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33节

  很多人怕流贼再来,就拖家带口地投奔亲戚,或逃往南边。

  如此一来,邢集不再逢集,也就成了刘升等人所见的荒废集市。

  通过邢集、毛家集的遭遇,可知河南乡野匪寇肆虐到了什么程度。

  所以在半路上马金梁就担心明港镇也遭匪寇袭击,破败荒废。真这样的话,他跟刘升就白来了。

  刘升再想卖宝贝、招人,就只有去确山县城。不过这年头,一个卫所百户官,去了县城就跟乡下地主老财没什么区别,说不得就要受人欺负、坑害···

  马金梁思绪翻转时,却听刘升一笑,道:“明港镇可不是毛家集、邢集能比的,没那么容易被匪寇洗劫。”

  刘升穿越前在明港坐过两次飞机,对这个镇子有所了解。

  这里北接豫东平原,南邻桐柏山、大别山区,同时又是信阳州、确山、桐柏、泌阳、真阳几地的交通要道。

  还是从河南出义阳三关往南方去的大官道必经之地。

  其历史悠久直追西周,从古至今都是商贸繁荣之地,是中州大地排在前几的著名商埠。

  这种有名的商业镇,税收可能还要超过某些县城,必然是大明官府看守的重点。

  刘升此时望去,只见镇子上的建筑物接连成片,纵、横、斜竟有四五条街道。

  刘升虽然还没去过明末哪座县城,却觉得这明港镇的建筑规模估计已经超过某些县城了。

  让刘升奇怪的是,明港镇外竟然看不到什么难民。

  倒是有四五十人的巡检司弓兵(巡检司兵卒统称,不单指弓手)守在这边的镇口,对进镇的行人、商旅收税,顺带盘查。

  刘升拿出望远镜细看了看,发现这些弓兵其实分为两部分。

  有十四五个人大约是刀牌手,或者说家丁,大多坐在镇口大路西边的棚屋中喝茶、嗑瓜子,也有趴桌上睡觉的。

  这些人明显较为精壮,都配着腰刀、毡帽,旁边甚至摆放了一溜包皮圆盾,有三个人还穿着布面甲。

  另一部分人,大约有40个,其中十人做着收税、盘查的工作,另外三十人却是在大路东边的棚屋中或坐、或躺,大部分都在睡觉。

  这些人有的搂着长枪,有的则背着弓箭,看着也不如西边的刀牌手精壮,应该都是些长枪手和弓手。

  不过两边人在刘升看来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纪律散漫,缺乏警惕性。

  如果匪寇要袭击明港镇,只需组织一支十人的马队,就大概率能击溃镇口的这些巡检司弓兵冲进去。

  就在刘升用望远镜打量着这些弓兵时,几十个难民模样的人结伙从东北边蹒跚行来。

  盘查的弓兵中立即有人迎上去,将难民们拦住。

  同时东边棚屋的弓兵也有十几个被叫醒,拿着长枪、背着弓箭向难民们走去。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刘升大概明白明港镇外为什么没有难民聚集了。

第36章 楚王城,难民谷【求追读】

  刘升通过望远镜看得清楚,先迎上难民的弓兵不知道说了什么,其中两家明显衣着好些、疑似富农或小地主出身的人便离开难民队伍,向镇口走去。

  在收税的弓兵那里各自交了一小把碎银子,便被放进了镇子。

  剩余难民则被赶来的十几个弓兵配合着拦住。

  然后有难民向弓兵作揖赔笑,还有跪下来恳求的。

  开始迎上去的弓兵不知又说了什么,其中一些人开始给这弓兵递东西,有些是铜钱,有些是银裸子,还有些是粮食。

  然后这个弓兵就带了五个同伙,引着剩余的几十个难民向镇外东南边行去。

  眼见这些人身影被明港镇的建筑群挡住,刘升便招呼道:“走,看看这明港镇的弓兵把那些难民带去了哪里。”

  马金梁等人知道刘升就是奔着招揽流民来的,对此自然没什么异议,当即众人驾马慢行,远远跟着那些弓兵和难民。

  只见弓兵领着难民们向镇子东南边走了四里多地,最终将难民们引进了一个由几座小山丘围聚的山谷中。

  这几座小山丘都是几十米高,因连月干旱,山丘上下连野草都枯黄一片,失去了生机。

  就是这样几座荒丘,将山谷中的情形遮挡得严严实实。

  谷口还驻扎着一队官军!

  刘升用望远镜看得清楚,那些兵丁确实都穿着明军制式布甲(比布面甲又差些,因为纯布制,不夹铁片),配着官军毡帽。

  至于明港镇巡检司的弓兵,只是穿着一身淡红色衣服而已,与官兵服装打扮区别很明显。

  当然,或许因为正中午天气热,或许因为别的原因,这些官兵精气神也不怎么样。

  大部分人都在棚屋中休息,只有七八个人守在谷口栅栏外。

  刘升又仔细看了看,谷口确实立了栅栏,看样子更像是防备着谷内。

  随即,刘升再看那几座山丘,这才注意到上面同样建有几个小凉棚,却不知里面是否也有官兵在。

  等弓兵们将几十个难民交接给那些官兵,送进山谷里,刘升就不禁想:他们把这些难民送进谷中干什么?

  是方便统一赈济、管理,避免难民被匪寇裹挟冲击明港镇吗?

  还是有别的目的?

  另外,这些官兵又是哪里来的?

  刘升想了想,这才记起,当年看过的明港镇信息中,似乎说过在镇子南边一二十里,也即是淮河北岸,还有三个“景点”——长台关、楚王城、太子城。

  其中太子城历史最悠久,乃是西周末年申伯为西周流亡太子宜臼所建。

  周幽王过度宠爱褒姒,欲废王后和太子宜臼。王后乃申伯女,太子失宠后便流亡申国。

  之后申伯筑此城供太子居住,并与之密谋策划,联络西北犬戎,攻破镐京,杀周幽王于骊山下,西周就此灭亡。

  至于楚王城,原本是楚武王破申时(当时的申伯)所筑,称“城阳”,故又名城阳城。

  后白起攻破楚国郢都,楚襄王与众贵族逃到这里住了几年,才又有了“楚王城”的称呼。

  因此城在淮河北岸,回首南望,群峰叠翠,雾海苍茫中是险峻的义阳三关。又因与豫东平原相接,向北远眺,一马平川,天地合璧。

  故从楚王城筑造以来,便是重要军城。

  长台关则在长台渡口——此时淮河上还没修建大桥,这渡口就成了淮河南北的交通要道。

  所以,长台关也算是豫南军事险要之一。

  河南跟山东一样,都是民稠之地,历朝历代都很容易因各种天灾人祸出现流民。到明末这个时间点就更不用说了。

  河南的官员只要不太蠢,肯定会在楚王城、长台关驻兵,以扼淮河津要。

  因此,刘升猜测这些官军多半是楚王城那边的,只是不知楚王城具体有多少官军。

  见那几个弓兵返回,刘升就对马贵道:“你去问一问,他们为什么将难民都送入那谷中。”

  “好。”

  刘升等人骑着骡马,在这些弓兵回明港镇的半途与之相遇。

  因刘升等人是缓步而来,又做的商贾、富绅打扮,这几个弓兵倒也没害怕。

  马贵下了骡子,陪着笑道:“敢问几位军爷,方才那伙难民怎被送去了谷中?”

  说话时,马贵就很自然的向为首者递去一个银裸子。

  虽然如今粮贵银贱,但白得来的银子没人不喜欢。

  为首的弓兵乐呵呵地收了银裸子,道:“那里面有官府设立的难民营,每天施一次粥。”

  刘升问:“为什么不将难民营设在镇子旁边呢?”

  这人见刘升器宇不凡,也没因为他的问题生气,解释道:“如今匪寇肆虐,最爱裹挟难民冲击集镇,难民营要设在镇子旁边,那不是给匪寇机会嘛。”

  弓兵的回答跟刘升之前想的倒是相似,但刘升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于是又道:“我想买些仆从,不知难民营中可有卖身的?”

  “有啊,”这弓兵瞬间热情来,“阁下真想买,俺现在就能带你们过去,还能给你们做个担保。当然,你们得给些跑腿费、担保费。”

  “需多少钱?”

  “俺老张也不坑你,十两银子。不要觉得多,如今镇子里糙米都涨到五十两一石了。”

  刘升点头,从褡裢中摸出了一锭银子扔了过去。

  弓兵老张喜滋滋地接了,就让伙伴们回去,他则带刘升等人去谷口。

  到了地方,老张道:“你们在这里稍等,俺去跟黄队长说一说。”

  说完离开,很快就带着谷口官军的队长过来。

  这队长脸上有道疤,显得面部有些狰狞,见面就问:“你们要买人?”

  “是的。”

  “要买几个?买去做什么?有什么要求?”

  听到这三连问,刘升微微皱眉,“军爷,我们不可以去谷中看着选吗?”

  队长握住刀柄道:“谷中脏得很,还有些人得了疫病,你们最好别进去。”

  “有疫病你们还将难民都聚到谷里?”

  官军队长本就一副不在乎刘升等人的样子,听见这话,顿时目露凶光,腰刀拔出一截,喝问:“你们到底是来买人的还是管闲事的?”

  这时弓兵老张陪着笑插话,“这位老爷,谷中确实有人得了疫病,但跟其他难民是分营安置的,不会混到一起。

首节 上一节 33/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