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387节

  周延儒心道,京营除了仅剩的周遇吉部勇卫营,哪儿还有精锐?剩下的全都是弱兵。

  即便让他去挑,也不过矮子里面拔高个儿。

  另外,顺军士卒多农民是事实,可人家人多啊,每一路都号称好几十万,实际也确实有十好几万,他带着三万京营“高个儿”去了能有何建树?

  但周延儒抬头看了崇祯一眼,敏锐地感觉到,崇祯对他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若是他再推托不肯任事,恐怕就不只是失去崇祯宠信那么简单,还有可能身家性命不保。

  想到自去年来京任首辅以来捞的几十万两银子,周延儒便一咬牙,拱手道:“臣虽拙于领兵打仗,但此番必竭尽全力,为陛下阻拦山东闯贼北上之脚步!”

  他心里想的则是:此番领兵出去,便找各种理由,再也不回京,等到顺军攻破京城再说。

  同时,他领兵在地方上,还可以趁机大捞一笔。

  只要有足够的银子,他相信不管将来降顺还是降崋,又或者是降了建奴,都能用银子打通关系,在新朝谋得一席之地。

  至于出去后怎么糊弄崇祯,他已经有了主意,那便是虚报战功。

  以崇祯对过往那些督师的忍耐度而言,跟其认真解释前线军情多么艰难是没用的,只会加速消耗其耐心。

  而时局到了如今这地步,虚报战功才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想要虚报战功,就必须设法瞒住崇祯耳目,也即是东厂和锦衣卫。

  他此前结交内侍,正好跟东厂提督王之心关系不错,想必让其帮忙虚报战功不成问题,所以只需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喂饱就行了。

  ···

  下朝后。

  周延儒派出心腹通过秘密渠道联络王之心,说起请他帮忙虚报战功之事。

  王之心下意识认为周延儒的虚报战功,类似于以往的虚报战功,既多报斩首和缴获,根本没想到周延儒指的是凭空捏造战功。

  他生性贪婪,如今有百万家财,几乎都是通过贪污受贿得来。

  这么大的“生意”找上门,他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于是就回复:只要银子给够,虚报战功什么的都是小意思。

  周延儒这边亲自到京营挑选将士——他自不会跟底层的京营士卒打交道,主要是跟京营武将们吃吃喝喝,看哪个可以同流合污,配合他虚报战功。

  至于挑选底层士卒?

  他又没正准备真到前线跟顺军作战,士卒如何有什么重要的?

  因为京营武将众多,又涉及到北京大明勋贵圈子,水深得很。

  周延儒每日应酬,吃吃喝喝,听歌赏舞,忙得是团团转。所以联络骆养性之事,他便交给了心腹幕僚董廷献。

  他给董廷献收买骆养性的底线是白银三万两。

  却不知,在他这个东主做表率的情况下,董廷献同样贪婪得很。周延儒抠抠搜搜拿出的三万两银票,到他手里就少了一万两。

  他花了五千两打点骆养性身边的“小鬼”,终于约到了骆养性。

  如今可不比十几年前,崇祯刚继位后,很小白的听信东林党人的话,几乎废除了锦衣卫、东厂这两大情报机构,结果深尝失去耳目之痛。

  因此,如今崇祯对锦衣卫、东厂颇为重视,对骆养性、王之心两人也相当恩宠。

  王之心算是朱明家奴,让其提督东厂,本身就是一种宠信。

  锦衣卫指挥使其实也算是朱明皇室半个家奴,但名义上毕竟是外臣,所以崇祯近便给骆养性加了不少官衔。

  尤其是在骆养性揭发吴昌时(吏选司郎中,实际是周延儒小弟)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之事后,更是被加封为左都督、太子太傅。

  历史上,骆养性后面还会在扳倒周延儒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因此得赐“肩舆”,圣宠一时无两。

  如今大明朝廷中,实权大臣没几个不贪的,骆养性作为锦衣卫指挥使,自然不可能出污泥而不染。

  他听董廷献将周延儒的“交易”一说,也如王之心一般,认为只是正常的虚报战功,并且只是让他不要将实情透露给崇祯而已。

  虽然一万五千两银子对他来说不算太多,可对这件事来说,却足够了。

  只是让手下人当瞎子、聋子和哑巴,便可赚到这一万多两银子,何乐而不为?

  于是骆养性便收了董廷献代给的这一万五千两,答应帮忙虚报战功之事···

  另一边,崇祯在武英殿召开阁臣小会后,又将吴甡单独招来奏对。

  吴甡并非蠢人,看得出如今京师已经难守,若崇祯是个肯听劝的和有担当的,他或许会劝崇祯冒险率领群臣,走海路前往南方。

  但通过崇祯以前的表现来看,这建议他若敢说出口,说不定会惹得崇祯直接大怒,将他下狱。

  至于说拒绝担任宣大总督之职,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在奏对时,吴甡只能尽量诉苦。

  “陛下,如今各军皆欠缺粮饷,而自从漕运断绝,北直隶各地粮价皆暴涨十数倍,将士及其家人挨饿的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儿饿死。

  陛下若派微臣前往宣府督师,还请拨付至少十万两饷银,方可令宣府各军听从朝廷调度。”

  崇祯一听就眉头大皱,道:“十万两?元辅南下督师朕也才给了五万两,你竟问朕要十万两?

  你知不知道,如今朕为了省银子,与皇后等诸妃、皇子、皇女,每餐菜肴都不超过四个,且多是素菜,有时甚至数日难见荤腥。

  还有,朕这衣裳破了都舍不得花钱更换,只是让皇后缝补再用。朕如此节衣缩食,一共才挤出了十万两饷银,你竟想都拿去?!”

  说话间,崇祯有些忿怒的掀起外袍,露出内里袍服上的补丁给吴甡看。

  吴甡默然。

  他当然知道崇祯穷,知道国库早就连耗子都不光顾了,可在他看来,想要守住宣府,没有十万两银子连想都不用想。

  至于周延儒怎么用五万两银子去驾驭三万饿着肚子的京营将士南下去打闯贼,他完全想不通。

  他也没办法帮崇祯解决缺钱的问题,所以只能沉默。

  这时崇祯又道:“朕只能给你五万两银子,至于该如何用这五万两银子,你可以看着办,朕只要你守住宣府!”

  听此,吴甡只能满脸苦涩地道:“臣领旨。”

  在他看来,只带五万两银子去就任宣大总督之职,他连督标都招募不起,更别提安抚宣府那些欠饷的将士。

  若不补齐欠饷,乃至令将士们填饱肚子,将士们如何肯与顺贼作战?怕不是顺贼一来就降了。

  吴甡没兴趣陪崇祯和大明王朝一起死,因此这次武英殿奏对后,他领了崇祯承诺的四万两银子(别问为什么少了一万两,问就是当下大明特色),就以招募幕僚、护卫为由,赖在京师不走。

  周延儒那边也打着类似的主意,以挑选京营将士为由,在京师拖一天是一天。

  几天后,崇祯见两人还不赴任,气得牙直痒痒,便派内臣前去斥责、催促。

  周延儒早有计划,便没再拖,带领他选好的“三万”京营将士(实际不足两万人),离京南下。

  而吴甡没有后手计划,只能硬着头皮用各种理由回应内臣,一拖再拖。

  又过去两日,当吴甡觉得没法儿再拖,准备带着招募的幕僚、护卫以及购买的一批军粮北上宣府时,却传来一个对京师大明君臣如同晴天霹雳般的坏消息。

  宣府总兵王承胤降顺了!

  如今李自成已率领数十万顺军,通过宣府南下,直奔居庸关而来!

  崇祯得知此消息,在愤怒的同时也有些慌了神,连忙召集阁臣及六部尚书到武英殿议事,看如何应对。

  陈演来到武英殿后,见崇祯既慌且怒的表情,便觉得必须得先找个人让崇祯出气,也即是为宣府失陷背锅。不然的话,崇祯怒气多半会撒在他们身上。

  他于是拱手大声道:“臣弹劾宣大总督吴甡,畏敌不肯赴任,故意怠慢军情,以至于宣府沦陷!”

第382章 最后的挣扎,顺军入京!

  其余人下意识觉得,宣府失陷之事必须有人负责,而吴甡此前在京故意拖延不去宣府上任也是事实,于是张四知、冯铨等人也跟着开口。

  “宣府战事危急,吴甡却在京师拖延不去,确应为宣府失陷负守责!”

  “臣弹劾吴甡以公谋私,用朝廷给的银子招募私人幕僚、护卫,趁机贪污!”

  “臣以为该立即将吴甡捉拿下狱,审问查办!”

  “···”

  崇祯也觉得宣府失陷,主要怪吴甡迟迟不肯赴任,以致贻误战机。

  心里又有一股子怒气需要发泄,便道:“传旨锦衣卫,立即将吴甡捉拿下狱,以待审问治罪!”

  蒋德璟、徐石麟倒是有意替吴甡说几句,求求情,但一听崇祯都下旨捉拿吴甡了,便都将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如今崇祯正在气头上,又已经下达旨意,他们即便替吴甡求情,也很难有什么效果。倒不如等过段时间崇祯气消了,再求情试试。

  当然,前提是那时候大明朝廷还没完。

  下旨将吴甡逮捕下狱后,崇祯确实怒气稍减,但对于顺军将要攻入京师的事却更感心慌。

  他紧皱着眉头扫视殿内诸臣,问:“闯贼就要攻到居庸关了,诸卿有何教朕?”

  阁臣及六部尚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竟没一个开口的。

  见此,崇祯竟怀念起周延儒在的时候,那时至少还有个人让他针对性的问一下。

  想到这里,崇祯看向谢升,正想询问,却见谢升竟然在打瞌睡,口水都流到了衣衿上。

  崇祯一时都看呆了。

  心想,这也太夸张了,谢升来武英殿才多大会儿,之前众人又一直在讲话,他怎么能睡着的?就算是六十四,也不至于精神不济至此吧?

  其他人循着崇祯的目光也纷纷注意到了正打瞌睡的谢升。

  反应慢地自然是与崇祯一般惊讶、难解,反应快的却已经在心中暗骂:这老货,倒是会装。

首节 上一节 387/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