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人在香江,打造超级财阀

人在香江,打造超级财阀 第274节

  文章中描写的,比佳艺电视台的新闻播报的详细多了。

  不过,电视台新闻毕竟有时间限制,一般只是简报。

  而报纸文章不一样,数字幅度没有太大的限制。

  因此,文章中的描写,细节甚至达到了每天的电影票房多少钱。

  苏城饶有兴趣地仔细看起这篇文章。

  一千万港元,以苏城如今的身价,并不是什么大钱。

  但这可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一个好的开始。

  《师弟出马》只是第一部佳艺电影公司真正拍摄上映的电影而已,接下来,会有更多的电影陆陆续续被拍摄出来,然后在世界上多地上映。

  加上海外市场的收入,超过三四千万港元票房,肯定是可以的,甚至五千万港元以上的票房,也不是不可能。

  而《师弟出马》当初的投入资金成本,不过是两百万出头。

  利润有多高,可想而知。

  苏城之前已经给了十部电影剧本佳艺电影公司那边,接下来的一年内,这十部电影肯定会陆陆续续上映。

  而这10部电影,都是经过票房的考验,非常有拍摄续集的必要。

  假如在一年内,这些电影不仅仅全部上映了,还都出了第二部续集电影,那么,佳艺电影公司就相当于在一年时间内播放了20部电影。

  每一部加上海外市场的所有电影票房,达到三四千万港元,那么佳艺电影公司的全年总票房,就能达到七八亿港元的规模。

  佳艺电影公司拥有自己的上映渠道,为苏城创造的利益是比其它电影制作公司大很多的,毕竟苏城旗下的院线收入,也是属于苏城的。

  这七八亿的收入除掉一些渠道支出之外,赚个三四亿,绝对没问题。

  这,还仅仅是一家子公司的收入!

  除了佳艺电影公司,其余子公司同样在源源不断地为苏城创造着利润,加起来,可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

第426章 盯上东方报业

  “这《东方日报》不错。”苏城放下报纸,脸带微笑自言自语地道。

  自苏城走入公众视野至今,《东方日报》对苏城及其旗下的各企业,都是正面的报道。

  不像有些报纸,为了热度、销量,不择手段捏造各种有关苏城的假新闻,而且基本还是负面的。

  虽然苏城也让律师告这些报刊,但这些报社依然还是屡教不改。

  最重要的是,《东方日报》是香江发行量最大的新闻类报刊。

  他旗下的《侠义新闻报》虽然偶尔因为提前拿到一些爆炸性新闻,有时候也能拿到日销冠军,但是稳定性根本没法与《东方日报》相比。

  倒是《侠义文学报》经常能够拿到香江最高销量冠军。

  此时,他手中,正拿着一份《侠义新闻报》。

  《东方日报》之所以能够在新闻类中遥遥领先于其它报刊,还是因为它拥有香江最全面、最权威的、最让老百姓信得过的新闻报刊。

  《东方日报》于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二日创刊,是东方报业公司的旗舰报刊,在《侠义文学报》崛起之前,连续多年雄踞香江报坛一哥的领导地位。

  如今,因为日常爆更而崛起的《侠义文学报》虽然在销量上长期超越《东方日报》,但是《东方日报》的香江新闻报坛一哥的地位,依然没有人能够动摇,哪怕拥有许多资源的《侠义新闻报》,也不行。

  终归还是因为《侠义新闻报》的创刊时间太短了,而且除了偶尔能够获得苏城的劲爆消息之外,其它时候,根本无法与《东方日报》竞争。

  “少爷,我觉得《新闻侠义报》的名字,还是太平庸了,不够大气。”阿美在一旁说道。

  阿娇和阿美来香江也有一段时间了,自然也知道,《侠义新闻报》就是苏城自家的,她们天天帮苏城拿报纸上来,也知道苏城喜欢通过报刊了解新闻消息。

  因此,不管是阿娇还是阿美,都对香江的报刊业都有一定的了解。

  比如,《东方日报》是香江新闻报刊类的老大,这些她们都知道的。

  “的确如此,你说我将《侠义新闻报》改个名字怎么样?”苏城非常赞同地说道。

  侠义这个名字,放在专门连载武侠小说的文学报上还行,新闻报纸再用这个名字,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此前,苏城也有过改名的想法,不过随着他名下的产业越来越多,苏城也就不怎么在乎一个子公司的事情了。

  阿娇和阿美如今都成了苏城的女人,因此与苏城说话的时候,也不需要像刚开始那样小心翼翼的伺候苏城。

  与苏城生活了一段时间,她们也开始了解苏城的性格,知道苏城真的是那种平易近人好相处的人。

  因此,有什么话,她们都敢直说。

  “少爷,照我说啊,与其给《侠义新闻报》改名,还不如直接将《东方日报》给收购了,我听说如今东方报业公司的高层可是发生了不小的事情,以老板你的本事,拿下《东方日报》还不是简简单单?”阿娇也饶有兴趣地插嘴道。

  《东方日报》是马氏两兄弟在1969年的时候创办的,这马氏两兄弟,在香江可是赫赫有名,不过不是什么好名气。

  两人以赌开始发家,之后又干起面粉业务,成为香江大名鼎鼎的毒枭。

  随着毒枭跛豪被捕,在监狱中的他最终将同是毒枭的马氏两兄弟给供了出来。

  于是,马氏两兄弟分别在1977年和1978年潜逃到湾湾。

  因此,他们留在香江的不正当生意自然就没了。

  但是,正经生意却得以保留,比如东方报业公司。

  《东方日报》以一般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特色之一是大量采写香江社会新闻,以吸引读者,时效快,报道面广,采访香江新闻的记者达100人;二是副刊版大量刊登香江新闻界、文艺界名家的文章;三是文章短小,栏目众多,通俗易懂,适合不同年龄读者的口味。

  此外,《东方日报》内容包罗万有,读者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除香江、湾湾及世界新闻信息外,更有产经、娱乐、体育、波经、马经、副刊,名家云集的“龙门阵”,针砭时弊的“正论”及“功夫茶”,为读者吐尽不快,是一份全面、全知、跨时代及跨地域的报章。

  而且,秉承“求精、求真、求快”的精神,《东方日报》报道全面翔实,并拥有庞大及设备先进的采访队伍,在全球各地包括美、英、法、澳主要城市驻有特派记者。

  这些,是发展时间尚短的《侠义新闻报》无法相比的。

  马氏两兄弟潜逃之后,东方报业公司便留给了他们的后辈马成坤和马言强打理,以马成坤为主,马言强为辅。

  马氏后辈两人如今都还非常年轻,所以,能力有限,因此如今的东方报业公司内部高层,可一点都不平静。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拿下《东方日报》,倒是个不错的选择。”苏城听后,非常认可这个想法。

  以他如今的地位,拿下《东方日报》的确不难。

  马氏兄弟如今都已经逃到湾湾去了,他们也一辈子都无法回到香江,而如今马氏后辈在公司里没有足够的威严,无法震慑一众高层。

  这,不正好是个拿下《东方日报》的好机会吗?

  如果等马氏后辈彻底掌握住东方报业公司之后,苏城可就没有一丁点机会将《东方日报》拿下了。

  因为,马氏家族不缺钱!

  这些年,他们依靠非法行业,不知道赚了多少钱!

  报业虽然看似不算是个非常赚钱的行业,但是它拥有着引导舆论的重要性!

  《东方日报》作为新闻类报刊的一哥,拿下它对苏城的作用的确很大。

  《侠义新闻报》如今也已经成为了香江前五的新闻报刊,有时候甚至还能冲日销量第一,但是整体实力与《东方日报》的距离还是比较大。

  拿下《东方日报》,加上他旗下的《侠义新闻报》,那么他在新闻报业上,便拥有很大的话事权了。

  既然有了想法,苏城便开始行动。

  他直接打电话给武哥,让武哥查一下东方报业公司如今的情况。

  唯有知根知底,才能用最快速的时间将其拿下。

第427章 有趣的消息

  吩咐好武哥之后,苏城便将这件事情放到一边去了。

  今天,是1978年的最后一天。

  关嘉慧的父亲在家,因此她没法过来与苏城度过跨年日。

  不过,还有一位可以和苏城一起跨年,那就是钟楚虹。

  昨晚,钟楚虹就跟苏城打了电话,告诉他,钟楚虹今天只有上午有工作,下午会放假休息。

  所以,钟楚虹将会在下午的时候,就过来苏家别墅。

  钟楚虹如今基本上一个星期左右会来一次苏城这里,哪怕有时候拍戏比较忙,她也尽量抽时间来与苏城见面。

  又要学习,又要拍电视剧,又要拍电影,如今的钟楚虹,实在是太忙了。

  苏城劝过钟楚虹,让她不要那么拼命,会累坏的。

  不过,钟楚虹觉得如今自己处于一个事业的上升期,加上自己穷苦人家出身,能吃苦,而且她觉得如今的生活非常充实,所以并没有听苏城的话。

  对此,苏城也没有办法,她也不想太过于干涉钟楚虹。

  以苏城如今的地位,养钟楚虹还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

  苏城给武哥说了没多久,武哥那边便通过传真机发了一份资料给苏城。

  坐在书房中,苏城认真地看着这份资料。

  上面,不仅仅介绍了如今东方报业公司的情况,还有马氏两兄弟在湾湾的情况。

  马氏两兄弟,大哥马西如在去年就提前逃往湾湾了,而弟弟马西珍手头还有生意得处理,并没有第一时间跟着大哥走。

  今年,还在处理生意的马西珍被抓,身在湾湾的马西如只能焦急地关注着,不过马西珍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找来一个强大的律师,缴纳了一百万的保释金,连夜离开局子,随后又通过各种渠道,逃到了湾湾。

首节 上一节 274/5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之时尚设计师

下一篇:人在公寓:弹一闪离奇怀孕,麻了

推荐阅读