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60节

  从此以后,马兄安心待在寨子里当富家翁就好。这大水瓶寨千余人的生计,我们来担!”

  说完,刘升直接带着红娘子以及王老五等人离开。

  走出马家大宅后,红娘子道:“这马金梁虽然没有残害百姓的恶名,却压迫百姓,算不得什么好人。

  俺们既然要用这大水瓶寨做移民前站,直接夺了就是,为什么要给钱买地?”

  刘升道:“他已经投靠了我们,如果无缘无故夺了他的土地,以后天下间的地主岂不是都要反对我们?”

  红娘子听了若有所思。

  这里面涉及到政治布局及博弈,刘升没准备跟红娘子细讲,随口解释了句,接着便道:“放心好了,马金梁只要不蠢,就不会要这笔钱。”

  马家大宅。

  刘升走后,马金梁并没有因为田地被强买生气,反而越想刚才的事,越觉得心慌。

  于是忙让人将管家马贵从外面叫了回来。

  马贵回来后,马金梁便将刘升来拜访的事情细细说了。

  听完,马贵立即一拍大腿,急道:“老爷,您糊涂呀!”

  “你也觉得俺做得不对?”

  “何止不对呀,简直就是大错特错!”马贵拿起蒲扇给自己扇起了风,“刘东家如今成了义军首领,显然不止是想在山中当匪,而是要做大事的。

  俺们写下了那承诺书,之前在明港还出面去威胁镇上大户,早就与他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

  刘东家若不要老爷您的田地也就算了,他既然张口说买,那就是要,老爷怎能真卖给他呢?”

  马金梁一时没醒悟,道:“俺不卖难不成白给?”

  马贵一拍蒲扇,“就是得白给呀!”

  马金梁难以接受地道:“俺上千亩田地都白给?!”

  “刘东家现在手下有大几千人,还有好几百能打的义军,他如果强要老爷您的田地乃至家财,老爷能抵挡得了吗?

  刘东家如今没强要,给老爷您面子,说要买,老爷就得礼尚往来,还他一个面子,不要钱白给。

  再说了,当下这世道,三千两银子算什么?攥在手里未必买得了性命,更买不了荣华富贵。

  可要是老爷您若不要,就等于彻底投靠了刘东家。不仅眼下性命无虞,将来刘东家要成了事,您说不定还能混个富贵呢。”

  马金梁乍听马贵这番话,觉得挺有道理,却又感觉哪里不对劲儿。

  马贵见马金梁还在琢磨,顿时急了,道:“老爷!您再不去跟刘东家表忠心,等他派兵上门可就来不及了!”

  马金梁听见这话,想到义军可能上门,就想到了明港张、曹、范三家被公审的情景,顿时打了个寒颤。

  他赶紧起身道:“你说得对,晚了就来不及了,俺这就去!”

  ···

  红娘子将驻营地点选在了大水瓶寨曾经的校场,她则住在曾经的百户官衙。

  这两者是在一起的,但之前都荒废了。

  官衙房屋破败,校场则成了百姓晾晒东西的晒场。

  今日刘升、红娘子过来再看,却发现这里已经修葺过。不说完全翻新吧,住人却是没问题了。

  见此,刘升笑道:“这马金梁倒是个有心的。”

  红娘子道:“想讨好俺们罢了。”

  “不管怎么说,回头你让招募寨民修建几排营房,第一哨就能住下了,能省不少功夫。”

  红娘子先点头,随即道:“营房是小事,这寨城要想发挥险寨作用,必须得修城墙。”

  “那就修,我在大水瓶寨这边留六百石粮食,就是想让你以工代赈的。

  另外,回头再将寨子里没有青壮男丁的人家都迁到北美去,这里的粮食压力就又小一些。”

  红娘子道:“俺倒是觉得,与其省吃俭用,倒不如将兵尽快练好,趁着天热官军不出,再去劫掠一些狗大户,多抄缴些粮食。”

  “哈哈哈,”刘升听了笑起来,“你说的有道理!”

  两人正在百户官衙里说话,马金梁来了。

  他通报后进得官衙,立即躬身向刘升递来一叠田契,满脸恳切地道:“刘老弟,俺知道你是要做大事的人,俺别无所长,这些田地就当是对老弟的支持了,老弟千万要收下,莫要再提买田之事!”

  听到这话,一旁红娘子双眸满是惊讶,只觉得刘升仿佛戏文里的诸葛亮,料事如神。

  刘升则哈哈一笑,上前扶住马金梁,顺带接了那叠田契,道:“马兄如此支持,我就却之不恭了。将来我们成了大事,必少不了马兄一份富贵。”

  听到刘升这话,马金梁不禁涕零,一时竟分不清是心疼田产,还是别有感触···

第66章 察山探水,剿匪练兵

  收了田契后,刘升笑着道:“马兄既然来了,便趁着天还不热,带我们到寨内外详细看看吧。”

  马金梁看了眼外面的大太阳,有心婉拒,却又明白这是刘升给他表现的机会,只能擦了把脸上的汗,点头道:“行,俺正有此意。”

  此时已经接近上午九点,虽未到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可太阳已经毒辣得很。

  一行人都戴上了斗笠,红娘子的斗笠更是加了白色纱帷。

  刘升虽然来过大水瓶寨多次,但因为每次都有事,都是匆匆来去,其实并未到处细看。

  如今在马金梁的带领下,上城墙走了一圈,各处仔细看了看,才发现这大水瓶寨比他预估的更加险要。

  寨子是建在一片山间平缓坡地上的,因为越到中间,地势越低,也可以看做一个很浅的山谷。

  寨墙都是依据山势用巨石垒砌而成,大体呈一个不规则的菱形。

  正西到正北,再到正东,这一半城墙所依山岭最高,敌人基本不可能从这边攻上来。

  正西到正南,再到正东,这一半城墙较为低缓,但正南便却是一道颇深的沟壑,周围都是悬崖峭壁,敌人同样很难攻打。

  敌人难攻打的地方也没什么路可走,所以大水瓶寨才在西南、东南各开了一个门,称作西门、东门。

  寨内面积有一千多亩,最中间还有个类长方形的堰塘,水源是平日里山间雨水汇入,以及山泉水。

  水满时大概接近十亩,可惜连年干旱下,今年又是大旱,如今只有两三亩大小。

  建立这寨子的先民们,在其正北方挖了一口大水井,集聚山泉水,当做饮用水源。

  堰塘积水则是百姓生活用水与寨内外田地灌溉用水的来源。

  逛到这里时,马金梁很是郑重地道:“刘老弟、红姑娘,今年大旱比前几年都厉害,真不知什么时候能下雨。

  所以,即便这堰塘还有水,俺家平时也严格控制,不让百姓随便担水去浇地。

  大水瓶寨如今还能活人全靠这堰塘,如果它干了,寨里的百姓可就真没活路了。”

  听到这话,红娘子倒是高看马金梁一眼,点头道:“马老爷放心,俺接手寨子后,也会严格控制百姓用水的。”

  刘升这时则笑道:“马兄说今年大旱,寨子天地都要绝收,可我看有这堰塘在,至多也就欠收吧。”

  马金梁听了略有尴尬,勉强辩解道:“寨内外种的都是粟,亩产本就比麦子少,要是欠收多了,跟绝收也没啥差别。”

  粟,也即是小米,要比玉米、高粱、红薯更加耐干旱。

  所以,如今北方大都是入冬之前种小麦,入夏之前收获,然后再种粟。

  粟也是三四个月便可以成熟,恰好赶在入冬前收获,然后再种小麦,如此麦粟轮种。

  但此时小麦亩产只有一石多,粟亩产往往不足一石。所以,北方田地一年亩产最多也就两石多。

  江南水田就好多了,精耕细作下,一季亩产能超过一石半,甚至接近两石。种两季的话,一年亩产最多能接近四石!

  当然,水稻一季亩产接近两石的水田并不多,所以平均下来,江南水田一年亩产也就三石左右。

  刘升虽不种田,可对这些也是有所了解的,见马金梁紧张,便笑道:“我只是随口问一句,马兄不必紧张。”

  马金梁心想也是,俺田地都献给他了,还紧张个啥?

  刘升在大水瓶寨吃过午饭,才回刘家寨。

  接下来几日,刘升每天都带着一伍骑兵、二十五名亲军步卒,以及王铁锤的大儿子王实义,到天目山各山岭、山头探察。

  目的有三个。

  其一是看能否侥幸寻到各小铁矿,那样可以直接在铁矿附近开炉炼铁。

  其二是锻炼亲军的行军能力,并传授探察敌情、潜伏伪装等军事技能。

  其三,则是进一步了解天目山及其周边的情况。

  用了一周多的时间,刘升将刘家寨周边二十几里都大致探查了一遍,事后总结,觉得收获颇丰。

  铁矿是没找到,但亲军一日日地轮流跟刘升在山里跑,体能、军事素养等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这次探察让刘升对天目山各处地理形势更加清楚,几乎可以做到了然于心。

  比如,他发现天目山中各种溪流、瀑布、水沟、水潭原本很多。可惜连续几年旱灾,尤其是今年特大旱灾,这些水流大多断绝、干涸了。

  最典型的例子是,水量充沛的年份,大水瓶寨东北约莫十里开外,有一小湖与东南边更大的红石湖,乃至更东边的薄山湖,都有河沟相连,并且能连通淮河!

  这处河网在水量充沛的年月,最窄处只能通过那种一步宽的小鱼船、乌篷船。

  不过当汇聚到明港一侧后,已经能行走稍大些的商船,才让明港成为名副其实的河港。

  然而,这些河沟原本就年久失修,连续几年干旱,再加上今年特大旱灾,明港东北边的河流都干得将要见底,行不得船了。

首节 上一节 60/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