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86节

  在县城内则有七间商铺,还有一座酒楼。

  现任家主李功章虽只是个举人,但其叔父却是致仕的四品官。虽然已经老糊涂了,可在确山仍有些影响力。

  得知贼兵进城,李功章第一时间便让护院、男仆紧守宅门、院墙,防止乱兵闯进来。

  等了一阵子,没见贼兵来闯,李功章便想派人出去打探情况。

  这时却听外面传来敲锣声。

  随即就有人高声道:“首领有令!各家紧闭门户,不得上街,不得生乱!”

  又上到梯子向外张望的男仆下来道:“老爷,是贼兵。”

  “闭嘴!”李功章先喝斥了句,“什么贼兵?要叫义军!还有其他人,都别称呼错了,给俺们家招来灾祸!”

  训斥完仆从,李功章却是皱起眉。

  心想:哪里来的贼兵,进了城没大肆抢掠,竟然还维持起秩序?真是罕见。

  城外饥民也不见动静,莫非饥民没趁乱进城?

第93章 强征钱粮,震慑饥民

  等了大半个时辰,也没见城中乱起来,李功章这才算堪堪放心。

  在他看来,只要饥民没进城,没失了秩序,局面就不算太坏。

  正想回去睡个回笼午觉呢,宅门便被敲响了。

  然后就有负责张望的仆人禀报,“老爷,户房李典吏、赵书办领来了一队贼···义军。”

  李功章想了想,道:“多半是来要钱粮的——甭管要多少,总比上门抢要好。”

  几年前李功章在外游历,曾遇到流寇八大王夺城。

  流寇占据城池后,不仅城中富户几乎被杀了个干净,寻常百姓也有不少家破人亡,钱粮大部分都被卷走,那叫一个惨。

  所以,见义军上门讨要钱粮,他反倒放心了些。

  “开门把人迎进来吧。”

  “是。”

  很快,李典吏、赵书办以及10名义军便领到李家正院。

  至于另40名义军却是待在院外。

  李功章站在廊檐下,打量义军。

  只见这十人都穿着灰绿色短打,外面却套着疑似缴获自官军的布面甲、皮甲,头上毡帽也是官军的。

  十人进来后,分成两伍,持着兵器,不紧张却十分警惕。

  ‘难道是贼兵精锐?看着居然不比官军战兵差。’李功章心里暗赞。

  “李老爷,”李典吏赔笑作揖,“刘首领要赈济城外饥民,让俺们向城中富户征些钱粮,还请李老爷行个方便。”

  李功章点头,“说吧,要俺家出多少钱粮?”

  “这···”李典吏露出为难之色,“刘首领也没给个定数,说是让各家看着出。以粮食为主,若是出银钱,则须按市面粮价的两倍折为米粮来计算。

  天黑之前征得的钱粮须得让刘首领满意,如若不然,俺们和知县老爷都会被砍了脑袋。

  那样的话,恐怕等到明日贼···义军便不会客客气气地征粮了。”

  李功章听了眉头紧皱。

  心想:这贼兵首领真是狡猾,不知各大户有多少钱粮,便让俺们看着给——谁不知看着给才是最难办的?

  李家不是做粮食生意的。

  但这几年天灾人祸,大户都知道屯粮,李家有上万亩田地,自然也囤了不少粮食。

  但李功章觉得头一回不论给多少,恐怕都不能满足贼首胃口,必然还会被要第二回。

  想了想自家的钱粮,李功章略一沉吟便道:“俺家囤粮不多,便捐一千石粮食、一万两银子吧。”

  李典吏一听就成了苦瓜脸。

  他道:“李老爷,如今汝宁粮价虽然较一个多月前回落不少,却也要十两银子一石。

  按刘首领所说的,出银钱只能按粮食市价两倍折算,您这一万两银子便只能折粮五百石。

  您家怎么说也是城中排名前几的大户,只出一千五百石粮食,让俺们如何交差呀?”

  李功章佯作不悦,“那李典吏想让俺家出多少?”

  李典吏想到自己和家人的性命都握在刘升手里,便一咬牙道:“李老爷,俺知你家有良田上万亩,此番怎么也得出三千石粮吧?”

  李功章道:“大旱成这样,俺家哪里还有良田上万亩?三千石太多了,俺家最多再出五百石粮。”

  李典吏也发狠道,“还请李老爷再出一千石!须知,城中各大户都看着周、吴、李、郑四大家呢,李家总要做好表率!”

  李典吏自觉这回必然得罪各大户,却也顾不得了,总得先保住性命,再考虑以后的事。

  李功章深深看了李典吏一眼,道:“行吧,俺家便出两千石粮,一万两银子。”

  “赵书办,速速记下。”李典吏先对随行的书办说了句,随即又对李功章拱手,“多谢李老爷了,还请李老爷派人尽快将钱粮送去县衙。

  若天黑前,县衙库房那边收到的钱粮与俺们上报的数目对不上,俺们也是要吃挂落的。”

  李功章道:“放心,俺知晓轻重。”

  “走,我们去下一家。”

  看李典吏带着义军离开,李功章便招来二管家,道:“速速安排得力人手,将钱粮送到县衙那边去。”

  二管家问:“老爷,俺们真要出那么多钱粮?”

  李功章不悦道:“你是要俺出尔反尔吗?或者是想明日贼兵登门抢粮?”

  二管家低头,“俺错了。”

  “别耍什么小心思,速速去把事办好。”

  “是!”

  ···

  刘升将四支征粮队派出去不久,带200渔猎团战士巡防城墙的刘长河便派人来汇报。

  “首领,东门、南门外都有饥民聚集,说是求俺们放粮!”

  刘升对这事并不算意外,问:“人多吗?”

  “目前不多,都不足一千人。”

  刘升知道,占领确山县城后,饥民才是最大的难题。

  只要将饥民的问题解决,其他事都好办。

  他于是让沈兆先带一百渔猎团战士留守县衙,让柳二河带一哨常备军留守仓库。

  他则和几十名亲军,带着攻占县衙时俘虏的几十名衙役,从仓库中取了一百石小米装车,运到东城门处。

  确山县城内大概有一万余居民,有些大户家护院、男仆加起来估计能有一两百人,但却没人敢来冲击城门。

  因为击败了王应泰所领的一千多官兵后,此番刘升带来的常备军、渔猎团战士大部分都配上了布面甲、皮甲,少部分弓弩兵也配上了布甲。

  再加上才大败一千多官兵,气势正盛,整体看着比王应泰率领的募营战兵都要精锐。

  城内大户即便纠集几百人过来,也未必打得过守城门的一哨常备军。

  更别提城墙上还有渔猎团战士巡防,随时可以支援。

  刘升过来后,先向文宥询问了东城门这边的情况。

  得知没什么异常后,便道:“既然没异常,你便安排一队士卒在城门内睡觉——晚上还要你们守城门,白天不休息可顶不住。”

  文宥点头,“属下知道了。”

  于是安排手下士卒一队队的轮番休息,只留六七十人守城门。

  刘升接着又让衙役去周围百姓家征收柴火,准备先在东城门处熬粥。

  吩咐完,他便带着部分亲军上了城门楼。

  发现外面聚集的饥民已经超过一千。

  很显然,最初只是少数大胆的饥民来求食,若不及时处理好,肯定会有更多饥民聚集过来。

  待饥民成千上万,人众胆壮,说不定就敢攻城。

  刘升虽然不怕饥民攻城,却不愿发生这种事。

  毕竟这些饥民都是可以迁徙到北美,成为开荒人力的。

  至于怎么处理饥民聚集的事,他已经有了想法——

  “城下的百姓听着!”刘升扯着嗓子高声道,“我是天目山义军首领刘升!”

  只听到这个开头,城下饥民就骚动起来。

  义军是正中午攻打县城,一下子就攻进去了,随即关闭城门。

  所以,绝大多数饥民都是后来听闻的此事,并非亲眼所见,总有些怀疑。

首节 上一节 86/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