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375节

  “真没想到,重庆知府竟然直接归降了。”

  “怎么,难道你希望那重庆知府顽抗崋军?”

  “那倒不是,只是感到意外而已。”

  “···”

  王夫之三兄弟在嗡嗡的议论声中登上了去往衡阳的客船,便也不禁说起这事来。

  王介之感慨地道:“自武陵侯赫连岳攻入四川,便捷报频传。另一边的樊城侯沈万登,也是数日就拿下了兴安州。

  崋军攻城略地如此迅速,估计秋收结束前就能攻占四川的主要州府吧。”

  王夫之道,“明军本就不是崋军对手,何况如今与京师大明朝廷失去了联系,无援无依,四川官员和明军如何还有战心?”

  王参之道:“崋军能迅速拿下四川是好事,这样川中百姓就能少受些兵祸牵连。

  另外,待四川归大崋所有,长江往来商船、旅客必然更多,我们湖南也能因此受益。”

  “哈哈,看来二弟的经济学问长进不少啊。”

  ···

  南京,紫禁城,天心殿。

  也即是原来的奉先殿。

  朱元璋最初建造奉先殿,是为了方便祭奠其父母。至于说朝廷太庙,祭祀的人太多了,朱元璋觉得无法独厚双亲。

  虽然只是一个不知真假的说法,但也足见朱元璋对亲人特别好。

  后来,南京奉先殿就演变成了朱元璋日常处理政务、接见臣子的所在。

  崋军占领南京后,刘升请了一大批工匠对南京紫禁城那些破旧乃至倾塌的宫殿做了简单修缮,便一直在奉先殿办公。

  但他并没有在这殿内供奉父母等先人,时间一久,便觉心里膈应,遂将其改名天心殿。

  至于为何要用这个名字,那就只有刘升清楚了。

  九月初五这天上午,刘升在天心殿召见了王徽。

  休养了一个多月,已七十二岁高龄的王徽终于身体大好——不得不说,大明一些士绅因为从小生活环境优越,基因也好,长寿者很不少。

  王徽便是如此。

  这点从他五十多岁还能纳妾,生两个儿子便可见一般。

  “草民王徽参见陛下。”

  殿内,王徽说着就要给刘升行天揖之礼。

  这礼是要弓腰九十度鞠躬作揖,对一个七十二岁高龄的老人来讲并不容易,刘升忙道:“葵心先生(王徽号)快免礼,请入坐。”

  “谢陛下。”

  道了声谢,王徽便小心地坐下了。

  再抬眼看龙椅上的刘升,王徽心情颇为复杂。

  早在今年春天,便有在陕西活动的讯风卫奉刘升之命到泾阳县找到了他,表示陕西不安全,请他全家搬到河南汝宁府去。

  当时崋军只占据湖广及河南的一部分,在王徽眼中与李、张、罗等流寇军没什么区别,王徽自然不会答应此事。

  若非担心受人猜疑,牵连自家,王徽都要上报陕西大明官府,抓捕那几个联络他的讯风卫了。

  哪曾想,此后天下形势接连突变。

  不过大半年的功夫,崋军就夺取了江西、南直隶、浙江,坐拥七省之地!

  而大明这边,在闯军、崋军的兵锋下接连大败,丢城失地。

  等到暮春时,孙传庭在河南府大败,更是让闯军顺势攻入陕西。

  泾阳县就在西安附近,可以说直面闯军兵锋。

  王徽本是想散尽家财,招募乡勇,跟闯军拼了,为大明尽忠的。

  并非他不怕死,或者说对大明多么忠贞。而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要么降闯,要么为大明尽忠,很难两不选的苟活下去。

  幸亏关键时刻讯风卫再次出现,劝动了他,帮助他一家人在闯军攻陷泾阳县前避入山中。

  因为他只是一个引罪罢官的中级官员,名气也仅限于泾阳一地,倒没有惹得多少闯军追剿。

  如此一番辗转后,才带着家人,安然来到了河南。

  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讯风卫以及整个崋军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才认识到,崋军与李闯等流寇军并不相同,乃是一支为天下百姓起事的真正义军。

  而到了崋军治下,一路见闻,也证明了此事。

  所以,到了南京后,他一切听从大崋安排,休养了一月,把身体彻底养好,这才得到刘升的召见。

  “看葵心先生的模样,身体应该是真的大好了。如此,朕便也不客套,直说正事了。”

  听到这话,王徽坐得更端正了。

  刘升道:“朕知葵心先生学贯中西,尤其精善西洋物理,曾制造过诸多西洋器物,也曾自己研制过一些有益于百姓日用的机械。

  所以,朕将委任先生为我大崋科学院下物理学院教授,专门研究物理学,以及各种与物理学相关的器械制造,顺带教授一些有此道天赋的学生。”

  听刘升说到这里,王徽先是微愣,随即忍不住露出失望之色。

  虽然觉得不切实际,可王徽曾想过,刘升召见他会询问治国之道,或者说是一些的政策得失。

  不曾想,刘升竟是看中了他一身西洋学识,甚至要让他研究器械的制造,有些将他当工匠用的意思。

  虽然他在这方面兴趣不小,可工匠到底地位低下,跟能影响朝廷政策的高官更是有云泥之别。

  这让他如何不失望,乃至失落?

第366章 科学之道!蒸汽机!火车!铁路!

  刘升虽无类似读心术之类的金手指,可王徽失望的表情太明显了,只要他眼睛不瞎,就能看出来。

  稍微想想,刘升便猜到了王徽为何会有这般表情。

  虽然王徽受洗入了天主教,甚至有要强嫁妾室这样的离奇之举,但说到底他毕竟先受了好几十年的儒家教育,骨子里依旧深受此时的儒家思想影响。

  认为读书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境界,便是辅佐帝王治理好天下。

  至于说利用西洋传来的力学等物理知识制作机械,纵然他兴趣再大,可在他的认知中,这些终究难登大雅之堂,即便是工造大师,也难以跟宰辅高官相比。

  其实从某方面来讲,这种认知并没有错。

  即便是在刘升穿越前的世界,很多科研工作者乃至科学家,地位、名气以及受到的社会关注,乃至收入,都未必如某些官员。

  至于和那些明星就更没法比了。

  这可以说是职业性质所决定的一众必然社会现象。

  但却不能因此说科研工作者、工匠之流不如官员、明星等重要。甚至可以说,在后世,科研工作者、工人群体,才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石。

  想到这里,刘升直问:“葵心先生可是看不上这科学院教授之职,认为朕将先生视作工匠来用?”

  王徽忙起身道:“草民不敢。”

  刘升神色一肃,朗声道:“其实先生这般想没错,朕就是将先生视作工匠来用,但却是视为一个学贯中西物理知识、知其所以然的国之大匠来用!”

  王徽听了一时惊愕。

  没想到刘升竟能当面坦言。

  但随即他就明白,刘升能如此坦然而霸气的说出这番话,那这件事就容不得他拒绝。

  所谓金口玉言,如是也。

  同时,他也隐约觉得,似乎这事并不完全像他想的那样。

  果然,刘升接着又道:“朕今日可以清楚明白的告诉先生,在我大崋,先生这样的大才,才是真正的国家基石,重要性远超过科举状元乃至一些胸怀治国之策的名士!”

  王徽更加惊愕,没想到刘升竟会说出这般话。

  难道这大崋将不再用儒家学问治理天下?

  就在王徽如此想时,刘升就好像能窥见他内心一样,接着道:“儒家、法家等治国学问固然也是国家所需,但一两千年来,这类学问在治国之道上可以说几乎走到了尽头。

  先生纵览历史便可知道,唐宋元明,皆难逃治乱循环。其中如宋、明这样的汉家王朝,更是始终难以摆脱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

  想要打破这一局面,惟有另寻他路。而先生通过西洋书籍所学的物理知识、我们传统的工造知识及技艺等所属的科学之道,便是一条可行的新道路。

  先生在家乡曾造过鹤引、舂米机、风车磨坊、水力计时器、代耕机等有利于便利百姓生产、生活的机械,应该对此深有体会。”

  刘升说到这里歇了歇。

  王徽为刘升坦诚、高瞻远瞩、宏大胸怀所打动,此时忍不住道:“陛下,那些器械确实能与民方便,可作用终究十分有限,如何能与儒家、法家的治国大道相比呢?”

  刘升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道:“先生所知的那些科学道理,所发明的那些机械,不过是这条道路的冰山一角罢了。

  而儒法治国之道等却被我中华无数智慧卓绝的先辈钻研数千年。二者如此比较,何其不公平?

  朕可以肯定地告诉先生,只需科学大道稍稍发展,便可以展现出媲美儒法等治国大道的影响力。

  别的不说,我大崋的火绳枪、火炮皆由此道而来,而我崋军之所以能轻易战胜明军、闯军,火枪、大炮之功绝不下于军纪、训练等要素。

  这是科学之道在军事上展现出的影响力,以此推之,若科学之道能在农耕、水利等诸多方面,也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难道不能令国力大大提升,令国家治理变得更加高效吗?”

  说到这里,刘升觉得差不多了。

首节 上一节 375/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