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224节
见崇祯神色很快变得不耐烦,他赶紧道:“贼军或许只有几十门红夷炮,只是将士们大败惊惧,又想推诿过错,才众口一词,谎称是上百门红夷大炮。
万岁也知道的,红夷大炮铸造艰难,从夷人哪里购买同样艰难,朝廷目前都只有一百多门而已,贼军怎么可能有上百门?
至于虎蹲炮、鸟铳,贼军或许也有不少,但绝不会那么多——前线将士战败后夸张敌方实力,以掩盖其懦弱、过错,本就是常有之事。
就如那李闯,地方竟上奏其有五十万大军,甚至有说其有七十万大军的,这怎么可能?
李闯若真有那么多大军,要么会立即分兵,攻掠四方,乃至直冲京师。
要么时间一长,就会被几十万大军吃垮,都不用朝廷去打,自己就瓦解了。”
崇祯听了陈新甲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
但是问题没解决啊。
“不论如何,李闯与那刘崋一据河南府,一据汝宁府,大势已成,朝廷该如何才能剿灭?”
陈新甲稍稍犹豫,想到如今大明的严峻形势,还是一咬牙道:“陛下,如今关内已无充足精兵剿寇,若想平定李刘罗张之辈,最好是让洪承畴率领关外大军回来。”
“开什么玩笑?”崇祯一听就想否决,“三月底,建奴围锦州,显然是要拔掉锦州。
爱卿该知道,锦州一旦失守,宁远亦难守住,不久建奴就能威逼山海关!失土之责谁来担?!”
陈新甲一时不言。
他肯定担不起这责任啊,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整个大明只有一人能担此责,那便是眼前这位大明皇帝。
陈新甲很清楚,这件事不能劝,甚至不能点破。
一个是劝不动崇祯,二个搞不好还会被崇祯认为别有用心,迁怒于他。
若崇祯真的听劝,他都想劝崇祯放弃关外,直接死守山海关了。
这建议以前不止一人提过,但崇祯都不接受。
可如果不从关外调兵回来,不用洪承畴,他真没多少信心剿灭李刘张罗这四大寇。
因为大明目前兵力布置正如他之前所言,关内并无多少精兵。
秦军总兵猛如虎算一部、原山西总兵虎大威又算一部,京营黄得功也算一部,四川土司兵秦良玉算一部。
然后就是镇守陕西、山西、宣府边境关塞的部分边军、京营(主要指勇卫营)。
左良玉在关内诸总兵中勉强算能打,且兵力最众,然如今已经不太听话。
打起仗来有便宜才上,发现危险第一个逃跑,已然要成为军阀了。
再往后,什么刘良佐、刘泽清、高杰、方郭安等总兵、副将,都只有数千到一万人不等,战力拉挎,不堪一用。
至于那些督抚招募的标兵,大多是新募,还大多粮饷不足,战力更低。
大明最能打且人数最多的几部精锐,目前都在山海关及宁锦,如曹变蛟、马科、吴三桂等。
崇祯十一年九月,建奴入寇,猖獗难制,到次年二三月份才退走。
当时在剿寇的洪承畴被紧急调任为蓟辽总督,先是率领部分秦军来京师勤王,随后就带着这部分秦军到关外与清虏对峙。
结果在关内剿寇战绩卓越的“洪剃头”到了关外就不行了。
去年冬季,建奴攻锦州、宁远,洪承畴派兵出战,先后败于塔山、杏山。
至三月份,锦州祖大寿被围,至今已过去一个多月,仍难解围。
因为锦州囤积的军粮不少,洪承畴、祖大寿都准备徐徐推进,将建奴逼走,以解锦州之围。
崇祯也认为可行。
可陈新甲却觉得剿寇之事更需要这些精锐。
所以才试探着提出放弃锦州,调关外精锐回来剿寇的建议。
崇祯既不纳此议,他也只能再想别的法子了。
“若不能调关外精锐回来剿寇,以朝廷在关内所有兵马,又钱粮吃紧,只能采取守势了。
可以守练兵,积攒钱粮。
另外,李闯、刘崋皆在河南,或许可以设法使二虎相争,朝廷坐收渔翁之利。”
“此议不错。”崇祯终于露出些许满意之色,“爱卿便照此来办吧。”
随即崇祯想起什么,又皱着眉头问:“丁启睿到哪里了?都过去两个多月了,他这个督师怎么一点动静没有?”
丁启睿是陈新甲推荐去接任杨嗣昌督师剿寇的,如今自然要替其辩解几句。
“万岁有所不知,丁启睿出潼关后,先是因贼寇肆虐困顿于河南、南阳。
湖广巡按汪承诏又以搜集不到足够渡船为由,使丁启睿不能走汉江去荆州接掌杨嗣昌督标。
不得已,丁启睿只能督襄阳左良玉部去黄州府追剿张献忠部。”
第203章 崇祯用人,夹攻南阳
“这个汪承诏,真是不知轻重!”崇祯先训斥了巡按御史一句,随即又皱眉问:“左良玉部如今有好几万人吧?
丁启睿既能督左良玉追剿张献忠,为何不到南阳参与围剿汝宁刘贼?”
真实情况当然跟陈新甲所述有出入。
丁启睿此前是三边总督(总督陕西及甘肃、宁夏、延绥三镇军务),督标都是从秦地招募的,能打是真的,纪律差更是真的。
秦地那地方穷啊,河南虽然因为连年灾祸也穷,但到底比秦地强一些,将士们常年被拖欠粮饷,来到河南很难不抢一把。
于是就闹出了主客矛盾。
三月份,丁启睿带着数千督标小心翼翼地经过了河南府西部边缘,进入南阳府,走的是西峡口、内乡、邓州这条线。
向内乡讨粮草,内乡不给;等到了邓州,州官更是下令关闭城门,连丁启睿都不让进去。
内乡、邓州官民为什么这么做?
不愿出钱粮是一方面,秦军军纪差、臭名昭著才是主因。
当然,还有个原因,丁启睿带的三四千督标战力就那样,不足以攻城,地方上不怕。
等到了襄阳,巡按汪承诏并非搜集不到足够的舟船,而是故意把船藏起来了。
汪承诏已经就此事给崇祯上了奏章,陈述因由。
其时,李闯在河南,罗汝才也去了南阳淅川,刘崋在汝宁,张献忠去了黄州府,都在北边。
你丁启睿奉旨督师剿寇,不赶紧去打贼寇,非跑荆州去干嘛?
要接掌杨嗣昌督标,一纸调令就够了啊。
你这么跑过去,再带兵回河南,不是纯粹浪费时间、钱粮吗?
最重要的是会错失战机!
这些事情,陈新甲是了解一些、能推测到一些的。
但还是那句话,丁启睿是他推荐上位的,他得管。
“万岁,丁启睿出潼关只带了三千督标,至南阳方察觉地方官民与土寇勾结,既不给他提供钱粮,亦不愿纳出兵协助剿寇。
彼时李闯、刘崋贼势披猖,丁启睿只带三千督标过去岂不是羊入虎口?”
“当朕不懂军事吗?”崇祯明显不耐,“朕是问他督师左良玉部后为何不去围剿刘贼!”
陈新甲无奈道:“非是丁启睿不愿,而是左良玉不愿。左良玉虽接受调遣,却只愿追剿张献忠。”
“左良玉!”
崇祯气得直哼哼。
他又何尝不知左良玉不听话,已经成了半个军阀?
但他就是下不定决心处置左良玉——左部如今可是有好几万人,万一被逼反,责任谁来担?
想了想,崇祯只能吐一口浊气,沉着脸道:“那就让丁启睿、左良玉尽快剿灭张贼,再去守南阳。
让丁启睿告诉左良玉,只要他能剿灭张贼,再守住南阳,便可封爵!”
大明朝最低也是伯爵,爵位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但这种许诺崇祯不可能明发圣旨,落于纸面,只能通过陈新甲、丁启睿转述,最好是暗示。
因为暗示的话,到时候他还可以看情况反悔。
陈新甲倒也觉得可以用封爵吊一吊左良玉的胃口,于是应下了。
崇祯想了想丁启睿继任督师两三月来的表现,觉得很失望,认为此人不堪大用。
于是道:“丁启睿徒劳数月无功,显然能力有限,不适合兼任三边总督一职。
朕欲重新任命三边总督,督一部秦军入河南守南阳。爱卿可有人选推荐?”
‘又让我推荐人。’
陈新甲叹了口气,还是道:“傅宗龙、孙传庭皆有军略,能领军打仗,万岁若能开恩,可择一用之。”
这俩人现在都在刑部大牢里关着呢。
傅宗龙是因为在兵部尚书任上,先后跟杨嗣昌、洪承畴等人扯皮、不和,还跟高起潜不清不楚,又恰逢李闯、张献忠、罗汝才相继破围而出,剿寇失败,崇祯便一怒之下将其下了大狱。
上一篇:我真不想穿到后宫文啊
下一篇:娱乐:让你拍恋综,你气疯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