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412节

  如今却是再无这方面顾忌了,因此我意下令,全军加速赶往通州、京师。诸位可有意见?”

  第二师的张鑫、屈晓峰等旅级将领,以及胜捷卫的郭浩、王宽等,还有骁骑卫旅长李荣光,此时都对清虏充满了杀意,闻言一起道:“没有!”

  “那好,诸位去传达军令吧。”

  待众将领骑马回营不久,六个旅的崋军先锋部队便迅速拔营,以更快的速度向通州赶去。

  ···

  京师。

  多尔衮、济尔哈朗等依旧率领入关的八旗主力没走——他们在等阿济格袭击崋军粮道的结果。

  虽然说,最近一段时间,顺天府不少清军小队遭遇崋军侦骑后的战斗,都证明崋军确实战斗力很强,可等不到阿济格袭击粮道成败的消息,多尔衮便总有些不甘心。

  济尔哈朗一直在极力劝说多尔衮尽快率领主力回关外。

  “睿王,根据探马消息,崋军已经过了香河,将要到通州。我军在通州未曾布置兵马,因此崋军最快一日便能赶到京师。

  我军在京师获取的钱粮、人口不少,若是再不走,怕是就走不了了。”

  多尔衮站在兵部衙门大堂上,紧皱者眉头来回踱步,闻言道:“等等,我们再等等,万一十二哥、七哥他们成功了呢?”

  济尔哈朗也是紧皱着眉头,感觉劝得心很累。

  他道:“睿王扪心自问,即便英王他们真的成功,我军如今就能战胜崋军吗?

  如果是在睿王下达准备撤回关外的命令之前,将士们或许还有战心。可如今各牛录都抢了不少东西,已是一门心思回关外,哪里还有战心?

  若强行驱使各部与崋军大战,怕是免不了又是一场大败啊!”

  济尔哈朗顾不得得罪多尔衮了,有啥说啥。

  别说,多尔衮到底没有失去理智,还真听进去了——最主要的是,最近几天确实有不少八旗将领来问他到底什么时候回关外,便连镶白旗下的梅勒章京、甲喇章京等也来问了。

  他是镶白旗旗主,旗下将领都不想支持他继续呆在关内,其他各旗将领的想法自不必说。

  说到底,清国虽然在皇太极手上初步完成了集权,由部落制军事集团转型为封建王国,但到底还没完全转型——直等到后来康熙时期,这个过程才算是完成。

  因此,在八旗将领都一门心思回关外时,多尔衮即便强令众人留在河北与崋军交战,也未必能被执行。

  就在多尔衮被济尔哈朗劝说动,准备找个台阶下令撤军时,忽然有护军(此时相当于八旗勋贵的亲兵)头领急匆匆步入堂内,一脸的惊慌。

  “王爷,跟英王南下的人逃回京师了!”

  什么?!

  一听这话,多尔衮、济尔哈朗便都感觉事情不妙。

  多尔衮立马急问三连,“逃回的有多少人?人又在哪里?可知发生了什么事?”

  这护军头领道:“有几百人,却出自好几个牛录,且模样狼狈不堪,奴才已经让人将他们引入镶白旗军营看押起来了。

  他们说南下兵马在得胜淀南边遭到了崋军埋伏,全军溃败,他们是侥幸才逃回来的。”

  多尔衮听了又气又急,“河北地势平坦、野外一览无余,我军又都骑着马,如何会中埋伏?阿济格、阿巴泰呢?他们没有逃出来吗?”

  “奴才来得急,还没仔细盘问那些逃回来的人。”

  多尔衮当即就快步往外走,“随我去军营!”

  京师大得很,清军又准备撤离,如今便都驻扎在紫禁城外边,抢掠的钱粮、牲畜、人口等一部份已经运走,却也有最近两天抢掠的仍留在这边。

  因此各旗军营都有点乱糟糟的感觉。

  多尔衮来到镶白旗大营,见到那四五百逃回来的败军时,简直不敢相信他的眼睛——他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人怕是已经被打得丧胆,再无敢战之心了。

  这种人即便继续留在军中,下一次战场上一遇到不顺,恐怕就会带头溃逃。

  要说大清自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后,也不是没吃过败仗。

  其中最大的,也就是太祖车架在宁远城外被城头红夷大炮击中那次了。

  即便当时太祖被红夷大炮所创,受伤不轻,但在军令不乱的情况下,八旗军依旧从容撤兵,明军也不敢出城追击。

  所以,说是败仗,其实也不过是撤军而已。寻常将士至多感觉军中气氛紧张、压抑,而没有败军之态。

  眼前这四五百人呢?

  一个个就好像被猎人追赶了许久,见到很多同伴相继倒毙见下的羊或鹿,几乎成为惊弓之鸟了,没有半点八旗勇士的样子,甚至是没了精气神。

  可以说,见此多尔衮心就凉了半截,知道得胜淀一役极可能是一场比桑园镇更为惨烈的大败。

  当即,他便喊出这些败兵中的将官,一个个仔细询问。

  待得知阿济格被崋军火铳当场击毙时,多尔衮眼前一黑,差点没晕过去!

第415章 光复京师!

  虽然阿济格有些没脑子,平日里跟他不对付,但说到底也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哥哥。

  当然,这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阿济格乃此次大清入关飞副帅之一,大清的多罗郡王,就这样折在了关内,他回去后绝不会有好果子吃。

  一旁的济尔哈朗对此同样感到吃惊。

  说起来,努尔哈赤有十六子,虽然目前已经去世六个,但还没哪个是战死的。

  老大褚英因罪被努尔哈赤处死。

  老四汤古代则在崇德五年病卒。

  老五莽古尔泰是在天聪六年抑郁成疾、暴病而亡(有阴谋论说是皇太极秘密处死的)。

  老六塔拜在崇德四年病卒。

  老十德格类在天聪九年病卒(也有阴谋论说其是受莽古尔泰一案牵联,被皇太极秘密处死的)。

  最后则是老十六,在崇德五年因罪被皇太极处死。

  如今老十二阿济格竟然在关内战死,算是开大清太祖子嗣战死之首例了。

  震惊之余,济尔哈朗立即想到另一个太祖子嗣,当即急问:“阿巴泰贝勒呢?”

  被问到的这位将牛录章京摇头,道:“当时太乱了,我等也不知贝勒爷如何,只知在全军溃败时他仍似乎还活着,至于是否逃了出来,就不知道了。”

  听此,济尔哈朗心中又是一沉,暗想:此番可别在关内折了两位太祖子嗣啊,那对大清人心、士气的打击可就太重了。

  见多尔衮仍在愣神,他便提声道:“睿王,英王既然战败,我们便不能拖了,必须立即离开京师,撤出关去。若再耽搁半日,怕是真要走不掉了!”

  多尔衮回过神来,也因崋军在桑园镇、得胜淀两战中表现的战斗力有点惊惧,闻言连连头,道:“郑王说得对,不能拖,本王这就下令撤军!”

  原本今日多尔衮还听说,大崋开国皇帝刘升领着两万余兵马在武清,曾考虑要不要孤注一掷,率领京师兵马前去武清来个擒王、斩首之战。

  而今却是直接将这个念头打消了。

  首先,此时留在京师的清军已经不算太多,只有三万左右,;其次,多数人都抢够了,一个个归心似箭,如济尔哈朗所言,并无战心。如此,去了武清也未必能打得过那刘升亲领的崋军——况且,这消息来得蹊跷,多半是陷阱。

  想明白这些,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回到兵部衙门就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清军各部得令,立即娴熟地往关外撤去——大约因为是冬季入关,且河北之地早已残破不堪,所以此番入关的清军还不怎么留恋关内的生活。

  再加上家人还在关外,他们更想早些回到辽东去过年。

  ······

  大崋乾元元年,十二月十六,崋军复通州。

  十二月十七,复京师!

  刘升领着虎贲卫两个旅,本就在武清,距离京师不远,再加上一路并未遭遇战事,便在十二月十八赶到了京师。

  只不过相较于两个多月前李自成率领顺军入城,有许多百姓兴高采烈地夹道欢迎;以及一个月前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城,有不少百姓被前明降官组织起来夹道欢迎(观望);刘升这次率领崋军进入京师,场面就显得极其凄凉了,竟没有一个百姓来夹道欢迎。

  刘升所面对的,也不是昔日李自成、多尔衮所面的那个虽然遭遇战乱,但仍有不少百姓,可窥见昔日繁华盛景的京师。

  而是一个四处破败、街上杂物垃圾堆积、血迹遍布,房屋多数门窗看敞开或破碎,街头巷尾连个人影都看不到,仿佛整座城池都被涂上了一层灰色的死寂京师。

  事实上,当刘升带着侍卫团和两旅虎贲卫从正南边的永定门进入京师外城,行走在外城的大街上时,还是有极少数京师百姓躲在房屋中暗暗窥探的。

  是的,他们只敢暗暗窥探,不敢再露头迎接了——实在是被这城头大王旗的变幻无常弄得得怕了。

  钱维德就是这些不多的百姓中的一个。

  他家祖上说起来也算是大明勋贵之一,至于是洪武朝的,还是永乐朝的,家中长辈已经说不清了。

  到了崇祯年间,他这一支已经没落到住在外城,父亲守着一间小小的杂货铺,母亲平日里还要给大户做零工,才能维持一家开销的地步。京城居,大不易,他一家开销并不小,更别说还要攒钱娶媳妇。

  几年前,他父亲染了疫病去世,家里杂货铺便靠他一人勉强支撑着。

  等到去年,漕运断绝,京师米价腾贵,他这间小小的杂货铺也有些撑不下去了,坚持到今年夏天,终于是被迫卖给了大户。

  靠着卖店铺的钱,和父母攒下来给他娶媳妇的钱,钱维德老早买了一批粮食,藏在家里的秘密地窖中,和母亲一起给大户打零工,苦捱度日。

  然而,给大户打零工的活也不是那么好干的。

  一方面竞争激烈——京师里想要靠着喝点大户漏下的汤汤水水活命的穷苦人家实在太多了。

  二则,这年头大户日子也不算好过,因此对待佣工就格外的吝啬,拖欠工钱不给是常有的事,便是管饭,也大多是馊冷剩饭。

  当然,京师那些权贵、豪门对待佣工多半依旧是慷慨的,可惜那等豪门,他们便连靠近的资格都没有,更遑论去给人家做事了。

  钱维德也算是读过书的,只不过天赋不佳,顺天府科举竞争又太激烈,他连童生试都没能过。

  但勉强算个读书人。

  以前当个小杂货铺店主的儿子,继而是杂货铺店主,尚且能勉强保持一点京师人、读书人的体面。

首节 上一节 412/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