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385节

  刘升便告诉他,小脚不利于强健身体,而女子身体若不够健康,将来便会影响到孩子。

  一听这话,徐婉立马乐意了,并且开始尝试每日晨跑。

  此时听刘升询问,她婉婉一笑道:“臣妾双脚本就无碍,如今已能坚持晨跑半小时了。”

  “确实进步不小,但还需继续努力。”刘升微笑点头,随即又道:“你们跟皇后有机会召见命妇聚会时,也该向他们传递裹脚不利于女子健康以及生养孩子的观念。

  尤其是至使双脚畸形的裹脚法,更是对女子的一种摧残,应该严厉禁止。”

  徐婉先点点头,随即又不禁问:“陛下为何不下一道旨意禁止裹脚呢?”

  “裹脚这种事,本来就很难管束,总不能让人在街上扒女子的脚看不是?所以现在下旨未必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还是等将来天下统一了,再明下律令吧。”

  说话间,刘升就准备回他所居住的乾清宫去沐浴、换衣,却见宦官王安匆匆赶来,行礼道:“陛下,北边传来紧急电报!”

  北边?

  难不成是明顺之间的战争又有大变化了?

  刘升心中如此想,便披上了外套,带着王安等人匆匆前往天心殿。

  在宦官、女官等内臣的使用上,刘升是颇为谨慎的。比如说天心殿的奏疏、文件等,若无他允许,这些人都不准碰,更不能带出天心殿。

  来到天心殿,刘升便见白钰在殿内等候,手里还拿着电报。

  刘升当即接过来阅览。

  果如他所料,明顺两军战事出现了重要变化。

  历史上,李自成是崇祯十六年十月在西安称帝,随后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攻略全陕。等到次年二月初二,才率军渡过黄河,由西向东打。

  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顺军便攻占了几乎整个山西。

  当时最惨烈的一战,便属于周遇吉率领勇卫军等所守卫的宁武关了(此关在太原府与大同府交界处)。另外,周遇吉所领这一部份军队,也是崇祯真正能依靠的最后一支军队。

  虽然当时宁武关之战极其惨烈,周遇吉所领勇卫军几乎尽数战死,夫妇二人亦殉难;但顺军也伤亡惨重——据说前后死伤了七万多人!

  所以,在顺军拿下的宁武关后,后面的大同府总兵姜襄、宣府总兵王承胤皆降,被崇祯从山海关急调到居庸关的唐通及监军杜勋也跟着投了降,再之后便是大学士李建泰也降了顺。

  总之,宁武关后顺军几乎没有遇到一支阻挡他们的军队,所过之处城池几乎也都开门献城,百姓甚至欢欣鼓舞迎接顺军,让顺军轻轻松松就到了北京城下。

  在这个时空,因为大崋的出现,大顺与大明在当下的实力都比历史上缩水很多,所以在山西前后交战了一两个月。

  崇祯或者说京师朝臣,对战事期望也没之前那么高了,并没有将周遇吉这仅剩的一支可靠精兵调去宁武关,而是放在了真定府,以抵御顺军的南路军。

  因为在顺军放弃开封府后,除部分兵马留守河南府,大部分兵力都掉入了陕西及河北(黄河以北)。

  再加上顺军占据了山东大部分地区,如今顺军的南路军要比历史上崇祯十七年的顺军南路还强大一些。

  反倒是李自成亲自率领的主力,西路军,因为只占据了陕西大部分地区,不向历史上那样占据了河南、湖北,实力要弱不少。

  所以,山西的姜襄等明军依仗地利、城池,与其纠缠了一两个月。

  此前顺军已占据了除大同府外的几乎整个山西,最后数十万大军攻入大同府,兵围大同城。

  这封由山西讯风卫传送至汝阳,再由汝阳电讯组转发来的电报,说的便是姜襄面对顺军围城,选择投降大顺之事。

  看完,刘升不禁一叹道:“若明廷在京师周边的布防没有太大变化,想必顺军很快就会兵临京师了。”

  说完,刘升让秘书处的人找出北直隶讯风卫所搜集的大明文武官员情报,查看一番,便见宣府总兵依旧是王承胤。

  见此,刘升不禁摇了摇头,觉得大明在顺军兵临城下后,未必能比历史上表现好。

  想到这里,刘升不禁放下情报文件,将目光投降了北方···

第379章 崇祯叒怒,首辅算计

  京师,紫禁城。

  武英殿。

  “姜家世代皆为我大明武将,如今更是一门三总兵,朕对其信任有加,许其挂镇朔将军印,前些日子又加封其为定朔伯。

  可他是如何报答朕的?有三四万兵马、十数万百姓的大同坚城,他竟然直接献城降贼了!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得知姜襄直接献城降顺的消息,崇祯是真的很怒。

  因为在他看来,他与大明对姜家真是极其恩重信任了——姜襄兄长姜让此前为榆林总兵,其弟姜瑄则担任阳和副总兵,姜襄本人则担任大同总兵。

  在大明朝兄弟三人皆任总兵的有几家?

  更别说他还让姜襄挂镇朔将军印,又封定朔伯。

  他认为,恩遇至此,姜襄就该死守大同,带着大同军民与城共存亡,才能报答皇恩。

  下方。

  首辅周延儒偷偷抬头看了崇祯一眼,见崇祯眼睛都红了,心下更加紧张。

  前些日子,伪顺南路军北上,官军节节败退,广平、顺德二府接连失陷,真定府也失陷了相当一部分。

  幸亏关键时刻总兵周遇吉带着京营精锐(即勇卫营)赶到,挫败了伪顺南路军几阵,这才稳住南边局势。

  但是,东南边河间府的军事压力同样很大。

  伪顺南路军其实又分为两路,从河南来的这一路由伪顺大将袁宗第率领,从山东来的这一路则由大将刘芳亮率领。

  目前两路顺军分别攻打真定府、河间府,周遇吉所领这部京营精锐有些顾此失彼。

  所以,前些日子,崇祯便暗示乃至明示,希望周延儒可以南下督师,稳住南边局势,乃至击败伪顺南边两路兵马。

  周延儒知道崇祯对他期待很高。

  可让他虽然对军国大事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却没有实际领兵的经验啊,更不会打仗,如何能是伪顺两员大将的对手?

  而以崇祯过往的行事作风,若他兵败,怕是免不了被问罪斩首的下场。

  最重要的是,周延儒觉得眼下这局势,大明已经跟病入膏肓的人差不多,只能等死了。

  南方局势虽然因音讯断绝,尚不知晓,但京师既无法调用其钱粮、人员,便跟丢了没什么区别。

  而在北边,如今大明连北直隶都不能完整拥有,这大明江山还有何希望?

  他最近除了想法设法,忽悠崇祯别派他离京督师,便是考虑接下来到底要降崋还是降顺。

  当今天下局势,明眼人都能看出,大崋之势强于伪顺。

  可问题是,如今是顺军就要攻入京师,而非崋军啊。

  他便是看好大崋,想要降崋,也够不着。

  这让周延儒感觉份外痛苦——早知天下大势变化如此之快,当初他就不应诏来京师当大明首辅了。以他的名望,若留在家乡(常州府宜兴),说不定都能在大崋开国之时搞个阁臣当当。

  就在周延儒越想越后悔时,怒完的崇祯看了过来,问:“眼下局势,元辅觉得该如何办?”

  如何办?

  凉拌。

  周延儒心中暗哂了句,面上却一派认真地道:“闯贼既拿下大同府,下一步必会攻入宣府,当加强宣府兵力,最好能派遣一懂兵事的得力文臣督师阻之。”

  周延儒知道,他想要继续赖在京师,纯忽悠崇祯肯定是不行的——如今的崇祯已经没他第一次当首辅时那般好忽悠了,而且动辄将大臣问罪下狱抄家,怪吓人的。

  他必须拿出点干货才能糊弄住。

  果然,听了他的话,崇祯红而灰暗的眼睛有了些许亮光,急问:“元辅认为可派谁去督师?又该调哪部兵马加强宣府兵力?”

  因为还没想好是否降顺,周延儒当真为此事绞尽脑汁。

  他沉吟了下,目光不由投向被招入武英殿的其他几位阁臣。

  次辅谢升、阁臣魏照乘、陈演、张四知、冯铨。

  谢升乃是四朝元老,山东德州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年已六十四,资历极深。

  几个月前算是他的政治对手,但如今他确实没心思跟对方斗了。毕竟大明都要没了,掌握再多权利又有何用?倒不如多捞些银子。

  魏照乘以前算是谢升一伙的,如今也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

  张四知属于中立派、墙头草,至于陈演、冯铨则算是他的小弟。

  尤其是冯铨,本就与他是亲家,前些日子他借着崇祯急需人才、贤能的心思,让这位昔日被打成阉党、仕途断绝十几年的亲家又重新踏入官场,还一跃成为阁臣。

  此事办得那叫一个漂亮,倒是让周延儒颇为得意。

  自家小弟肯定是不能推出去的,谢升崇祯也多半不会放出去——此前陈新甲泄露与建奴议和之事,谢升也被牵连,遭御使弹劾,本要请辞的,崇祯却请他留下了可见此人在崇祯心中地位。

  至于魏照乘、张四知,都没什么兵事履历,怕是崇祯未必看得上。

  想到这里,周延儒道:“前四川巡抚邵捷春有军略,陛下若能恕其前罪,必可令其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历史上,前任四川巡抚邵捷春遭逮捕如今下狱后,不久便因为各种原因,服毒自尽了。

  但在这一时空,却因为各种变化,依旧还在京师天牢中关着。

  所以周延儒便将这个人选说了出来——这确实是他认为最合适的人选。

  然而崇祯一听刚压下去的怒火又冒出来,冷笑道:“恕其前罪便会肝脑涂地以报皇恩?元辅,这话朕怎么觉得有些耳熟呢?”

  周延儒心里咯噔一下,暗道:完了!他忘了一个人!

  果然,崇祯接着便道:“噢,朕想起来了,去年元辅推荐孙传庭出狱领兵时,也是这般说的。

  可如今呢?孙传庭在哪里?督师剿贼大败,丢失了陕西竟还敢苟活,如今更是龟缩在汉中拥兵自重,图谋不轨!

  这便是元辅所说的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首节 上一节 385/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