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315节

  在下崇祯二年巡边,因军中遭遇火灾,火药爆炸而受伤。当时左良玉在帐前为杂役伺候,在下觉得其为人机灵,身手不凡,便帮他复官,算是有恩于他。”

  侯恂、左良玉崇祯二年才认识?

  刘升听了略感意外。

  若侯恂所说是真的,那两人间确实不可能有桃色——因为崇祯二年左良玉都三十岁了,又从军数年,多半成了糙汉子,侯恂就算有龙阳之好,也不可能那么重口味。

  当然,若是侯恂撒了谎,两人早年就认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刘升并没有深挖此事的想法,只是想找个由头给侯恂安排试用任务。

  他道:“据我军侦骑汇报,左良玉逃出大胜关后,便向东南而去。如今左梦庚也带领一万多兵马逃出了南京城。

  左良玉若是汇合了左梦庚,我军在东南一带的部署未必能拦得住他们。

  若让左良玉率领残部进入浙江,对于我军后续攻略南方诸省的计划怕是多有阻碍。

  侯督师可愿为我军使者,待侦骑探得左良玉残部踪迹,前往劝降左良玉?”

  听刘升安排任务,侯恂心中暗喜,以为将要获得刘升重用。

  于是态度更积极了,问:“只要大王许以官爵,在下必能劝降左良玉!”

  刘升摇头,“左良玉如今只剩残兵败将,本王只是担心他逃走造成麻烦才招降,怎可以官爵许之?

  更何况,我崋部对待降将自有一套规矩,若为左良玉破了规矩,其他降将怎么想?”

  听到这话,侯恂隐约感觉不对劲,试探着问:“不知崋部对待降将有何规矩?”

  “章参赞,你来说。”

  “是。”章旷应了声,当即将崋部改造降将的流程说了遍。

  侯恂听完人都傻了。

  这才意识到,刘升给他出了个难题。

  他有些怀疑刘升是在故意刁难,可又觉得,刘升之前跟他无冤无仇,没理由刁难他。

  而且,崋部对待降将的规矩是真是假,事后他稍微打听下便能知道。

  ‘难不成这位想考验我是否真心降崋,又是否有能力?’

  想到这里,侯恂再次振奋,起身拱手道:“微臣领命!”

  听侯恂直接改口称“微臣”,刘升略感无语,却也没多说什么。

  他接着看向王铎:“眼下我崋部在南京缺少官吏,王尚书便负责劝说南京各衙门官吏回来任事。如何?”

  王铎胆小,根本不敢违抗刘升命令,虽然觉得事情难办,但还是硬着头皮道:“是。”

  随后,刘升让侯恂、王铎留在五部衙门,他则带领章旷等人去看了看同在洪武门外的原五军都督府衙门。

  因闲置多年,五军都督府衙门跟皇城一样,房屋多有需要修补之处。

  不过此处建筑规模小,倒是比皇城好修,收拾一番,勉强可用。

  章旷跟在旁边,忍不住问:“左良玉军纪败坏,每驻一地,骚扰地方,不知造下多少罪孽,大王真的要招降他?”

  刘升反问,“怎么,章先生认为左良玉会无条件投降?”

  “若其陷入绝境,为求保命,未必不会。”

  刘升听了一笑,“放心,我已让讯风卫收集其罪证,即便其投降,也会被论罪处置。”

  从五军都督府出来,刘升又带着侍卫团巡视了应天府衙、南京国子监、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以及最重要的后湖黄册库!

  大明黄册相当于后世的户籍档案,关乎人口,重要性不言而喻。

  虽说明末吏治腐朽败坏,后湖黄册库多半不能按规矩十年一更新,人口、土地数据和真实情况肯定有颇大出入,但仍有不小的参考价值。

  来到后湖边上的户科管湖公署(专门管理后湖黄册的独立衙门),刘升发现这里的官吏竟大部分都在。

  估计是地方太偏僻,没能及时得知崋军进城的消息,就让赶过来的崋军将士给控制住了。

  刘升见十几个官吏中只有三个绿袍小官,便问:“这里主官是何人?”

  一名绿袍小官上前道:“公署受南京户科给事中及清吏司主事管辖,两位上官皆不在此。”

  刘升并不意外——后世都有不少部门主官只是挂名,日常事务都交给下面的人办,更别说明朝了。

  他见这绿袍小官眼神清明、并无多少畏惧之色,便问:“你又是何人?”

  “管湖公署副使陈于阶。”

第297章 入主南京(五)

  陈于阶?

  刘升觉得这个名字颇为耳熟,似乎是明末名人之一,但名气应该不大,不然他不会记不清其事迹。

  记住此人名字后,刘升便询问了一些关于黄册库的问题。

  陈于阶一一作答,显然对黄册库情况了然于胸。

  随后,刘升让人安排船只,准备去看看岛上的存放黄册的库房。

  他可不是易溶于水的朱家人,曾经在特殊部队服役,水下作战也是会的。当然,为了安全着想,船只仍是由侍卫寻来并做了检查。

  临登船前,刘升道:“陈副使随孤一起上船,再具体介绍下各库房的情况吧。”

  “是。”

  陈于阶并未拒绝,很配合地上了船。

  其他官吏大多露出了羡慕的神色,但也有几人面露鄙夷,大约是看不惯陈于阶这种“降贼”的行为。

  刘升见湖中小岛不少,竟有十几个之多,不禁奇道:“这湖中群岛莫非都是天生的?”

  陈于阶道:“自然不是,有些是当年太祖洪武皇帝命人修造的,为的便是存放黄册。”

  “这岛上的册库有多少间?收录的黄册大概有多少?”

  “岛上今有册库九百六十间,收藏黄册一百七十万有余。”

  作为后世人,刘升听到这两个数字也不禁吸了口凉气。

  只能说,大明不愧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王朝,某些制度已经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极点。

  怪不得后世称玄武湖黄册库是世界档案史上的一个奇迹。

  随即刘升就感到可惜。

  明王朝吏治腐败,导致黄册十年一次的更新没能好好实行,否则他如今就能通过这里的黄册记录,获知大明各地人口情况。

  之后,刘升大概游览了各岛行的册库。

  在他的询问下,陈于阶则讲述了更多册库相关情况。

  比如说管湖公署有官吏三十多人,此外还有一百多名役夫受驱使,专门负责修整库房、抬册、划船、做饭等杂务。

  若管湖公署需要抄录、晾晒黄册,便会从国子监借人来帮忙。

  册库的管理也都有严格规定,因为这边没有油水,事情又很重大,一些不费力的规定倒是一直严格执行的。

  惟有黄册的更新,源头在地方县衙、府衙,所以早在大明中前期就没严格执行了···

  等刘升游览完后湖黄册库,虎贲卫、胜捷卫以及三个警备团也赶到了南京城。

  至于张谷英,却是奉命率领第二旅以及六个警备团追击左良玉、刘良佐等溃逃明军去了。

  还有两个警备团,则分别驻守江宁镇及大胜关。

  刘升当即对各军驻地重新做了安排。

  亲卫军、侍卫团自然都进驻南京皇城,并负责皇城及内城防务。

  长江水师进驻西北边的原大明南京京营驻地,并暂时负责外城防务。

  因为京营驻地离江边更近,出了西边的定淮门、仪凰门便可到江边,方便长江水师尽快登船。

  至于三个警备团,则驻扎在南边夹关门附近的大校场,协助水师负责外城防务。

  这时候就能显现南京城之大了。

  长江水师加亲卫军、侍卫团、三个警备团,共计有七八万人,共同担负南京城的防务竟然显得有些不够!

  同样是因为南京城太大,直到天黑,城内乱兵、乱民都没能完全肃清。

  晚上,刘升住在保养较好的奉天殿内,处理军政事务。

  不多时,李唯七赶来了,并交上了三份资料。

  却是游完后湖,刘升让李唯七去调查王铎、何应瑞、陈于阶三人的家庭背景、生平履历等资料。

  三人中王铎的资料最多,刘升却看得最快。

  王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人,清流、书画家、诗人,几乎没有府县任职经历。虽然在文坛上颇有名气,但在官场上却毫无作为。

  这人就不适合当官。

  刘升摇着头将其资料放下。

  接着是工部尚书何应瑞的。

  其为山东兖州府曹州人,官宦之家出身,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

首节 上一节 315/4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