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356节

  钱谦益觉得,刘升并非那种只喜欢臣子奉承、谄媚的君主,便硬着头皮提醒道:“陛下,‘乾元’二字固然寓意极好,却也极大,若以其为年号,恐怕让天下人非议啊。”

  “非议?”刘升微微眯眼,“非议什么?”

  钱谦益不知该怎么回答了。

  难道说,这个年号太大,怕您配不住,不如用个低调、谦虚点的年号吗?

  刘升又道:“牧斋先生就说这年号寓意好不好吧?”

  钱谦益明白了,刘升就是要用这个年号。

  他于是道:“《彖》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彖》又有言:大哉乾元,万物姿始,乃统天!因此,以‘乾元’二字作为年号,自然是极好的。”

  刘升微笑点头,“既然是极好的,那牧斋先生便负责写一篇文章,说明孤称帝后正该用此年号吧。”

  这又是一份容易遭读书人骂的差事,但若是做好了,绝对有功。

  因此钱谦益连犹豫都没有,当即作揖下拜道:“臣领旨!”

  刘升又问:“关于我大崋爵位之事,牧斋先生有何看法?”

  钱谦益听了心中暗喜,认为刘升询问此事,是对他愈发信重的表现。

  他想了想,道:“据臣所知,昔年大明将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功臣外戚爵位两种。

  宗室爵位从高到低依次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级。

  大明宗室降至奉国中尉,便不再降爵,子孙后代皆为奉国中尉。”

  刘升对朱明把宗室当猪养的制度,自然是有所了解的。

  都说朱元璋出身贫苦,因此爱百姓,能替贫苦百姓主持公道。

  可朱元璋更爱朱家子孙,并且认为整个天下都是朱家的,就该让天下百姓,世世代代供养他老朱的子孙。

  因此才设计了这个宗室爵位制度。

  当然,按照朱元璋最初的设想,朱家子孙虽然受天下百姓供养,却是能做事的,并且以打仗为主,可以帮助皇帝镇守边疆、地方。

  但后来经过“靖难削藩”,大明这套宗室制度就成了纯养猪了,并且这“猪”还不能杀来吃肉,只会成为大明的负担,越来越沉重。

  所以,到了嘉靖年间,大明朝廷就开始暗戳戳地改革宗室制度。

  宗室爵禄要么欠发,要么不发。另外相关官府机构,还会找各种理由进行削爵。

  即便如此,到了崇祯年间,依旧有大批朱明宗室干回了他们开国太祖的老本行——要饭!乃至造大明的反!

  若朱元璋知道此事,不晓得会是一副什么表情。

  所以,听钱谦益说完大明宗室爵位制度,刘升便直摇头道:“大明宗室爵位制度弊端太多、太重,不可取!”

  至于将来大崋宗室用什么制度,他还在思考中。

  除了以前历朝宗室爵位制度,后世清朝宗室爵位制度也可以作为参考。

  但清朝爵位制度其实就是仿造大明进行改良的——在大明的基础上,划分出更多等级;除了铁帽子王,其他宗室爵位都是一代代降低,降了若干次后,便不再降低,以该爵位世袭。

  并且最低爵位也叫做“奉恩将军”,每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都说清是华夏封建王朝制度之巅峰,实际大量承袭明朝制度,没少继承明朝的糟粕。

  所以,清朝到了后期,宗室也成了清庭一大负担,只不过宗室可以做事,负担没大明宗室那么严重罢了。

  不过再加上八旗子弟这个大包袱,清庭后期财政也是趴伏着吸血怪的。

  以此为鉴,刘升肯定不会让未来的刘崋宗室也成为趴在国家身上吸血的大包袱。

  这时,钱谦益又道:“那臣再说一说昔日朱明的功臣外戚爵位制度。”

第343章 《大崋勋爵管理总纲》

  “朱明建国之初,朝臣历览前朝制度,提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但后来明廷革去子爵、男爵,只保留公侯伯三等。

  并且规定,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

  话虽如此,但外戚一般都会因为帮朱明皇室延续血脉而被封爵。

  另外,在爵位之外,朱明尚且有文武散阶、文勋武勋作为补充···”

  在钱谦益的讲述下,刘升对明朝的勋爵体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可以这么说,以封建王朝来看,明朝的勋爵体系已经颇为完善了。

  但刘升要建立的可不是一个传统封建王朝,而是一个近代化封建帝国。

  没错,他还是要走封建之路,至于民选那一套,现在还没那个社会土壤,强行为之,只会令天下大乱,让华夏错失他所带来的腾飞机会。

  所以,还是留待后来人去做吧。

  向钱谦益询问过勋爵体系的事情后,刘升又相继向其他臣子询问,汇总各方认知、意见,最终在李长文来到南京之时,确定了未来大崋的勋爵体系。

  这一日,为李长文接风洗尘之后,刘升便与其在奉先殿(此前刘升处理政事一直都是在奉先殿,写奉天殿的都写错了)对此事做最后的确认。

  李长文先看了刘升亲自编写的《大崋宗室管理条例》,看完大吃一惊,不可置信地问:“大王真要如此做?”

  刘升点头,“当然。”

  李长文闻言,不禁神色复杂地重新翻看这本薄薄的册子。

  根据这本《大崋宗室管理条例》,未来刘崋皇子皇孙的爵位都需要自己去争取,即便是皇帝,也不许无故下旨册封。

  至于宗室的功劳评定标准,跟外姓文武大臣的差不多,至少表面如此。

  惟一有所不同的是,皇子、皇孙可爵至亲王。

  与皇帝关系在三代以外的宗室,身份则和外姓文武大臣完全相同,只可爵至郡王。

  而这又反应了刘升对宗室爵位另一项跟大明完全不同的设定——宗室爵位与外姓臣子用的是一套爵位体系,而非像明清那样区分开。

  其中具体条例、规则,刘升都写在了另一本《大崋勋爵管理总纲》里面。

  根据这两本册子,将来大崋只需供养皇帝向下的三代亲族,即皇帝的兄弟辈、子侄辈、孙辈,以及这些人的家眷。

  并且不是由大崋朝廷去供养,而是由刘崋皇室出钱供养。

  看到这里,李长文终究忍不住感叹,“大王此举真是开封建王朝之先河,几近无私啊。

  自此以后,即便是王朝更替,恐怕也再无哪位君主敢学朱明,以天下膏腴供养皇室一族了。”

  刘升听了微微一笑,不说话。

  因为他不觉得在大崋之后还会有另一个封建王朝,即便有,皇帝也只会成为象征物。

  另外,他此举看似无私,其实是对将来皇室创造财富的能力有极大自信。

  别的不说,就现在他手里掌握的那些科学资料和技术,随便拿出一样,开办个公司,都可以够他的子孙后代享用不尽,根本无需让国家帮他养后代。

  不过,刘升给予宗室极少福利的同时,也给予了相当大的自由。

  凡三代以外的宗室子弟,皆可如常人一般为官为将。

  即便是皇帝三代以内的亲族,在国内从政也可官至二品,从军则可官至旅长。

  另外,若将来皇子皇孙、宗室若能在海外开疆扩土,则可以获得实封,乃至海外建国!

  当然,想要获得海外建国的权利绝对不容易——宗室子弟至少通过立功,获封公爵,才可申请海外建国。

  外姓臣子则须通过立功,获封郡王爵位(死后追封的不算),才能申请海外建国。

  李长文看到这里,不禁略有点疑虑。

  “大王,臣虽知相较全球土地,昔日大明所占不过一隅。可若是定下这公爵、王爵可在海外建国的规矩,将来海外之国强大起来威胁大崋可怎么办?”

  “哈哈哈,”刘升听了一笑,“先生多虑了,且不说海外建国多艰难,需要多少代人努力奋斗,其国力才可能赶上大崋。

  即便将来真出现先生所言之事,那不正好可以促进大崋革新制度,奋力发展吗?

  须知,若将来大崋为天下最强国度久了,皇帝、臣子乃至百姓,迟早会变得骄傲自大、不思进取乃至腐朽堕落。

  而这些从大崋分封出去的海外之国若能强大,正好可以一定程度规避这种情况。

  即便将来真有海外之国取代了大崋在全球的至高地位,那也是肉烂在了锅里,总好过让外族称霸全球吧?”

  李长文听了,彻底膺服,起身向刘升深揖道:“大王之胸怀、远见,实在亘古未有,臣佩服!”

  刘升笑道,“佩服的话先生就不用再说了,还是再看看这本《大崋勋爵管理总纲》,看看有什么需要补充和改善的吧。”

  “是。”

  关于大崋的勋爵体系,是刘升对明清两朝的爵位体系进行参考之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后所设计的。

  朱明的爵位体系,前面钱谦益讲过,实在是简陋。

  而满清的爵位体系,在刘升看来则太过繁琐,里面全是套路,甚至有玩人的嫌疑。

  其从高到低,表面上看,只有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九级,加上异姓封王,也就十级。

  可实际上,从轻车都尉这一级往上,每级都给分了三等。

  于是后世清宫戏中著名的“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出现了。

  似乎生怕臣子立功太快、太多,最后赏无可赏。

  刘升对明清两朝外姓臣子爵位体系,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首节 上一节 356/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