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435节

  他又是此番郑氏来京主使,当即还礼道:“学生郑芝豹。”

  郑森也跟着见礼,“学生郑森。”

  “我是礼部接待使曹彦成,两位请随我入城。”

  郑芝豹、郑森闻言还是有点惊讶的,毕竟他们才刚到城外,大崋朝廷的接待官员来得如此之快,无疑说明他们的行踪一直在朝廷掌握中。

  此外,朝廷能派专人在此等待,哪怕只是个绿袍小官,也足见对郑氏的重视。

  叔侄俩对视了眼,便随曹彦成和一队亲卫军进了城。

  一路过去,郑森只觉得城中各种店铺、新奇景物令他目不暇接,便连郑芝豹也是如此。

  待到了内城,郑芝豹便忍不住低声道:“这南京城相较于我三年前来时,变化真不少。”

  郑森忍不住问:“什么变化?”

  “街道更整洁了,街面也更繁华了,还出现了不少新鲜事物。你看那家卖玻璃镜的大店铺,之前便没有。”

  郑森循着郑芝豹所指的方向看去,便瞧见一家颇为醒目的大店铺,名字却很朴质,曰“南京玻璃制品店”。

  这店铺有临街橱窗,竟然装着透明玻璃。

  而且玻璃还不小,最大的都快有半尺见方了。

  透过玻璃,可以看见里面橱柜上陈列的都是各类玻璃制品。常见的如玻璃镜、玻璃樽等,罕见的如一些玻璃质玩偶、雕塑等。

  这让郑森颇为诧异。

  据他所知,玻璃镜一直都是西洋舶来品,往往只有巴掌大,甚至更小,却价值高昂,只有大富大贵人家才能买得起。

  怎么南京城里这家店铺竟有那么大的玻璃镜和诸多透明玻璃商品?

  这时便听郑芝豹感慨道:“早就听闻内地造出了比比西洋镜更大更好的玻璃镜,看来是真的了。”

  一路走下去,两人还看到了不少其他新奇物品,可谓大开眼界。

  若非是有正事要做,恐怕早就各处乱逛,买上一大堆东西了——他们叔侄俩可不缺钱。

  ···

  郑芝豹、郑森被礼部官员安顿下来后并没有等多久,次日便见到了大崋朝廷的重臣。

  “左边这位是政务院总参政兼吏部尚书,右边这位是政务院参政兼礼部尚书。”

  叔侄俩完全没想到能直接见到这么高的官员。

  须知,他们虽然名义上归顺了大崋,但到底仍保留着不少私人武装,其实属于半割据势力。

  两人此番来京虽是为表郑氏归顺之诚心,却也是要谈条件的——倘若大崋朝廷给的条件太苛刻,郑氏降而复叛去当海盗也是有可能的。

  作为谈判来讲,肯定不可能一上来就面见大崋皇帝刘升。若是直接在面圣时谈判,谈崩了可就没有回旋余地了。

  正常来讲,肯定是派一茬茬的官员来接触两人,彼此不断试探、沟通,直到最终获得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才会去面圣。

  眼下虽非面圣,却也是直接见到了大崋的“首辅”和一位“阁老”,叔侄俩如何不惊讶?

  回过神来,两人赶紧行揖礼,一起道:“见过大冢宰、见过大宗伯。”

  李长文微微一笑道:“两位不必多礼,请坐。”

  刘升在召臣工奏对时,几乎都会给坐位,大崋朝廷自然也受到了影响——上官将下属官员找来谈话时,条件允许也会让坐着谈。

  但郑芝豹、郑森却不知道这个规矩,便以为是大崋朝廷对他们格外重视的缘故。

  这么想也不能算错,大崋朝廷本就重视郑氏之事。

  郑芝豹、郑森都不算合格的谈判者,因此面见没多久,李长文、钱谦益就试探出了郑氏完全归顺的要求。

  于是,当郑氏叔侄被送走后,两人便一起到天心殿面见刘升。

  行礼之后,李长文道:“郑芝龙应该是对我大崋军制有所了解,又担心被夺了兵马,因此想要一个师的编制。

  这一个师朝廷可以派入军政员、参谋,乃至师、旅、团级别的副将,但主将必须用郑氏的人。”

  刘升听了眉头大皱,“他这么要求跟名义上归顺有什么区别?还有,郑氏可是有十几万兵马,一个师至多安顿三万多人,他们可有说剩余兵马如何安排?”

  李长文摇头,“未曾。”

  钱谦益自投崋以后,不仅积极表现,也积极地了解各种原崋部的规矩,或者说汲取知识。

  作为礼部尚书,他平时鲜少有机会能参与这等军国大事,此时自不会错过表现机会。

  闻言,他开动脑筋想了想,道:“陛下,恐怕郑芝龙是想将一部分兵马变作我大崋的常备军编制,另一部分兵马放到海上为寇,如此便可养寇自重。”

  刘升冷笑,“我原以为郑芝龙是个识时务的,如今看来并不是。

  让郑芝豹给郑芝龙带话——所有归顺我大崋的军队都要接受整编,郑氏之将领也需按规矩学习、考核后方可重新授予将职。

  若他答应此条件,朕可封他为南安伯,并许一郑氏女入宫。若他不答应,自可去海上为寇!

  另外,让杨和庆整军备战,陈兵泉州府!”

  李长文、钱谦益对视了眼,没有一个出言劝谏的。

  李长文不劝,是因为他看出刘升并没有真的生气,这番话也非无的放矢——到目前为止,大崋军队都是受朝廷掌控的,郑氏若真心归附,便不可能例外。

  刘升更不可能为了收服郑氏而坏了军队根基。

  另外,郑芝龙提出的这些条件未必就是其底线,所以大崋朝廷硬一点,郑芝龙很有可能会软下去,而非真的做回海盗。

  至于钱谦益不劝谏,则纯粹是不想惹怒刘升。事实上,若非怕说错话,他都想顺着刘升的话,也对郑氏喊打喊杀呢。

  但他到底不蠢,并没有这么做。

第449章 结亲,入学

  隔日。

  李长文、钱谦益第二次会见郑家叔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将刘升的意思表达了出来。

  郑芝豹听罢,与郑森对视了眼,随即道,“其实我等此番前来,本就有意与天家结亲,只是担心我郑氏门第太低,此前才没敢提出来。

  如今朝廷既有此意,我郑氏自是荣幸之至。至于说郑氏兵马完全接受朝廷整编,也可,只希望朝廷能够安顿好将士们。”

  这下轮到李长文与钱谦益对视了。

  两人是没想到事情如此顺利——虽说此前他们议事时便猜到郑氏或许也想与天家联姻,因为这本就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却没有想到只多出这一条,郑氏就轻易接受了兵马整编之事。

  李长文见年轻的郑森神色略有点古怪,忽地心中一动,问:“郑氏如今有多少兵马?”

  郑芝豹道:“陆上兵马加上水师不足五万。”

  郑氏就这么点兵马?

  李长文听了先是一愣,随即心中冷笑。

  他算是明白郑氏为什么那么轻易答应整编之事了,感情是只想交出部份兵马。

  这种会谈本就是彼此拉锯的事,李长文倒没有因此发怒,却也没准备装糊涂,直道:“我听闻郑氏水师纵横东海,倭寇、西夷皆不敢犯,实力强大,有大小战船三千多艘,将士二十余万,难不成都是讹传?”

  郑芝豹略有点紧张,但想起来之前兄弟几人商量的对策,还是解释道:“郑氏昔日未曾降明时,依附者确有近二十万,但真正的兵马却不过八九万而已,且多为水手。

  后来我大哥归顺大明朝廷,初授不过海防游击一职,哪里还敢再拥有那么多兵马?遂一再削减麾下将士数目。

  故而,虽此前我大哥官至总兵,麾下水陆将士加起来也不足五万,其中不少还是近两年新募之卒。”

  听此,李长文便知道,不论郑氏有多少兵马,都只准备拿出四五万交给朝廷了。

  对大崋朝廷而言,收服郑氏除了看中其水师将士,也看中其战船。

  于是李长文转而问道,“那郑氏接受整编的水师中,共计有大小战船多少艘?”

  郑芝豹更紧张了,但还是硬着头皮道:“一千余艘。”

  瞧见郑芝豹的神情,李长文更加确定郑氏不愿交出全部兵马,因此,对于其只交出部分战船倒也不意外。

  为防郑氏做得太过分,李长文似笑非笑地道:“郑氏能纵横东海,这一千余艘战船总不会都是小船吧?”

  “不会,当然不会。”说完,郑芝豹不禁擦了擦额头的细汗。

  他也看出来了,李长文必是对郑氏真实实力有所了解的,只不过没当面揭破他的谎言罢了。

  他虽然害怕惹怒大崋朝廷,却也没办法——郑氏当家的毕竟是他大哥,而非他。与天家结亲后只交出部分兵马的事也是他大哥定下的,他即便在此改了也没用。

  两件主要的事谈完,李长文又询问了一些与东蕃岛相关的事,这次会谈便结束了···

  天心殿。

  刘升了解这次会谈结果后,神色倒是比上次平静。因为他早就猜测到,即便是联姻,郑氏也不会上来就交出全部兵马。

  能整编郑氏的部分兵马,获得其部分战船,对大崋来说已经算是不小的收获了。

  “郑氏剩余兵马即便不交出来,也不敢暴露在明面上。另外,整编郑氏部分水师,亦可勉强保东南海疆一时之安宁。

  待数年之后,我大崋海军练成,不论郑氏还藏有多少水师,又欲何为,都不足为虑。”

  见刘升心情不差,钱谦益立马赞道:“陛下圣明!”

  李长文则道,“那可还要对郑芝龙封爵?”

  原来,今日会谈李长文、钱谦益都没将刘升准备封郑芝龙为伯爵的事说出来呢。

  刘升道,“我大崋爵位本就不是那么好得到的,郑芝龙既不愿献出全部兵马、战船,朕自不会再予其伯爵,便授予子爵吧。

  另外,南京大学不是将要开学了吗?让郑森留在南京大学读书。至于选读什么专业,看他自己的意思。”

首节 上一节 435/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