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火红年代,我在山里当咸鱼

重生火红年代,我在山里当咸鱼 第197节

  而且还不允许他的同事们,上前去批评对方私字一闪念、指出他这种行为是不符合规定的之类。

  刘合营他自己不去履行职责,还阻挠别人干活?

  这可就让同事们为难了:毕竟职责所在。

  要说没碰到这种事情那就算了,还能说得过去,可眼睁睁的发生在大家伙儿的眼皮底下,不管肯定是交代不过去的。

  就是这些鸡零狗碎的事情遇到的多了,渐渐的,刘合营就变得越来越不合群。

  到了最后,他和同事们之间互相看不对眼,各自嫌弃对方不上道...

  这就使得刘合营平常上班的时候懒懒散散、不积极,搞得同事们不喜欢他,领导同样也不待见他。

  不过倒也不影响刘合营,继续呆在区公所里混日子。

  最终让他下定决心、敢于不要铁饭碗的事情,是去年的“搜秋”行动。

  “搜秋”,其实每年都有两次。

  这一行动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搜查生产队社员们的家里,有没有私藏棉花?

  棉花在这个时期可了不得,妥妥的重要战略物资,其重要程度只仅次于钢铁和桐油、蓖麻油。

  像那些接到了种植棉花“派购”任务的生产队,就是每年搜秋的重点对象了。

  甚至就连临近的、并没有接到棉花种植任务的生产队,同样也要接受检查。

  而且这种检查非常的严格:生产队大队长通常会在某天中午,突然通知全体社员离开自家房屋。

  大门不落锁,钥匙不随身。

  然后区公所会从别的大队调派大批民兵,在区上的干部带领下,前去生产队里挨家挨户的检查。

  这检查可不得了,那才真叫看一个仔细!

第173章 这人很能打

  在区公所里面。

  刘合营属于那种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家伙。不过倒也不影响刘合营,继续呆在区公所里熬日子。

  他这份工作,肯定是出不了什么工作成绩的,毕竟谁也不会拿着一大堆值钱的东西,那么招摇过市的拿出来交易。

  也没有哪个山里的山民,会在地窖里养了一头肥猪,然后杀掉,把它扛在肩膀上,大摇大摆的拿到鸽子市场上去卖钱。

  所以在反私队上班,想要立功几乎不可能,原本最喜欢抓小偷、心心念念想去破案的刘合作,渐渐对本职工作,也就没了多少热情。

  因此后来的刘合作,工作起来的时候,慢慢也就懈怠下来了。

  而且因为他有一句口头禅,最终名声大噪:“差不多得了!”

  比如,

  他同伴看见有人提着一篮子黄豆出来卖,开口问刘合作该怎么办?

  往往这个时候,刘合作就会冒出来一句,“小事情...差不多得了,追的气喘吁吁的,最后才一斤黄豆,有啥意思?”

  他这么来上一句,同伴哪还好意思冲上去?

  又比如说某一次大家伙儿出去,在路上拦截那些私自拿着农产品出来卖钱的人。

  结果有个家伙,大摇大摆的背着一背篓还带着藤蔓的新鲜花生出来卖钱。

  同伴们问刘合作该怎么办的时候,他铁定会来一句,“那你们去收上他一把...别整太多,差不多得了。”

  ——这家伙,刘合作是嫌对方太张扬了,你说卖花生就卖花生吧,就那么堂而皇之的、无遮无拦的就背着来了...

  你好歹遮拦一下,大家伙儿彼此就能够敷衍过去了,对吧?

  所以他才会让同伴们去收缴对方一把花生,以示惩戒。

  最终就是因为刘合作,干起什么事来,总是追求一个什么“差不多就得了”。

  渐渐的,同事们都不喜欢他了。

  不过人家刘合作也没犯什么原则上的错误,因此顶大也就是在会议挨点批评。

  除此之外,倒也对刘合作没什么损伤。

  所以原本刘合营以为他自己,可以就这么无风无雨的干到退休。

  但天却不遂愿。

  随着禁止私人参与经济活动力度增强,刘合作的工作压力,其实也是越来越大了。

  但他那个时候,其实还能扛得住。

  而最终让他下定决心、敢于自己砸自己铁饭碗的事情,是源自于去年的“秋搜”行动。

  “查秋”...懂得自然懂。

  这东西主要目的,其实就是查找生产队社员们的家里,有没有私藏棉花?

  小小的棉花在这个时期,那可了不得,妥妥的重物资,其重要程度只仅次于钢铁和桐油、蓖麻油。

  像那些接到了种植棉花“派购”任务的生产队,就是每年查秋的重点对象了。

  甚至就连临近的、并没有接到棉花种植任务的生产队,同样也要接受检查。

  每年的“查秋”检查,都非常的严格:生产队大队长通常会在某天中午,突然通知全体社员,先暂时离开自家房屋,以迎接检查。

  到了这一天,社员们大门不落锁,钥匙不随身。

  意思就是说不管是院子门、还是堂屋门,卧室门,都通通不要上锁。

  大家伙都得把锁头挂在门栓上,然后把钥匙插在锁眼里。

  等到搜秋的工作人员检查完毕,他们会把屋子给锁上,然后把钥匙统一交给大队干部们代为保管。

  刘合营身为区公所干事,每年到了这个季节,自然他也得带队参与,毕竟他的工作性质就和这方面有关。

  刘合作得带着一支小分队,到生产队里去展开详细的检查。

  去年的秋查,重点对象是一个叫做“梧桐生产大队”的生产队。

  一刚开始还好。

  刘合营无非就是带领着几个人,挨家挨户进入社员家里,东看看、西瞧瞧。

  只是在检查的过程当中,难免会有些个人修养很差、素质比较低的年轻人。

  他们好奇心重,喜欢乱翻

  因此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刘合营主要的精力,其实并不是放在找寻那些棉花上。

  更多的时候,反而还得让他分心紧紧盯着这些小年轻,免得他们损坏了社员家里的财物家具什么的。

  既然刘合营盯大家伙儿盯的这么紧。

  反过来,跟他分在同一个小组里的那些家伙们,慢慢也就对刘合营有了抵触情绪。

  随着检查的越来越深入,双方之间心里的怨气,也就越积攒越多。

  彼此都看不顺眼,就差一个爆发点了...

  等到一行人检查到一户老太婆家,有人从老太婆的枕头里面找出来一卷棉花。

  巴蜀人家的枕头芯,里面多半都是以瘪稻壳填充。

  这主要是因为原材料容易获得,而且稻壳芯可以随便塑型,通风透气,真乃居家旅行之必备,防止落枕之良品。

  但这位老太婆。

  人家有偏头痛的老毛病,怕冷,所以比较喜欢用保温效果更好的棉花,作为枕芯的填充物。

  等到检查人员翻群出来那一小卷棉花,众人的脸上不禁都露出一股喜色:已经检查了这么多户人家了,结果却一无所获。

  这下好了,总算出了成绩...

  正当现场有人欣喜若狂,举着了一小卷棉花准备冲到屋外,准备向站在院子里的、由区公所派来的总负责人汇报之际。

  但却被刘合作给制止住了:“差不多得了!这卷棉花一看那个颜色,就知道是那种不合格的次等品,而且总共才那么一斤多,算了,差不多得了!”

  “你这位同志,怎么不好好干活,却偏偏要替别人说话呢?”

  一位急于出风头的生产队小年轻服气,“你看看这一卷棉花,外面还用崭新的布头包裹起来,这就说明拥有棉花这人,她是故意为之!不给她一点警告,又怎么能起到教育意义呢?”

  刘合作对此不以为然,“不就是一个老人家因为有点头痛,脑热的枕不习惯稻壳枕头么?看样子这一卷棉花也就是个1斤多一点吧?同志,差不多得了...啊。”

  那人哪里肯依!

  “亏你公家人、是一名干事,就你这种立场、对待这种私拿棉花的人,你究竟是什么原则?咹,像你这样和稀泥,当老好人,是个干工作的正确态度嘛?”

  那位家伙指着刘合作就开骂,“别人都整的习惯稻壳枕头,她凭什么就不能用?咹,你为什么要这么维护她?”

  刘合作叹口气,“这个老太婆姓韩,旧时期倒是在榕城受了几年苦。”

  刘合营对于整个振兴区,那些稍稍有点来历的人,都能做到知根知底、如数家珍。

  只听他重重的叹口气,“这也是一位苦命的人,过去没少受苦,如今眼看着她老了老了,膝下又无儿无女。”

  刘合作语重心长的劝解那人,“你要是因为这么一点点小事,要收拾她的话,你让人家以后还怎么面对父老乡亲?同志,听我一句劝,差不多得了...”

  那人冷哼不止,“我就奇了个怪了,你为什么处处维护这么一个私拿棉花的人?呵呵...而且,她的事情,你怎么知道的怎么清楚?难道...”

  “噗——”

首节 上一节 197/3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洪荒巨龟:悟性逆天,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