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540节
“北太平洋航道与南美洲航线的资料朕都给你们了,所以,接下来几年中,第三旅的主要任务有两个。”
“其一,是根据资料探索北太平洋航道,争取早日打通前往神州的航海路线。”
“其二,则是继续探索南美洲,并沿路建立永久据点,好方便后续探索。”
“另外,就是寻找朕所交待的橡胶树等几种植物,带回来,转送至天目山这边。”
“最后便是顺带与南美洲土人交易,用崋初县、龙首县的商品换取黄金、白银,进行创收。”
说到这里,刘升顿了了顿。
待几人将他所讲消化吸收,他才接着道:“这两项任务中,第一项更艰巨也更重要些。”
“你们可以专门组建一个北太平洋探索舰队,以完成该任务。”
“接下来,朕会去盐场镇视察两日,希望你们能在这两日拿出一份探索舰队的主要将官参考名单来,待朕回来后,再开会定下人选。”
“遵命!”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论几人心中如何想,此时皆齐声领命。
两日后。
刘升从盐场镇又回到龙首县城。
陈波等人便将他们定下的北太平洋探索舰队主要将官参考名单呈了上来。
刘升了解这些人的情况后,最后为探索舰队定了如下人员配置。
施琅为舰队总指挥,海龙卫第三旅第三团团长黄滔为副总指挥。
黄滔出自黄蜚部,原为黄龙族人,今年刚满四十岁,却已经在水师干了近二十年,天赋虽不如施琅,做事却颇为稳重,算是一员水师宿将。
给天赋高却年纪尚轻的施琅做副手正好。
此外便是团级军政员王守哲,出自于崋部。
团参谋郑遵谦,浙江官宦之后,前明童生,在崋军攻取浙江时率领一部乡勇主动降崋,后在南京军事学院进修,毕业后为水师参谋。
再往下便是四位重要的营级将领:阮进(福建人,原张名振部下)、黄廷(福建人)、张大河(湖北人,崋部出身)、王翊(浙江人)。
其中前三位都是水师将领,王翊则是陆战将领。
舰船配备上,为特制三千料风帆舰船两艘,一千余料护卫舰三艘,可舰载快艇(其实就是桨划木舟)二十八艘。
这里面,两艘风帆舰船是刘升让龙首造船厂专为探索北太平洋航线所建造的。
这两艘大船各自舰载大炮只有二十二门,但却极为坚固可靠,船舱容量大,可携带众多物资。
三艘护卫舰船舱容量同样不小,但装备的火炮也不少,也是各有二十二门。
考虑到北太平洋航线上最危险的便是浮冰、严寒,所以不论是这两艘大船,还是三艘护卫舰,都在易碰撞部位安装了钢板。
此外船上还安装了在当下而言相当高级的供暖系统。
最后,为了船员心理健康着想,两艘大船上还准备了一些娱乐设施,如乒乓球台、书阁、马吊馆等。
整个舰队有一千五百多人。
其中充当水手的海龙卫将士有三个小营,共1200多人。
另有从陆地探险队改编而来的陆战营(三个哨),共300人。
确定人选后,刘升将营级以上将官召集过来,做了一番鼓励,这才离开。
···
时间来到乾元六年(1647年)十二月初,刘升已回到了南京。
初五这日,刘升在文华殿召集军机大臣及户部等有关部司主贰官员开会,对进行了一年有余的新政进行总结。
“启禀陛下,在过去一年零一个月中,南北直隶省都顺利完成了预定的数轮清田工作。”
“南直隶清查出隐田一千一百九十三万亩有余,北直隶清查出隐田一百八十五万亩有余。”
“即南北直隶省总共清查出隐田一千三百七十八万亩有余。”
“总计补税(五年)一千零二十二万银元···”
听户部尚书张有誉汇报出的一个个数字,刘升不禁心生感慨。
据他所知,前明时南直隶省纸面上约有八千多万亩田地。
到了大崋,从原南直隶划出淮南省后,纸面上便剩下将五千多万亩田地。
如今竟然清查出了一千一百多万亩隐田,占了近五分之一!
由此可见昔日隐田现象多么严重!
北直隶那边,如果不是因为连番遭遇战乱,估计清查出的隐田数目也不会小。
毕竟南北直隶是前明最大的两个省。
经过这次清田,大崋在南北直隶省不仅多出一千三百多万亩田地,更一次性得到了一千多万银元的补税。
且之后的田赋相较之前也增加了一两百万银元。
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就当下而言,清田仍算是一种增加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方法。
因此,待张有誉、袁继咸等汇报完后,刘升便道:“既然在南北直隶省试行清田令、普查令卓有成效,那么从明春开始,便按计划向河南、山东等十一个行省推广。”
“若无问题,两年之后再按计划向福建、广东等南部沿海、西南方向的行省推广。”
“四年之后,朕希望我大崋再无隐田,田赋岁入大增!”
文华殿内一众大臣听了齐声相和。
“臣等定不负陛下所望!”
第541章 朝鲜亡,清国危
乾元七年(1648年)春,大崋再次对东北用兵。
依旧是兵分两路,水陆并进。
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攻占了平安道、黄海道。
清国压力大增。
为了尽快收拢资源,以抵抗崋军,清国只能向南用兵,攻打庆尚道、全罗道,从朝鲜身上找补失去的物资和人口。
乾元七年,十月初三。
清军攻下了朝鲜在全罗道据有的最后一座城池,李氏朝鲜君臣不得不逃亡海上。
他们本是要逃去大崋,请求援助的。却在离开朝鲜陆地不久,就不幸地遇上了一大股倭寇。
李氏朝鲜本就不剩多少舰船、将士,又士气低迷,缺少弹药,竟是被这一大股倭寇消灭在海上。
李氏朝鲜就此灭亡。
李氏朝鲜,为原高丽国将领李成桂取代王氏高丽而建,国名是大明太祖朱元璋所赐。
从大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国,至大崋乾元八年(1648年)亡国,共享国256年···
清国咸镜道,咸京。
皇宫崇政殿内,多尔衮再次召集两位辅政王及诸多议政大臣开会。
至于福临皇帝,自然依旧是高坐在龙椅上,充当吉祥物。
虽然他已经十一岁了,但以当下局势,他想要亲政怕是遥遥无期。
甚至连参与议政的权利都没有。
多尔衮为了表明他摄政王高人一等的身份,将椅子挪到了龙椅之下,面对着其他人的位置。
会议开始后,多尔衮起身讲话。
他一脸的严肃,人比几年前更加精瘦,讲话时鼻孔也显得更大了点。
“诸位,如今朝鲜已灭,崋国又攻占了平安道、黄海道,留给我们大清的时间不多了。”
“这几年,我们虽然也苦心发展火炮、火枪等火器,可受限于时间太短,硫磺、硝石等资源又为崋国把控,火器水平仍与崋军差了一大截。”
“今春在平安道、黄海道接战数场,我们无一胜绩。哪怕再不愿意,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如今我们还不是崋军的对手。”
“崋军据有朝鲜之意明显,如今李氏即灭,恐怕明年春上崋军就会发兵大举攻打我大清。”
“情况就是这样,诸位王公大臣有什么想法,都说一说吧。”
如今的清国,在多尔衮的改革下,满蒙汉八旗军各有两位议政大臣,但是这种关乎国策、国运的会议,八旗蒙古、八旗汉军的议政大臣是没资格参加的。
所以与会的议政大臣有十六位,再加上多尔衮、济尔哈朗、豪格以及继承礼亲王之位的满大海,就是二十位“王公”。
听多尔衮说完,除了三位辅政王外,一众议政大臣便各自言语起来。
“唉,我们确实挡不住崋军。”
“挡不住就不挡了吗?难不成投降?”
“就怕投降人家也不给我们活路啊。”
“真没有想到,世事变化如此之快,十年前,我们还能轻松入关,在中原驰骋,金银珠宝、女人牲口随便抢。”
“而如今,我们竟然被逼到了朝鲜,甚至连着最后的立足之地都要保不住。”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