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74节

  对于教育这件事,刘升以华部首领下达了正式政令——凡华部百姓家的孩子,不论男女,年龄在六岁至十岁之间的,都必须进小学读书至少两年。

  十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男女少年,也可入小学读书,将被分配在少年班,但并不强制。

  因为目前还是吃大锅饭,小学自然不会收学费,还供给少量的书本、纸笔,相当于暂时实行两年义务教育了。

  至于成人夜校,主要面对16岁至45岁之间的青壮男女教学。

  16岁至25岁之间的,要求必须入读夜校。

  因为这个年龄段,不仅精力旺盛,学习也快,且家庭负担也少。

  26岁至45岁之间,则可以自主选择入读。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青壮不仅家庭责任重,往往还肩负着更多、更重要的工作,需要更多时间休息,不好强迫读夜校。

  至于将45岁以上的人排除在外,一则是这年头45岁以上已属于老年人,精力不济,熬不起夜。

  二则是,夜校场地有限,老师及学习用品也有限,顾及不到老年人这个群体。

  实际上,华部目前老年人很少,想读夜校的就更少了,没人会在意入读夜校的资格。

  华初营、河边营的夜校都建造得很简陋,都是四个大木棚,里面除了讲台、讲桌、一面木制大黑板,别无他物。

  来读夜校的得自己带凳子和自制沙盘,纸笔都没有,条件可谓十分艰苦。

  四个木棚一个是女子专用,一个是16岁至25的男子专用,剩余两个则是25岁至45岁的男子专用。

  暂定每天晚上七点上课,九点下课。中间不休息,上厕所需跟老师打报告。

  至于照明光源,则是一些大灯笼。

  这样的条件,要求老师讲课时写字必须足够大,否则后面的学生很难看清。

  等以后两个营地人多了,百姓不那么忙,夜校就可以改在白天开办,不再叫夜校,而是叫成人学校。

  虽然办夜校有很多困难,但毕竟迈出了华部全民扫盲的第一步,所以刘升参加典礼时还是很开心的。

  上午九点多的时候,刘升才参加完河边营夜校的典礼随身携带的对讲机就突然响起来。

  他刚拿出来,里面就传出王可升的声音。

  “首领,外边传来紧急军情!”

  紧急军情?

  刘升当即离开人群十几步,才问:“发生了什么事?”

  “山外探子传来急报,官军要进山来剿俺们,人数有两三千!”

第81章 刘升排兵,参将推理

  刘升在后世特殊部队服役七八年,自然知道情报的重要性。

  所以,八月中下旬实战练兵时,见不少穷苦百姓要投奔义军,他便从中挑选了除了一批机灵的,让他们仍留在各村庄,充当义军眼线。

  王可升口中的山外探子,指的就是这些充当义军眼线的村民。

  听说官兵有三千多人,刘升没有丝毫紧张。

  不仅因为他心思素质好,还因为他知道,官军有战兵、辅兵的区别,还有民夫随行,那些村民多半是分辨不出来的。

  村民眼线能传来官兵大概人数,对刘升来讲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虽然不对眼线报多大期望,但刘升还是问:“消息是什么时候传过来的,山外探子是在哪里见到的官兵?”

  王可升道:“李姑娘递过来的信纸上说,‘东十九里,丁庄探子密报,官兵昨日下午至庄外扎营,约有三千多人,探子今早传出消息时,官兵尚未拔营。’”

  东十九里,丁庄?

  刘升对照记在脑海的天目山周边地图,心想,那官军要去大水瓶寨只需走二十余里地就到了啊。

  如果官军敢急行军突击,这时候说不定已经在攻打大水瓶寨了。

  但刘升觉得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他估摸着,官军能在中午前赶到大水瓶寨外就不错了。

  虽然心里这么想,他却没有丝毫懈怠,当即招呼随行的亲军回华初营。

  如今华部的骡马都送到北美这边养着,所以,亲军编制上只有20名骑兵,但其他步卒也在刘升的要求下多练习骑术。

  这次跟刘升来河边营的二十名步卒便都是骑着骡马过来的。

  快马加鞭,几分钟后刘升等人就回到了华初营。

  通过空间门进了别墅一楼,见到李香云刘升便问:“消息是红娘子传过来的?”

  李香云点头,“是的。”

  刘升当即用他随身携带的对讲机联系红娘子。

  他囤积的对讲机在开阔地带传讯距离最远可达5公里,也即是十里。

  刘家寨到大水瓶寨的山路虽然有十余里,可直线距离只有三四里,只不过中间有一座几百米高的山岭,不易翻越。

  考虑到大水瓶寨对华部重要性,刘升在上次实战练兵后,便拿出一部对讲机交给红娘子使用,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

  对讲机中很快传出红娘子的声音。

  “俺是红娘子。”

  “我是刘升,官军到大水瓶寨了吗?”

  红娘子道:“还没有,根据探子刚传来的消息,官军半小时前才到阎庄。”

  “阎庄?看来官军是想打大水瓶寨东门了?”

  “俺看未必,他们人多,也可能会兵分两路,同时攻打东、西门。还可能会冒险绕过大水瓶寨,直接进山攻打刘家寨。”

  刘升道:“我知道了——我这就从北美那边运兵过来,有什么紧要消息若联系不到我,就先联系李香云。”

  “俺明白。”

  结束通话后,刘升立即忙碌起来。

  他先到华初营这边,让亲军通知留守营地的渔猎团人手,去召回外出渔猎的狩猎队、捕鱼队。

  又让亲军步卒队长柳二河去敲响警钟,召集华初营的民勇,让民勇们在大校场列队待命。

  只有官军攻打刘家寨,已方兵力不足时,刘升才会紧急调用华初营的民勇。

  虽然他不认为会被逼到这一步,但做好准备总是没错的。即便最终没用上民勇,也可以当做是一次演习。

  之后,刘升又来到刘家寨这边。

  他先派出四名亲军中的山地斥候(轻步兵)去西走马岭、磨盘寨传递官军来攻的消息,让两地加强警惕。

  这两处离刘家寨只有三里左右的山路,以轻步兵的速度,半个多小时就能跑一个来回。

  若两处遇敌,还会以烽烟告知刘家寨这边。

  剩余的十几名山地斥候也让他派去东边、南边四五里外,当做移动警哨。

  之后,刘升又分派两小队及两个虎蹲炮组进驻已修建好的两座炮楼。

  接着,他将一哨常备军和三个炮组布置在刘家寨围墙、箭楼及寨门楼上。

  最后,他又让三个炮组前去大水瓶寨受红娘子调遣,协助防守。

  剩余180名常备军及65名亲军,则在武装整齐地在刘家寨小校场上待命。

  如果官兵主力去攻打大水瓶寨,他便会带领着两百多兵马前去寻机支援。

  不过,以大水瓶寨的险固,即便真有三千官军攻打,也未必能得拿下来。

  ···

  阎庄。

  确山典史罗怀玉向王应泰陪着笑道:“王参将,这秋老虎实在热得厉害,就让乡勇们多歇一会儿吧?”

  王应泰眉头紧皱,满脸不悦,“才走六七里地就要歇息,歇了半个时辰还嫌不够,这就是你们确山的乡勇?”

  罗怀玉四十余岁,以举人身份在地方当了七八年典史,早就练出了一副厚脸皮。

  他解释道:“乡勇疏于操练,平时又难吃饱,肯定没法跟营兵相比,还请王参将多担待些。”

  在王应泰看来,剿一个女反贼带领的几百贼兵,应该是他来了就能完成的事。

  完成得越快,知府所拨付的钱粮便剩余越多,落入他口袋的也就越多。

  所以对乡勇的磨叽他很不耐烦。

  回头看乡勇们树荫下纳凉的懒散样子,他索性拔出了腰刀,大声道:“俺不管,日上中天前必须到达···那地方叫什么来着?”

  一时忘记地名,王应泰瞥头问身侧的高秀成。

  “三十里地沟。”高秀成提醒道。

  王应泰道:“日上中天前必须赶到三十亩地沟!需知,府尊命你们确山乡勇协助俺剿匪,你们若是完不成军令,休怪俺军法处置!”

  说完使了个眼色,跟在他身边的一百家丁立即齐刷刷地拔出了刀子。

  这一百家丁是他从三千募营兵中选出来的,一日三餐都能吃饱不说,每天还有一顿肉食,且每日都操练着,因此个个膀大腰圆,一脸凶悍。

  此时人人拔刀,吓得罗怀玉都打了个寒颤,至于那些原本大多是农民的乡勇就更不用说了,有人甚至吓得想要逃跑。

首节 上一节 74/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