开朗。

  盼娣属于个子小,但她家的土地肥沃,正是适合辛勤耕耘。

  而周敏则是典型的辣妹子,心灵手巧悟性高,而且她的手段多种多样。

  窍门又多,时不时的,总是能给人一些出乎意料的小惊喜。

  而文静乖巧、勤俭持家的阿菊,别看她温温柔柔、百依百顺。

  其实阿菊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在周敏的耐心教导下,白天不能出去干活的她,也慢慢参与进来,开始学习一些最基础的技法。

  还别说。

  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老实本分的阿菊,她居然还无师自通的会柔术!

  这可绝对是意外之喜了...

第263章 阿菊的大农庄

  勘探队进了山。

  接下来的日子,就非常完美了:开荒?

  有勘探队带来的大批“民工”动手,自然用不着韩晓康阿菊他们操劳。

  这些人似乎都是种地的好手,他们干起活来,那个效率确实是非常的高效。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

  在这个时期,不少队伍中有很多战士,他们平时都摸不到枪、也打不了几发子弹。

  但要是说起养猪种菜,那些小伙子却是行家里手,绝不会比阿菊她爹,就是那个种庄稼的好手吴老七差。

  只因为人家军队里的条件不一样:他们有专门的种植,养殖经验丰富的人做指导。

  而且还有在这个时期,特别金贵而罕见的各种化肥,比如说磷肥,氮肥、碳氨。

  甚至连小本子那边,进口的尿素都有。

  再加上工欲其事,必先利其器。

  就像这次进山来的那批民工,他们似乎对于韩晓康会要求他们帮着开荒种地这一要求,表现的毫不意外。

  ——因为这批民工进山,人家来的时候就自备好了各种农具。

  显然是有备而来。

  而且他们带来的农具还全是那种,能让山外的普通生产队社员们,羡慕不已的全钢农具:铁梨耙、全钢轻型铧犁、钢锹钢铲。

  什么钢锯带锯、消防斧,工兵铲那是一应俱全。

  甚至就连人家的手扶式播种机,都是全铁制成,下面还带着橡胶轮胎。

  干起活来既轻便又高效。

  像这些东西,搁在山外那些生产队里,谁能买得起这么多、这么好的农具?

  除此之外。

  这支进山来,也不知道是专门来开荒种地的,还是跑来协助进行地质勘探的民工队伍。

  他们居然还从山外,化整为零的弄进来2台东方红拖拉机车头!

  车头后面把旋耕机一挂,一天就能开出来10亩荒地。

  这铁家伙,可不得了!!

  要知道整个红星公社,还是因为成立了人民公社,上面要求每个公社,必须配备现代化农机、而专门成立了一个农机站之后。

  这才拥有了全公社第一台拖拉机!

  而这些人,居然一下子就弄进来2台崭新的拖拉机!

  这手笔,这气魄...不得了!

  亏得这是在深山老林里,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多,而且勘探队,似乎也在刻意隐瞒他们的所作所为。

  这才使得笔架山里,竟然拥有2台拖拉机的事,没有在整个富顺县引起哄动...

  有了他们帮着干活。

  韩晓康便天天缩在屋子里,调教招娣、盼娣,顺带让阿菊开始熟悉以后还要用几十年的各种技能。

  阿菊身体柔软。

  别人能下腰都不错了,但阿菊却能让自己的身体,随意反转360度...绝对是天赋异禀,牛皮的很!

  一天的时间很长,当然不能全赖在床上、地板上、竹椅上、树杈上。

  闲暇之余。

  韩晓康开始有意识的培养江涛江跃、周健,以及常老爷子的爱子他们,学习怎么应对即将到来的逃荒潮。

  比如说什么样的人,是不能让他们进山的?

  就像那些好吃懒做,穷横穷横的、祖传三代贫农的家伙。

  这些人在山外的生产队里,是很牛叉的存在“老子穷,但老子光荣”!

  像这些人,韩晓康是绝对不允许他们进山的...价值观不一样。

  他们已经在扭曲的价值观里,找到了一种极其扭曲的优越感,平日里摧残以前的复农、小弟煮为乐。

  那一套,放在在山外可以大行其道,但在笔架山里却行不通。

  韩晓康的命令是:每一个进山的人,都要对他的过往进行审查。

  优先收留复农,以及他们的家庭成员。如果对方在生产队是“贫农组长”的话,一律赶走!

  别管他们的死活,哪怕饿死了也活该!!

  但是对于另外那些、出身不好的人,则要优先收留。

  大灾来临,往往首先深受其害的是老弱病残。

  可以,预计到时逃到笔架山里面来讨生活的人,多半都是以青壮年为主。

  辅以一部分年轻姑娘、小媳妇,强壮的中年妇女。

  估计到时候还有不少小孩,也会随着他们的大人逃到山里来。

  毕竟按照我们的传统观念来说,谁也得先顾孩子、先想办法把根留住。

  所以在上那些进山的民工修建仓库之余,韩晓康还要求他们额外修建了一处大仓库。

  这处设施名义上是仓库,其实是在为开办以后的托儿、所甚至是小学学校做准备。

  江涛江跃、周健他们很听话。

  严格按照韩晓康的命令执行,越是出身不好的、越是在山外受排挤的人,这些人通通都可以收留。

  尤其是他们祖上曾经替别人当过长工、专职照料大牲畜的人优先。

  而祖传贫农,则需要想方设法将他们挡在野狼谷之外。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推移。

  两个月之后。

  勘探队终于完成了他们的使命,随后勘探队成体全员,便撤出了深山。

首节 上一节 331/3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洪荒巨龟:悟性逆天,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